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顆可居行星?銀河系或有多達3億顆,部分離地球近至30光年

2020-11-01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對於人類來說,人類如今已知可以直接居住的天體就只有地球,但是由於地球逐步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人類逐步在尋找「第二地球」,希望能夠找到更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前段時間大家應該看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美德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這些星球的宜居程度比地球可能還好,所以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認為我們地球可能不再完美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這些行星雖然是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來的24顆「超宜居」行星,但是它們距離地球均超過100光年。

就算是比地球還好,人類也是沒有辦法去的,就算是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也頂多就是將「火星」作為「第二地球」發展,所以要想移居到100光年外,基本不可能。而在24顆超宜居行星後,科學家們又報導出了更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相比之下24顆太少了。

3億顆行星都可能適宜居住

對於這個數據來說,可能完全超乎了大家的想像,當然我們也不必感到意外,因為科學家們預估的是「整個銀河系」,來自SETI研究所、美國宇航局和其他國際組織的科學家團隊表示,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多達3億顆的行星。

所以這麼多可能適宜居住的天體,但是都是離我們非常的遠,人類除非實現「星際飛船」,才有可能達到光年的區域,並且這個速度還必須快才行。

不過在這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之中,科學家們分析了有一些可能比前面說的24顆超宜居行星還要近,其中一些(部分)行星距離地球近至30光年。所以從距離上來說,人類還是有可能走向「星際天體」,然後居住下來的。

只不過這個過程比較緩慢,我們需要一個接一個地天體移居,才可能走到更遠的區域。如今要想移居,真的很難。就如科學家們提出的火星移居,其實以「月球為跳板」,先建立月球基地,然後再前往火星這樣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人類為何要尋找適宜居住天體?

其實上面我們也說了,如今的地球在逐步不適合人類居住了,並且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地球資源也在逐步耗盡,再生的資源遠遠低於了人類使用的速度,所以最終可能會導致生存資源的枯竭。

然而人類要生存下去需要資源的支持,那麼只能選擇遠離如今的地球,才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不尋找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如今我們看上的天體可能並非是新發現的「3億顆行星」之中的一顆。

我們覺得能作為第二地球的如今就只有「火星」,火星相對來說比什麼100萬光年、30光年等距離的天體來說近了很多,所以更加適合人類前往,並且建立在人類現有的技術來看,也只可能在火星上面去。

同時根據科學家表示,人類也可以將火星改變成為「第二地球」,需要的時間大概就是2-300年的時間,所以歸根結底人類還是可能能夠製造出一顆星球來讓人類未來移居並且居住。

那火星真的能夠居住下來嗎?

火星確實成為了大家如今熱議的點,從如今探索的情況來說,火星完全沒有辦法直接居住下來,火星表面存在強大的輻射,沒有水,氧氣等等,都沒有辦法讓人居住,所以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是空談,火星移居將是一個「夢」。

但是這個「夢」如今就是在變成現象,沒有氧氣,水等物質,科學家們也在近些研究了,例如我們在火星的極地區域發現了「水冰」,如果技術成熟就可以將其利用起來。

其次如果火星表面的天然輻射無法避免,那麼人類就可以在火星地表之下建立火星城市,所以這些問題都在被解決,當然如今最為關鍵的就是上火星,能否上去不清楚,但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火星移民計劃」如今給出的說明還是比較明確。馬斯克表示,太空探索公司會在2022年之前實現至少兩次貨運飛船登陸火星,並在2024年實現載人登陸。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5年之內,人類可能就會迎來首批上火星的人,當然上去是否能夠回來還是問題,公開說明的可能就是「有去無回」一次火星之旅,我們就拭目以待吧。人類如果真的想要完完全全地打造出一個火星城市,至少可能還需要幾十年,並且需要地球的先前支撐才行,火星沒有人類建造城市的材料,所以人類要想大規模地移居,這個時間還遙遠得很。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司洋)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是第一次把所有的零散信息放在一起,為銀河系中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數量提供可靠的測量。」論文作者之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系外行星研究員、克卜勒科學辦公室主任傑夫·考夫林說,「這是德雷克方程的一個關鍵因素,可用來估計可能與我們接觸的地外文明數量。
  • 在銀河系有多少可居住的行星呢?科學家說有超3億顆可宜居行星
    得益於使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進行的新研究,據估計,我們的星系中可能有超3億顆潛在可宜居的行星。有些系外可宜居行星甚至可能非常靠近我們,距離我們的太陽系只有30光年。研究結果將發表在《天文雜誌》上,研究是來自NASA,SETI研究所和全球其他組織的科學家的合作。
  • 地球不孤單!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宇宙中有3億顆行星可以支持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指出:宇宙有3億顆行星可以支持生命。如果你厭倦了氣候變化,總統選舉和核戰爭的威脅無時不在,可能有大約3億個其他可以支持生命的星球供你選擇建立一個新的家園。NASA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圖像數據的研究指出了這種可能性。
  • NASA:銀河系中有3億顆宜居星球,生命很普遍
    這顆望遠鏡在工作的8年間觀察了銀河系中10萬顆恆星,利用視向速度法、凌日法發現了2600對顆系外行星;2018年克卜勒望遠鏡退役,緊接著新的望遠鏡TISS紅外望遠鏡接替了它的工作,兩年間TISS又發現了2300顆系外行星,現在人類已知的系外行星達到了4000多顆。
  • NASA:銀河系中有3億顆宜居星球,生命很普遍
    ;目前這些探測器都已經飛出了太陽圈層,正在向銀河系中心進發,如果這些探測器最終被外星人捕獲的話,它們就會知道在銀河系距離中心大約3萬光年的地方,有人類的存在。雖然這個數字相對於銀河系中總的行星數量來說不值一提,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已經發現的這些行星類型和恆星類型初步地推斷出,銀河系中行星的數量、以及銀河系中有多少宜居行星。首先根據目前所發現的,我們可以肯定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要遠遠多於恆星的數量,平均下來每顆恆星都會對應三到四顆行星。
  • 不慌:世界人口78億,科學家確定銀河系宜居星球多達6億顆
    MSN網於10月6日報導,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數據分析,銀河系內約有3億顆紅矮星。對於紅矮星來說,由於其自身的溫度與亮度都要比太陽低,因此更容易為周邊的行星創造出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目前,世界人口78億。
  • 銀河系有3億顆宜居行星,卻找不到外星文明?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雖然銀河系只是宇宙中中等規模的螺旋星系,但這個星系中卻有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被人類稱為生命之源的太陽也是這數千億顆恆星中的其中一員,科學家一直在通過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裡尋找地外文明,然而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共發現了上千顆類地行星,卻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痕跡,然而科學團隊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科學家:銀河系或擁有數十億適居行星
    科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銀河系內可能存在數十億顆恆星擁有繞其軌道運行的適居行星。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科學家得出這一結論。根據他們的研究,適於人類生存的行星在銀河系內非常普遍。據科學家估計,銀河系內可能有多達100億顆恆星擁有處於適居區或者說「金髮姑娘區」的行星。
  • 行星都在繞恆星運行?並非如此!銀河系中或有近萬億顆行星在流浪
    比如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多,大部分恆星系統都是多顆恆星在一起喔,互相圍繞著運行,這樣的恆星系統又被稱為多星系統,而在多星系統中,由於相互間的引力場互相影響,行星的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同時受到2到3顆恆星引力場的影響,這樣行星就有被甩出恆星系的可能,那麼當即被甩出恆星系統的時候
  • 比鄰星離太陽就有4光年,10萬光年的銀河系怎會有1000億顆恆星?
    在一個夜晚中,我們最多可以看到大約2500顆恆星,而全天總計可以看到大約7500顆恆星。相對於宇宙尺度而言,這些肉眼可見的恆星都算是太陽的近鄰,它們的距離大都沒有超過1000光年。我們在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恆星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小撮,在直徑約為10萬光年的銀河系中,恆星總數至少有1000千億顆,最多可能有4000億顆。
  • NASA數據模型:銀河系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刊發的論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推算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僅有地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為零,搜尋類地行星和外星生命因此成為一個熱點。NASA發射升空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最近退休,在過去10年中,該望遠鏡專門搜尋類地行星。UBC的科學家利用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進行推算,估計銀河系中每5個類太陽恆星可能擁有一顆類地行星。
  • 銀河系直徑可達20萬光年,除了地球外,有多少顆宜居星球?
    自上個世紀以來,人類發射了很多探測器,對太陽系的各個行星都進行了探索,但可惜的是沒發現地外生命的跡象。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麼大的宇宙肯定存在外星生命,所以尋找地外生命人類一直在進行。以前人類的觀測手段有限,僅僅知道太陽系屬於銀河系,直到上世紀20年代人類發現了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這時人類才意識到龐大的宇宙。
  • 銀河系至少有170億顆大小與地球類似行星(圖)
    壯麗的銀河系中新網1月8日電 據外電報導,科學家7日表示,銀河系至少囊括了170億顆大小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17%的恆星在其近軌道內擁有一顆大小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據悉,銀河系內共有大約1000億顆恆星,因此科學家分析,大約有170億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當。科學家說,雖然不能以此論定這些位於太陽系之外又處在銀河系裡的行星都適宜地球人居住,但這一發現無疑增加了找到「地球姐妹行星」的概率。生命得以誕生需要同時擁有幾個方面的條件,例如液態水的存在,和恆星之間保持一定距離,行星表面溫度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等。
  • 人類發現首顆銀河系外的行星
    ,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不計其數的恆星。其實你無法數清它們的數量,每顆恆星附近都可能有一顆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其中一些的系外行星或許位於適居帶之內,並且擁有形成生命體所需的一切條件。在四千五百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之中,科學家們確定了24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 銀河系有多少顆地球?科學家:10億顆不止
    宇宙有數萬億顆星球,更有無數個神秘的星雲以及星系。地球身處在太陽系之中,太陽系則在銀河系之中。銀河系的體積很大,共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以及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從地球上觀看銀河系,它是一個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那麼銀河系這麼多的星球,有多少顆類似地球的星球呢?
  • 研究表明:銀河系至少有3億個地球,最近距離僅20光年!
    但地球並不特殊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名字命名的哈勃望遠鏡升空後,人類才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了宇宙的廣闊,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表明,可觀測宇宙內至少有兩萬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恆星。
  • 發現24顆比地球還宜居的行星?都理解錯啦!到底怎麼回事?
    人類第一張系外行星照片拍攝於2004年,名為2M1207b,距離地球有230光年。,最遠的行星有大約3萬光年之遙。最近幾年還有科學家宣稱在銀河系外也發現了行星的蹤跡。因此,系外行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存在。有人估計,銀河系裡像地球這樣宜居的行星可能有上百億顆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