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 財經1 月訊 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期間, 網易 財經《 意見中國--網易經濟學家訪談錄 》欄目專訪了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他因為對市場搜尋理論和宏觀經濟的貢獻而獲得2010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他的搜尋理論出發,他對經濟危機之後的就業問題提出了什麼建議?他怎樣理解通脹和失業之間的關係?對中國經濟,他怎麼說?
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因為在市場搜尋理論和宏觀經濟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2010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皮薩裡德斯來到中國參加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期間,接受了網易財經的專訪。帶著他獲獎的理論模型,對中國經濟,他提出了一些建議。
皮薩裡德斯就職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在20世紀30年代,哈耶克的經濟理論曾經風靡於這個世界頂尖的經濟學院。哈耶克指出,通貨膨脹的效應就好像是為癮君子注射毒品。在短期內,通脹確實可以讓國民經濟的就業率重振復甦,然而,一旦其效應過去之後,被通貨膨脹扭曲的經濟結構將無法持續下去,反而會造成更大規模的失業。皮薩裡德斯是贊成這個學說的,他講道:「但是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破壞市場機制,導致供求失調,同時擾亂了相對價格和工資,產生了許多錯誤信息,將就業配置到並不是社會真正重要的部門中,就業崗位錯誤的在部門間轉移。」
皮薩裡德斯並不認為人民幣升值會損害中國經濟。相反,升值可以促使中國經濟從外向出口型轉為內需主導的經濟結構。此外,並不需要擔心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帶來通貨膨脹。
勞動力市場的搜尋理論是皮薩裡德斯的最大貢獻,但他認為,「任何涉及兩個以上的人的互動,如何形成成功的關係,都可以用搜尋理論來分析。」其中最顯著的兩個例子就是:男女婚嫁和購買中意的住房。
提高勞動者收入分配在當下是個大話題。皮薩裡德斯肯定了工會改善工人福利的正面作用,認為「任何促進就業市場信息流動的東西對經濟都是有益的……從而促進就業」。但工會不可發展過大,成為特權性的工會,「在工業化國家,特別是西歐和北美,情況並不總是這樣樂觀,工會領袖往往貪求更多權力,濫用這種權力,要求過高的工資,對勞動力市場、就業狀況構成了巨大的阻礙。」這種破壞性的工會是不值得中國的去學習的。
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
通貨膨脹扭曲資源配置
網易財經:十分高興見到您,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先生!歡迎您做客網易財經。我們得知您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那麼您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皮薩裡德斯:非常感謝您的盛情邀請。當我得知這一消息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被授予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接下來我就該為盛大的諾貝爾獎授獎儀式做許多的準備工作了。我要忙這忙那,還要寫好演講稿,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事實上,一旦你參加整個儀式之後,你會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 ,與你想像的不一樣,但你還是會激情四射的去演講。被授予了最高獎勵,還舉行了如此盛大的儀式,我十分欣慰,這值得我畢生為之努力。
網易財經:好的。那您想過怎麼樣花費這樣一筆巨額獎金嗎?
皮薩裡德斯:實際上,獎金並沒有那麼多。獎金本身也許比較豐厚,但是你知道獎金要我們三個人平分,所以並沒有那麼多。至於怎麼花這筆錢,我還沒有想好。也許會留一部分給孩子,但誰又知道呢?也許以後我還會改變想法的。
網易財經:在20世紀初,哈耶克的經濟理論在倫敦十分盛行。他認為通貨膨脹能夠暫時促進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一旦通貨膨脹結束,這些就業崗位就化作泡沫。那您是怎麼看待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係的?
皮薩裡德斯: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理論。一方面我認為這個理論是有效的,適度的通貨膨脹能促進就業。我的確相信這一點,因為結構性因素可能影響經濟,供求因素改變價格,包括勞動力的價格。當需求過大時,供不應求,物價上漲,容易引發通貨膨脹,但是這種需求會導致企業勞動力需求的提高,從而短時間內促進就業。這點上來看,這個理論是有效的。但是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破壞市場機制,導致供求失調,同時擾亂了相對價格和工資,產生了許多錯誤信息,將就業配置到並不是社會真正重要的部門中,就業崗位錯誤的在部門間轉移。物價上漲,有些工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工資會得到額外的工作,做出了錯誤的結構分析,然而當通貨膨脹結束的時候,這些就業泡沫就化為虛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降低物價減少就業泡沫有利於健康經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