俄太空人介紹太空食品 稱筷子也可能幫助進食

2020-11-25 搜狐網

  主持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消息,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反響,除了歐洲各國之外,美國、印度、以色列科研人員對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表示祝賀。連線俄羅斯莫斯科分演播室記者陸彪,昨天請到了索洛維耶夫先生進行對話,先後五次蘇聯和平號空間站,進站次數最多的人,是世界航天史上重要的人物。

現在連線莫斯科分演播室陸彪。索洛維耶夫介紹一下,第一次在太空看到太空的是什麼樣的狀態?

  索洛維耶夫:首先還是應當祝賀所有參加這次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的同行,起飛非常成功,祝賀你們。對於太空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節日,值得慶賀,因為他們的理想都已實現,他們在太空中遨遊。第一從太空看到地球是什麼樣的,在很遠很遠的看地球,在一個半小時整個地球、大洋、陸地,在幾分鐘之內可以穿越中國的領土,而在晚上部分,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落日和朝霞,對於我們太空人來說,他們將要看到這一切,我們都會在中國都會看到這些美妙的圖景。

  主持人:昨天帶了套娃、手套來進行展示,今天帶了什麼道具來做展示呢?

  索洛維耶夫:今天我給大家展示,關於太空食品的話題。昨天說過一些小東西可以幫助太空人在空中減少失重感,過一段時間以後,太空人還會感覺非常餓,想吃東西,在一兩天之內食慾不是很好,因為在失重條件下體能感覺是非常嚴重的,像海員出海的時候有一種航海病,對於航天員來說同樣如此,但是過一段時間這種感覺消失了,需要吃東西。給大家看一個袋子,這是一個壓縮的,需要往這裡加水,幾分鐘之後,會發生一些變化,在蘇聯的時候,會準備非常好的食品,很多太空人給予高度評價,包括國外太空人。當然也存在一些普通的罐頭,在太空當中可以打開吃一些肉製品、魚製品和蔬菜製品。如此之外,還有一些尊重民族菜餚的特點,中國的一些菜非常辣的菜餚,我相信在這種傳統飲食在太空當中也會得到體現。對我們來說,當我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會發生在食品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許中國的筷子也將會幫助我們在太空中進食。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是個勺子,可以用勺子吃,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這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都會跟航天事業一起發展。

  主持人:你最喜歡吃什麼樣的食品?

  索洛維耶夫:如果這個太空人突然回到了別人等他的時候,他也會要重新評價這一切。當然還有這樣的一些,在應急狀態下吃的東西,周圍沒有人幫助的時候,必須要找到自己生理需要的熱量高的食品袋。我們也還在準備到前往其他星球的飛行,比如說在太空當中種植蔬菜,白菜可以做沙拉,我們已經種植出了一些綠色植物,我們找到了小鳥,在封閉圈裡看這些家禽如何下蛋,我們來觀測科學實驗結果,到現在這個結果,已經在科學世界取得了一些進展。

  主持人:在太空當中,太空食品不僅僅是作為讓自己吃飽的地方,還是科學實驗的組成部分。在太空當中,已經累計經歷了77小時行走,在漫長徵途當中,是不是還會帶一些私人物品,允許嗎?

  索洛維耶夫:私人物品,您知道一般就是比較難帶上去的,因為重量有限制的,私人物品要控制在一公斤之內,一般情況下,我都帶一些全家福、照片之類的,比如我父母照片、妻子兒女們的照片,這些照片總是掛在我的眼前,這樣會覺得我工作的時候,感覺會不一樣。當然,現在的技術會允許帶數碼技術,可以帶一千多張照片沒有問題,當時條件下只能帶照片。

  陸彪:可能會想家。

  索洛維耶夫:可能有一些玩具,在太空當中把孩子帶來的玩具通過鏡頭展示出來,孩子在地球上他的玩具出現在了太空當中,就感覺非常快樂,當然這是小的細節,總是要想到孩子問題,一方面吸引孩子注意太空發生什麼,另一方面年級大的少年兒童,播種一些對宇宙的興趣,希望將來能夠成為職業的興趣,進入太空事業。

  主持人:聽了索洛維耶夫先生的介紹,是一位有愛心的太空人,還不忘培養國家的後輩儲備人才,在今後幾天節目當中,還將在索洛維耶夫條件允許下,繼續請他一起關注神七的情況。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太空旅行趣事多
    5月31號我國 的「太空專車」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把光學遙感衛星九號02星和物聯網信息採集衛星和德四號衛星成功送到預定軌道。同一天,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又順利將載有2名發射飛龍號送到太空,和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那麼今天來聊聊上了太空的太空人是怎麼生活的。
  • 俄專家介紹太空生活如何影響太空人的大腦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感覺運動生理學部門負責人埃琳娜·託米洛夫斯卡婭15日表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期間,大腦會適應在太空中的生活。© 照片 : Roscosmos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向中小學生祝賀「知識日」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歐洲航天局
  • 太空食品
    題目描述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變得可以隨處飛揚,好像空氣一樣。這樣,太空人就不能像地球上那樣可以隨時取食,輕鬆地嚼咽,不然就會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間,危及生命。因此,科學家在研製宇宙飛船的同時,也研究製造太空食品。經過許多次的太空實踐,科學家發現,太空食品要求營養豐富、衛生、進食方便。
  • 俄專家:解決國際空間站液氨洩漏問題可能需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熱列茲尼亞科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解決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外部 液氨 洩漏問題可能需要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俄火箭航天領域消息人士早前披露,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外部發現液氨洩漏
  • 在太空烤餅乾 太空人首次太空烤餅乾味道怎麼樣
    有意思的是,這次運送的物資中,竟包括了太空烤箱、DoubleTree麵團、跑車零件、防輻射背心。「天鵝號」把它們送上天要幹嘛呢?原來,這樣一來,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們就能測試高溫和零重力對餅乾的形狀及延展度有什麼影響。不得不說——好講究!未來是要在太空中烤餅乾了嗎?
  • 太空人在太空中吃什麼?來看看太空人的太空菜譜
    自從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以來,人類一直加強著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但是在太空探索時也有很多困擾,其中太空人吃什麼就是一個大難題。直到第一次太空飛行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依然不確定人類是否可以在太空中吞咽和消化食物。
  • 飛船發射推遲 身在太空的俄太空人收不到新年禮物了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航天國家集團發言人對衛星通訊社稱,該集團因需進行新的檢查,而將兩次航天發射——載有「進步MS-16」貨運飛船和「北極-M」氣象衛星的發射推遲到明年。萬聖節問候,在圖片上三位國際空間站船員打扮成太空貓王、星戰黑武士達斯·維達、瘋子科學家,配文「在太空度過了驚悚一日,國際空間站船員祝大家萬聖節快樂」。
  • 來一份宇宙「黑暗料理」吧 太空食品都「吃」出了多少花樣?
    正如大部分讀者所料,航天員的營養需求、食品製備、供給和他們的進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地面生活時的飲食有著很大的不同。航天員在太空中吃的航天食品要根據其生活所處的特殊環境,結合航天人員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進食方式而研製。
  • 太空人在太空如何工作生活?
    航天集團專門有一個機構負責研究太空食品。早、中、晚餐每頓吃什麼,如何搭配,都設計得非常科學。太空生活中,我們的航天員可以吃到中式菜品,如魚香肉絲、宮爆雞丁等,航天員飯後還需用一杯茗香清爽的綠茶來提神,這種綠茶是我國自行研製的。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11月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參與本次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與此前已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合影(11月17日攝)。(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俄機器人太空人將赴太空:能開玩笑也能進行哲學思考
    中新網8月5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航天國家集團前景計劃和科學執行主任亞歷山大布洛申科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表示,8月22日將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機器人「費多爾」已具有人工智慧組件,會開玩笑和進行哲學對話。
  •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時間:2021-01-17 11: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翻了!俄太空人太空拍下北極光 已經美到讓人詞窮 近日,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拍下了北極光美景。 在視頻中,大氣層看起來像是橙色的翡翠,閃光包圍了整個地球。
  • 俄機器人太空人發表驚人言論:能代替人類太空人飛行
    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帳號,在推特發布的一條面部紅腫的俄太空人參與活動的視頻中評論,「費奧多爾」對太空人疑似醉酒狀態下參加活動的行為表示「不滿」,稱「機器人比人類更能勝任這份工作,至少比這些太空人要好得多。」
  • 俄太空人竟說見到上帝
    10月10日,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馬來西亞的謝赫·穆扎法爾·舒庫爾、俄羅斯的馬連琴科和美國女太空人惠特森(左至右)參加升空儀式。新華社/法新     太空人在太空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比如說,聽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聲音,甚至還會有一種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也不止一次表示,在空間站裡面和外面都曾聽到過某種奇怪聲音,這種聲音好象鼓筒的打擊聲。俄羅斯普爾科夫天文觀測臺教授布圖索夫表示,許多俄羅斯 太空人曾向他表示曾在太空中聽到過這類聲音。
  • 太空食品成大眾新寵,將是民用食品產業發展新動力
    所謂太空食品,是指結合航天人員在太空中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進食方式而研製的一系列食品,具有營養豐富、便攜、易儲藏、保質期長、適合在太空環境食用等特點。人們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一日三餐,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其實並不容易。在早期的航天飛行中,航天員對食品的選擇非常少,吃的主要是經過特殊加工的液體或半固體食品,並通過「牙膏管」擠食。
  • 太空食品是如何加工的?
    [點擊此處查看更多關於太空食品的圖片]網易探索3月5日訊,你知道什麼是太空食品嗎?你知道太空食品的發展歷史嗎?你知道太空人在太空船裡能自己做飯嗎?近日,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史蒂芬妮-沃特森(Stephanie Watson)發表文章,詳細的介紹了太空食品的加工、歷史和發展情況,為我們揭開了太空食品的神秘面紗。
  • 只能看不能嘗 成都數千市民爭睹太空食品
    只能看不能嘗 成都數千市民爭睹太空食品     新華網成都12月15日電(記者周俏春)寒冷的天氣未能阻擋市民對太空食品的熱情關注。由於太空食品只在成都展出1天半的時間,數千市民紛紛湧向四川省展覽館,爭睹神秘的太空食品。
  • 太空人在太空中 為何會「失重」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 宇航失重,是指物體失去了重力場的作用,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除了自身重力外,不會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場影響。所謂重力,是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的一個分力(大小几乎等於引力)。
  • NASA官員希望明年用「載人龍」拉俄太空人
    作為回報,俄將繼續用聯盟號飛船來運送美方和其它國際夥伴的太空人,只是用不著再為得到聯盟號飛船上的座位付現錢了。取而代之的是,NASA將為俄方太空人提供乘用太空探索公司「載人龍」和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的機會。NASA載人航天部門負責人利德斯11月14日稱,該局已把一項「實施協議」報給美國國務院審批。
  • 俄太空人表示破壞了創世主定下的規矩
    太空人在太空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比如說,聽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聲音,甚至還會有一種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也不止一次表示,在空間站裡面和外面都曾聽到過某種奇怪聲音,這種聲音好象鼓筒的打擊聲。 俄羅斯普爾科夫天文觀測臺教授布圖索夫表示,許多俄羅斯太空人曾向他表示曾在太空中聽到過這類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