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由於蒲公英太過普通,
筆者以前一直不知道,它是可以當菜吃的。
不止是在我們國家,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蒲公英也被當成食物。
能做菜,這還是其次!
有人竟還稱蒲公英,是「最強悍的菊科植物」!
小小的蒲公英,到底有何能耐,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1.「偶爾嘗嘗鮮」
一提到蒲公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白色的小絨球。
這個……當然是不能吃的!
蒲公英可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嫩葉。
早春時候的蒲公英葉,是最好吃的。
因為它夠鮮嫩!
當然,很多人對「好吃」的定義不同。
作為一種野菜,蒲公英吃起來還是帶有苦味的。
所以,吃蒲公英最好是先用滾水走一遍,這樣可以去除苦味。
炒出來的蒲公英葉,口感類似菠菜,但還是會略帶苦味。
歐洲人還吃蒲公英的花!
他們會將蒲公英黃色的花瓣,搞到煎餅裡面去,不知道味道怎樣……
2.「苦而有用」
古人把蒲公英的功效說得有點玄乎。
把它搞得和板藍根一樣,似乎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
其實它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利尿和解水腫這方面。
上文提到過,有人稱蒲公英是「最強悍的菊科植物」,
不是指它能利尿,而是它的另一個強悍技能!
3.「野火燒不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句詩在蒲公英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蒲公英的生存能力實在太過強悍!
首先,它居然可以不用授粉,也能結出種子!
蒲公英的花,是有雄蕊和雌蕊的。
平時,蜜蜂、蝴蝶等小昆蟲可以幫它們授粉。
可如果天氣變冷,昆蟲們都不願出門時,蒲公英也有辦法。
自己一個搞定嘛!
這時,它會自花授粉,結出種子。
可如果天氣冷到花朵都沒辦法開放時,又怎麼辦呢?
它乾脆就不授粉了,直接用卵細胞發育,來產生種子……
夠強悍吧。
敢跟冷空氣叫板到這種程度的植物,筆者至今還沒找到第二種!
依靠這能力,蒲公英幾乎開遍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上面提到的是種子,蒲公英除了種子傳播外,還能自我分裂。
一株小苗長出來後,幾個月時間,這裡就會有一大叢蒲公英。
原來蒲公英的根,繁殖能力也很強。
一般它們的根會深入地下15cm以上,然後不斷地延伸。
即便將它們的根切成1cm長的小段,每段都還能發芽,繼續生長!
所以,即便是燒掉了上面的植株部分,
蒲公英也能利用地下的根,生存下來。
在第二年不經意的時刻,它又會再長出來!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