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呢?

2021-02-15 新地教學工作坊



在小學階段,混合運算的規則是:有括號,先計算括號中的算式;沒有括號,先乘除後加減。

大家都知道這是基本法則,當有一個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先算乘除後加減,你會怎麼幫助孩子呢?

有的老師會直接告訴學生,這是數學上的規定。

這樣的解釋孩子會信服嗎?規定真的正確嗎?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的本質就是從生活中實例出發,經過加工、提煉,最終抽象出來。

要讓學生心服口服就應該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答案,幫助孩子理解混合運算的「來龍去脈」。

北師大版安排第一次混合運算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在學習這一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實際含義,並用這些簡單的運算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但對於把加減和乘除混合在一起計算,這是第一次,難度可想而知,它是對學生一種質的挑戰。

理解運算順序需要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單純地記憶不能追其根源,發現不了背後的本質,也就是沒有辦法知道「從哪裡來」和「到哪裡去」。如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先乘除後加減」這一運算順序呢?運算順序的理解與生活中的購物最為密切,因此應該從生活實際中尋找。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一盒餅6元,一個麵包2元,買一盒餅乾和5個麵包一共多少元?

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快能分步計算:5×2=10(元)6+10=16元。

有了這個生活經驗後,接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數量關係顯得容易了。根據問題可以分析出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把一盒餅乾的6元加上買5個2元麵包的錢數。利用這個數量關係,可以得到計算的算式可以寫成6+5×2。分析到這裡,要讓學生真正明白為什麼先算5×2而不先算6+5,僅靠分步計算的思考來輔助理解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利用直觀形象的思維。


   如圖,藉助圖形是最為直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從圖中,如果先算6+5=11,引導學生說一說6和5分別在圖中表示什麼,而後思考6元能和5個相加嗎?這個11是能表示題目中的意思嗎?經過比較分析,學生很快否定先6+5。

有的學生會說先用6+2。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引導學生理解6+2隻是加一個2元,而題目需要加5個2元。經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很快就得出正確的算式是6+2+2+2+2+2,可以寫成6+5×2


       接下來再引導學生根據上圖得到5個2元是10元,先算出10元再加6元得到16元。

經過數形結合分析之後,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為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的運算法則的模型思想,溝通混合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真正理解運算法則的合理性。

多留心生活中的數學,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原型,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來龍」——從哪裡來,「去脈」——到哪裡去,既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又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思和能力。

 




相關焦點

  • 混合運算為什麼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在混合運算中,關於運算次序有兩個基本法則:有括號,先計算括號中的算式;沒有括號,先計算乘除後計算加減。可是,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呢?這樣的規定合理嗎?如果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那麼合理性表現在哪裡呢?為了述說這個合理性,就必須回到現實世界,因為我們已經反覆說過,小學階段數學的一切概念和法則都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第一個算式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要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本文節選自《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大家都知道,在既有加減又有乘除的混合四則運算中,要按照 「
  • 為什麼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算式裡,正確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後加減。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四則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理解型學習
    很多時候,孩子們靠記憶來學習算術計算的規則,例如「先乘除後加減」、「加法乘法可以換順序,減法和除法不能」、「加法去括號不需要改變括號內加減法運算的符號
  • 整式的乘除法與因式分解,八年級學生解題效率低,這些知識要重視
    冪的運算性質包括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及同底數冪的除法.這四種運算性質是整式乘除及因式分解的基礎.其逆向運用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平時要注意積累一些計算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整式的乘除法主要包括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多項式乘多項式以及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其中單項式乘單項式是整式乘除的基礎,必須熟練掌握它們的運算法則。整式的混合運算,要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的順序進行,有括號的要算括號裡的。
  • 二年級數學期末試卷,兩位數加減,複習資料,題目獨特,值得一練
    這份二年級數學期末鞏固練習測試卷,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眾多資深教師推薦的期末複習資料,題目獨特,值得一練。填空題題1,考查學生是否知曉和理理解最大兩位數和最小兩位數。最大兩位數是個位與十位上的數都是最大數,即99。反之,最小兩位數為10。這兩個數之差99一10=89。題2,用加法還是減法,注意關鍵詞:和、差。
  • 如何學好三年級數學—乘除法篇
    筆算乘除法的重要性,在加減運算後,是整個小學數學的又一重要基礎,如果不能完全準確掌握,搭建數學大廈將不切實際。現對這一階段學習做一些方法總結,和家長孩子們共同提高這部分學習成績。一、弄明白達標及所需要基礎知識:1.學習完乘除法後,作業的達標標準是什麼。請看下面兩幅圖:2.學習這部分課程需要牢固記憶的基礎知識有萬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表。
  • 為什麼100以內的自然數,是不是質數,只要試除2,3,5,7就行
    計算也是從最簡單的10以內的整數加減,再到20以內有進位,有借位的加減。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大家會發現,數越來越大,單純靠加法是比較麻煩的。比如說5個6相加,列算式太長。用加法確實能加,但步驟太多,效率太低,還容易出錯。所以大家迫切需要一種更高級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類計算問題。因此到了二年級大家順理成章地學習了乘法。
  • 小學數學的運算魅力: 乘除運算,有沒有打破從左到右法則的辦法?
    還能夠記得乘除算法,一定要從左到右依次運算,小學真的沒有白上;這是小學數學運算的基本法則,可以確保運算結果正確無誤,否則亂來的話,結果可能謬以千裡!請看案例:24÷6×4=?我們先來看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具體結果①: 24÷6×4=4×4=16那麼如果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結果又會如何呢?結果就會變得這個樣子②: 24÷6×4=24÷24=1①②兩個結果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呢?我們說結果①是正確答案,②這個結果顯而易見是錯誤的,因為它違背了小學數學乘除綜合運算的基本法則: 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必須按照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 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為什麼減法和除法沒有交換律
    四年級數學試卷,圖片來自網絡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數學運算基本上都是同級運算,也就是說一個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加減混合運算;又或者是一個算式中只有乘法或除法,或者說乘除混合運算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那麼減法和除法有沒有交換律呢?這個還真沒有。在小學階段沒學負數之前,我們的減法都是大減小,如果小減大的話會減不開。當然在學習了絕對值之後,大家發現被減數與減數調換位置的話,它們的絕對值是相等的,所得的差,正好與原來的差互為相反數。交換律是改變數的位置,但算出來的結果不變。如果除法的被除數與除數調換位置得到的商與原來的商互為倒數。
  • 一學就會的有理數的乘除
    簡單來說,乘法相信大家都會,比如整數的乘除,5×6=30,直接通過乘法口訣就可以做出來,小數乘除:0.5×6=3 分數乘分數:1/2 × 2/5 = 1/5相信同學們對這些已經很熟悉了,同學們還記得什麼叫做有理數嗎?
  • 一年級的孩子一分鐘口算多少題才算能達標?
    經過密集訓練後,女兒慢慢也在進步……」3分鐘口算100題,這個要求高不高?昨天我們先聯繫上報社附近的長江實驗小學,從一年級中隨機挑選一個班,現場做個測試。現場測試一個班30人,12人完成這個階段,一年級口算正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
  • 為何華為、蘋果、小米都算錯了?
    不少網友發現自己手機的計算器出現了一個錯誤:在手機計算器中輸入「10%+10%」後,得出的結果不是0.2,而是0.11。記者用自己的華為手機測試以後發現,得出的結果也是0.11。有不少網友測試後發現,蘋果、華為、三星、OPPO、vivo、小米等多款手機給出的計算結果均為0.11,僅有國內的魅族、錘子、努比亞旗下機型最終的計算結果為0.2。
  • 為什麼人算不如天算,什麼才是天算,破譯「天算程序」
    所謂天算,其實就是宇宙的運行規律,經過無數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發現宇宙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超級計算機,其中運行著很多的運算程序,更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與宏觀星體,與微觀基本粒子並無不同,都活在「算法」之中,而且我們也參與了整個宇宙的運算過程,換句話說,人算就是天算的一部分。天算,雖然神聖無比,但是人算也可以影響到天算,甚至人算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珠算、珠筆算加法口訣——珠算、珠筆算、珠心算三算合一教材之七
    珠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一般是從左到右,由高位算起,運算時首先確定個位檔,然後按相同的數位加減,即「同位相加,同位相減」的原則進行。珠算加法有不同的類別,按計算時是否使用口訣分「口訣加法」和「無口訣加法」,在運算形式中又分為「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等等。
  • 「加減」到「乘除」 千丁互聯2020中國物業管理年度論壇新主張
    千丁互聯高級副總裁王建輝發表了題為《「加減」到「乘除」—物業轉型新感悟》的主題演講,與參會嘉賓共同分享了千丁互聯在賦能物業企業科技化轉型方面的所思、所想、所踐行。未來的物業企業發展,需要從過往的「加減法」發展轉變為「乘除法」擴張,在此過程中,千丁互聯依據物業業務場景抽象出來的十大產品,將助力物業企業實現規模化擴張與指數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