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蒲公英真能當菜吃!為何有人竟稱它是「最強悍的菊科植物」?

2021-01-17 小帆求知

也許是由於蒲公英太過普通,

筆者以前一直不知道,它是可以當菜吃的。

不止是在我們國家,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蒲公英也被當成食物。

能做菜,這還是其次!

有人竟還稱蒲公英,是「最強悍的菊科植物」!

小小的蒲公英,到底有何能耐,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1.「偶爾嘗嘗鮮」

一提到蒲公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白色的小絨球。

這個……當然是不能吃的!

蒲公英可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嫩葉。

早春時候的蒲公英葉,是最好吃的。

因為它夠鮮嫩!

當然,很多人對「好吃」的定義不同。

作為一種野菜,蒲公英吃起來還是帶有苦味的。

所以,吃蒲公英最好是先用滾水走一遍,這樣可以去除苦味。

炒出來的蒲公英葉,口感類似菠菜,但還是會略帶苦味。

歐洲人還吃蒲公英的花!

他們會將蒲公英黃色的花瓣,搞到煎餅裡面去,不知道味道怎樣……

2.「苦而有用」

古人把蒲公英的功效說得有點玄乎。

把它搞得和板藍根一樣,似乎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

其實它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利尿和解水腫這方面。

上文提到過,有人稱蒲公英是「最強悍的菊科植物」,

不是指它能利尿,而是它的另一個強悍技能!

3.「野火燒不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句詩在蒲公英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蒲公英的生存能力實在太過強悍!

首先,它居然可以不用授粉,也能結出種子!

蒲公英的花,是有雄蕊和雌蕊的。

平時,蜜蜂、蝴蝶等小昆蟲可以幫它們授粉。

可如果天氣變冷,昆蟲們都不願出門時,蒲公英也有辦法。

自己一個搞定嘛!

這時,它會自花授粉,結出種子。

可如果天氣冷到花朵都沒辦法開放時,又怎麼辦呢?

它乾脆就不授粉了,直接用卵細胞發育,來產生種子……

夠強悍吧。

敢跟冷空氣叫板到這種程度的植物,筆者至今還沒找到第二種!

依靠這能力,蒲公英幾乎開遍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上面提到的是種子,蒲公英除了種子傳播外,還能自我分裂。

一株小苗長出來後,幾個月時間,這裡就會有一大叢蒲公英。

原來蒲公英的根,繁殖能力也很強。

一般它們的根會深入地下15cm以上,然後不斷地延伸。

即便將它們的根切成1cm長的小段,每段都還能發芽,繼續生長!

所以,即便是燒掉了上面的植株部分,

蒲公英也能利用地下的根,生存下來。

在第二年不經意的時刻,它又會再長出來!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春天野菜食用指南:蒲公英竟然可以炒著吃!
    慣例是會有人問那三個終極問題的——不過連薺菜都要問能好怎的話,少年你是脫離現實世界太久了吧…眾所周知,答案是能,而且好。現在所長仍然記得,第一次吃到新鮮的薺菜肉餛飩的時候,那種鮮美的滋味,帶來的大大的滿足感,超好吃! 我們先來看看薺菜長啥樣吧。
  • 蒲公英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種類似蒲公英的植物,大家了解嗎?
    又到每日一分享的時刻了,今天呢想跟大家分享一種植物,這種植物在農村是遍地可見啦!農民們都是把它當野草給除掉的,娜兒如果看到了在拔掉它之前會把它的嫩葉摘下來再除掉,為什麼呢?一會大家就知道了。革命菜、安南菜、野塘蒿,野地黃菊等等。
  • 我們吹出去的可能不是蒲公英 或是在市區很常見的泥胡菜
    通訊員 胡冬平 攝  浙江在線7月4日訊 很多市民可能還記得小學裡有篇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裡面講到了一些植物的旅行辦法。其中,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微輕輕風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因為這首小詩,不少人都去玩過蒲公英的種子———只要輕輕一吹,帶著「降落傘」的種子就會隨風飄散,落到哪裡就在哪裡安家。
  • 廣東人眼中的「蒲公英」一點紅,它不是武林高手,卻是植物高手
    一點紅也是喜歡生長在房子周圍的一種植物,這個一點紅,不是古龍武俠小說裡的高手中原一點紅,它只是農村裡的一顆普通植物,它長得平凡,也不珍貴,卻是民間「高手「,深愛大人小孩的喜愛。一點紅介紹一點紅為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 廣東人眼中的「蒲公英」一點紅,它不是武林高手,卻是植物高手
    一點紅也是喜歡生長在房子周圍的一種植物,這個一點紅,不是古龍武俠小說裡的高手中原一點紅,它只是農村裡的一顆普通植物,它長得平凡,也不珍貴,卻是民間「高手「,深愛大人小孩的喜愛。一點紅介紹一點紅為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紅背葉、羊蹄草、野木耳菜、紅頭草、葉下紅、紫背葉等。高10~50cm。莖分枝,枝柔弱,粉綠色。
  • 與蒲公英命運相同的花種
    我也幫不上別的忙,就在鄉下路邊轉悠,在田野邊看到好多苦苣菜。我們當地簡稱「苦菜」,苦苣菜與蒲公英的生長環境和生長季節是一樣的,在這個季節的鄉村田邊,路邊都有生長。不過它們有很多的非常相似之處,剛開花的時候都是黃色,形成種子成熟後又都變成白色,手輕輕碰一下會隨風飄散。蒲公英呈圓球狀,要相對大一些,但絨球部分比較稀疏。
  • 植物是用什麼「特殊方法」,把它的種子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的?
    其實,草本植物中也有很多靠果實長毛藉助風力傳播的,如菊科植物有2萬多種,大多數種的果實在成熟後於頂端生出一叢毛(名叫冠毛),植物學上認為該叢毛是由花萼變態而成,是適應於傳播果實(種子)的結果。其中最突出的例子非前文提到的蒲公英莫屬。蒲公英屬有100多種,它們的果實成熟時,果頂延長形成一喙,喙端生一叢白毛。蒲公英的花序為頭狀花序,成熟時在總花託上有很多果實。每個果實都有喙有冠毛。
  • 農村野菜鴨腳板(植物)能吃!
    農村有好多野生植物都和動物有關,比如樟科的鵝腳板、藜科的鵝腳草、石竹科的鵝腸菜、茜草科的雞屎藤、莧科的牛膝、禾本科的馬唐草、唇形科的狗肉香(留蘭香、土薄荷)……等等。既然與雞、鵝有關的植物都有了,看有沒有與鴨子有關的植物呢?當然有,刺楸較熟悉的就是鴨腳板。一、鴨腳板的信息鴨腳板,其實就是鴨兒芹,在我國有一種,加上深裂鴨兒芹和羽裂鴨兒芹兩個變種共計三種。
  • 自然觀察|菊科萌物
    菊科 蒲公英屬小朋友們最喜歡蒲公英毛茸茸的「降落傘」,「噗」地一吹,一個個就隨風飄蕩開去~一「朵」蒲公英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降落傘?仔細看一看,原來每一「朵」花裡都有很多朵小花,它們聚集在一起,被我們稱作「花序」。醒目的花序可以更好地吸昆蟲傳粉,從而保證能夠結出更多的果實。每一個果實配備一頂降落傘(冠毛),幫助它們飛到更遠的地方去安家。
  • 李時珍說它「通結氣,利腸胃」,曾是兒時美味,如今少人識
    導讀:人稱「黃瓜菜」如菠菜般鮮嫩,李時珍說它「通結氣,利腸胃」,曾是兒時美味,如今少人識。對於農村朋友來說,鄉下最多的植物就是路邊的各種野草,在很多人看來野草四處叢生貌似一無用處,而事實上這些野生植物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只是很少有人關注它們,比如野菜。
  • 蒲公英也秀色可餐?採盡吃絕後,花無三兩朵!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一直是一種嬌嬌弱弱的花草而絕不是野菜,古往今來都與口福無關。但這些年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國人,在不知道吃什麼好的時候,就開始吃一些「另類」的食物,過去上不了臺面的、不敢上檯面的、不忍上檯面的東西,都堂而皇之進入美味佳餚的序列。前些年,有人大吃野生動物,近些年則又大吃野生植物。
  • 餐桌中藥圖鑑 | 蒲公英,中藥裡的青黴素
    喝了一天,喉嚨舒緩不少,下班回家去菜場,在菜場門口,又碰上了個好東西——蒲公英。   其實之前我也介紹過蒲公英的藥茶,詳見蒲公英茶,涼涼一杯解胃痛。之前是曬乾的全草,今天,來個新鮮的,蒲公英鮮草入菜,抑菌抗炎,可以吃的青黴素。
  • 一種路邊長得很像蒲公英的野花,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有奇效,糖尿...
    這個季節在路邊、田間地頭常看到一種小花,開著黃色或白色的小花,很多人想採回家當野菜,可又不知道能不能吃,看著有點像蒲公英,可是又不太像,比蒲公英要纖細很多,這到底是什麼花呢?有什麼功效呢?它的正式學名叫「中華小苦蕒」,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現在這個季節正是採挖的時候,多挖一些曬乾備用,真的很好。中華小苦蕒的全草不僅能吃,還能入藥呢!清熱解毒、敗火的功效比蒲公英還要強,也正是因為它清火降火、涼血止痛的功效比蒲公英還要大,所以味道也比蒲公英要苦很多。
  • 小小野花在細雨中探出腦袋 你能認出其中幾種?
    原標題:小小的野花在細雨中探出腦袋,腳下的這片奼紫嫣紅,你能認出其中幾種?在被子植物中有一個堪稱第一大科的菊科,共有25000多種,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在上海除了前面介紹的蒲兒根,還有很多很多開黃花的菊科植物,如苦蕒菜、天名精屬、旋覆花屬、蒲公英屬等。    蒲公英  最近紫花也很多。紫色的二月蘭,又叫諸葛菜,花瓣有4片,排列成十字形,因此稱之為十字花冠,整體形態和油菜花很像,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
  • 泥胡菜、刺兒菜、 苦菜、沼生蔊菜和蒲公英如何區分?
    荒野田間地頭經常看到薺菜、蒲公英等長的很相似的植物,人們有時候喜歡採些野菜,那怎麼分辨清楚這些植物呢?苦菜是桔梗目菊科苦蕒菜屬。沼生蔊菜是罌粟目十字花科蔊菜屬。蒲公英是菊目菊科蒲公英屬。沼生蔊菜的葉片羽狀深裂或具齒,長5-10釐米,邊緣不規則淺裂或呈深波狀,頂端裂片較大。蒲公英的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釐米,先端鈍或急尖,頂端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 植物分類科普,你以為它是這樣的,其實它是那樣的~
    胡蘿蔔屬於傘形花目傘形花科,而蘿蔔是十字花目十字花科的傘形花科和十字花科親緣關係差得很遠,分別屬於真雙子葉植物很早就分開進化的兩個進化枝。這種格蘭迪迪爾猴麵包樹是其中最高大壯麗的,已然成為馬達加斯加的國家象徵,也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可以看出,錦葵科的植物種類非常繁盛,這和前面提到的蓮科(荷花)和懸鈴木科(法桐)完全不同。
  • 酷似仙人掌的它屬於菊科,人們常愛說的「老天保佑」竟是它的花語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早起又是好天氣,於是剛吃過早飯,就帶著我家妞妞在她的百草園裡溜達著玩(工地邊的一大片荒草地)。「哎呀,媽媽,有刺扎到我的手指頭啦!」嚇了我一跳,趕緊放下正在拍花的手機,拉過她的手指看,還好沒有小刺給扎進去,帶刺的就是下圖這個像仙人球一樣的東西。
  • 「大薊」除了能吃,原來還是一味不錯的中藥材,又漲知識了
    農村常見的「刺兒菜」,又叫「大薊」,能吃、能入藥,見到要珍惜大薊在我國的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它好生於農村小山坡、道路兩旁的淺草叢中,或莊稼地裡。這種植物的葉片四周均生有長刺,5月花開之時,會開出管狀紫色的花,正是這些獨有的特點,很容易就能讓人從各種野草中,輕鬆把它給辨認出來。
  • 黃鵪菜和蒲公英傻傻分不清楚?都是藥食兩用的它們到底什麼區別呢
    春季野外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植物,很多讀者常常把它跟蒲公英混淆,因為長得實在是太像了,但是這種植物跟蒲公英還是有差別的,它屬於菊科、黃鵪菜屬,名字叫黃鵪菜,蒲公英屬於菊科,蒲公英屬。既然叫黃鵪菜,自然跟野菜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