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腫瘤瞭望》
Oncotype DX復發評分(RS)、PAM50復發風險(ROR)、EndoPredict(EP)、乳腺癌指數(BCI)等多基因檢測分子評分已被臨床用於評估HR+/HER2-早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遠處復發風險。然而,這幾種檢測方法的評估結果經常並不一致。近日,發表於JCO雜誌的TransATAC研究[1]旨在找出導致這些檢測方法差異的分子特徵。
TransATAC,顧名思義是ATAC(阿那曲唑輔助內分泌治療的關鍵3期試驗)的轉化分析。研究人員對ATAC研究中他莫昔芬組和阿那曲唑組的785例未進行化療的ER+/HER2-患者,進行上述四種多基因檢測,並利用RS評分中的雌激素、增殖、侵襲性和HER2等評分模塊來描述分子特徵。研究採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來評價各種檢測方法的一致性(ρ值越大,相關性越好)。
研究首先分析了RS、ROR、EP、BCI等分子評分與分期、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腫瘤分級等臨床病理特徵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每種分子評分均與腫瘤分級呈顯著相關,其中RS相關性相對弱(ρ=0.27),ROR、EP、BCI相似且均為中等相關(ρ=0.45~0.50)。
圖1. 各分子評分與腫瘤分級的相關性
RS、EP與年齡年齡、腫瘤大小或淋巴結狀態的相關性均極弱(ρ均<0.20),但ROR與年齡、腫瘤大小呈弱相關和中度相關(ρ分別為0.29和0.32),BCI與腫瘤大小的相關性為0.23。所有分子評分與淋巴結狀態的相關性均極弱(ρ均<0.20)。
圖2. 各分子評分與淋巴結陽性的相關性
在整體人群中,RS與EP呈強相關(ρ=0.63),與ROR(ρ=0.32)和BCI(ρ=0.35)呈中等相關。然而,幾乎所有RS≥31的患者,其ROR和BCI評分均高於其各自的中位數(ROR為40.2,BCI為4.8)。
圖3. RS與ROR、EP、BCI相關性分析的散點圖
ROR、EP、BCI等其他三種分子評分之間的相關性很強(ROR v EP,ρ=068;ROR v BCl,ρ=0.74;EP v BCl,ρ=0.67)。
圖4. ROR、EP、BCI相互間相關性分析的散點圖
研究還分析了RS與其不同評分模塊(雌激素、增殖、侵襲和HER2等)的相關性,結果顯示RS與雌激素呈強負相關(ρ= -0.79),與增殖呈中度正相關(ρ=0.36);與侵襲呈弱正相關(ρ=0.26);與HER2沒有相關性(ρ= -0.04)。
圖5. RS與其不同評分模塊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RS各評分模塊(雌激素、增殖、侵襲和HER2等)與ROR、EP和BCI的相關性。結果顯示:RS和ROR之間的差異(variance explained,方差解釋率),72.5%來自於增殖評分,而雌激素評分僅為0.6%;RS與EP之間的差異,一半(50%)來自增殖評分,雌激素評分佔20.2%;RS與BCI之間的差異,54.3%來自於增殖評分,而雌激素也是幾乎沒有影響(佔2.7%)。ROR、EP和BCI與RS的HER2評分相關性均很小(0.6%~2.4%)。
表1. ROR、EP、BCI與RS評分模塊的方差解釋率
與以往的一般理解(RS評分高的患者建議化療,似乎意味著與增殖相關)有所不同,這項研究結果表明:RS評分更大程度由雌激素相關特徵所決定,而由增殖特徵決定的程度較微弱。相反,EP、BCI、尤其是ROR評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增殖特徵。這些結果將有助於解釋不同多基因檢測方法之間預測性能的差異。
傳統的乳腺癌分型是按照免疫組化(IHC)進行的二元分類(陰性或陽性),包括激素受體陽性(管腔A和管腔B)、激素受體陰性(HER2過表達、基底型/三陰性)。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基因檢測panel用於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從而判斷其預後或指導治療。
目前常見的乳腺癌多基因檢測方法包括:
Oncotype DX(21基因)——通過定量檢測包括增殖、侵襲、雌激素、HER2等15個腫瘤相關基因和5個參考基因,以復發評分(RS)來評估腫瘤的復發風險(見下圖)。RS還可以用於指導術後治療(TAILORx研究),低風險患者僅需內分泌治療,高風險患者需給予內分泌+化療[2]。
21基因檢測所含基因及RS評分
Prosigna(PAM50)——PAM50檢測系基於乳腺癌內源性亞型,通過檢測50個相關基因,將乳腺癌腫瘤分類為4內源性亞型,即管腔A、管腔B、HER2富集以及類基底型(Basal-like),計算復發風險評分(ROR),可預測乳腺癌術後近期和遠期的遠處復發轉移風險[3]。
PAM50檢測的內生型分類及ROR評分
MammaPrint(70基因)——運用ctDNA微陣列技術檢測腫瘤冰凍組織、FFPE樣本中的基因mRNA表達水平,篩選出包括腫瘤浸潤、轉移、間質侵犯、血管生成等預後相關的70個基因。MINDACT研究中,臨床低危/基因低危(c-L/g-L)的患者可以避免化療,臨床高危/基因高危(c-H/g-H)術後需要化療[4]。
MINDACT研究中MammaPrint的預後策略
EndoPredict(8/12基因)——主要檢測3個增殖基因、5個激素受體基因以及4個控制基因,並結合腫瘤大小以、淋巴結狀態獲得EPclin,用於評估近期或遠期的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EPclin的臨床研究中,將患者分為低危組和高危組,其中高危患者接受化療[5]。
EndoPredict所含檢測基因及分子評分
乳腺癌指數(BCI)——用來預測ER陽性、淋巴結陰性乳腺癌的遠處復發風險,主要包括2個基因HOXB13/IL17BR的表達比例,以及5個增殖相關基因的評分。BCI可用於預測近期和遠期的復發風險,高危患者可從延長內分泌治療中獲益(Trans-aTTom研究)[6]。
乳腺癌指數的預測和預後作用
指南推薦及臨床應用:
目前,21基因檢測(Oncotype DX)已經成為ASCO及NCCN指南唯一推薦使用的多基因檢測項目[7];但MammaPrint是美國FDA首個批准用於臨床的多基因檢測系統。這兩種基因檢測方法在國外已經得到比較普遍的臨床應用。
[1]Buus R, Sestak I, Kronenwett R, et al. Molecular Drivers of Oncotype DX, Prosigna, EndoPredict, and the Breast Cancer Index: A TransATAC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Oct 27]. J Clin Oncol. 2020;JCO2000853. doi:10.1200/JCO.20.00853
[2]Sparano JA, Gray RJ, Makower DF, et 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Guided by a 21-Gene Expression Assay in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111-121. doi:10.1056/NEJMoa1804710
[3]Lænkholm AV, Jensen MB, Eriksen JO, et al. PAM50 Risk of Recurrence Score Predicts 10-Year Distant Recurrence in a Comprehensive Danish Cohor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Allocated to 5 Years of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18;36(8):735-740. doi:10.1200/JCO.2017.74.6586
[4]Cardoso F, van't Veer LJ, Bogaerts J, et al. 70-Gene Signature as an Aid to Treatment Decisions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375(8):717-729. doi:10.1056/NEJMoa1602253
[5]Buus R, Sestak I, Kronenwett R, et al. Comparison of EndoPredict and EPclin With Oncotype DX Recurrence Score for Prediction of Risk of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Endocrine Therapy. J Natl Cancer Inst. 2016;108(11):djw149. Published 2016 Jul 10. doi:10.1093/jnci/djw149
[6]John Bartlett, Dennis Sgroi, Kai Treuner, et al.Trans-aTTom: Breast Cancer Index for prediction of endocrine benefit and late distant recurrence (DR) in patients with HR+ breast cancer treated in the adjuvant tamoxifen—To offer more? (aTTom) trial.2019 ASCO; Abstract 505.
[7]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