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瘋子——羅森漢恩實驗

2021-02-12 華易心理

辨別「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是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對異常行為的界定在決定一個人是否被診斷為精神病中起關鍵作用,並且診斷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病人接受的治療。然而,區分正常與異常的界限並不像你所認為的那麼清晰。

197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羅森漢恩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這項實驗被認為是對精神病患鑑定標準的重要批判。

羅森漢恩招募了8個人來做假病人。8個假病人由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學家、1名兒科醫生、1名精神病學家、1名畫家、1名家庭主婦組成。

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是把自己送進12所精神病院。

到了醫院後,所有假病人都說相同的指導語,他們認為自己出現了幻聽,經常聽到「轟」和「砰」等聲音,除了這個症狀外,所有提供給醫院的信息都是真實的。

結果,除一人外,其餘被試均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一旦進入醫院 ,所有被試不再表現任何症狀,行為完全正常。被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夠被釋放,直到醫務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恢復正常才能出院。在這段時間,被試會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

最初,被試們試圖隱藏記錄的行為,後來他們發現這種隱藏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記錄行為」本身被認為是他們精神病的另外一個症狀。

結果,沒有任何一個假病人被任何一個醫務人員識破 。

有趣的是,當精神病醫院的醫生、護士沒能鑑別出假病人時,其他的真病人卻不那麼容易被欺騙。

在3個假病人所在的醫院,118個真病人中的35個對被試表示懷疑,他們懷疑被試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你不是瘋子!你是記者或編輯,你們是來檢查醫院的!」

羅森漢恩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在精神衛生機構中正常人不能與真正的精神病人區別開來。

事實上,精神病學專業人員具有一種刻板印象,傾向於忽略病人的個性化特徵,並直接給病人貼上精神病學的診斷標籤,在病人被貼上如「精神分裂症」的標籤後,醫務人員對其所有行為都歸因於標籤,因此,對被試的記錄行為缺乏關注和懷疑,只把它當成精神病標籤的另一個行為的證據。

並且,醫務人員傾向於忽略影響病人的環境因素。對於假病人所提供的完全真實且正常的個人歷史,他們給出完全精神病學的解釋。

他的研究發表後,震動了精神病學專業領域,這個研究說明了兩個關鍵因素 :

第一、在精神病機構中正常人並不能與精神病人區別開;

第二、揭示了診斷標籤的危險性,一個人一旦被貼上精神病學意義的標籤,這個標籤將掩蓋這個人所有的其它特徵,所有行為和人格特徵都會被歸因於標籤障礙。

之後,羅森漢恩通知精神病院的醫務人員,在未來的三個月內,會有一些假病人將試圖進入他們的醫院。結果三個月之後,193人被確認是假病人,然而羅森漢恩在這三個月內竟然沒有派任何假病人去醫院!

「這個實驗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羅森漢恩說,「讓任何一個診斷過程本身 出現這麼多錯誤時,它當然不會是一個讓人放心的診斷過程。」

相關焦點

  • 誰是精神病患者?到底誰說的算?讓人細思極恐的羅森漢恩實驗
    5男3女來假扮病人,分別為3位心理學家、1位兒科醫生、1位精神病學家、1位研究生、1位畫家和1位家庭主婦,進行著名的羅森漢恩實驗,又稱為假病人實驗。羅森漢恩發起實驗的起因,是因為他好奇身邊不少人會以精神疾病為藉口逃避徵兵,而這引起他的好奇,到底裝瘋有多麼容易,結果這個實驗,最後整個顛覆精神病的診斷方式。
  • 裝瘋混進精神病院,這5男3女的臥底實驗結果震驚醫學界!
    ,就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戴維羅森漢恩 (David L.Rosenhan),當時他找了5男3女來假扮病人,分別為3位心理學家、1位兒科醫生、1位精神病學家、1位研究生、1位畫家和1位家庭主婦,進行著名的羅森漢恩實驗,又稱為假病人實驗。
  • 著名的「假病人實驗」找到答案
    圖為:羅森漢恩 來源:知乎197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羅森漢恩將8位正常人送入不同的精神病院(這8位正常人中包括他自己),這8位正常人的職業有研究生、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精神病學家、畫家、家庭主婦。這就是著名的羅森漢恩假病人實驗,羅森漢恩將該實驗發表在了當年的雜誌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並且該實驗直接推動了心理治療的巨大變革。
  • 給孩子的硬核科普:這些瘋狂實驗,科學家們不是瘋子,而是英雄
    如果有科學家這樣對你說:實驗不會很輕鬆,可能會疼得大叫,可能會懇求我停下。但你可以確信這種痛苦不會徒勞無功,將直接對知識進步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你要做實驗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面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身心的疼痛,大家肯定不想做這樣的犧牲。
  • 1973年教授做實驗:8個正常人參與,7個人成了精神病
    是1973年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源自於羅森漢恩教授對7名正常人在精神病院待4年的研究。這篇論文一發布便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羅漢森在論文中得出結論:"一旦一個人被診斷反常,他所有的行為和特徵都被貼上相應的標籤。"突發奇想的試驗,持續了4年之久大衛·羅森漢恩在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到史丹福大學任教。
  • 英挖掘「瘋子」作品 世界十大怪異科學實驗出爐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列出了「史上十大最怪異科學實驗」。文章說:「除了懷疑、驚訝和噁心,這些實驗更讓我發笑。但這些不是瘋子的作品,而是出自誠實、勤奮但不願意接受普通觀念的科學家之手。不幸的是,人們無法事先知道這種實驗最終引向何方。
  • 副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從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間,高銘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接觸2010年2月出版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內容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 天才即瘋子,愛因斯坦智商160,生下兩子為何都成瘋子?
    可是令世人都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最終都變成了瘋子。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困惑。天才的後代—瘋子愛因斯坦是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同時他的智商也是遠超常人。甚至是有人形容愛因斯坦的大腦都比一臺高速運轉的計算機還要先進。
  • 哈佛「瘋子」科學家,每天不吃早午飯被嘲笑,如今卻年輕20歲
    「人生不過9頓飯,誰先吃完誰先走」這話不假,美國一小縣城的洛倫超百歲,她幾十年從不吃高熱量食物,只簡單吃蔬菜水果。114歲的Bernando Lapallo也是「熱量限制CR」的信徒,他經常靠辟穀來訓練身體,不僅容光煥發,皮膚皺紋很少。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大多數都很高壽,原因竟是「少吃一點」。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但思特裡克蘭德的獨特就在於他沒有受過正規繪畫教育,在窮困潦倒行為乖張近乎瘋子的狀態下,卻畫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天才作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難道真是「不成魔、不成活」?難道瘋子與天才真的只是一步之遙?我查閱資料,結果是目瞪口呆,因為大量的事實表明,天才與瘋子確實只有一步之差,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毫不過分。
  • 【鞠強教授嫡傳弟子音頻講座】羅森漢恩實驗和標籤效應
    按鈕收聽鞠強教授嫡傳弟子音頻講座:《嫡傳弟子陳泉泉老師講心理學:羅森漢恩實驗和標籤效應》分享是種美德 轉發是種善行
  • 書籍推薦|《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也是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是一樣,如果不是突然想看《夢的解析》,搜索到高銘的《人人都能夢的解析》,算法又一併推薦了這本書,我都不知道原來幾年前大火的這書是他寫的。矜持地看完《人人都能夢的解析》,愛屋及烏地把天才瘋子也買來一併看了。
  •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嗎?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兒子會患上精神病?
    我們常說,天才的思維不同於常人,他們常常會擁有超過常人的觀點,以至於有時天才會表現出如瘋子一般的行為。而且,也有一些科學家本身就是天才科學家與瘋子的結合體,比如: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他也患有幻聽幻覺被確診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說:天才到極致就是瘋子,瘋子到極致就是天才。
  • 愛因斯坦被稱天才,為什麼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原因很簡單
    如果要說,這個世界最聰明的人是誰,那愛因斯坦一定高票當選。他的智商值遠遠超過正常人,他的大腦開發程度也比普通人高,所以他也被譽為「天才」。
  •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導語《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由高銘寫的一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作者發現,誰也說不清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 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才知道別人的世界真那麼難懂
    閒暇時,偶爾看看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真的看了很久,很認真,這本書的作者也說過不太容易理解。讀到快一半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書名的意義,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如果中間有一條線,那麼天才與瘋子的鑑別,就真的來源於時代了。如歌德所說: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 再次證明,只有瘋子才配拍豆瓣250
    誰會想到,在十九世紀,觀眾還會因為銀幕上緩緩駛來的火車嚇得落荒而逃。而如今,看場3D電影,感受迎面砸來的效果就像吃頓飯那麼稀鬆平常。過去。電影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2D到3D……未來呢?你會發現,回首百年,每一次創新,每一場變革,都是固執與固執,瘋子與瘋子,傲慢與傲慢的偉大交鋒。自1895年盧米埃兄弟把電影帶到觀眾面前,電影的創新就從未停止。一開始的電影,由於技術有限,都是無聲的。
  • DC四大瘋子之蝙蝠俠與小丑:哥譚市的黑暗與光明
    前面兩篇聊到了《守望者》的羅夏和法老王,有興趣的可以點開主頁就能看到,那麼這篇聊聊蝙蝠俠與小丑這兩瘋子吧,本來是想分兩篇來聊的,但是想想好像不好分開,因為蝙蝠俠與小丑本身就是一個靈魂的兩個面。瘋子嗎?我走到一半你就會把手電筒關了!」這是小丑最後跟蝙蝠俠講的笑話,小丑被自己的笑話逗笑得合不攏嘴,而蝙蝠俠想了一會,也跟著小丑笑了起來。最後小丑的笑聲戛然而止,只剩下蝙蝠俠一人在黑夜中大笑。其實大部分人都更加傾向於小丑是那個不敢跳過高牆的瘋子,但是其實《致命玩笑》中並沒有給出答案。
  • 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何他兩個孩子是瘋子?
    數據顯示,在全球76億人口中,智商能夠達到130的人不足0.01%,更不用說達到160了,我們普通人的智商平均只有100,根據科學界定義,智商如果能夠達到140以上就算是天才,而擁有160智商的愛因斯坦簡直是超級天才了,問題來了,智商高達160的愛因斯坦卻生出兩個不正常的孩子,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難道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