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沙灘現無頭江豚 專家:可能是被鯊魚咬死

2020-11-27 騰訊大閩網

江豚全身藍灰色,尾部扁平。

江豚躺在海灘上。(王先生供圖)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 它全身藍灰色,尾部扁平,一動不動地躺在海灘上,任憑海水不斷拍打在它的身上。背脊處微微隆起一塊皮膚,沒有背鰭暴露了它的身份——江豚。昨日下午5時許,市民王先生在會展中心附近海灘發現一隻無頭江豚的屍體。

王先生告訴記者,昨日下午,他和朋友在環島路騎自行車。他們騎到會展中心附近時,遠遠地看到海灘邊有一隻藍灰色的動物,他們一開始以為是鯊魚,等到走近時才發現,這隻「鯊魚」的頭部已經沒了,屍身表皮部分脫落,身長一米左右。隨後,一名身穿灰色衣服的光頭男子走到海灘上,徒手把「鯊魚」拖到岸邊,聲稱「要把魚撿回家吃」。王先生拍完照片後,繼續騎自行車,半個小時後再回來,這隻「鯊魚」已經不見了。

「它不是鯊魚,也不是白海豚,而是江豚,年齡一兩歲。」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陶女士根據照片辨認後說,「江豚沒有背鰭,且嘴巴較平。而白海豚背上有背鰭,嘴巴尖。」

陶女士接著說,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廈門海域也有分布區。在廈門發現江豚屍體後,市民應主動撥打110,轉給廈門市海洋漁業局和海洋三所的工作人員前去處理,「個人私自處理江豚的屍體是違法的,更不能食用,否則可能造成健康危險。」

這隻江豚是怎麼死的?陶女士解釋說,江豚和白海豚一樣,生命較為脆弱,造成江豚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好幾種,比如海水汙染,遭到漁民誤捕或因航行、作業船舶而受到驚嚇、受傷之後擱淺死亡,被螺旋槳拍打致死都有可能。「不過,昨日發現的這隻江豚頭部沒了,可能是被鯊魚咬死的。」 陶女士說。

2012年4月8日,本報曾報導了觀音山夢幻海岸發現一隻江豚的屍體,身長1.78米,重上百斤。

相關焦點

  • 今年澳洲被鯊魚咬死的人「86年來最多」
    全球暖化導致被鯊魚咬死的人數增加?根據外媒《CNN》的報導,截至10月,今年澳洲已有7人因為鯊魚攻擊而死。過去幾十年來,澳洲每年平均僅1人被鯊魚咬死,而上一次全年有7人被鯊魚咬死是1934年,也就是說,今年因鯊魚而死的人數為86年以來最高。學者認為,氣候變遷可能是原因。
  • 鯊魚「擱淺」沙灘 我們送你回家
    」宋櫟傑告訴早報記者,張寶章隨後駕駛漁船,開到10多海裡外的膠州灣內航道上將這條鯊魚放生。/ 講述 /可能還有一條更大的鯊魚    「在船駛往深海的路上,我不斷給鯊魚往身上澆水,開了大約半個多小時,來到膠州灣跨海大橋南側的深水航道裡,隨後慢慢把它推到了水裡。
  • 17歲男孩在無人值守的海灘衝浪時被鯊魚咬死,全身多處巨大齒印
    據《每日郵報》7月11日報導,當地時間7月10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一名17歲男孩在一片疫情期間無人值守的危險海域衝浪時,遭一頭鯊魚襲擊。附近幾名衝浪者合力將男孩拖上海岸進行搶救,但未能將其救活。現場目擊者稱,男孩身上有多處巨大的鯊魚齒印,看上去非常嚇人。
  • 美媒:澳大利亞今年有8人被鯊魚咬死百年來第二多 專家想知道為什麼
    中國小康網11月26日訊 老馬 上周日,59歲的查爾斯.切爾諾博裡,三個孩子的父親遭到鯊魚攻擊,當時他在位於西澳大利亞的關凱布爾海灘徒手衝浪。一對夫婦發現了他,將他拖到海灘並撥打緊急服務電話。花朵綁在扶手上,紀念一位被鯊魚咬死的衝浪者紐約時報報導,當急救員到達時,挽救切爾諾博裡先生為時已晚。他的去世是今年澳大利亞與鯊魚有關的第八次死亡,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多的一次,一年中鯊魚襲擊的最高記錄出現在1929年,發生了9次。在最近的幾十年中,年平均數是1次。
  • 鯊魚居然能在沙灘遊泳?到處咬人,恐怖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變異鯊魚能在沙子裡遊走,專家也無可奈何的故事《沙海狂鯊》。影片開頭,兩名摩託愛好者在沙灘上盡情地飆車,帥氣的跳躍,迅速的漂移,高難度的耍帥讓其中一名選手摔了個大跟頭,可等選手爬起來整裝待發時,他意外發現車子出現了故障,無奈落單的他只好摘下頭盔高聲呼喊好友。此時,一頭鯊魚突然出現將他一口吞入。另一邊毫不知情的好友也在尋找同伴,殊不知鯊魚已對他虎視眈眈。
  • 見過在沙灘上釣鯊魚嗎?海釣人前往澳大利亞神秘小鎮沙灘釣犁頭鰩
    見過在沙灘上釣鯊魚嗎?海釣人前往澳大利亞沙灘釣場釣犁頭鰩有這麼一群海釣人,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到安達曼海域再到巴布亞一路走來,所釣獲的大體型魚數不勝數,這些海釣人不斷的刷新著自己的紀錄,從十幾斤的小金槍,到幾十斤的GT,再到上百斤的石斑,以至於後來幾百斤的馬林,挑戰上千斤的鯊魚等等,等等……想必很多小夥伴們都去沙灘上玩耍過吧,在沙灘上有一個非常好玩的項目就是沙灘釣魚
  • 加拿大海岸現多具無頭海獅,頭骨疑成為炫耀品或售賣
    加拿大海岸現多具無頭海獅,頭骨疑成為炫耀品或售賣 2020-07-07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用微生物解決觀音山沙灘汙染難題 經驗被央視報導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郭欽轉通訊員劉海娟翁國寶)用微生物降解海洋石油汙染,廈門成功解決了觀音山沙灘油汙的難題。
  • 沒想到一口咬死鯊魚,甚至還將其碎屍萬段
    沒想到一口「咬死鯊魚」,甚至還將其碎屍萬段!海豹長相可愛,別看在陸地上非常笨拙,但是一旦回到水中,就變得異常靈活起來,是北極熊心中的最愛,一隻海豹正趴在冰塊上休息,這時突然從水中衝出一隻北極熊,雙方紛紛落入水中,這隻海豹終究還是難逃北極熊的捕食。
  •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專家觀點一覽 海洋領域的「三個聚焦」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3個聚焦提出方案。  藍色經濟:綠色發展的邏輯  11月24日,以「藍色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的2020藍色經濟論壇在廈門召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吳國梁參加論壇並發言。來自部屬單位、沿海地方、涉海高校、國際組織和涉海企業的代表共200餘人參加論壇。
  • 世界首例「兩性鯊魚」被廈門漁民捕獲
    今年1月,廈門漁民在靠近臺灣海岸處捕獲了一隻間性鯊魚,這隻鯊魚只有0.5米長,重達0.4公斤。起初,它被認為是一隻雄性鯊魚,後經廈門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鯊魚的每一個生殖器都已經完全形成,它既有雄性生殖器官也有雌生殖器官。
  • 和平精英:PEL賽場現「無頭騎士」裝扮,這是光子的新時裝?
    其實當時我是在鯊魚的直播間,他在轉播和解說這一場比賽,也是他最先發現這一幕的。不得不說鯊魚的動態視力確實很好,直接就發現了有一名選手沒有頭。大家還猜測這會不會是光子還沒有上線的新裝扮:無頭騎士?沒有頭是不是意味著再也不怕在戰鬥的時候,被敵人爆頭了?
  • 會飛的鯊魚,美帝高票房爛片,劇情扯得離譜
    你可能想問鯊捲風是個什麼東西,簡單的來說就是不知道哪裡來的龍捲風,在海裡捲起了一堆鯊魚,然後這些鯊魚就莫名其妙地從天而降,四處襲擊人類。這個設定是不是非常雷人?這個故事的男主是一個海邊酒吧的老闆,他還僱傭了一個身材火辣的女服務生打理自己的酒吧,小日子過得一直非常滋潤。但是好景不長,男主他們所在的沙灘很快就遭受了一場風暴的襲擊。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不斷出現的江豚死亡案例和急速衰減的種群數量引發公眾普遍擔憂。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
  • 美國26歲男子海上衝浪被鯊魚咬死,該海域鯊魚成群,被稱鯊魚公園
    據英國《每日星報》5月10日報導,5月9日下午1點30分左右,美國26歲男子本·凱利(Ben Kelly)在聖克魯斯沙多納海域衝浪時,不幸遭到鯊魚襲擊,當場死亡。而這名衝浪男子被鯊魚襲擊時,僅僅距離海岸不足100碼(約90米)。5月10日,警方和救援隊相繼趕到案發現場,並驅逐了海灘停車場上的所有車輛。之後,警方在事發海灘上豎起警示牌,且關閉了該片水域一英裡(約1.6公裡)內的全部入口,直至5月14日才會重新開放。
  •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2017-12-09 09:32:00  水產養殖網網箱裡有3條江豚,2大1小,一家三口,夫妻分別叫「天天」、「鵝鵝」,女兒叫「嬌嬌」。&nbsp&nbsp&nbsp&nbsp199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石首天鵝洲國家級豚類自然保護區。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現已增至75頭,形成一個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江豚群體。
  • 澳大利亞男子沙灘發現一無頭蛇,身體仍能扭動,還想攻擊拍攝者
    近日,在澳大利亞一沙灘上,男子拍到一頭無頭蛇,他用球拍碰了碰這頭蛇,蛇居然動了起來,還想攻擊正在拍攝的男子。(原標題:澳大利亞男子在沙灘發現一無頭蛇 沒了蛇頭還扭動身體想攻擊男子)來源:綜合自@燃新聞、環球網流程編輯:U016
  • 南京再現江豚 被稱「水中大熊貓」15年內或消失
    市民用長鏡頭捕捉到江豚出水時瞬間場景  久違了:南京下關江面現「江豬」  令人憂:「水中大熊貓」可能15年內消失  昨天早晨7點半左右,東北遊客史先生在南京下關寶塔東街江邊採風,突然驚奇地看見江面上有五六頭油亮的黑色脊背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江水之中,外形好似黑豬
  • 廈門現怪石疑似龍涎香 價值百萬1月內出現3起
    這是一個多月時間來,第三起廈門市民自稱撿到疑似龍涎香的事件。廈門到底有沒有出現龍涎香的可能?前天,本報記者聯繫了相關專家。儘管小林手上的「怪石頭」是不是龍涎香,還沒有定論,不過,龍涎香在廈門出現的機率有多大呢?「並不能排除龍涎香在廈門海域出現的可能性。」王先豔博士說,龍涎香一般產於抹香鯨體內,而廈門最近一次發現的抹香鯨出現在10多年前,不過近年來,抹香鯨曾出現在浙江海域和臺灣海峽,而廈門又位於臺灣海峽。
  • 鯊魚牙齒化石也有收藏價值,沙灘上就能找到
    據國外媒體報導,鯊魚的牙齒可以在任何沙灘上發現,但是一些海域的鯊魚牙齒數量和質量「更勝一籌」,例如:佛羅裡達州尼斯海域,該海域自稱是「世界鯊魚牙齒之都」,數百萬年以來,墨西哥灣一直生活著鯊魚,尼斯海域則成為挖掘發現鯊魚牙齒的熱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