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航空母艦、新型飛彈驅逐艦、潛艇和作戰飛機相繼入列,海軍五大兵種已逐步形成核常兼備,岸空結合,多兵種合成,初具規模的海上防衛體系,今天的人民海軍,正以全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下水
這是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下水的盛況,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這艘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目前已經進入最後建造階段。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系統設備調試、舾裝施工和系泊試驗正按計劃有序進行。
同年6月,海軍新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首艦下水,標誌著我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裝備有新型反艦、反潛等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它的下水,意味著我國海上防禦作戰裝備力量體系進一步優化提高。
2017年6月,海軍新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首艦下水
海軍專家 張軍社:在水面主戰艦艇方面,現在已經有052D這種飛彈驅逐艦在不斷入列,成為我們水面作戰力量的骨幹,還有我們的054A飛彈護衛艦,這第三代飛彈護衛艦大批的服役,以及056型飛彈護衛艦這個服役,我們也形成了一個高中低的,搭配的水面作戰力量。這個能夠有效的維護我們海上安全。
新裝備帶來新跨越。近幾年來,相繼加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戰鬥序列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合肥艦、長沙艦、昆明艦和銀川艦,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就先後完成從接裝、基礎科目訓練到實戰化演練的跨越。海軍新裝備全部實現了當年列裝當年就走向海戰場奇蹟。
海軍合肥艦艦長 趙巖泉: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比如雷達探測距離越來越遠,捕捉目標越來越精確,這些因素勢必帶來作戰思維和作戰理念的轉變。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海軍某登陸艦支隊新列裝的氣墊登陸艇,從兩棲船塢登陸艦的塢艙魚貫而出,搭載陸戰隊員向島礁灘涂快速發起衝擊。在多兵種立體登陸演練中,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井岡山艦作為指揮艦,在航空兵、防空兵、水面警戒艦艇的掩護下,成功突破藍軍重重火力封鎖,將登陸部隊送抵登陸場。演練中,新型兩棲作戰裝備發揮了骨幹作用,部隊信息化條件下遠程輸送、立體登陸能力得到進一步檢驗。
海軍井岡山艦艦長 楊揚:速度快、破障能力突出,可以說,該新型氣墊艇的入列,為輸送登陸兵力最後一公裡插上了翅膀。
近年來,隨著遠海護衛作戰裝備力量體系發展加快步伐,海基核力量裝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近海防禦作戰裝備力量體系優化提高,兩棲攻擊裝備力量體系不斷建強,配套保障裝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7年9月,首艘四萬多噸級補給艦呼倫湖艦,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2017年9月,首艘四萬多噸級補給艦呼倫湖艦,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呼倫湖艦是我國自主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可為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使我海軍的綜合補給能力更加層次化、科學化。
目前,海軍主戰裝備成建制更新換代,第三代武器裝備實現信息化。無論是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還是新型驅逐艦馳騁大洋,中國海軍裝備發展都令世人矚目,人民海軍在逐夢深藍的的徵程中更顯從容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