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是稀缺資源在需求強勁時的自然結果,也是一個長期以來的歷史現象。各種經濟學派從需求拉動、成本推動、經濟結構和貨幣數量等角度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解釋,制定了各種政策來應付物價上漲給社會帶來的壓力。通貨膨脹一詞則不容置疑地將社會和政治的關注集中在貨幣現象上,從而,物價上漲始終被歸結於上層統治者的權謀和手段。近年來,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強勁,人們開始注意到通貨膨脹的全球相關,特別指責主要國家中央銀行不負責任地發行紙幣。
最早的通貨膨脹與紙幣毫無關係,始於羅馬皇帝尼祿當政期間(公元54-68年)。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上,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廣袤的土地加上戰爭俘獲轉成的奴隸,成為帝國軍隊不斷侵略的兩大財富激勵。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和奴隸終會達到極限,擴張不得不中止。羅馬帝國發展的重心開始轉向內需。對富人和中產階級的稅賦成為滿足皇帝虛榮和控制能力的來源,同時也是瓶頸。
尼祿皇帝是一個充滿野心而且窮奢極欲的人物,羅馬城市建設和貴族消費都在他的統治下達到頂峰。羅馬已經實施了金屬貨幣制度,金銀銅幣廣泛流通在佔領區域。羅馬幣最為貴重。在無法繼續提高稅賦水平,同時不得不支付龐大軍隊和官吏群體的成本的情形下,尼祿開始在銀幣中加注廉價的合金如鉛銅等,發行不足值貨幣(即貨幣貶值)。很快,老的銀幣就陸續退出流通被回收熔化再製造更多的廉價銀幣。這就是金融界所稱的「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貨幣貶值導致交易低下、經濟衰落,又需要政府繼續投入更多的貶值貨幣,這種惡性循環不斷的結果,政府信用和執政能力逐漸破產。
據記載,在公元1世紀含銀量達90%的羅馬銀幣在戈爾蒂安皇帝統治的公元238年含銀量只有28%,而到了公元268年的克勞狄二世時,含銀量已經下滑到只有0.02%。事實上,以銀幣發行量之大,如果足值發行,羅馬帝國已經沒有可以挖掘的銀礦了。尼祿開了頭,之後歷代羅馬皇帝都蕭規曹隨如法炮製。此時的羅馬銀幣如同今天的紙幣一樣,只有信用承諾和財富象徵意義。根據英國著名學者瓊斯(A.Jones)研究,從公元138年到公元301年,羅馬軍人的服裝價格上漲了166倍,自2世紀中葉到3世紀末,小麥的價格上漲了200倍,按照複利計算,這段時間的物價上漲率每年在5%-6%。金屬貨幣下的通貨膨脹就這樣發生了。
針對市場上的怨聲載道,政府試圖改革。但是羅馬帝國選擇了錯誤的方向,採用了強制的管理手段來控制物價。迪奧萊廷皇帝在公元301年頒布凍結物價的法令,公布了700-800種物品和服務的最高價格,其中包括小麥、棕櫚油、甘藍菜、鵝等商品的價格,甚至理髮師、家庭教師等的最高工資也做了相應的規定。法令異常嚴格,觸犯法令的人將被處以死刑。但是,物價凍結後,市場立即陷於蕭條,正常商業活動全部轉為地下經濟,游離出監管體系之外。這個法令很快被下任統治者廢除。關於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有數不勝數的論文,貨幣貶值導致的物價上漲一直是一個重要因素。
紙幣本位下,貨幣價值更依賴於政府的權力和信譽,通貨膨脹的激勵更是權力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產生於中國宋朝的成都。宋朝960年建立,965年吞併了蜀國,試圖用銅錢取代當地流通已久的鐵錢。當地銅礦不足,流通貨幣奇缺。商人便紛紛發行自己的票據用於交易,即「交子」。1005年成都的知府張詠選擇了16家商號統一發行交子,從而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1023年政府還在成都建立了專門機構獨家發行交子,次年在全國統一發行。
交子除用於商業和消費交易外,主要用於戰爭的軍用和財政管理的民用。
1069年,丞相王安石進行改革,試圖把茶葉、食鹽、穀物等重要經濟資源統一國營,同時強制稅收的貨幣化。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加大交子的發行。在1107年,國家交子發行達到2400萬貫,超過額度的20倍。市值跌到面值的10%以下。此後的金朝、元朝和明朝都是採用紙幣的方式不斷盤剝大眾,直接導致經濟危機也間接導致政府垮臺和改朝換代。儘管文獻中少有關於通貨膨脹的分析,但紙幣大明寶鈔導致嚴重危機而被廢除之後,中國長期嚴禁紙鈔發行,而維繫在銀兩本位的基礎上。
幾乎所有發行紙幣的國家都有通貨膨脹的歷史,在特殊情形下,還產生了惡性通貨膨脹。在中國金融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民國期間和幾年前的辛巴威惡性通貨膨脹紙幣原件。20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將黃金價格提高,從一盎司兌換$20.67提高到兌換$35,讓美元大幅貶值。1971年,美國政府宣布脫離金本位,將美元與黃金繼而與白銀徹底脫鉤,從此持有美元紙幣者再也無法向銀行系統兌換黃金和白銀,美元的價值唯一維繫的是美國政府的信譽。今天,黃金兌美元的價格已經超過脫鉤時的幾十倍,美元大幅貶值。
無論金屬貨幣、金屬匯兌紙幣還是今天完全依賴政府信譽的紙幣、電子幣,確定交易需求、儲備需求和更加複雜的需求(如貨幣收藏者)並為之提供合理的供給量都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有市場解決方案,有政府解決方案,也會有同業或國際協調解決方案。在不同發展階段,市場,政府和同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解決方案的實施也伴隨不同的結果,經濟發展,市場崩潰,政府破產等,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過程。各種學術觀點,各種政策依據,各種效果判斷等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金融發展歷史圖解。人類並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歷史還是會成為現實的,這就是我們始終關注歷史上通貨膨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