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動物園或電視節目上,經常能看見體型巨大的河馬,它們在通常會躲在水裡,只把腦袋露出水面。別看河馬的樣子看似溫馴,但發起飆可不得了。在遙遠的非洲,河馬可是最具攻擊性的動物之一,每年攻擊人類的事件均在500起之間。在動物園裡,我們知道河馬是一種食草性的動物,它一口能把一個大西瓜輕易嚼碎。但河馬有時也會開葷,在非洲野生河馬的腹中,也曾發現過野生動物的骸骨。
河馬是水陸兩棲動物
河馬主要生活在水裡,有時也會走上陸地,但不能長時間的離開,長時間的離開水,會導致河馬嬌嫩的皮膚出現缺水現象,造成皮膚嚴重開裂。這就是河馬為什麼經常在水裡不上岸的原因。
河馬一天只吃13千克的草
河馬體型粗圓,四肢短、頭大耳小,卻有一張血盆大口,成年河馬體重都是按噸來計算的,可這麼笨重的河馬每天只吃13千克的青草。河馬的消化結構比較特殊,吃多了會影響它的消化效率。而且草類植物大多長在河岸邊上,河馬不用行走太多的路程就能吃到食物,這大大的較少了它的消耗;因此,河馬乾脆就少吃食物,而對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鱷魚不敢輕易惹怒河馬
非洲的淡水河流中,鱷魚是一種無敵的存在,但是卻很少出現鱷魚捕食河馬的情況。原來河馬的外表有4至5釐米厚,並且有一張血盆大口,下顎有大巨大的牙齒。雌性河馬的咬力在800公斤左右,而更加強悍的雄性河馬咬力肯定不比雌性弱,甚至可能高達900公斤或以上。這麼恐怖的咬力可將鱷魚攔腰截斷,而且河馬是群居性動物,少則10餘只,多則可達上100隻的龐大群體,使得鱷魚一般不會輕易惹怒或是攻擊河馬。
遇到河馬攻擊,該這麼辦
雄性河馬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如果我們在非洲旅行的時候巧遇河馬的攻擊該怎麼辦呢?當然是三十六計跑為上計,但逃跑也是有技巧的。根基牛頓提出的慣性理論,體型笨重的河馬在奔跑中,不能輕易改變它們的奔跑方向。所以我們在面臨河馬攻擊的時候,首先要先冷靜下來,克服恐懼,看清河馬的攻擊方向進行靈活的躲避;也可圍樹繞圈跑,但千萬不要找過於粗大的大樹,粗大的大樹有利河馬繞圈奔跑。
戰鬥力如此強悍且瀕臨滅絕
河馬擁有如此高的戰鬥力,卻也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原因是人類為捕食河馬的肉或牙齒,無節制的非法的捕殺,造成河馬的種群數量驟減。根據以往的資料記載,1991-1992年,河馬的牙齒出口高達2700千克,1997年查獲非法捕獲得河馬牙齒多達1700顆。野生河馬的數量的數量仍在持續下降,非法捕殺捕獲河馬的行為仍在繼續。
最後總結,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該相互珍惜、相互幫助,一同共存在這個美的的地球上,別讓失去成為我們的遺憾。
世界如此之大,關注我,每天更新不一樣的知識;每天學一點,知識多一點,我是每日學堂,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