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森院士團隊揭示m6A去甲基化酶ALKBH5抑制肝癌的具體機制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常見的修飾類型,受「書寫」蛋白(METTL3/METTL14複合體),「擦除」蛋白(FTO和ALKBH5)及「閱讀」蛋白(YTH家族蛋白和HNRNP等)的調控。

近年來,m6A被證明在多種生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動物生長發育,果蠅性別決定,癌症發生發展,免疫反應以及胚胎發育等等。許多研究表明,m6A肝細胞癌(HCC)密切相關,這也為研究肝細胞癌的分子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肝癌的發病率在全球排名第六,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四。根據全球疾病癌症負擔合作組織研究統計,肝癌是2017年男女絕對壽命損失的第二大主要原因。肝細胞癌(HCC)是肝癌的最主要病理類型,儘管肝細胞癌的診斷和治療已大大改善,但由於對肝細胞癌複雜的分子發病機制了解不足,很難預防其頻繁複發或轉移。因此,進一步闡明肝癌惡性生物學機制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鄭樹森院士團隊在Molecular Cancer 雜誌(IF=15.302)發表了題為:ALKBH5 suppresses malignanc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m6A-guided epigenetic inhibition of LYPD1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ALKBH5具有抑癌作用,它通過m6A依賴性方式在肝細胞癌細胞中減弱LYPD1的表達。這些發現豐富了對m6A調控的惡性腫瘤得認知,並為肝細胞癌得潛在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標提供了新見解

該研究證實,ALKBH5在肝細胞癌中表達下調,而ALKBH5表達降低是肝細胞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的獨立預後因素。在功能上,ALKBH5在體外和體內均會抑制肝細胞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能力。

從機制上講,ALKBH5介導的m6A去甲基化導致LYPD1的轉錄後抑制,而後者可以被m6A效應物IGF2BP1識別並穩定。此外,該研究還發現與ALKBH5相反,LYPD1誘導了腫瘤的致癌行為,因此,ALKBH5/LYPD1信號軸的失調促進了肝細胞癌的發展。

總之,這項工作揭示了ALKBH5在肝細胞癌發展中的抑癌特性。ALKBH5的下調激活了m6A機制,從而促進了LYPD1的表觀遺傳激活,而後者被IGF2BP1識別並穩定下來。

這些發現突出了m6A脫甲基化酶的重要價值,豐富了m6A轉錄組修飾在癌症研究中的理解,為進一步為開發有效的肝細胞癌預測因子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見解。

論文連結: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0-01239-w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研究表明,染色體濃縮主要由濃縮和粘黏蛋白複合體控制,但真核生物減數分裂進程中如何調控濃縮蛋白複合體,從而完成染色體的逐步濃縮機制尚不清楚。王應祥和馬紅團隊2016年揭示了植物減數分裂細胞特異編碼PHD結構域蛋白MMD1,其可能通過PHD識別組蛋白H3K4me3直接調控濃縮亞基CAP-D3的表達,從而控制了染色體的前期濃縮進程(Wang et al., Plant Cell)。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09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衣藻中去甲基化酶CMD1催化以維生素C為底物的5mC去甲基化修飾機制
    DNA甲基化能夠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研究領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與基因組印記、X染色體失活、轉座因子抑制、衰老和癌症發生等密切相關,因此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上第5位碳原子在甲基化轉移酶(DNMTs)的催化下,發生甲基化的形成5mC。目前發現5mC廣泛分布於原核與真核生物中。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敲除或抑制m6A相關的酶組分會導致重要的表型變化,如擬南芥胚胎滯育、人細胞凋亡、酵母配子發育缺陷,表明m6A可能是細胞內一種非常重要的修飾。    M6A(N6-methyladenosine,6-甲基腺嘌呤)是真核生物mRNA內部序列中最常見的一種甲基化修飾,同時受到甲基轉移酶(METTL3,METTL14,WTAP等)/去甲基化酶(FTO,ALKBH5等)以及一些RNA結合蛋白(YTHDF1/2/3, ELAVL1等)的共同調控,在細胞內是一個動態可逆的過程
  • 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獲進展
    M6A(N6-methyladenosine,6-甲基腺嘌呤)是真核生物mRNA內部序列中最常見的一種甲基化修飾,同時受到甲基轉移酶(METTL3,METTL14
  • 科學家揭示去甲基化酶在腫瘤中的致病機理—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以「KDM4B通過激活LINE-1促進DNA損傷」為題,解析了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在腫瘤中所扮演的新角色,從全新角度揭示了KDM4B在腫瘤細胞中高表達的致病分子機理,並為腫瘤的預防和靶向治療提供了線索。
  • 中國科大等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
    通過解析SVBP/Vasohibin-1分別與α-tubulin羧基端模擬多肽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體外生化、質譜、細胞內酶活試驗,此研究揭示了VASH1蛋白具有非典型的催化活性中心(Cys-His-Leu),該催化活性中心在VASH2及其他物種的Vasohibin同源蛋白中保守,同時也揭示SVBP促進VASH1酶活的分子機制。
  • 樊嘉院士團隊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
    國際頂級生物學期刊《細胞》(Cell)近日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存在顯著差異。
  • 樊嘉院士團隊獲新突破: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
    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2020年12月23日,國際頂級生物學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研究揭示ARID2調控肝癌轉移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ARID2調控肝癌細胞發生上皮間充質轉化,影響肝癌轉移的作用和機制,為靶向幹預肝癌轉移提供了新思路。肝癌是目前致死率排名第三的腫瘤,很容易發生肝內和肝外轉移,這是肝癌預後差的主要原因。上皮間充質(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轉化增強了腫瘤細胞的運動、侵潤及耐藥能力。因此,鑑定EMT抑制分子並且揭示其作用機制將有助於肝癌的治療。
  • Mol.Cell Bio: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和甲基化修飾等),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於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分子機制有待闡釋。
  • 中國科大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及其在有絲分裂...
    -1複合體的底物結合界面及催化機制,並通過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其在星體微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參與調節有絲分裂進程。微管結構的動態調節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除了通過在微管形成中摻入不同亞型的微管蛋白以及結合各種微管結合蛋白外,微管蛋白的可逆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穀氨醯化、甘氨醯化、泛素化、SUMO化、酪氨酸/去酪氨酸化)在調節微管動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微管蛋白的酪氨酸/去酪氨酸在調節微管穩定性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早,並且負責α-tubulin末端的酪氨酸連接酶在九十年代就已經發現。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但是DNA甲基化調控果實成熟的具體機制目前尚未證實。這項研究不僅發現了SIDML2 基因的DNA去甲基化功能,而且揭示了DNA去甲基化在果實成熟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極有可能調控著果實成熟發育的精確度。該發現揭示DNA甲基化可能是轉錄因子和植物激素之外的第三個最重要的調節果實成熟因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分子基礎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7月31日,《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 雜誌發表了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題為「甲基轉移酶SETD2識別致癌組蛋白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 PNAS: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揭示m6A調控腫瘤細胞上皮間質化新機制
    2019年5月6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王紅勝團隊在國際知名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題為「RNA m6A methylation regulates the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ancer cells and translation of Snail」
  •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3:59: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acek Majewski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C.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肝癌發生機制,為個性化診治及預後提供新策略
    根據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介紹,該研究對159例感染慢性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癌組織和配對癌旁肝組織樣本進行了蛋白基因組(proteogenomics)研究,完整地揭示了肝癌的分子特性,全面解析了肝癌的發生和發展機制,為肝癌的精準分型與個體化治療、療效監測和預後判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CHAPIR通過m6A甲基化調控心臟肥大的分子機制
    RNA m6A甲基化/去甲基化機制與心臟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密切相關,然而m6A修飾參與心臟肥大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非編碼RNA(ncRNA),尤其是ncRNA的心臟特異性表達,在生理和病理性心臟肥大中均具有獨特的調節功能。在心臟肥大過程中,某種非編碼RNA大量表達,且這種ncRNA可以和PIWI蛋白相互作用,稱為piRNA,但它們在心肌肥大中的功能和分子機理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