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盧布12月15日貶值近13%,創1999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俄央行緊急採取行動,於16日凌晨意外發布聲明,將關鍵利率從10.5%大幅上調至17%。儘管如此,盧布仍然持續貶值,16日進一步暴跌逾11%。
盧布一連幾天做垂直落體運動原因,英國《經濟學人》當仁不讓引領西方輿論,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種種問題——既有人盡皆知的腐敗,也有西方炒作許久的石油利益「分配唯親」。不過,俄羅斯內部問題一向如此,而烏克蘭事件遷延已久、石油狂跌多日,為何盧布到年底才狂跌?
不少人猜測西方在背後幹預,而《經濟學人》的文章或許不經意透露出其中的秘密——俄羅斯企業2015年必須償還價值1000億美元的外債,年底盧布暴跌令俄羅斯措手不及,更易引發恐慌。】
俄羅斯深陷貨幣危機。盧布12月15日貶值10%,今年早前已貶值40%。俄羅斯央行大幅提高利率,但在外界看來,此舉未能穩定市場,而是象徵絕望。12月16日,盧布一度暴跌20%(後跌幅收窄,當天收盤跌幅10%)。俄央行估計,俄羅斯2015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可能下降5%。俄通脹率目前為10%,但預計將快速上漲。俄羅斯民眾已開始恐慌性購物,俄各大銀行美元需求告急。俄羅斯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羅斯高度依賴石油收入(油氣資源的貢獻在聯邦預算中佔比超過50%,在俄羅斯出口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過去幾十年中未能使其經濟結構多樣化。俄腐敗嚴重,制度薄弱,沒有健全的產權制度。克裡姆林宮通過國有銀行把石油收入分配給其選定的企業和項目——選擇標準參照企業和項目的政治重要性及親普京的程度,而非依靠市場力量將資金分配給效率最高的企業。在財富方面,俄羅斯是世界上第二大貧富不均的國家。另外,俄羅斯的勞動年齡人口正在快速減少。
西方因俄羅斯幹預烏克蘭危機對其實施制裁,令俄經濟深受打擊,不過,對企業領域的擔憂才是近幾天動蕩的最直接原因。2015年,俄羅斯企業必須償還價值1000億美元的外債。但隨著盧布貶值,償還美元變得更加困難。能源巨頭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及盧克石油公司(Lukoil)比人們以為的更糟。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則一直依賴克裡姆林宮為其融資。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要求克林姆林宮為其提供440億美元援助資金;12月12日,俄央行拿出70億美元的盧布計價債券助其紓困。後一項交易無異於印盧布買美元——毫無疑問進一步削弱了盧布。
俄羅斯貨幣危機發展成更大銀行危機的風險真實存在。民眾可能開始爭相從俄羅斯銀行中提現。而企業破產風潮爆發則可能導致克裡姆林宮陷入大規模債務危機。克裡姆林宮的外匯儲備據官方估價為3700億美元,但實際遠少於此,難怪民眾正在逐漸失去信心。克裡姆林宮祈禱油價能再度攀升,但此時此刻那似乎不可能發生。克裡姆林宮可以強行延期償付外債,但那又會令俄羅斯淪為外國投資者的棄兒。克裡姆林宮還可以試著實施資本管制,防止資金外逃出國;但這一舉動甚至存在產生相反效果的前景,並加速資本外逃。除非俄羅斯準備好認真致力於改革——並採取措施平息烏克蘭局勢,否則其經濟動蕩仍將持續。
(本文12月16日原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標題為「What’s gone wrong with Russia’s economy」,王璐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