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大的快樂莫過於一放學就領著一群同伴,衝向小賣部,從兜裡掏出兩塊錢跟阿姨交換一包幹脆面,然後大家圍在一起分享。沒錯,這麼多年過去了,小賣部裡那些高油高鹽,還滿是防腐劑調味料的零食仍舊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硬核的零食。今天過節,多兒帶大家回憶殺,盤點那些年小賣部最暢銷美食的英文名。
辣條
一手扯辣條,一手拿汽水,這是多少人回憶中的童年啊!這麼多年過去了,辣條在大家心目中小賣部「必買零食」的地位仍舊不可撼動。大辣條、大辣片、手撕素肉等各式各樣的產品都被統稱為」辣條「,是用麵筋製作的麻辣食品,好吃程度不僅徵服廣大中小學生,還極具有世界影響力,BBC就曾專門拍攝紀錄片介紹辣條。在紀錄片中,辣條直接被稱為latiao,在解釋的時候可以說spicy gluten,也就是麻辣味的麵筋製品。
泡泡糖
小時候吃泡泡糖可不講究什麼健齒清口,要的就是甜膩粘牙,可以吹出大大的泡泡,然後粘到滿臉都是。泡泡糖的英文是bubble gum,如果是上面這種非常經典的手撕卷糖,也可以叫做bubble tape,顆粒狀的則可以成為bubble gumball。 小時候,誰不會用泡泡糖吹泡泡,一定會被同學笑死,如果沒有吞過泡泡糖,那一定沒有童年。
蝦條
白駒過隙,這個當年叱吒小賣部的扛把子零食,如今多兒都不敢直呼其名,害怕被舉報。蝦(Mi)條(Mi)英文可以叫prawn crackers,不得不說,這款蝦條鹹淡適中,口感酥脆,正宗馬來西亞風味讓它從一眾國產味道中脫穎而出,對於經常光顧小賣部的我們來說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進口」零食,小包裝分食,也讓它成為當年請客裝土豪的不二選擇。
麥麗素
在辣條還只賣5毛一包的時候,就能吃2.5元一包麥麗素的人一定是土豪。麥麗素的鼻祖是」Maltesers」 ,是用麥芽糊精裹一層巧克力製作而成的巧克力糖豆(chocolate candy),同時包含了巧克力的香甜和麥芽糖的濃鬱。不巧的是,我們小賣部裡那款就叫麥麗素的麥麗素,雖然擁有全世界最洋氣的英文名」Mylikes「,據度娘介紹,卻只是白砂糖103:全脂奶粉58:植脂末37:小蘇打1:碳酸氫銨1:水92配比而成的代可可脂球。
鍋巴
在老一輩膨化食品鍋巴面前,什麼蜂蜜黃油薯片、燒烤牛排味塊那都是小兒科的東西。鍋巴,英文叫做crispy rice,就是燜焦了的飯,再加上一些調味料,香脆可口,還能促進胃動力。跟吃了長胖還齁貴的薯片一比,五毛錢一包的鍋巴真的是非常良心的小賣部零食了。
乾脆麵
講真的,有多少人是為了集卡才買小浣熊,又有多少人是吃了小浣熊,才認識了小浣熊這種萌寵動物?乾脆麵,英文全稱crispy instant noodle,它憑藉口感酥脆、風味濃鬱、品種齊全,可分食,長期獲得K12群體的青睞。一天疲憊的學習後,來一包幹脆面,不僅消除了飢餓,還能開展有效社交,增進同學友誼。如今,人們甚至直接用小浣熊指代乾脆麵,足以窺見其成功。
果丹皮
果丹皮,大概是小賣部裡零食名字中最直抒胸臆的一個了,果丹皮三個字分別代表了這款零食的食材、顏色和形狀。因此,果丹皮的英文也可以用三個詞來描述——candied hawthorn roll。雙頭扭結的包裝方式也極具90年代的特色。果丹皮,光想到這三個字,口水就已經留下來了。
哪款才是你覺得小賣部裡最好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