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第一條溫血魚 體溫在4到5℃之間(圖)

2020-12-05 閩南網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基本常識有一條就是魚類屬於冷血動物,但是在發現這條魚之後這一理論可能要被推翻。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深海魚能夠利用獨特的生理機制保持體溫。在冰冷的深海中,大多數魚類都行動緩慢,等待獵物而不是主動出擊,但是這條魚是那種能在深海中快速行動捕獵的。

  體溫研究人員在美國加州海岸捕獲這條魚,它體內有溫暖的血液流淌,保證了它能夠在冰冷的海水中快速行動。它的體溫在4到5℃之間。

  這條魚被安裝了測溫傳感器之後放生了。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溫血魚,潛入400米深海也能恆溫
    該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月魚即使潛入溫帶和熱帶海洋1300英尺(約400米)深的冷水中,也能保持自身較高的體溫,是人類首次發現的溫血魚。韋格納與捕獲的月魚。       汽車輪胎大小的月魚曾因其圓滾滾的銀色軀體而惹人注目。而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深海魚令人驚訝的一點:它擁有溫血。
  • 首個被證實的溫血魚,自帶加熱棒效果,這技能沒誰了
    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條溫血魚,在經過反覆確認之後,美國某網站發表了這則消息,幾天後《科學》雜誌刊載了類似文章,證實月魚確實是不同於我們認知的溫血魚。當我們堅定不移認為千百年約定俗成的定論就是真理時,這條消息改變了我們對魚的認知,時間證明了什麼才是事實。而已經被證實或被寫進教科書裡的,慢慢處於尷尬的境地。
  • 漁民捕獲月亮魚 是唯一一種溫血魚類
    在魚尾巴上栓一根繩子,兩個男子需要用扁擔很吃力地挑起來,立起來的魚,有成年男性胸口那麼高。  大魚一到港就被買家買走了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這條魚是浙嶺漁22588漁船在中國1595海區,底拖網作業捕獲的,一起網捕上來的還有很多帶魚,捕撈的時間是1月17日下午。  「我捕了一輩子魚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
  • 大型恐龍是溫血動物
    大型恐龍是溫血動物
  • 深海暖魚——月魚
    而恆溫動物則不像變溫動物那樣依賴外界的溫度,它們能夠調節自身的體溫使其保持在某一恆定的範圍。鳥類和哺乳動物是一般印象中恆溫動物的代表。   而月魚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種全身性溫血魚,它像哺乳動物和鳥類那樣有溫血在體內循環,賦予了它們在深海中的生存優勢。月魚在全球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它們通常生活在幾百米深處、光線暗淡的冷水中,成年體形有汽車輪胎那麼大。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溫血魚
  • 【趣味百科】月魚——一條遊動的「保溫瓶」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深海的月魚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種全身性溫血魚類!
  • 新研究顯示有些恐龍不是冷血動物 與今天人類的體溫差不多
    新研究顯示有些恐龍不是冷血動物   新華社耶路撒冷2月17日電(記者陳文仙 尚昊)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
  • 這條魚的胸肌,私教看了會沉默,吃貨看了會流淚
    記得在第一節魚類學課上,老師給我們舉了各種例子,來說明魚是怎樣一類生物:用鰓呼吸,用鰭來協助運動和保持平衡,絕大部分身體披鱗,幾乎終生生活在水裡的變溫脊椎動物。一次,一位夏威夷商人在收購月魚時,發現這些月魚長得有點不太一樣,於是乎覺悟很高地聯繫了NOAA的科學家。後來科學家們將從全球各地採集到的標本與博物館中的標本進行基因和形態上對比,發現「斑點月魚」其實是5種月魚的合集。
  • 世界上珍貴的溫血魚,在中國是觀賞魚,在日本卻被做成刺身!
    魚類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一直以來,世人都以為魚和蛇一樣是冷血動物,但是你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特殊的溫血魚嗎?這個目前世界上唯一被發現的溫血魚,在中國是觀賞魚,在日本卻被做成刺身!!斑點月魚,一種十分稀少的魚,分布範圍小,不群居,一般只有湊巧才能偶爾捕撈到一條,十分的珍貴!因為色澤好看,尾鰭像月亮一樣,於是被很多中國人當做一種珍貴的觀賞魚。作為目前僅有的一種溫血魚,這種魚的個頭很大,一般來說,一條魚就夠數十個人吃,於是喜歡魚生的日本人通常將之做成刺身。
  • 研究發現肛溫計測量體溫更精確【研究動態】【2016年第4期】
    範泓洋 譯 中國醫學科學院 沈愷妮 校北京協和醫院內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近期刊登的一篇薈萃分析1表明,廣為使用的外周體溫計(腋溫和口溫)不能準確測量體溫。在極端的體溫下,外周測量的溫度可能與真實體溫相差1~ 2℃。加拿大的研究者認為,當體溫數據關係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時,醫生應該考慮測量核心體溫。作者認為,肛溫計可用於大多數患者,而膀胱內溫度計可以應用於需要導尿的患者。如果核心溫度測量難以實現,那麼次選途徑是測量鼓膜溫度,但在測量前需要進行校正。研究者回顧了75項研究,共計8 682例患者。
  •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
  • 額溫槍測量體溫準嗎?購買時該如何挑選?《第一實驗室》給你答案
    為幫助市民答疑解惑,即日起,「第一實驗室」欄目正式回歸,記者將一如往常,直擊實驗室現場,通過實驗評測,告訴大家在購買時應注意避開哪些消費誤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品。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世界上唯一的溫血魚
    世界上唯一的溫血魚
  • 哇塞,連魚都進化了!月魚竟然有體溫!!
    據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報告,月魚在全球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它們通常生活在幾百米深處、光線暗淡的冷水中,成年體形有汽車輪胎那麼大。儘管某些魚類如金槍魚和一些鯊魚在追捕獵物時會有器官或肌肉暫時變熱,但只有月魚全身體溫常年比外界環境高出約5攝氏度,它們主要通過不斷划動胸鰭獲取大量熱量。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3月4日中午,家住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國際新城的劉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早上遇到的囧事。早上上班乘坐地鐵時,地鐵安檢人員給他測體溫,顯示37.7℃。隨著體溫槍的報警,他在慌亂中被要求複測。 安檢人員告訴他,乘客體溫超過37.3℃,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信息登記、留置觀察、移送處置。「聽到這裡,我當時就慌了。」
  • 額溫槍體溫計研發到生產一站式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額溫槍就是重要的「抗疫武器」,採用額外槍快速地篩查、識別有發熱表徵的疑似感染人員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額溫槍主要通過紅外線測量溫度,操作簡單,測量速度快,不用接觸皮膚就可以測量;對準額頭,幾秒鐘就可以出體溫測量結果,方便、簡單、快捷,使用衛生、免清潔,適合老人、兒童、醫院和家庭使用。
  • 體溫37℃,或在發低燒……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清晨六點醒來,渾身酸疼,倍感無力,鼻涕也在試探著往下流淌......這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我可能發燒」了,於是拿起體溫計重新鑽進被窩......當看到體溫計顯示37.2 ℃時,通常我們會鬆一口氣,認為自己的體溫還算健康。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社會個人體溫監測的研究
    A級品能用於軍事與國防工業,給錢人家也不賣.我國的熱成像研究始於上世紀軍事國防體系,大多用於坦克,艦船,邊防等.關於人體體溫的通用標準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的界定.人的體溫正常時口腔(舌下)溫度為36.2--37.3度。腋下溫度為36.0--37.0度。直腸內溫度(肛溫)為36.5--37.5度。
  • 額溫計正常體溫範圍_額溫計顯示LO怎麼辦
    打開APP 額溫計正常體溫範圍_額溫計顯示LO怎麼辦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7 09:11:36   額溫計正常體溫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