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那些孤島上的土著是從哪來的?基因檢測和考古發掘揭開真相

2021-01-13 無釐頭小學弟

太平洋上有很多風光秀麗、海水清澈的小島,比如帛琉、湯加群島等等,這些地方歷來便是聞名全球的旅遊勝地,尤其受到國人旅遊出行的青睞。

同胞們到了這些島嶼後,在享受海水陽光沙灘的同時,有些眼尖的人心裡難免會犯嘀咕,為何這些四面環海、遠離大陸的小島上會有人呢?不僅如此,為什麼這些小島上的土著還和咱中國人長得這麼像呢?看起來著實有些順眼啊。

20世紀初太平洋島嶼上的美麗土著姑娘

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惑的事,這些小島和中國大陸隔著至少半個太平洋,有些甚至在南半球,為什麼他們也是黃皮膚黑頭髮,和中國人長相如此類似?

心中泛起這個疑問的不只現在到那去的旅遊者,早在數百年前,全球的學者們就有了同樣的疑惑。

這個問題歷史上一直沒有解決,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子人類學興起,科學家們對太平洋島嶼原住民進行大規模的DNA檢測和比對後,才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這些土著們的起源很可能是中國臺灣!

強森,美屬薩摩亞人,典型的玻里尼西亞

儘管此結論令人匪夷所思,但在DNA檢測結果支持下,也逐漸為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們所接受。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及成果有很多,比如《臺灣原住民Y染色體微衛星基因座之遺傳人類學研究》、《臺灣原住民MICA基因之遺傳人類學研究》等等,本文不是學術論文,就不再贅述其中專業細節了。

而另一方面語言學家在對南島語系(太平洋諸島土著語言)進行研究後,發現南島語系的起源也在臺灣,這就在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之外提供了另一項證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從其他角度,比如我國學者的「膚紋」比對也提供了額外的佐證,因此太平洋各島嶼上的土著居民們起源於臺灣這個結論,雖然還沒有得到最終確認,但目前國內外人類學學者已大部分認可。

這是一個震驚全球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的研究結果。

南島人全球遷徙詳圖,建議放大看

目前使用南島語系的族群分布範圍大得驚人,它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到靠近南美洲的復活節島,北至夏威夷島,南到紐西蘭島,其中僅玻里尼西亞人這個分支的活動範圍就高達2500萬平公裡,全球使用南島語系的人口超過2億5千萬,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指向臺灣背後那個最堅實的基礎——中國大陸!

(以下是本文核心內容,建議細讀)

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臺灣原住民是否起源於大陸!

臺灣原住民通常以「高山族」統稱,但事實上其一共分為16個部族,佔臺灣總人口的2%,其中阿美族為臺灣島上原住民人口最多的民族,泰雅族其次。

臺灣原住民各族分布詳圖

阿美族身材高大、骨骼粗壯,現代基因檢測結果表明,阿美族DNA中O3-M122(後文簡稱O3)基因非常典型,而O3是漢族的主要特徵,我國70%的漢族人具有O3基因,這一結果表明阿美族人實為漢族的另一分支。不僅如此,O3同時也是太平洋各島嶼上土著——玻里尼西亞人的主要基因之一。

分子人類學的檢測結果為臺灣原住民主要部族起源於中國大陸提供了事實依據,而近年來的一系列考古發現,則提供了更多實證。

羅志祥,臺灣阿美族人

臺灣省八裡鄉淡水河口的大坌坑遺址是臺灣最重要的古人類考古發現之一,據發掘結果來看,大坌坑文化處於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因此大坌坑文化基本可看作是臺灣原住民的最早起源。

大坌坑遺址發掘結果顯示大坌坑人有明顯的粟種植傳統,而粟米種植是中國大陸北方的典型農耕特徵,當時南方人一般以種植稻米為主,因此可以判斷,大坌坑人應是經過渤海南下的北方漢人。

而大坌坑出土的大量陶器,也充分證明其與同時代大陸北方的仰韶文化具有密切關聯。

英文原版論文截圖

所以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大陸原始族群就已經登陸臺灣,並成為現今臺灣原住民的起源,無論是分子人類的DNA檢測結果還是考古發掘,都明確支撐這一結論!

從基因檢測的結果來看,臺灣阿美族人和南島語族中的玻里尼西亞人,與山東人的基因近似度最高,因此阿美族人和波利尼亞人的起源很可能是經渤海灣南下的山東先民。而從相貌身材上其實也可看出,這三類人群都是黃皮膚黑頭髮、身材特別高大,骨骼粗壯,基本可以說明三類人群均源出一系。

而山東人又起源於華夏正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一系,所以臺灣原住民主體阿美人也是標準的「諸夏」之一,事實俱在,毋庸置疑。同時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南島語族中玻里尼西亞人O3的分化時間與大坌坑文化的興起時間基本一致,這個結果又說明了什麼呢?

紐西蘭毛利人,玻里尼西亞人分支之一

它說明大約在5000年前甚至更遠的時間,大陸北方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先民們開始南下,其中一支留在臺灣創造出大坌坑文化,而另一支則繼續向海上進發,成為後來南島語族中的玻里尼西亞人。

現在國際上對波利尼西人起源也研究得比較清楚,他們大約是5000年前開始進入太平洋並擴散,二者時間完全對得上。

臺灣原住民和玻里尼西亞人的起源至此已基本清晰,但這整個鏈條中,還有一個關鍵性問題需要研究清楚——臺灣原住民的先民們是怎樣從大陸跨海到達臺灣的呢?

玻里尼西亞人中的美麗姑娘

1981年福建師範大學林觀得教授在研究地球演化過程中海平面升降課題時發現,在福建與臺灣之間,歷史上曾存在著一條「東山陸橋」,近180萬年來,海平面下降40米時有7次,而最後一次正是在大約8500年前,此時福建與臺灣之間的這條「東山陸橋」正好露出水面!

「東山陸橋」全長約200公裡,起點為福建東山島,終點為臺灣省臺南,海水最深處約40米,最淺處僅10米。

在「東山陸橋」的兩端均發現了哺乳類動物化石,其中包括亞洲象、雙角犀、梅花鹿等等,經過化石測定,發現兩端的動物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1998年,陸橋上又發現一件古人類右肱骨化石,測定其年代距今約2萬年左右,我國頂級古人類學家賈蘭坡院士將其命名為「海峽人」。

東山陸橋路徑示意圖

古人類和動物化石均表明,距今8500年前,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這條「東山陸橋」的確存在,不僅動物們通過陸橋在兩岸來往,當時大陸的先民們也是通過這條陸橋進入臺灣,並成為臺灣另一部分原住民們的祖先。從種種跡象判斷,這部分渡海到臺灣的先民,應是我國東南地區歷史上的「百越族」。

那麼除了「東山陸橋」,大陸上的古人類是否還有其他手段到達臺灣呢?

答案是肯定的,同樣源出中國沿海地區的玻里尼西亞人便是航海的行家。玻里尼西亞人獨步天下的獨木舟技術連太平洋都能渡得,何況區區臺灣海峽。(具體參見作者君的另一篇文章,本文末有銜接)

玻里尼西亞人的巔峰科技——帶甲板的雙

綜合以上論述,可見臺灣原住民各部族的來源是相對複雜的,一部分是從大陸北方浮舟而來,比如臺灣大坌坑文化以及現代的阿美族,一部分是從福建「東山陸橋」過海到達,比如臺灣原住民中的其他部族,無論怎樣看,各部族原住民的源頭都是在中國大陸。

臺灣原住民起源一直是個重大問題,當前有些人對臺灣原住民的起源問題模糊對待,實際上是別有用心,他們往往拿著某個基因片段斷章取義,只是為他們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張目而已。

現代全球各人種已經很混雜,DNA之間存在很強的交叉性,因此基因檢測有時並非是唯一的證據,還需要考古發現來予以佐證。

玻里尼西亞人,注意最右邊那位,看看長

不少人比較迷信分子人類學,認為它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事實上分子人類學的基因檢測只能解決一半,剩下的一半還是需要考古發掘實證,只有雙證並立,才能真正找出事物的真相。

分子人類學的檢測結果和考古發掘的實證,有力地證明了臺灣原住民起源於中國大陸,也證明了太平洋各島嶼上的玻里尼西亞人很可能起源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和中國臺灣。

由此可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那裡,無論是誰想把咱祖先的土地拿走,那都得先問問中華兒女手裡的刀槍答應不答應!

一定要解放臺灣!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

臺灣,和黃河、長江一般,同樣是我們的祖先之地,切記!

相關焦點

  • 考古發現揭開真正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復活節島,尤其是島上那些神秘的巨石像,更是給所有看到過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巨石像只是表象,巨石像背後那個謎一般的「復活節島文明」,才是復活節島上所有疑問的真正核心!復活節島上的文明,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 太平洋島嶼的土著幾千年前是怎樣穿過大海到島上的?答案就在本文
    太平洋上的島嶼星羅棋布,這些島嶼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被逐一發現,但令人費解的是,被發現的島嶼上竟然大多住滿了原始土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威夷群島和復活節島。為什麼這些遠離大陸、深處茫茫大海中心的孤島上會有土著部落存在?他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問題從數百年前就困擾著全球的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們。
  • 現在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土著的日本人去哪了?
    從全球來看,每個大洲或者陸地都有原始居民,比如說非洲的土著,還有美洲的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在美洲生活幾千年,後來是歐洲移民的到來,才使得原住民大量減少,以至於現在美洲主要的居民都是西方人。而日本也是這樣,現在的日本人也不是原住民,不是真正的日本人。那麼問題來了,真正的日本人去哪了?
  • 河南考古70年:重現華夏文明基因譜系
    近日在鄭州博物館開展的「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上,1225件(套)珍貴文物展示了河南70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華夏文明的基因譜系和發展鏈條得以重現。  新中國考古第一鏟從河南揮起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
  • 考古發掘現場環境監測及土壤化學指標檢測規範|博物館展櫃資訊
    考古是文物發掘的一項基本工作,但由於遺蹟的年代久遠,在環境、文物材質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在考古時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審慎進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考古的成果。對此,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考古方面的規範,以下是這些規範的基本信息,由博信文博科技從工標網整理髮布:一、考古發掘現場環境監測規範【標準編號】WW/T 0080-2017【英文名稱】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archaeological
  • 定陵事件,考古界最慘痛的教訓,國家從此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上世紀的「明定陵」事件,是中國考古界的恥辱,更是整個歷史學界的教訓! 眾所周知,考古也是要「倒鬥」的,因為研究歷史最看重兩個東西,一個是文字記載,也就是史書;另一個就是「歷史遺蹟」,這個叫證據。這就好比斷案,需要證詞和證據皆在的情況下,才能定罪。咱們的歷史真相,同樣也需要文字記錄和歷史證物的互相佐證,才能確認其真相。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在前哥倫布時代航行在太平洋上的水手,玻里尼西亞人
    作者 萬瑜2014年,在巴西發現了兩個古老的頭骨,隨後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對這些骨骸進行基因檢測。檢測結果發表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Malaspinas, A. S. et al., 2014),這兩個來自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的人類頭骨的碳十四同位素分析和基因組序列對比數據,明確了他們是生活在巴西的一個的土著群體。
  • 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
    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 發布時間:2020-11-29 15:0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 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基因檢測證實,這些長頭人是外星人?
    甚至於在一些原始土著民族中也遺留著將頭骨長期固定塑性成長長頭骨的習俗。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那不過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形象,但其實這樣的推測是缺乏邏輯性的,試問那些土著民族如果沒有見過類似的形象又是為什麼一定要忍受痛苦去重塑頭骨呢?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的祖先曾經見到過這種長頭骨的人,並且看到了他們身上有一些過人的能力,這才將其作為崇拜的對象並效仿之。
  • 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的第一個確認的水下土著考古遺址
    根據 2020年7月1日發表在《開放存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澳大利亞海岸外的古老的水下土著考古遺址正在等待水下再發現。在冰河時代結束時,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澳大利亞海岸線距離近海 160 公裡。當冰退去,海平面上升到目前的水平時,大約 200萬平方公裡的澳大利亞土地被淹沒在原住民以前居住的地方。因此,許多古老的土著遺址目前很可能在埋葬在水下。
  •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起步!專家共聚新鄉紀念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
    在輝縣琉璃閣、固圍村等地,考古隊發現了商代灰坑以及多座商代、戰國和漢代墓葬,並出土了漆棺、玉器、錯金銀器、鐵製工具、銅器等大量文物,為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面貌與狀況提供了重要物證。在對發掘資料進行整理後,考古隊撰寫了《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第一號:輝縣發掘報告》,這本報告也被譽為我國考古報告的典範。
  • 專家:基因檢測證實,外星人就人類身邊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那不過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形象,但其實這樣的推測是缺乏邏輯性的,試問那些土著民族如果沒有見過類似的形象又是為什麼一定要忍受痛苦去重塑頭骨呢當然,這樣的說法也不過是一種臆測,畢竟人類並沒有找到任何長頭人存在的證據,直到1928年秘魯的一位考古學家朱利奧特羅發現了長頭人存在的考古學證據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遠古文明和原始土著所崇拜的長頭人是真實存在過的。當時,朱利奧特羅在秘魯南部的一個叫做帕拉卡斯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非常精緻、宏大的墓地,裡面葬著300多個長頭人的屍骨,這其中就包括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長的頭骨。
  • 考古專家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 埋藏數十座古墓葬
    專家說,巫山神女第一次出現就是這首賦,而「陽臺」極有可能就在這塊土地上。據《巫山縣誌》載:「城西北半裡許,山名高都,為陽臺故址,舊有古高唐觀。」相傳楚懷王與巫山神女幽會於此。  古今大量史料都將這個在宋玉筆下如夢如幻的所在,指向了高唐觀。在考古工作者眼中,高唐觀是最有可能找到楚陽臺遺址的地方,但它究竟在哪裡,至今還不得而知。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35年來,南越王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也留下了諸多謎題待後人解密。近日,記者採訪了當年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副隊長、92歲高齡的「先秦考古第一人」黃展嶽、象崗漢墓發掘隊隊員陳偉漢、黃淼章等多位南越王墓發掘參與者,再話鮮為人知的往事。此外,據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雲透露,投資3000多萬元、樓高三層、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的南越國史研究中心有望在今年10月於象崗山上落成。
  • 上半年這些考古新發現 揭開多少「重慶秘密」
    揭示出不為人知的有趣信息  重構文字記載裡的歷史想像  上半年  我們重慶的考古工作者  又為我們新揭開了哪些「秘密」呢?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考古人員正在對釣魚城進行考古發掘。  這次考古人員清理髮掘  道路、排水溝、房址、灰坑等  遺蹟35處  取得多項新發現和新收穫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  七百多年前那場驚世駭俗的鬥爭
  • 馬鬃山公婆泉考古發掘始末:尋找失落的世界
    這次發現,不僅豐富了中國對恐龍種類和其他古生物化石組合的研究,而且對探討中生代時期中國西北部乃至中亞地區恐龍的分布以及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的演變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後,中科院、地科院以及省內一些地質地礦科研部門數次來酒泉市馬鬃山地區進行了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的考察和採集。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
    2015年3月,新川創新科技園開建之前,按照慣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進駐園區進行例行勘探,不僅發現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遺存,還發現了大量古代墓葬遺蹟。經過5年的考古發掘,6000多座古代墓葬和大量珍貴文物重見天日,古代成都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呈現在今人眼前。
  • 關於基因檢測,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一說起【基因檢測】阿薇就充滿了無奈......類似這樣的對話阿薇不知聽了多少次。面對如此理直氣壯的「誤解」,阿薇深深地感覺到,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一、你認識的「基因檢測」是這麼來的1、基因檢測是個新生事物基因檢測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詞彙,許多人還停留在對無創DNA和親子鑑定的認識,它是一項新興技術,而新生事物最初的產生、發展往往都伴隨著質疑聲。
  • 河南義馬上石河春秋墓地考古發掘
    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過大量青銅禮器和玉器,印證了當時虢國國君的地位和國家的強盛。20 世紀 90 年代發掘的虢季墓(M2001)和虢仲墓(M2009),分別入選1990和 1991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公元前 655 年,虢國被晉國用計滅亡之後,虢人被滅族抑或逃亡?史書上沒有記載,這成了一個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