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檢測到底差別在哪?從分子特徵找答案

2020-11-05 雲醫會

轉自《腫瘤瞭望》


Oncotype DX復發評分(RS)、PAM50復發風險(ROR)、EndoPredict(EP)、乳腺癌指數(BCI)等多基因檢測分子評分已被臨床用於評估HR+/HER2-早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遠處復發風險。然而,這幾種檢測方法的評估結果經常並不一致。近日,發表於JCO雜誌的TransATAC研究[1]旨在找出導致這些檢測方法差異的分子特徵。


TransATAC,顧名思義是ATAC(阿那曲唑輔助內分泌治療的關鍵3期試驗)的轉化分析。研究人員對ATAC研究中他莫昔芬組和阿那曲唑組的785例未進行化療的ER+/HER2-患者,進行上述四種多基因檢測,並利用RS評分中的雌激素、增殖、侵襲性和HER2等評分模塊來描述分子特徵。研究採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來評價各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ρ值越大,相關性越好)。


RS、ROR、EP、BCI與病理特徵的相關性


研究首先分析了RS、ROR、EP、BCI等分子評分與分期、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腫瘤分級等臨床病理特徵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每種分子評分均與腫瘤分級呈顯著相關,其中RS相關性相對弱(ρ=0.27),ROR、EP、BCI相似且均為中等相關(ρ=0.45~0.50)。


圖1. 各分子評分與腫瘤分級的相關性


RS、EP與年齡年齡、腫瘤大小或淋巴結狀態的相關性均極弱(ρ均<0.20),但ROR與年齡、腫瘤大小呈弱相關和中度相關(ρ分別為0.29和0.32),BCI與腫瘤大小的相關性為0.23。所有分子評分與淋巴結狀態的相關性均極弱(ρ均<0.20)


圖2. 各分子評分與淋巴結陽性的相關性


RS、ROR、EP、BCI的相關性


在整體人群中,RS與EP呈強相關(ρ=0.63),與ROR(ρ=0.32)和BCI(ρ=0.35)呈中等相關。然而,幾乎所有RS≥31的患者,其ROR和BCI評分均高於其各自的中位數(ROR為40.2,BCI為4.8)。


圖3. RS與ROR、EP、BCI相關性分析的散點圖


ROR、EP、BCI等其他三種分子評分之間的相關性很強(ROR v EP,ρ=068;ROR v BCl,ρ=0.74;EP v BCl,ρ=0.67)。


圖4. ROR、EP、BCI相互間相關性分析的散點圖


RS與其評分模塊的相關性


研究還分析了RS與其不同評分模塊(雌激素、增殖、侵襲和HER2等)的相關性,結果顯示RS與雌激素呈強負相關(ρ= -0.79),與增殖呈中度正相關(ρ=0.36);與侵襲呈弱正相關(ρ=0.26);與HER2沒有相關性(ρ= -0.04)


圖5. RS與其不同評分模塊之間的相關性


ROR、EP、BCI與RS評分模塊的相關性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RS各評分模塊(雌激素、增殖、侵襲和HER2等)與ROR、EP和BCI的相關性。結果顯示:RS和ROR之間的差異(variance explained,方差解釋率),72.5%來自於增殖評分,而雌激素評分僅為0.6%;RS與EP之間的差異,一半(50%)來自增殖評分,雌激素評分佔20.2%;RS與BCI之間的差異,54.3%來自於增殖評分,而雌激素也是幾乎沒有影響(佔2.7%)。ROR、EP和BCI與RS的HER2評分相關性均很小(0.6%~2.4%)。


表1. ROR、EP、BCI與RS評分模塊的方差解釋率


研究總結


與以往的一般理解(RS評分高的患者建議化療,似乎意味著與增殖相關)有所不同,這項研究結果表明:RS評分更大程度由雌激素相關特徵所決定,而由增殖特徵決定的程度較微弱。相反,EP、BCI、尤其是ROR評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增殖特徵。這些結果將有助於解釋不同多基因檢測方法之間預測性能的差異。


小貼士


傳統的乳腺癌分型是按照免疫組化(IHC)進行的二元分類(陰性或陽性),包括激素受體陽性(管腔A和管腔B)、激素受體陰性(HER2過表達、基底型/三陰性)。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基因檢測panel用於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從而判斷其預後或指導治療。


目前常見的乳腺癌多基因檢測方法包括:


Oncotype DX(21基因)——通過定量檢測包括增殖、侵襲、雌激素、HER2等15個腫瘤相關基因和5個參考基因,以復發評分(RS)來評估腫瘤的復發風險(見下圖)。RS還可以用於指導術後治療(TAILORx研究),低風險患者僅需內分泌治療,高風險患者需給予內分泌+化療[2]。


21基因檢測所含基因及RS評分


Prosigna(PAM50)——PAM50檢測系基於乳腺癌內源性亞型,通過檢測50個相關基因,將乳腺癌腫瘤分類為4內源性亞型,即管腔A、管腔B、HER2富集以及類基底型(Basal-like),計算復發風險評分(ROR),可預測乳腺癌術後近期和遠期的遠處復發轉移風險[3]。


PAM50檢測的內生型分類及ROR評分


MammaPrint(70基因)——運用ctDNA微陣列技術檢測腫瘤冰凍組織、FFPE樣本中的基因mRNA表達水平,篩選出包括腫瘤浸潤、轉移、間質侵犯、血管生成等預後相關的70個基因。MINDACT研究中,臨床低危/基因低危(c-L/g-L)的患者可以避免化療,臨床高危/基因高危(c-H/g-H)術後需要化療[4]。


MINDACT研究中MammaPrint的預後策略


EndoPredict(8/12基因)——主要檢測3個增殖基因、5個激素受體基因以及4個控制基因,並結合腫瘤大小以、淋巴結狀態獲得EPclin,用於評估近期或遠期的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EPclin的臨床研究中,將患者分為低危組和高危組,其中高危患者接受化療[5]。


EndoPredict所含檢測基因及分子評分


乳腺癌指數(BCI)——用來預測ER陽性、淋巴結陰性乳腺癌的遠處復發風險,主要包括2個基因HOXB13/IL17BR的表達比例,以及5個增殖相關基因的評分。BCI可用於預測近期和遠期的復發風險,高危患者可從延長內分泌治療中獲益(Trans-aTTom研究)[6]。


乳腺癌指數的預測和預後作用


指南推薦及臨床應用:


目前,21基因檢測(Oncotype DX)已經成為ASCO及NCCN指南唯一推薦使用的多基因檢測項目[7];但MammaPrint是美國FDA首個批准用於臨床的多基因檢測系統。這兩種基因檢測方法在國外已經得到比較普遍的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Buus R, Sestak I, Kronenwett R, et al. Molecular Drivers of Oncotype DX, Prosigna, EndoPredict, and the Breast Cancer Index: A TransATAC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Oct 27]. J Clin Oncol. 2020;JCO2000853. doi:10.1200/JCO.20.00853

[2]Sparano JA, Gray RJ, Makower DF, et 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Guided by a 21-Gene Expression Assay in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111-121. doi:10.1056/NEJMoa1804710

[3]Lænkholm AV, Jensen MB, Eriksen JO, et al. PAM50 Risk of Recurrence Score Predicts 10-Year Distant Recurrence in a Comprehensive Danish Cohor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Allocated to 5 Years of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18;36(8):735-740. doi:10.1200/JCO.2017.74.6586

[4]Cardoso F, van't Veer LJ, Bogaerts J, et al. 70-Gene Signature as an Aid to Treatment Decisions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375(8):717-729. doi:10.1056/NEJMoa1602253

[5]Buus R, Sestak I, Kronenwett R, et al. Comparison of EndoPredict and EPclin With Oncotype DX Recurrence Score for Prediction of Risk of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Endocrine Therapy. J Natl Cancer Inst. 2016;108(11):djw149. Published 2016 Jul 10. doi:10.1093/jnci/djw149

[6]John Bartlett, Dennis Sgroi, Kai Treuner, et al.Trans-aTTom: Breast Cancer Index for prediction of endocrine benefit and late distant recurrence (DR) in patients with HR+ breast cancer treated in the adjuvant tamoxifen—To offer more? (aTTom) trial.2019 ASCO; Abstract 505.

[7]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 2020


相關焦點

  • 探訪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病理暨基因檢測中心:基因檢測如何破解疾病的...
    通過「窺探」身體裡一個不為人肉眼所見的「信息載體」,就能掌握生命的絕密信息——基因檢測在普通貴陽市民眼裡,神奇又神秘。  基因檢測到底有多神奇,它與普通市民的健康生活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繫?  近日,記者探訪了貴州省基因檢測應用示範中心——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病理暨基因檢測中心(貴州百科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揭開了基因檢測的神秘面紗。
  • 父親的基因到底有多強大?這3個特徵很容易遺傳,看一下你中了沒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就是:父親的基因到底有多強大?這3個特徵很容易遺傳,看一下你中了沒?其實對於每對父母來說,都希望能夠生一個非常漂亮的寶寶,因為寶寶長得漂亮,那麼說明父母的記憶也是非常好的,其實確實如果父母的基因好的話,確實能夠讓寶寶更加的好看。那麼父母之間到底誰的基因更加強大呢?
  • 太平洋那些孤島上的土著是從哪來的?基因檢測和考古發掘揭開真相
    這個問題歷史上一直沒有解決,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子人類學興起,科學家們對太平洋島嶼原住民進行大規模的DNA檢測和比對後,才找到了最終的答案:這些土著們的起源很可能是中國臺灣!臺灣原住民各族分布詳圖阿美族身材高大、骨骼粗壯,現代基因檢測結果表明,阿美族DNA中O3-M122(後文簡稱O3)基因非常典型,而O3是漢族的主要特徵,我國70%的漢族人具有O3基因,這一結果表明阿美族人實為漢族的另一分支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新技術問世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環所經過積極探索,反覆試驗,建立了適合土樣和地下水樣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高新技術。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通過對不同樣品微生物DNA的提取,將提取的DNA進行擴增並 識別,來確定樣品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種屬,具有先進性和準確性,免去了煩瑣、需時長的培養過程,可檢出傳統方法不可培養的微生物,並能原位反映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真實情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建立,突破了長期以來一直採用的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方法。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分子檢測在臨床多...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分子檢測在臨床多學科MDT中的應用論壇於2020年9月25日下午在青島世博城會議中心召開,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主任姜豔芳擔任本論壇主席。姜豔芳教授和李俊明教授主持上半場論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主任孫自鏞教授作報告會上,孫自鏞教授就《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在多學科診療中的作用》做了精彩報告。孫教授詳細闡述了以生物特異性核酸為靶點的分子診斷技術如何克服了傳統技術的局限性,縮短了檢測周轉時間,同時檢測多個病原體(症狀組套),無靶向地檢測所有病原體。
  • 分子生物學基因檢測技術檢測遺傳性耳聾
    □劉暢 長期以來,耳聾基因篩查一直被人們忽略。為何會多出來的幾萬個新生兒直到快14歲的時候才出現耳聾病症? 中生北控公司分子診斷試劑研發部高級工程師張志棟提出,按照每年新生兒是1800萬來計算的話,只有1.8萬的聾兒被成功檢測,還有4.5萬的患者雖然是聾兒,卻沒有檢測出來,生活在和正常人一樣的危險致病環境當中。
  • 基因檢測,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到底靠譜不?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又該怎麼辦?基因檢測,測的究竟是什麼?先天的遺傳密碼,就在我們的每個細胞中,如同一本30億的字母寫成的書,沒有誰的書就是標準答案。而基因檢測檢查的,則是你的基因中,有哪些字母和他人的不同。
  • 基因檢測靠譜嗎?對比了 3 家檢測結果,我們發現...
    越來越多人開始做基因檢測了。花幾百塊錢,吐份口水寄給基因檢測機構,他們就會檢測並分析你的基因,再反饋一份長長長長長的報告回來。「我基因裡面就嗜睡,起不來床上班遲到真的不是我本意啊!」是不是有點不明覺厲?現在,你也許跟我們還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這些消費級基因檢測到底靠不靠譜?
  • 感知過去,預測未來:23魔方基因檢測體驗測評
    當你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時候,基因檢測成為解讀自身最好方式之一。所謂基因檢測是指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是取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從而使人們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確病因或預知身體患某種疾病的風險。
  • 基因檢測 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到底靠譜不?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又該怎麼辦?基因檢測,測的究竟是什麼?先天的遺傳密碼,就在我們的每個細胞中,如同一本30億的字母寫成的書,沒有誰的書就是標準答案。而基因檢測檢查的,則是你的基因中,有哪些字母和他人的不同。人群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基因中,平均會有4百萬個字母(即鹼基)和他人不同,這些不同被稱為單鹼基突變。
  • 基因檢測報告到底怎麼看?
    答案:A、野生型是不是指基因像雜草一樣不規則生長,代表出現突變解析:野生型是指未檢測到該項基因突變。腫瘤基因檢測報告從結構上大部分可以分為三部分:1、患者基本信息及標本信息;2、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3、靶點篩藥:適用的藥物和局限性。今天,我們主要講第二部分基因檢測結果。
  • 基因多態性的檢測方法
    基因多態性的主要檢測方法簡述如下:1.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態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點及數目發生改變,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組時,鈉問亢兔扛銎蔚某ざ染筒煌此降南拗菩雲緯ざ榷嗵裕賈孿拗破緯ざ確⑸謀淶拿蓋形壞悖殖莆嗵暈壞恪W鈐縭怯肧outhern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到底檢測了啥?
    我國衛健委頒發的新冠診療方案第五版中也指出,新冠肺炎臨床確診可參考病毒核酸檢測指標,那麼方案中所指的實時螢光RT-PCR到底是什麼呢?Robert McDonald Clegg則在前人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推出了螢光定量PCR,主要作用是檢測目標基因的表達量,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應用很廣泛,很豪橫的一項技術。
  • WeGene發布基因檢測新品 解讀服務超200項
    10月26日WeGene 在深圳舉辦產品發布會,此次發布的產品是WeGene 通過調研國內外研究成果,針對中國主要人群的遺傳特點,選取了60萬個位點進行檢測,並據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風險、運動基因、遺傳病篩查、藥物反應、遺傳特徵和營養代謝等七個方面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此前,腫瘤基因檢測最常用的是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目前已在各大醫院病理科鋪開,其優勢是準確率高、技術成熟、簡單便捷,但僅能用於檢測單基因變異,而NGS技術能夠同時對上百萬甚至數十億個DNA分子進行測序,有助於尋找新靶點及聯合治療方案,但要提高靈敏度和可重複性挑戰更大,質控難度也更高。
  • 關於遺傳疾病基因檢測業務的一些思考
    之前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腫瘤伴隨診斷相關的話題,這次我想把自己對遺傳疾病基因檢測的一些初步思考分享出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目前的思考,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錯的,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給我發消息交流探討。
  • CA重磅發文:2019實體瘤患者分子檢測現狀!
    在過去的幾年裡,分子檢測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現如今,廣泛的分子檢測幾乎對所有轉移性實體瘤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新型藥物的研發批准,也是基於分子檢測結果而非腫瘤原發部位。
  • 23魔方·基因檢測
    ① 您會知道到底從父母那裡遺傳到了什麼,您又會遺傳給孩子什麼,因此對於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來說尤其需要基因檢測。② 通過檢測發現自己和家人健康風險,有針對性進行預防,將疾病扼殺在萌發的路上;③  通過檢測發現自己和孩子體質特徵,更好地安排飲食、運動、教育等等計劃。
  • Blood: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邁入「精準」時代——分子生物學檢測指導...
    分子檢測技術的進步使得分子標誌物的確定成為可能過去幾十年中,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取得了很大發展,多發性骨髓瘤發病機制的理解得以進一步加深。G帶細胞遺傳學研究發現,免疫球蛋白重鏈(IgH)基因易位和超二倍體為疾病啟動事件。
  • 基因檢測預測不了你的未來,但它能計算人類的命運
    WeGene 的檢測套件針對中國主要人群的遺傳特點設計,提供 1000 萬位點的基因原始數據下載,並據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風險、運動基因、遺傳性疾病、藥物指南、遺傳特徵和營養代謝等七個方面,提供近 200 項的解讀服務。通過微信下單,兩天後我收到了 WeGene 寄過來的檢測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