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預測不了你的未來,但它能計算人類的命運

2020-12-04 鈦媒體APP

我成長於西北地區一個普通的小城市,歷史上大多數時候屬於中原王朝邊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鮮卑、羌族甚至匈奴佔領。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都會琢磨自己身上「漢族」的成分究竟有多少。僅僅是出於對血統的興趣,而非民族主義,有的人確信自己有蒙古人的血統,有的人吹牛說自己是西夏李氏的後代。

祖宗的傳說或多或少不可信,免不了過繼、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之類,但是基因騙不了人。拜消費級基因測試行業的勃興所賜,我和一位寧夏的朋友非常踴躍地參與了基因測試,只需要 2 毫升的唾液,宗族血脈、祖源圖譜、血統圖譜、祖源遷徙路線一覽無餘。

基因測試不是沉重的醫學檢測,而更像是一項網際網路數據服務

自 2006 年起,第二代測序技術推出,DNA 測序成本下降速度甚至超過了摩爾定律,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 30 萬美元下降到 1000 美元,測序成本的下降、公眾對基因的好奇催生了市場的繁榮。晶片檢測,是一項更低成本的技術,直接對 SNP(單個核苷酸的多態性)進行檢測。在國內,這項服務已經跌至 499 元。

我們選擇了 WeGene,一家國內最早為中國人提供個人基因組服務的創業公司。WeGene 的檢測套件針對中國主要人群的遺傳特點設計,提供 1000 萬位點的基因原始數據下載,並據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風險、運動基因、遺傳性疾病、藥物指南、遺傳特徵和營養代謝等七個方面,提供近 200 項的解讀服務。

通過微信下單,兩天後我收到了 WeGene 寄過來的檢測套件。套件裡有詳盡的說明和操作步驟,以及對基因檢測原理的簡單介紹,通過微信綁定帳號,之後每一步實驗進度都會有微信消息提醒。

按照提示,往試管裡吐 2mL 的唾液,搖勻封存,並交給順豐快遞陸路寄回,接下來就是檢測的過程了,漫長又熬人的三個禮拜,坦白講,如果不是因為 WeGene 的公眾號隔三差五進行推送,我可能已經忘記自己在不斷接近祖宗這件事。

整個服務流程,清晰又完整,它不像是醫學檢驗,反而像一個極簡的網際網路產品,你只要吐一下口水,就能直接獲得解讀報告,背後複雜的科學計算原理就交給專業人士完成。

三個禮拜後,我收到了檢測完成的提醒。我通過微信查看了我的檢測報告,我只關心兩件事,我的祖源脈絡及健康風險。

· 我並不是一個純正的漢族(中華民族),我還有 46.64% 的少數民族血統,甚至還有 11.2% 的日韓血統。祖源時間線上顯示我日本的血統最早混進身體裡最早是 1889 年時候。

· 我在運動方面確實沒有天賦,我過去的嘗試告訴我確實是這樣的,爆發力和耐力都不行,基因檢測的結果更是如此;

· 我確實有乳糖不耐症,喝不了牛奶。但卻對酒精和咖啡有很強的分解能力,這是事實;

· 我患漸凍症和帕金森的風險比別人高了那麼一點點。

看了五分鐘報告,這事就算過去了。我第一時間問了下寧夏的那位朋友,他體內的西夏皇族血統有沒有被檢測出來,他很失落地告訴我,並沒有,他 90% 的基因是漢族。

在基因檢測中,我們兩個人的反應屬於絕大多數。有人覺得意外,有的人看了結果之後為自己損失了 499 塊錢而憤懣。這取決於做這項檢測的動機以及預期。

然而,WeGene 一類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真正想服務用戶的是什麼?第一就是,自身是否攜帶了遺傳性致病基因,比如癌症、高血壓等家族病史等。

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由於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較高,分別是 87% 和 50%,而她母親也因乳腺癌去世。為防乳腺癌的發生,她切除了乳腺。當然這還要看是否有家族病史,但基因所能體現的健康風險對於普通大眾確實十分必要。

第二個基於基因數據的解讀是,對正確選擇用藥的指導,因為基因差異,個體對服用同種藥物會有不同機體反應。當然,這個指導和臨床處方可不一樣。但是,如果你的基因告訴你對青黴素過敏,那麼你肯定不需要被打了一針後產生過敏才知道自己的體質不適。

你待基因檢測如體檢,檢測服務公司待你如未來醫療的小白鼠

就在幾天前,成立了 11 個年頭的 23andMe 公司宣布了新一輪 2.5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 17.5 億美元,是估值最高的個人基因檢測創業公司,對 23andMe 來說,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基因檢測服務已經不是核心戰略了,科研和藥物研發才是他們最想做的,也就是說,他們計劃轉型為一家大數據公司。只不過,和網際網路領域的比特數據不一樣,他們的數據是基因數據。

23andMe 的成就代表了這個行業的想像力和終極目標,23andMe 通過與 NGO 和政府的合作,已經積累了龐大的多維健康數據,他們從這些數據裡找到遺傳關聯,然後反哺疾病科研、公共衛生決策和藥物研發。

當然,用戶的聲音是多元的,拒絕把自己的基因數據貢獻給此類公司的一個時髦的原因是隱私安全。也是本月,美國科學院院士、「科學怪才」克雷格·文特發表論文稱,一旦檢測機構獲取了你的 DNA 序列,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就可以反推知道該 DNA 序列的擁有者的膚色、瞳孔,甚至聲音。

然而,事實是,以美國為例,有基於 HIPAAA 的隱私保護和醫學倫理的約束;其次,即使有不良動機的人通過你的基因信息「反向編譯」你的長相和個人特徵,其用途是什麼呢?如果是詐騙或者恐嚇,這個成本難免有點太高。這自然不是我們抗拒基因檢測的理由。

那麼是什麼在阻擋 WeGene、23andMe 一類公司轉型大數據研究、聚焦「醫學研究」的未來醫療呢?

答案還是數據。在涉及到基因檢測的整個行業裡,上遊是測序儀器耗材的研發,被美國 Illumina 等公司所壟斷;中遊是提供測序服務和分析的公司;下遊是為用戶解讀測序數據報告輸出,醫院臨床和科研應用的公司。

前兩者是壟斷型的存在,而且容易形成壁壘,但是不具備未來的想像力。我們之前分享過的一些「瞬間修復」、「延緩衰老」的醫療技術都是基於分子結構和 DNA ,也就是說,未來醫療的真正落點在於通過基因大數據的挖掘來推動科研和醫學應用。

相比而言,23andMe 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樣本量已達到百萬級別,而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量卻停留在十萬級的水平。

用基因測序技術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來舉個例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腫瘤易感基因檢測,即利用 DNA 測序技術,確認導致患者患病的基因或者受檢者是否攜帶有腫瘤易感基因,尋找患者適用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或者其他適宜的治療手段;二是腫瘤靶向藥靶點檢測,即在分子靶向藥使用之前檢測病人是否攜帶藥物靶點,實現腫瘤的個體化治療,以提高用藥效率,達到最佳療效並減少治療費用。(引自財經雜誌)

這兩種方式,都需要你這個「未來病人」參與到基因檢測中去,不管是從風險預估還是靶向藥物的研發,基因樣本數據太少都會嚴重限制其準確性。因此,除卻你在基因檢測上的個人私心,其真正前途和本質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基因檢測揭示不了你個人的命運,但卻隱藏著人類的秘密

一句話,基因檢測行業面臨一個困境。沒有用戶測就沒有數據,沒有數據就沒有後端的研發,沒有研發就不會有基於測試數據的更高層次的解讀,沒有後端的產業測試公司就永遠是一個收服務費的公司。

人類基因組包含 30 億個鹼基對。做一次全基因組檢測,會產生 100 多 G 海量數據,其中能被用於科研與臨床應用的,只是蛋白編碼基因與少量的非蛋白編碼基因,佔整體數據的 1%-2% 之間;而這部分數據中,被研究透徹的、能將之與疾病關聯後得以應用的,僅佔 1%。

許多接受過樸素科學教育的人將基因神秘化,從而把基因當做一件寫死了命運的神奇存在,在他們眼裡,基因所能呈現的東西自然和塔羅牌、面相一樣。

有更大一部分人認為基因檢測等同於體檢,體檢完的訴求自然是醫囑、臨床指導甚至是處方,現階段基因檢測所能提供的後向服務和數據解讀並不能滿足他們。

第三種人對基因檢測的理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檢測出健康風險就會惶惶不可終日。這個隱患政府也考慮到了,23andMe 曾經有一度被叫停,理由是 FDA 擔心萬一檢測失誤,人們由於恐懼將來會得乳癌就做了乳房切除手術,誰來擔此責任?是否都有像安吉麗娜·朱莉一樣的抗壓和主宰命運的能力?

這幾種心態都是對基因解讀的誤解,平心而論,以 WeGene 為代表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已經提供了相當多的解讀,並在耐心地積累數據,我們作為基因數據的「小白鼠」,自然還不能奢望針對性的分子治療、重大疾病預防甚至基因編輯等前沿醫學快速運用到我們身上。

而更不能忽視的事實是,人體的各種性狀和疾病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只對性狀產生部分作用,基因是否表達也受到內外環境的較大影響,且概率永遠只是概率,而概率數值也受限於資料庫樣本。

因為想體現出基因檢測的更高價值,我參與了 WeGene 社區的討論,在社區裡,針對檢測報告的五部分有不同的主題板塊,就像一個汽車愛好者的論壇,人們對基因的好奇是方方面面的。當我了解的橫向知識越多,我能從基因檢測報告裡讀懂的也越多。

WeGene論壇裡的「研究所」,各種各樣的調查研究試圖發現基因與一些表徵的關聯

第二件可以做的事情是,不管是計劃去做檢測還是檢測完畢,都需要找一些基因相關的書籍(諸如《自私的基因》、《遺傳的革命》、《上帝的手術刀》)來讀,這樣可以加深你對基因檢測、分子醫學和運用前景的理解,否則僅僅花五分鐘粗掃一遍報告就置之腦後,那真的就像是小白鼠了。

如果將基因檢測理解為數據的原始積累,那麼這個行業的後向——數據分析和與醫學產業的聯動才有可能。相反,如果從一個粗淺的報告裡,得到「多喝熱水、多吃青菜、多運動」的結論,我倒覺得這才是騙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花幾百元就能做的"基因檢測",真能預測疾病嗎?
    2000年6月,中、美、日、英、法、德、六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圖譜」繪製完成,這也標誌著人類生命科學進入基因應用時代,基因檢測技術也逐步開始造福於民。自此之後,很多醫療機構將基因檢測推向公眾,而且基因檢測的各種功效宣傳也是讓人趨之若鶩。那麼,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發現你的潛在健康威脅嗎?
  • 「預知未來」的大騙局?揭開基因檢測的神秘面紗!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預測未來並不是想準確的將它呈現出來預測未來有時候是為了改變未來《未來簡史》中就提到過基因定製。這就是著名科學家霍金最後一部遺作《大問題的簡答》(2018年10月16日出版)中所提到的「超級人類」,他甚至預言:一群超級人類將通過基因工程,甩開其他人類,最終接管地球。雖然靠技術定製孩子的基因還尚未被認可,但依靠基因檢測技術預測未來卻開始受到人們追捧。
  • 基因、倫理與人類命運
    《基因傳:眾生之源》為我們了解基因技術的前世今生、基因與人類倫理、基因與人類未來,提供了思索的空間。  基因技術的全景式書寫  該書作者悉達多·穆克吉是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和科普作家。2011年,他憑藉《眾病之王:癌症傳》獲普利茲文學獎。從選題角度講,《基因傳》是《癌症傳》的姊妹篇。
  • 花幾百購買預測孩子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基因檢測,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到底靠譜不?拿到檢測報告之後,又該怎麼辦?基因檢測,測的究竟是什麼?先天的遺傳密碼,就在我們的每個細胞中,如同一本30億的字母寫成的書,沒有誰的書就是標準答案。而基因檢測檢查的,則是你的基因中,有哪些字母和他人的不同。
  • 基因檢測 真能幫我們預測智商嗎?
    近年來,隨著基因檢測成本的降低,你只需要幾百塊錢,一口唾液,就能看到上千種「基因預測」,而其中不少項目和大腦有關。所以,當前所有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檢測的內容都只是單鹼基突變,所有的解讀,也是基於人基因上某一個字母的不同。30億分之一的不同,對於某些疾病來說,的確能給出先知性的預測,例如乳腺癌易感性的檢測,美國FDA已經批准了基因檢測公司23rd and me,基於BRAC1基因上的差別,預測乳腺癌風險。
  • 基因檢測過去、未來與問題
    基因序列包含了太多生命的「奧秘」,研究者們已經不滿足於個體的DNA序列,他們希望得到族群的DNA序列、不同組織單個細胞在各種狀態下的基因狀態、mRNA序列等。同時,考古學家希望通過基因測序追溯人類起源;生態學家、微生物學家則希望得到所有物種的遺傳信息。顯然,激增的需求誕生了海量的基因信息數據,當前面臨的瓶頸之一便是這些數據的篩選與解讀。
  • 《千鈞一髮》:基因能帶來命運,但是,基因卻無法決定命運
    《千鈞一髮》:基因能帶來命運,但是,基因卻無法決定命運在這部電影中創建了一個可以用基因配種,來完成生下一個絕對完美的人的世界。而主角文森特卻是一個生來就有基因缺陷的人。可是他的夢想卻是去太空,嚴格的太空中心卻不收有基因缺陷的人。
  • 感知過去,預測未來:23魔方基因檢測體驗測評
    感知過去,預測未來:23魔方基因檢測體驗測評 基因,攜帶著每一個人的遺傳信息,控制著每一個人的性狀表達,你的人格氣質、身高體重、長相膚色等,都與基因密不可分。我們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來自父母的遺傳,它們將DNA串聯起來,形成獨一無二的你我。
  • 什麼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真的能夠預測癌症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腸道息肉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它有癌變的可能,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可能會病變。而趙經理已經長了多個息肉,通過及時的切除,阻斷了病變的過程。趙經理這才意識到當初的基因檢測沒有問題,它是預測癌症的一種方式。基因檢測是什麼?
  • 人類未來命運如何?霍金生前留下七個預言,都很悲觀
    霍金教授是現代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從1963年,21歲的他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直至2017年去世,他多次對人類命運發表預言,看法都極為悲觀。總結下來大概有七種預測,其中每一個預言的發生都將導致人類的滅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霍金教授對人類命運都有哪些預言。
  • 揭開基因檢測的面紗:預測疾病 倫理困境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自從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預防乳癌,基因檢測瞬間火起來了。從2007年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科研機構到商業公司,市場和對人體探秘的需求都推動基因檢測技術突飛猛進。這項前沿技術到底靠譜嗎?從基因可以預見未來的健康情況嗎?如果有致病基因,你願意知道這樣的信息嗎?基因會帶來量身定做的個性化醫藥嗎?
  • 那些能「算命」的測試,普通人需要做嗎?基因檢測你要知道這些
    金力,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這些檢測,寶媽們不要錯過!前兩天的節目中,我們跟隨生命調查員韋葶一起,見識了基因的奇妙之處——它不僅能「算命」,幫我們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祖先,還能對一部分癌症起到很好的療效。
  • 人類究竟能不能預測未來?多重混純系統的預測往往會影響結果
    hello,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講人類究竟能不能預測未來,其實說到預測未來,這並不是一件非常高深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說我們大家津津樂道的周易、八卦,這就是古代的先人用來預測未來的一種方法論和工具吧,只是說如果有人將這些難以理解的,方法論和工具進行神化,讓它變成什麼掐指一算、卜卦、算命,星盤佔卜等等,這些玄而又玄的技術,我們就會覺得這些東西非常不靠譜,極不科學,但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從最開始誕生到今後的發展,其實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幫人類預測未來。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我預測明天太陽依舊升起。比如你可以預測你明天的行動,後天的行動,大後天的行動,但一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行動你能預測嗎?事實上你無法預測。在原則上,定律允許我們預測未來。但在實踐中,通常計算都太難了。」但若世界完全是由決定論控制的,就意味上帝的存在,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被事先決定了,人類就沒有自由意志。
  •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作者: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能預測腫瘤、早戀——基因檢測真有這麼神?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採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基因檢測也隨之受到追捧,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 基因檢測,你準備好了嗎
    【科學向未來】     如今,「精準醫學」「腫瘤治療的伴隨診斷」「個體化醫療」等成為媒體熱詞,這預示醫學正在進入一個大眾基因檢測與治療的新時代。那麼,基因檢測到底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可靠?
  • 拉普拉斯之妖,主宰人類命運的神祇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人類沒有能力完全預測所有的未來。原因是,我們不可能知道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比如,在我們已知的事件中,我們可以根據A推測出B的發生,進而推測出C的發生。但是這個世界中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情況,這些事情的後果也都足以影響到你所關注的因果鏈。人類不可能全知全能,因而,世界中就有了太多的不可預知。
  • 未來一群超級人類將通過基因工程甩開其他人類 最終接管地球?
    在你不經意之間,一隻命運之蝶已經展開了它顛覆之翅!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傳來,美國科學家Bryan Bishop 創辦了一家專門生產設計嬰兒的公司,並且已經有了第一對父母客戶。 這家公司宣布了一個科幻一般的願景:完美嬰兒「不用健身就能增長肌肉」,擁有「長命百歲」的基因,或者擁有可以接受任何其他人輸血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