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學術生涯故事 | 徐薇:靜心潛科研,熱眼瞥世間

2021-03-03 FDcareer彩虹坊

(1)女性科研與社會輿論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然而這僅僅是107年第三位女性獲獎者。長期以來,人們下意識地將科研任務的社會性別與男性掛鈎,在這一點上,徐薇老師也長期保持關注。在她看來,從現在國內外已有研究調查數據來看,男女在科研上的各種表現上是差不多的;並且如果從研究生數量看,理科中的女性數量其實是相當大的,只是因為很多科研研究之外的因素影響了女性進一步的發展,例如社會對女生學習理科這件事有偏見(這樣的偏見遠甚於男生學習文科),而當整個社會都這樣認為的時候,真正有志於學習理科並且有天賦的女生,倘若遇到一些挫折或失敗,就可能不由自主地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她的成就。由此,徐薇老師繼續強調了社會輿論的重要性。我們的社會似乎總是對女性要求一個「家庭與事業兼顧」的命題,但事實上,這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普林斯頓的法學院教授曾經寫過《Why women can not have it all》的文章,即表明事實上一個人永遠無法達成經濟生產力與生育能力的平衡,在這一點上,不但社會應該給予女性更多的社會支持(例如上班要提供更加彈性的指標而非每日打卡上下班),女性本身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並不是一個能力上的問題,不是自己的錯。意識到這一點,將使得女性以更加獨立的姿態出現在社會上。

(2)「女博士」非「完人」

 

當我們和徐薇老師談到前段時間的女博士詐騙案的時候,徐薇老師認為,這樣一則新聞的報導存在十分明顯的歧視傾向,比如當一個女性被冠以「女科學家」「女博士」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在潛意識下的語境歧視。並且,大家似乎對博士也存在誤解,即博士是在某一研究領域極其拔尖的人才,但這和一個人的情商以及世俗社會的經驗並不等同,女博士的受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經驗,這樣的事情不應炒作成一個社會話題,真正應當討伐的是電信詐騙。辨別詐騙的能力並不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而是因為出現了詐騙人才不得不去識別,對於一個志在做科學研究的人來說,這並非是一個必備的因素。

(3)女權

 

在採訪中,我們也談到了女權這樣一個話題。在徐薇老師看來,談女權並非是談論女性需要多少權利,而是在承認男女權利平等並尊重男女差異的前提下,保障女性有同男性一樣的權利去選擇做自我的選擇,而這種平等選擇需要社會的支持。徐薇老師談到自己在美國、法國的經歷。她認為美國的女權仍然是一種舊的女權,只是強調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因此女性在職場上會表現得非常男性化,避免顯露女性的特質,包括母性的一面。而在法國,女權是一種更新、更理想的表達,他們認識並且尊重到了男女性的差別,不需要忌諱女性的特質,比如女性在出席重大公眾場合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男性的西裝西褲的著裝,仍然可以穿上展現女性美的一面的服飾。事實上,男女性統一著裝往往帶有男性主導的特點,而女權的意義就在於,我們保障女性的自由選擇權利,即使在重大場合,也依然只是憑藉工作能力和才華論事,而非其他任何帶有歧視性的標準。在2018年的中國,女權這個話題已經越來越撲朔迷離,而徐薇老師從科研的視角出發,闡釋她所認為的女權,不由得讓我們深為觸動。

相關焦點

  • 響尾蛇的熱眼在哪?
    響尾蛇為爬行綱蝮蛇科的一種管牙類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體長約1.5~2米,體呈黃綠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因尾部末端有一串角質環震動能長時間發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而得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響尾蛇的熱眼在哪吧
  • 對話Plum紅布林徐薇:為什麼說二手時尚電商正在爆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15年,徐薇創立Plum紅布林,在這之前她是創新工場的投資總監。面對鈦媒體,她反思著這些年的創業經歷。徐薇認為,做投資的時候,識人能力可以獲得「線性增長」,而踏上創業路後,公司每一天的成長都會給她相當大的成就感。
  • 權威期刊:女導師會損害女生科研生涯,應換男導師!引發強烈爭議
    最近,《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女導師可能會損害女學生和早期職業科研工作者的職業生涯,並建議鼓勵男導師指導女學生。研究發現,當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科學家與那些「大腕」研究人員共同撰寫論文時,其文章的被引用率往往高於平均水平。更具爭議性的是,他們認為,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科學家擁有的女導師越多,他們在成為資深科學家後發表的論文影響力就越低。通過引用率來衡量導師關係對女學員的影響尤其明顯。研究人員還指出,擁有女導師的女學生「被指導的論文被引次數平均降低了18%」。
  • 8位科研女性分享:如何在男女比失衡的學術圈「乘風破浪」?
    Leo,公眾號:集智俱樂部集智科學家PNAS發文:女性科研工作者的退出風險與學術成就Frontiers 一直對於女性科研工作者保持著關注,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綜藝的高關注度,我們通過採訪8名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的科研女性,了解她們的科研心路歷程,讓行業內外更加關注科研女性們的心聲,感受她們是如何
  • 乘風破浪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 一份"出海指南"
    一般,人們對男性家庭參與度的期望很低,認為男性對工作的投入度高於女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女性在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中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儘管女性科學家獲得同樣的成就通常需要付出幾倍於男性同行的努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科學家不斷湧現出來,這給人希望和信心。」
  • 8位科研女性分享:如何在男女比失衡的學術圈「乘風破浪」?
    在本次採訪中有女性科研工作者同樣對於某些領域內的男性主導有深刻的體會: 「深切的感受是回國以後參加第一個領域內的討論會,會上全部報告嘉賓皆為男性。除了這個特例以外,在評審或其他科研相關會議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仍然相差甚遠。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科研領域內的性別差異問題,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 外國專家在上海 | 西班牙女孩選擇在滬開啟科研生涯
    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材料學院開啟「雲上講座」 宅家玩轉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開組會、做科研、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同學日常生活的三大要素,為促進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滿足同學們的科研需求,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推出「從我做起,同心戰疫」主題活動之線上講座活動,讓宅家科研成為日常。
  • 報告顯示:男性科研人員更容易學術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違反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行為,國際上一般用來指捏造數據、篡改數據和剽竊三種行為。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經發生過,但是像中國當前這樣如此泛濫卻是罕見的。不僅表現在違反者眾多、發生頻繁,各個科研機構都時有發現,而且表現在涉及了從院士、教授、副教授、講師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個層面。目前尚不清楚學術不端人員的男女比例。
  • 只有常人1/10的視力卻選擇做科研,她的故事登上Nature
    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故事主角,她的讀博之路,比普通人要來得更為艱苦。Naheda Sahtout 是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化學系的博士生,她的視力只有常人的 1/10。對於一位要經常做實驗的理工學科博士而言,這樣的視力無疑會嚴重拖累科研進度。
  • 顏寧對話4對科研夫妻:即使是科研伉儷,也存在競爭關係嗎?
    12月27日,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了「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對話4對科研伉儷 「院士CP、博導CP、助理教授CP、博後CP」,他們受邀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 自然科研與雅詩蘭黛公司推出激勵科研女性的全球獎
    我們的出版物致力於支持性別平等,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與科研共同體的聯繫,發現一些應當獲獎的傑出個人,然後利用我們的國際網絡來分享他們的故事。」 Skipper博士補充說。 愛達·洛夫萊斯日(Ada Lovelace Day)創立者及評審組成員Suw Charman-Anderson女士說:「科學領域女性楷模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女童和年輕女性需要意識到,她們也有可能同別人一樣取得成功。勵志科學獎不僅表彰科研女性的傑出成就,還將用來樹立新的榜樣,以鼓勵女童和年輕女性考慮從事科學事業。」
  • 學術造假屢見不鮮,他說科研誠信是時候該崛起了!
    科睿唯安全球研究報告呼籲通過數據、技術和開放研究維護科研誠信2020年10月20日,倫敦——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CC)今天發布報告《科研誠信:理解我們對可持續學術生態系統的共同責任
  • 調查數據顯示,SCI論文並沒有錯,錯的是科研學術不端蔚然成風!
    SCI論文沒有錯,錯的是沒有懲罰力度先比歐美頂尖高校教授發現學術不端和造假行為,學術造假的教授會結束學術生涯,在日本甚至小島芳子的學術造假,自己的導師會自殺謝罪。反而在中國,由於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需要塑造學術明星,不斷把集體的科研成績加給一個人,靠著數據積累的人才評選就是最大的學術不端,因為一教授的精力根本不可能研究多學科,多課題,中國很多是所謂的帽子人才,科研論文數量規模令人吃驚,其實很多他們掛名的科研論文,甚至他們自己都不清楚在研究什麼,有榮譽的時候,成為自己的科研基石,反而一旦出現學術不端,卻會甩鍋給團隊成員,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
  • 生命之輪——心理治療與靜心公益課
    這是我和犀源(明欣)老師來共同帶領的心理團體治療課程。在一月份的課程報名之後,課程主辦方會將一些簡短的心理問捲髮給同學,請大家進行填寫,使得我們的治療課程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 生命之輪的兩天課程裡,包含靜心,催眠,身體,舞蹈,情感工作,家庭系統排列,認知行為治療團體治療。
  • 金斯伯格與她的同學們——59屆哈佛女性法學生的故事①
    本文記錄了五十九屆哈佛法學院另外九位女性的非凡故事——她們本人、她們的家人們以及一位記得她們的最高法院法官共同講述了這些故事。本文原載於《Slate》雜誌,並有音頻系列「金斯伯格與她的同學們」,因篇幅較長,分三篇刊發,此為第一篇。
  • 靜心 冥想 放鬆——音樂治癒大師Deuter作品5首
    傾聽生命的氣息與流動,靜心、冥想、放鬆。Deuter的靜心音樂,緩步流入心田,沁入胸臆,飄浮在肢體間。生命不停格,暢遊於風中。Deuter心靈音樂大師,結合智性的理解與超越大腦感官的體驗,開啟您深層的靈性,陪伴您度過心靈療愈的過程。讓我們沐浴在能量耀然的生命力與療愈能力下,領略生命的真摯與感動,勇於踩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舞步!
  • 獨家專訪華為諾亞方舟劉群:從 26 年學術生涯到執掌華為語音語義...
    2018 年 7 月,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教授、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領域專家劉群正式加入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的消息,引起了學術、工業兩界的不小轟動。而將時間維度再往前推 6 年,劉群教授的頭銜前綴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負責人」,他在計算所 20 年的學界職業經歷,開啟了他在機器翻譯領域深耕的大門,也成為他在回憶研究生涯時的第一扇門。
  • 專訪:「當今科研群體更加多元化」——訪《自然》雜誌首位女性總...
    新華社倫敦11月4日電專訪:「當今科研群體更加多元化」——訪《自然》雜誌首位女性總編輯瑪格達萊娜·斯基珀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彭茜「大自然的演出總是推陳出新,因為她無時無刻不吸納著新的觀點。」正如1869年的這段創刊詞所寫,今年邁入150歲「高齡」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見證了百年來科學革故鼎新的變化——科研體系變革、更多民眾參與科學以及資訊時代科研成果迅速跨國傳播……這一知名科學傳播平臺本身也隨時代不斷「進化」,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由女性擔任雜誌總編輯一職。「《自然》一直在適應這些變化,或許讓我出任總編輯也能說明這點。
  • 她專注學術,心態開朗,一作發表SCI論文,還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專注的學術熱情,開朗的學術心態,「終局思維」的指引,描繪了專屬於她的南師圖景諸爽爽 | 2018級碩士研究生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專業談起研究生生涯的開端,諸爽爽總會用「陰差陽錯」來形容,包括其現在所獲得的一切,她也總會歸因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