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傳統ERP項目的商業模式
傳統ERP項目的收費包括四部分:軟體+實施+運維+諮詢。根據我們的產業調研,國內軟體和實施費用基本是1:1,運維費用有 一部分客戶並不交,諮詢費用一般另外單獨收費。時至今日,客戶單獨上全套ERP的情況已經比較少,更多的是單個模塊的購買 (一般在二三十萬人民幣量級),此外,ERP一般三到五年需要大版本更新(費用在百萬量級)。但是維護費和大版本更新都不 是強制的,維護費不是強制收入,但是如果出了問題就沒有人來維護。還有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找能夠解決問題的公司來,不一 定要是用友或者其實施夥伴。大版本更新也不是強制的,該客戶升級到NC65是因為只有NC65中才有分析模塊,他們想改進業 務。
ERP銷售流程——IT實力越強的客戶在採購自由度上越大,因為能夠hold住異構系統。如果要採購ERP系統,IT部門年初要做預 算,內部立項(在公司內部說清楚為什麼要買,採購模式是招標還是談判),然後內部走流程,領導同意以後就可以進展到談判 過程。一般是系統重新採購才需要招標,如果要加模塊的話,就單一來源採購就行。當然也可以選別家的,但是就要做接口,而 且如果選購其他家的模塊,出了問題不知道是誰家的,所以IT實力越差的單位越不敢異構,對廠商依賴越大。
ERP的實施已經成為了一個單獨的行業。對於用友、金蝶而言,高端客戶的實施一般自己做,中低端客戶會讓合作夥伴負責實 施。對於SAP、Oracle這樣的海外ERP廠商而言,打單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ERP廠商和實施商共同打單,第二種是軟體和實施 分開招標,這種情況下可以由客戶自由選擇實施商(原廠和四大的實施顧問人天費用比較貴,原廠大概8000元/人天,四大 4000元/人天)。
傳統ERP滲透率已到高點
過去近十年裡,不管是全球ERP市場還 是中國ERP市場,增速都在逐漸下滑, 這意味著ERP的滲透率正在逼近天花 板,尤其是對於工業化進程領先的海外 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 據,中國ERP市場規模增速從2012年的 29%下滑到2018年的11%。全球ERP市 場的增速從2010年的4.4%下滑到2017 年的2.3%。根據我們的研究,滲透率超 過50%以後,行業增速會迅速下滑到 10%以內,中國的ERP市場經過約30年 的發展後,也基本上接近了這個水平。
市場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在一個增速放緩的行業裡,集中度提升是必然。家電行業和水泥行業就是典型,家電行業二十多年來,行業總產出增 速不快,但是龍頭公司利潤增速比收入增速還要快,因為價格戰減少以後,利潤就凸顯出來,格力和美的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龍 頭。水泥行業就更加明顯,海螺水泥佔了中國水泥行業收入的53%,利潤的67%。我們認為,ERP行業未來十年市場集中度還會 進一步提升,同時海外公司SAP和Oracle還將讓出部分市場。因此,對於龍頭公司用友、金蝶等的市佔率提升,我們可以更加樂 觀一點,這個行業的增速雖然放緩,但龍頭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依然有空間。
ERP國產化將帶來本土ERP廠商市佔率進一步提升,高端ERP市場的海外壟斷即將被打破。對比2008年和2018年中國ERP市場佔 有率排名,可以看到用友、金蝶等本土ERP廠商實現了反超。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我們認為,ERP國產化的趨勢還將進一 步演化。根據我們的產業調研,用友網絡今年開始大單明顯增加,用友過去的客戶群體主要不是央企,而是財富200強-1000強之 間的企業,現在用友的目標客戶在往100強走,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央企。用友網絡往年5000萬的訂單一年一兩個,今年7000萬級 別的至少有兩個。各種跡象表明,原來由海外巨頭把持的高端ERP市場,即將被本土ERP廠商滲透,但全面替代是一個漫長的過 程,B端的生意總是那麼慢。
國內外ERP產品的差距主要在管理思想和行業know-how
我們對海外大廠的客戶進行了調研,從產品和價格兩個層面對比了海外和國內ERP的情況。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客戶 選擇SAP的產品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SAP是德國人的產品,積累的行業Know-How比較多。SAP發展了四十七年,在各行各業,尤其是鋼鐵,石 油,化工,冶金等重工業領域積累了各個行業的最佳業務實踐。ERP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生產製造層面, 一個是財務層面,國內的用友、金蝶從財務起家,但是生產製造層面還有一定差距。
——身份的匹配。當時該企業跟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通號,他們基本也是用的SAP產品,作為世界五百強之 一,該企業也要考慮跟身份匹配,所以選了SAP。我們認為,其實企業管理軟體裡面也可以打造奢侈品概念。SAP一 直強調世界2000強裡面90%是他們的客戶,目前來看策略很成功。
——SAP能夠帶來先進的管理思想,買SAP其實買的是它的業務管理經驗。SAP,Oracle的產品不會為了客戶改流 程,國內的用友、金蝶可以大量定製化。但在客戶眼裡,不定製化是一種優點。他們覺得,ERP建設不單是信息化系 統建設,也承載了一個單位的管理思想。國內ERP產品是按照客戶現有的業務流程去改,管理思想上沒有提升。SAP ERP產品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管理思想,核心流程不會因為客戶而改變,大部分業務可以通過流程和參數配置出來。 SAP銷售會跟客戶說,用SAP的產品,你不用改,按照我們的流程去做就行了。
未來:雲ERP逐漸成為主流
雲ERP的商業模式類似分期付款,但不同之處在於有續費率的問題存在。傳統ERP的銷售是一次性的,而雲ERP的成功 與否與續費率息息相關(此處僅僅指公有雲ERP)。為了更好的研究雲ERP的商業模式,我們此處選用「分組分析」這 一工具,按照不同時期進入的雲ERP用戶,考察其後續行為情況(比如續費率等)。
假設一個雲ERP公司2019年成立,當年完成新單收入100萬元,假設此後每年新單收入以20%的速度增長,公司的續費 率為90%,則公司的收入情況變化如下圖,可以看到,續費帶來的收入佔比快速提升,續費率高的公司將擺脫對獲客的 依賴,也就是說,滲透率將不再對公司的收入體量造成致命影響。
雲ERP的公有化和私有化部署
雲ERP的公有雲部署和私有化部署一直是市場討論的熱點,核心在於私有雲ERP並未發生商業模式的變化。所謂公有化 部署,就是將ERP軟體部署在類似阿里雲、華為雲這樣的公有雲廠商伺服器上,按年交年費給ERP廠商;私有化部署是 將ERP軟體部署在客戶自己的伺服器上,依然是一次性交費,並未體現出SaaS的優點。從用友和金蝶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來看,用友大型雲ERP NC Cloud私有化部署比例超過95%,金蝶雲蒼穹私有化部署比例約為47%。
我們認為,在中國,私有化和定製化仍將長期存在,尤其是對於大企業客戶。每個公司的管理思想是不一樣的,而ERP 與業務流程高度相關,所以反映到結果上就是私有化和定製化是必然。簡單的思考一下,定製化的反面是什麼,就是 標準化和產品化。從定製化程度來說,高端客戶定製化程度高,低端客戶定製化程度低,因為高端客戶自己的IT能力很 強,能夠hold住非標系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華為這種公司,自己的ERP開發人員能力很強,系統大部分自己開 發,可能就用廠商的一個平臺,產品化程度連10%都不到,其餘全部定製開發。
中國ERP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升,看好提前布局雲ERP的本土廠商。
報告節選: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國泰君安)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