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後,還記得<<火星救援>>嗎?

2020-08-28 酷茄


一部太空片,它的花銷總是很大,但這往往能帶來很大的利潤和視覺盛宴.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改編於安迪·威爾同名小說的電影<<太空救援>>


它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當時的美國已經登陸了火星,想要取一些樣本做研究,但是就在他們工作時,一場超大的風暴來了.他們只好進行了緊急撤離,由於風暴太大,太空人馬克被一個殘骸擊中,消失在了風暴中,NASA只好對外宣傳他死了,其他太空人正在返回地球.



但是馬克並沒有死,他被一個長線插進了身體,他的氧氣還有一些剩餘.他拖著傷成功回到了太空倉.他忍者劇痛把身體裡的鋼條拔了出來,但是還剩一個小方塊,他只好自己用鉗子把他拔出來,自己給自己縫了針,這讓他疲憊不堪.



他開始錄日誌,以防遇到不測.馬克統計了一下太空艙的食物,最多可以撐400個太陽日,這對他來說遠遠不夠,他必須在這塊不毛之地種出糧食,才能生存下去.慶幸的是,馬克是個植物學家.


他用了人類的排洩物當做肥料,但是種植必須要水,所以他想出了讓氫氣和氧氣充分燃燒的方法,因為火星存在大量的氫氣.但是由於他計算時忘記了自己的呼吸,導致他把自己給炸了.

再次繼續實驗後,他成功了,他成功的種出了第一株幼苗.


但是NASA的通信部發現了太空艙的種種跡象證明了馬克還活著,但是為了保護其他幾名太空人的安全,他們只好先不通知他們.



馬克想要前往戰神4號的登陸地點,以便獲得救援.他種的土豆成功長出果實了,這可以讓他在太空艙活得更久些.但是他的主要獲救方式是,必須要和NASA取得聯繫.


原來他並不是要去戰神四號的登陸點,而是想要找到1977年發射的探路者號,他成功用它聯繫到了NASA,.但是由於這個是靜止畫面的傳輸器,所以僅僅考畫圖的方式並不靠譜,於是他想到了可以運用16進位.他成功做好了16進位的轉換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用攝像頭的移動來聯繫了.




他還想到了可以用火星車裡的作業系統,這樣他們就可以運用天線交流了,折讓他們的交流更加便捷.

但是當他得知自己的隊友還不知道自己活著時,他非常生氣,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對.於是,NASA的人員只好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隊友.



由於巨大的氣壓,馬克種的農作物全被毀了,這讓他非常絕望.

為了解決食物問題,一位年輕的天體動力學家發現了可以利用彈弓效應,讓飛船在靠近地球時加速,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回到火星的時間.


而馬克在努力行走,以便到達他的隊友的指定軌道.他成功到達了火星的太空升空器.


這次救援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馬克為了能接近隊友,他想出了把自己的身體當推進器的瘋狂想法,這很可能讓他沒命.


但是,他成功獲救了.


今天的電影就分享到這了,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好的電影也可以推薦哦!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同樣以上映10天計,2014年的《星際穿越》票房為9690萬美元,《火星救援》同比更高。首波票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觀眾的高期待,《火星救援》的導演是大師雷德利-斯科特,過去的作品多數大名鼎鼎,比如《異形》、《漢尼拔》、《角鬥士》、《黑鷹墜落》、《美國黑幫》、《普羅米修斯》……這次他甚至為了《火星救援》而推遲拍攝《異形》的續集。
  • 《火星救援》老雷和馬呆萌近幾年最棒的科幻作品,《火星救援》比《普羅米修斯》和《星際穿越》更好看嗎?明日上映敬請期待!
    片名:火星救援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編劇: 德魯·高達 / 安迪·威爾
  • 全球6部「頂級星際科幻片」《火星救援》第三,全看過都是死忠謎
    ,民眾可以跨越宇宙到達其他星球生活,但是旅程中原本需要需要沉睡90年的男主醒了,並且還喚醒了大表姐,兩人共同拯救了全飛船的旅客。起初看到是俄羅斯的電影,還抱有懷疑態度,結果完全沒想到俄羅斯的這部電影這麼好。
  • 《火星救援》觀後感:論美國電影發展史的成與敗
    就像電影宣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救援只在兩億兩千五百萬公裡以外」,人類面對茫茫宇宙之時的脆弱,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這類電影的一貫主題——正如我在《地心引力》的長影評中所說:「一般的求生題材影片主角都會面對複雜的困境,比如困在叢林裡,怎麼找水?怎麼找吃的?怎麼躲避老虎?怎麼避免傷口感染?怎麼找到走出去的路?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主演,援救只要2億2千5百萬公裡以外的太空,星際拯救,刻不容緩.
    作為一部靠譜的lifeline真人版,本片以喜慶、歡樂、祥和的風格展現了一位資產階級話癆鬥士紮根火星種植土豆開荒的故事,最後紐約北京浪登三地大屏幕直播那塊兒頗有春晚風採。▶《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故事中,一位名叫馬克·瓦特尼的太空人在與隊友們在火星上做實驗時突遇風暴,在返回太空艙的途中不幸被碎片擊中,獨自一人流落火星,等待救援。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太空求生情節逼真 "火星上的魯賓遜"逗樂觀眾
    幾乎每年11月都有一部好萊塢科幻片登陸內地,前年是《地心引力》,去年是《星際穿越》,今年則是《火星救援》。該片昨天以3D、IMAX3D版本上映,雖然片名給人感覺頗有驚險大片的意味,但它竟是一部笑點頻出的硬科幻片。
  • 《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據業餘人士統計,從他1996年出演的《生死豪情》到2015年的《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一共拍了8部需要被人救的片子,還有一次花了5000億美元救他——在《星際穿越》中斥巨資救援他。美國人為了「救」他,大概花了9000億美元吧……跟《星際穿越》比起來,《火星救援》花費的資金就比較少了,但對主人公的技能要求卻很高。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為了驗證這個方案,小哥還用超級計算機演算了一遍。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2014年,《火星救援》的實體書進入了《紐約時報》十大暢銷書之列。一天,經紀人通知他,電影《火星救援》的主創已經確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大明星馬特·達蒙。這一刻,安迪·威爾像是一個中了彩票還要看了又看的人:「我是不是看錯(彩票)號碼了?」
  • 《火星救援》繼續領跑北美票房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第二周繼續領跑北美周末票房,休·傑克曼領銜主演的奇幻影片《小飛俠:幻夢啟航》開畫乏力。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由美國男星馬特·達蒙主演,講述美國宇航局一支執行火星勘察任務的小隊在火星上突遇強雷風暴,達蒙主演的太空人馬克在風暴中與隊友失去聯繫並自力更生等待救援的故事。影片上映第二個周末入帳3700萬美元,較上一周下滑了32%。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在二十世紀福斯的小放映室裡帶著3D眼鏡,眼前被一片紅色的荒漠和藍黑色的太空包圍的時候,我感覺不到一點在觀看《星際穿越》時的絕望、沉淪和緊張,反倒是被一股歡樂、溫暖的氣息和滾滾而來的荷爾蒙味兒弄得挺亢奮,一會兒大笑,一會兒擦眼角。也許科幻題材的青春片,就是能讓一個男的這麼有少女心吧。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但我先讀到了《火星救援》的劇本,他們說,你先看這個吧,這個劇本寫完了,普羅米修斯的還沒寫完呢。我讀了劇本之後立刻就愛上了它。我後來也看了書,想看看書裡有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但是劇本已經是很出色的改編了。所以我去和劇本作者德魯·高達(Drew Goddard)聊了聊。他也是一位導演,我問他:「你這個劇本很好啊,不打算拍嗎?」他說:「我在忙別的事情,你想接下嗎?」就這麼簡單。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也有不少電影將兩者結合起來,例如《星際穿越》、《天地大衝撞》等片。《火星救援》劇照並且我們發覺《星際穿越》有些背景也和《流浪地球》而《星際穿越》只需要離開地球找到一個適合植物生長的星球就可以,首選當然是火星了(畢竟影片中曼恩的飾演者馬特·達蒙還在火星上種過土豆/手動滑稽)。由此看來《星際穿越》中人類面對的困難比起《流浪地球》不算太大,按理說應該算是《星際穿越》的拯救方式更靠譜一點,結果恰恰相反。
  • 獨家專訪《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聽這位科幻大師親述陪伴...
    新片《火星救援》同樣充斥著雷德利擅長的元素。它是一部科幻片,主人公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飾)獨自漂流火星;也像一部「戰爭」戲,這顆荒涼的紅色星球就是人與自然的搏命戰場,在科學做武器的終極拼殺中迸發出人性光芒。「我所有的拍片經驗,都讓《火星救援》的拍攝更加容易。」,在接受我們專訪時,這位英國名導如是說。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馬特·達蒙面對面   因為《異形》《銀翼殺手》走上電影路   曾出演過《心靈捕手》《拯救大兵瑞恩》《諜影重重》系列等,塑造了諸多經典角色,馬特·達蒙在《火星救援》裡再次穿上太空衣(上一次是《星際穿越》),扮演男一號馬克·沃特尼。
  • 《火星救援》:如何戰勝一個你無法逾越的困難
    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對技術宅來說,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真是相當好。就只說敘事手法,它也是讓我相當喜歡的——平鋪直敘不煽情,如果說《地心引力》是感情澎湃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火星救援》就像看技術報告,沒什麼文採,卻絕對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