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寰新譚|撫今追昔:中國海軍初創時用不起冰艙,僱黑人操艦

2021-01-16 澎湃新聞

近日,關於中國海軍,不斷有令人興奮的消息傳出:先是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將在香港回歸20周年、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之際,前往香港參與相關活動,並向公眾開放參觀;接著又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回想近代中國海軍草創之時,不但中國沒有能力自主設計建造軍艦,得花大把銀子從國外訂購,而從國外接收軍艦駛回國內的過程也充滿了艱難波折。比如,130年前的那次航行……

130年前那次繞半個地球的航行

在130年前,中國海軍初興時也從歐洲帶回過軍艦,即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製造的致遠號、靖遠號,以及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的經遠號、來遠號,另加一艘魚雷艇。

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的經遠號

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製造的致遠號

中方派出的接收軍艦團隊的主要成員,有總理接船事宜洋員、英國人琅威理,以及四艦的管駕:致遠號鄧世昌、靖遠號葉祖珪、經遠號林永升、來遠號邱寶仁,以及大副、水師學堂學生、水手等。其中琅威理所乘坐的靖遠號,可以算是臨時旗艦。

負責光緒十三年接收軍艦的英國人琅威理

除此之外,一同護送軍艦回國,沿途進行外交交涉的還有駐英公使館隨員餘思詒,他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即將《中英會議緬甸條約》正本帶回北京。蓋因條約已經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親自畫押,與中國皇帝所用璽印不同,英王用的是戳印封蠟兩塊,中以絲繩牽連。條約正本關係重大,時任駐英公使的劉瑞芬不敢怠慢,以帶鎖黃匣收納,封入公文袋中,又用油布包裹,加以皮帶綑紮。

光緒十三年(1887)七月初六日,分別由兩國建造的四艦一艇在英國樸次茅斯港會合,經過半個月的測試和休整,於二十一日生火出發。誰料出師不利,起錨時因為用力過猛,錨鏈斷裂沉入水中,只得由隨船學生駕駛小舟搜尋。找到沉錨之處後,又僱人著潛水服,下海用鐵絲固定,復又拖回船上,遷延數日後於二十五日方才正式起行,魚雷艇由來遠號拖帶,一路向南駛向地中海。

船隊來到直布羅陀海峽時,官兵、學生上岸參觀炮臺等軍事設施,竟然遇見廣東籍華工數十名,其中數名勞動合同期滿,卻無盤纏回國,鄧世昌等人問明情由後,便同意將願意隨船返回的八名華工帶上,在艦上充作幫工。這些廣東人名為華工,實即「豬仔」,乃被掠來此處,做工二十餘年,薪水僅僅能支付高昂的苛捐雜稅,其中大部分是專門針對華人者,年老力疲之後竟無川資回國。

進入地中海後,來遠號所拖帶的魚雷艇就一直出狀況,因浪高風大,拖曳所用的纜繩數次斷裂,四艦隻得原地等候派出小船回頭尋找,重新接上纜繩。期間該艇曾經以自身動力航行,亦不得法,仍由來遠號拖帶。行至蘇伊士運河時,因需逆流而上,魚雷艇又撞壞了船舵,艦隊只得原地等候修理。六年前回國的超勇號,也曾在此處受損修理。

船過運河,駛入亞丁灣,在亞丁,也有中國人在此做工者,情況顯然好於直布羅陀的華工,如無嗜好,每年可省下二百銀元。這些華人見到中國艦隊,十分高興,準備殺雞設宴,卻被官兵拒絕了。

因為魚雷艇纜繩時常斷裂的緣故,艦隊在印度洋中航行緩慢,及至錫蘭(斯裡蘭卡),終於感受到了一些同文化的親切。錫蘭島上不僅有寓居而非傭工的華人家族,還有不少佛教寺廟和僧侶。當地的土著官員不知是深諳套近乎之術,還是發自肺腑,數次以英語告國人:

中國吾同教之國也,日益強矣。兵船過此甚多矣,吾輩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

知中國增如許好船,我等同教之國格外歡喜。

隨行官員餘思詒則答以外交辭令:兩國崇信佛教,的確是同教之國,中國強大即等於你們國家強大。聞此,當地土官又頗具大洲共同體認同地表示,這是「亞西亞」可喜可賀之事。餘氏還在錫蘭贈當地僧人孔子聖跡圖,以作文化輸出。

至新加坡,則華僑華商雲集,此時中國已經在此設立了領事館,領事左秉隆不僅負責當地的華人管理,還建立起了義學。水師官兵在此頗為自在,不僅有飯局,還能去中國園林遊玩,交流聊天也無障礙。艦隊或為投桃報李,或專為同胞考慮,在華商的極力請求下,開放原本「不準人窺探」的軍艦,讓當地華人登艦參觀。

十月中旬,艦隊終於來到廣東,接到李鴻章的命令,準備前往廈門過冬,以避免北方的冰凍期。肩負遞送條約正本的餘思詒則繼續北向進京,完成自己的使命。

那些年,中國海軍遇到的那些事

雖然海路航行,距今130年,看似路線並無太大區別,致遠等艦艇未如遼寧號的前身回國之時遇阻,也還算一路順暢。不過因為時代、科技等多方面原因,仍然經歷了不少困難,有些在今日已難想像。

首先當然是艦船操作上的問題和舟行之險。儘管此次派出的接艦人員,皆為國內海軍的佼佼者,但終究因「機器新式,非所素習」,難免「偶有錯誤」。況且航行途中,琅威理還不斷變化陣型,進行各種戰鬥和救險的演練,也增加了出錯的機率。除了前述操作汽機拉力過猛,導致錨鏈斷裂,以及魚雷艇時常脫韁之外,歸國航程中還經歷了其他事故。

離開英倫之後,致遠艦就因接艦不久,「人手生疏」,誤將舵機閥門當作炮機閥門關閉,引發蒸汽驅動舵機失靈,改用人力舵機。艦隊行至印度洋上時,一次炮術演練,發現炮塔不能旋轉。檢查之後發現,事故乃是因為蒸汽動力所用汽管流出熱水過量,導致橡皮膨脹卡頓,旋轉不靈,所幸艦上官兵比較專業,立即查出問題,及時解決。

大海揚波,躁靜無常,夜間值班的官兵,需要應對風浪和海上夜晚的嚴寒,換班後又因機器熄火,連熱水也喝不到一口,只得以餅乾充飢,最為辛苦。因為風浪和暴雨,航行中還發生過人員如廁被浪拍暈之事。

其次是後勤保障的問題。艦隊一路回國,途中所需的煤炭和淡水,都是自行購買。在亞丁時鄧世昌曾親自去銀行,劃交購買煤水之銀,銀行工作人員並不專業,計算匯率數次都有出入,這顯然是外匯準備不足造成的。

鄧世昌

北非西亞的炎熱天氣,也給艦上官兵及水手帶來困擾。在埃及時,艦隊不得不僱傭了十六名當地黑人操作輪機,因紅海附近溫度太高,輪機燒煤作為動力,則機器附近溫度更高。

炎熱的氣候還導致了食物保存的問題,也是在紅海,餘思詒突然腹痛狂瀉,服食丹藥方才痊癒。他認為致病之因,在於天熱而食物放置半天就會腐壞變質。同一時期的外國輪船,不論官商所有,都有「冰艙」保存肉類新鮮,中國船隊則以「尚儉約,惜經費」的緣故,「不備冰塊」。由此也可見水師的經費和後勤準備不足。

食物上短缺和保障不力,對於素稱「吃貨」的國人來說,的確是第一大麻煩。

有時買來的食物不合口味,比如行經中東地區,氣候則沙漠地帶,人文則穆斯林聚居區,有牛羊肉而無豬肉,有瓜果而無蔬菜,皆使船員不適。有時則因航行茫茫大洋中十天左右,沒有靠岸,致使食物告罄。

又為了艦隊官兵水手飲食的規範化,沿途食品採買之權,統一操之於琅威理之手。故而會發生供應不及時之事,比如當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致遠艦上的飯菜卻一直沒有送來,鄧世昌只得命廚師明天做頓好的,補過節日。

第三則是接艦人員的健康,當然這與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眾所周知,近代以前海中航行,水手最怕的是敗血症,由於缺乏維生素C引起,而東亞人因長期食用精米,會因缺乏維生素B而導致腳氣病,長時間航行,則會加重。

此次接艦回國途中,情況正是如此,艦隊在大西洋、地中海時,就有不少人患腿腳浮腫之病。尚未過蘇伊士運河時,來遠號上就有二人因腿腫「上攻於心」而病故,葬於岸邊。到新加坡以後,餘思詒讀報見到日本人關於腳氣病的記錄和對策,知食米致病,食麥麵(粗糧)可免,只是他仍按傳統說法將其歸因於船上和大米溼氣比較重。

儘管改變了一些飲食成分,但是仍有人患病身亡,為了保證衛生,只得實行海葬,這在當日的國人眼中,是很悽慘的。艦隊行至廣東洋面,致遠號有一升火水手腳氣病不治身亡,在眾人求情之下,終於挨到靠岸才下葬。

接艦過程中,除了海上病故者外,還有一些官兵在英國即因病去世,客死他鄉。早在光緒七年(1881)年,接收超勇、揚威兩艦的團隊中,就有袁培福、顧世忠分別在四月廿六和廿八半夜去世,葬於紐卡斯爾的聖約翰公墓。光緒十三年接收四「遠」之際,又有擬保把總陳成魁和水兵連金源、陳受富在紐卡斯爾相繼去世,與前次兩人安葬於一處。近日,由中國出資,這5座孤懸海外的海軍將士墳墓的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實際上,僅光緒十三年接收四遠的過程中,亡故的中國水師官兵,遠不止次數。根據李鴻章在次年上奏的《甘肇功等從優議恤片》中,有廩生甘肇功為首的二十四名官兵葬身海外,最終獲得照陣亡例從優撫恤的待遇。

李鴻章:《甘肇功等從優議恤片》

130年後,拖曳船體回國、自行改裝的遼寧號航母南巡,中國自行建造的萬噸驅逐艦也已下水,人民海軍編隊亞丁灣的護航早成常態。中國海軍自近代誕生至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今天不但是海上的萬裡長城,也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撫今追昔,不禁令人生出無限感慨。中國海軍的歷代英靈泉下有知,想必也會紛紛點讚吧。

(作者系四川師範大學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中國海軍「錢學森」船和姐妹艦們不簡單,意義不亞於航母
    對中國的飛彈、航天乃至整個科技發展來說,錢學森是最有分量的名字,而同為兩彈一星元勳的鄧稼先、錢三強等,則是帶領中國成為核大國的帶頭人,如果中國海軍中有那麼幾艘以他們名字命名的戰艦,你會想到什麼?或許,用航母、大型驅逐艦都不為過,但事實上,中國海軍中的「錢學森」船(舷號873)、「鄧稼先」船(舷號874)和「錢三強」(舷號875)、「錢偉長」船(舷號876)船,都屬於看似平凡的中遠海測量船。
  • 軍報:海軍共擊沉擊傷敵艦418艘 擊落擊傷敵機574架
    這個航次,該艇員隊靠著信念和堅持,一舉創造了中國潛艇航行時間和全潛時間最長、航經海域最廣等歷史性紀錄。 「艦由我操縱,我聽黨指揮。」海軍黨委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政治要求,植入官兵靈魂、融入官兵血脈、化作官兵行動,廣大官兵聽黨話、跟黨走,黨叫幹啥就幹啥,黨叫打哪就打哪,在重大政治考驗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勇闖深海大洋中艦行萬裡、永不迷航。
  • 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訪問美國
    這是鄭和號訓練艦自1989年後第二次訪夏威夷。  當地時間上午9時,鄭和艦緩緩駛入夏威夷珍珠港。美海軍中太平洋水面部隊參謀長艾瑞克·威蘭曼上校、珍珠港西卡姆聯合基地司令小斯坦利·基弗上校、喬辛號巡洋艦艦長凱文·布蘭德上校、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吳璽公使、國防武官徐南烽少將、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孫魯山副總領事等官員及美海軍官兵代表、華人華僑到碼頭迎接。
  • 臺灣出動F-16成功拍攝「遼寧」艦,暴露出解放軍海軍什麼問題?
    昨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七十一周年紀念日。而人民海軍部隊獻給建軍節的最好禮物,當然是「訓練、訓練、繼續訓練」!根據央視軍事媒體發布的官方消息,海軍節當天,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的廣袤海面上,連續開展編隊戰術與艦機協同戰術訓練,充分錘鍊了編隊的實戰能力。臺灣拍攝的「遼寧」號照片當然了,俗話說得好,「空口無憑,有圖為證」。
  • 海軍三亞號護衛艦交接入列 565艦兩年換三個艦名
    中國海軍新型飛彈護衛艦——「三亞」艦交艦暨入列命名儀式13日上午在三亞某軍港舉行,標誌著該艦正式交付使用並加入中國海軍戰鬥序列。同時,海軍原「三亞」艦於2013年4月改名為「葫蘆島」艦,這是該艦2年來使用的第三個艦名。上午9時許,在雄壯的軍樂聲中,「三亞」艦交艦文書順利籤訂。隨後,南海艦隊司令員蔣偉烈宣讀了「三亞」艦入列命名命令,並為該艦授旗、頒發命名證書。
  • 075兩棲攻擊艦建造神速,首艦尚未服役,三號艦已經建好了!
    因此,以造船工業的產能估算,中國擁有每年下水建造一支中等海軍強國的全部艦艇的能力,中國還具有在大連和上海同時開工建造2艘航空母艦,3艘兩棲攻擊艦,8艘大型驅逐艦的巨大產能。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批量建造工作正在進入巔峰。而近段時間還傳出中國海軍將建造076型兩棲攻擊艦的確切消息,綜合來看,未來中國海軍兩棲攻擊艦的數量將會非常可觀,甚至有望向美海軍10艘現役兩棲攻擊艦的規模看齊。一方面075型兩棲攻擊艦正在快速建造中,076型兩棲攻擊艦也很快開建。另外一方面,曾經中國海軍最先進的兩棲作戰艦艇——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建造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 義大利海軍登上中國戚繼光艦 為何遲遲不願離去?
    義大利海軍登上中國海軍戚繼光艦,為何遲遲不願離去?■中國軍網記者喬夢樓幸君「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Angela.」10月27日,中國海軍學員劉旭東與他的義大利新朋友Angela相談甚歡。這天,正在義大利執行出訪任務的中國海軍戚繼光艦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義大利海軍士官學校的51名官兵代表,這是戚繼光艦出訪以來首次組織官兵與到訪國海軍進行面對面交流座談。外國軍校學員登上中國海軍的專業訓練艦,他們和中國海軍學員都聊了些啥?
  • 間隔12年,中國海軍大不同!兩次訪日:同一位置的太原艦與深圳艦
    據網友14日發布的一組照片,中國052D飛彈驅逐艦「太原艦」在抵達東京之後,因為日本最強颱風「海貝思」登陸,太原艦暫停港口躲避颱風,這時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日本人十分細心的將太原艦安排在12年前「深圳艦」首次來日訪問的同一位置。這一畫面不由得令人感慨,同一位置的對比,也令日本感到了中國海軍的巨大變化。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遼寧丹東東港發現致遠艦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但是要注意這是濟遠艦在甲午戰敗被俘在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一定階段後沉沒又被打撈起來的。  「所以濟遠遺物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日本軍艦的遺物,因為很多的物品都日本人的。」陳悅說,「而且濟遠艦在被編入日本海軍後,船體很可能被改造過,因為火炮等物品使用經驗也不一樣,應該被日本人改過,包括艦上的一些小型火炮也不一定是當年北洋海軍原裝的。」
  • 人民海軍成立71周年 艦行萬裡不迷航!
    從毛澤東同志為「長江」「洛陽」「南昌」「黃河」「廣州」5艘軍艦題就「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到鄧小平同志在濟南艦上寫下「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從江澤民同志在海軍成立50周年寫下「為建設具有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的現代化海軍而奮鬥」,到胡錦濤同志會見海軍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時指出的要「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努力鍛造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要求相適應的強大的人民海軍
  • 壯哉中國海軍!10年百艦萬人大遠徵,戰力呈幾何數量級增長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中國海軍將迎來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日子——亞丁灣護航10周年紀念日。對於中國海軍而言,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中國海軍在三個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 艦行萬裡不迷航——海軍沂蒙山艦黨委抓黨建鍛造登陸先鋒紀事
    原標題:艦行萬裡不迷航 3月6日,剛分到沂蒙山艦的20歲江蘇南京籍戰士汪鴻斌和戰友一起來到支隊軍史館,接受傳統教育—— 1950年,原新四軍海防縱隊被改編為華東海軍第五艦隊。沂蒙山艦入列兩年,連續被上級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抓黨建,首先就是固底色。當一批批80後、90後官兵陸續「登艦」後,如何扣好他們軍旅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播下紅色的種子?艦政委邱璟說,從組建第一天起,艦黨委就把「鑄魂工程」擺在首位,確保艦行萬裡不迷航。
  • 中國海軍厲害了!055艦武裝到了牙齒,一數據已領先美軍新驅!
    近期,舾裝中的中國海軍最新銳055型驅逐艦頻繁亮相,南北2個造船廠形成你追我趕的態勢,幹勁沖天。關於055型驅逐艦的武器配置坊間一直有多個版本的傳聞,最厲害的是居然還有10倍音速艦載彈道反艦飛彈上艦的說法;對此,海軍老專家POP3指出,這是過於想當然了。
  • 遼寧艦艦員自曝,霧中險撞漁船,緊急左轉彎讓艙內物品倒了一地
    近日,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的一名女兵登上了國內某檔電視節目,她是這艘6萬噸巨艦的雷達導航兵,堪稱航母的「眼睛」。她詳細而生動的描述罕見為我們揭開了中國海軍當前唯一服役航母的種種不為人知的故事。在這其中,不乏某些驚險時刻,如遼寧艦曾險些在大霧與高海況環境下與漁船發生相撞事故。
  • 參加環太軍演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
    記取戰爭教訓 和平才有希望——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見聞■本報記者 李開強 特約記者 曾行賤 通訊員 徐 清夏日的珍珠港風光旖旎,停靠在福特島碼頭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引人注目。「密蘇裡」號於1944年服役,1992年退役。
  • 【海軍成立69周年】日新月異:海軍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
    新裝備帶來新跨越。近幾年來,相繼加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戰鬥序列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合肥艦、長沙艦、昆明艦和銀川艦,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就先後完成從接裝、基礎科目訓練到實戰化演練的跨越。海軍新裝備全部實現了當年列裝當年就走向海戰場奇蹟。
  • 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艦機協同訓練(組圖)
    中國網6月10日訊 據海軍新聞發言人梁陽介紹,中國海軍航空兵飛機今天赴巴士海峽以東的西太平洋海空域,與航經該海域的海軍遠海巡航編隊進行了艦機協同訓練。資料照片 宋亞 攝在此次遠海艦機協同訓練中,海軍艦艇編隊和航空兵多型飛機編隊進行了多個實戰化科目的訓練
  • 我海軍大批新艦在船廠扎堆,建造和舾裝畫面熱火朝天
    國產055型驅逐艦的橫空出世,不僅是我國在國防科技上取得重大進步的明證,更使得我國海軍躋身世界頂級海軍行列。去年,055型驅逐艦首艦101號「南昌艦」已交付,後續同型艦也在2個造船廠加緊建造和舾裝;據網傳,055艦第7艘或於近期下水。
  • 中國海軍首艘風帆訓練艦開工建造
    風帆訓練艦可以提供海軍傳統的人力訓練,培養官兵勇氣和團隊精神,且外形古典、無害,適合取代具備威懾性的現代軍艦進行純外交性質的訪問。 以下為原文: 大開眼界,廣船國際新開工的這艘船估計沒幾個人見過! 跟船打了一輩子交道,要說還有什麼船咱還從沒見過,咱肯定不服。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不服!堅決不服…… 不服是吧,那你說說這艘是什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