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我們多數人的眼裡就是炎熱的代表詞,可就是如此炎熱的地帶卻是許多植物最喜歡的生活區,也因為非洲有大量的植被覆蓋,所以這裡也成了野生動物最愛的家園,就連陸地上僅次於象和犀牛的第三大哺乳動物-河馬都基本上是生活在非洲的。
雖然河馬是大型哺乳動物,但是它們的身高卻是比較矮的,所以又壯又矮的河馬在行動上就沒有那麼的狡黠,反而會顯得比較笨拙。
與河馬龐大的身軀相匹配的就是它們粗碩的腦袋和無敵大嘴了,而且河馬的嘴巴還是陸地生物中最大的嘴巴,不但可以呈90度角把嘴給張開,還具有超強的咬合力,可以輕而易舉地將特別堅硬的東西給咬斷。
河馬的身體是由一層厚厚的皮包裹著的,並且它們的身體上除了尾巴有一些短毛外,基本上是沒有毛髮存在的。之所以河馬會有這麼厚的皮,就是因為在它們皮的裡面有一層脂肪,而這層脂肪也就是讓河馬不費吹灰之力就浮在水中的秘密所在。
雖然河馬是雜食性生物,但是它們最主要的食物還是水草,如果水草不足以讓它們填飽肚子了,它們才會上岸去尋找植物或者農作物,至於肉的話,就只有在河馬實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才會成為它們的選擇。
非洲生活的河馬,性情溫順,卻讓水中的小霸主鱷魚不敢正面交鋒
河馬的性格也是比較溫順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傷害別的動物的,它們還喜歡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經常會組成一個超大的河馬家族。
在淡水中,我們所認為的水中王者便是鱷魚,可你們知道嗎,鱷魚在很多時候都是不敢去沾惹同樣生活在水中的河馬的。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不得不看看河馬真實的戰鬥力是怎麼樣的了。
哪怕非洲河馬愛吃素,且性情溫和,可鱷魚即便飢腸轆轆也不敢輕易動口,只因它們也是具備了肉食性動物所擁有的的超強咬合能力,它們也會脾氣暴躁的時候,一旦河馬生氣了,那麼惹怒它們的生物就算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也會讓它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
我們都知道鱷魚的狩獵能力是在一個怎樣的高度,可即便是這樣,鱷魚也不敢輕易去捕食河馬,甚至於在河馬破壞了它們狩獵的進程時,鱷魚也基本上就只能吃個啞巴虧不跟河馬計較了。
其實也並非是鱷魚不想跟河馬拼個你死我活,可是河馬一般都是群居生活的,只要鱷魚一跟河馬拼命,那基本上都是被群毆的份了,就算是單打獨鬥,鱷魚也很少獲勝,所以對於自己既不能單挑又不能群戰河馬的鱷魚,當然是在看到河馬的時候就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基本不與河馬有正面交鋒的機會。
如果鱷魚實在是餓極了,它們大多時候也就只會選擇還沒成年的小河馬下手,而這時候鱷魚需要面對的就是性情暴躁的河馬媽媽了,雖然雌性河馬在當了母親後都會戰鬥力爆棚,但畢竟它還是獨自帶著孩子遠離河馬家族生活著的,鱷魚可以下手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性情溫順的河馬哪怕有著超強的戰鬥力,可最終還是難敵人類的槍林彈雨,以及人類對於肉的強大需求,而且除了人類對於它們的影響外,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也是會讓它們的種群數量有明顯下降的。
河馬其實算是比較能夠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生物了,但如果可以提供給它們生活的區域卻越來越少的話,它們就算有再強大的生存能力,也是不可能在短時間裡讓自己的種群數量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