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牡丹」,有故事|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一次心靈的對話...

2021-01-13 浙江在線

2021-01-09 18:26 |浙江文藝

編者按:浙江曲藝,牡丹綻放。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發的四大類共20個獎項中,浙江曲協報送的杭州攤簧《淑英救弟》獲節目獎,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獲文學獎,杭州小熱昏演員金一戈獲新人獎。

這些劇目靠什麼脫穎而出?年輕的小熱昏演員又是如何從「理工男」轉型曲藝人,最終摘得「金牡丹」的?接下來,聽聽劇目的創作方和獲獎者講述浙江曲藝人的故事。

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主創者蔣巍

▲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

一襲長衫、一把摺扇、一塊醒木,簡單的裝扮,不簡單的作品。30年來,蔣巍在曲藝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贏得了認同和肯定。他以消防英雄楊科璋真實事跡為原型創作的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斬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

評書《一次心靈的對話》比賽照

他如同一桿勁竹吸吮著知識的養分

1990年,20歲的蔣巍背著行囊,從蘭溪老家來到浙江省藝術學校讀話劇班。那時恰逢浙江省軍區文工團來學校招人,雖然正式入這行還沒多久,蔣巍依然靠著紮實的基本功和出彩的創意在幾十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幾天後,蔣巍穿上了一身軍裝,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有基礎、有天分、肯刻苦,這是戰友們對蔣巍的評價。1992年,蔣巍前往南京前線話劇團學習和演出。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他如同一桿勁竹拼命吸收著知識養分,有時為了斟酌劇本上的一句臺詞、甚至一個語氣,都要和戰友、老師們討論幾個小時。常派相聲傳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楊魯平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時常把蔣巍帶在身邊,將曲藝表演心得傾囊相授。

楊魯平的嚴厲是出了名的,排練《中國槍王》時,劇本在他手裡改了150多稿,往往幾遍排練完,又找到了新的問題。蔣巍說,楊魯平的諄諄教誨時刻鞭策著自己在藝術土壤上精心耕耘。

從軍26年,蔣巍從一名懵懂青年成長為全軍優秀演員、浙江省「曲藝笑星」。多年的演藝和創作經歷,也讓蔣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傳統曲藝的特點,也能一窺電視電影藝術的風騷。

蔣巍在觀看比賽

藝術是人學,平凡卻分外動人

蔣巍一直強調,藝術是人學。

「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愛的花朵。」當蔣巍得知消防英雄楊科璋為救受困女孩不幸犧牲的故事時,被深深打動了,他迫切地想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如何才能塑造好這個形象?我和師父楊魯平思考了很長時間。」蔣巍說,他們一行輾轉走訪了被救女孩一家,慰問了楊科璋的父母,還參觀了楊科璋所在的消防中隊。等他們返回家中,蔣巍盯著楊科璋的照片看了一晚上,想到他母親幾近乾涸的眼淚,想到小女孩在暖陽下蹦蹦跳跳的身影,想像兩家人從前溫馨簡單的生活,不禁迫切地想與楊科璋來一場心靈的對話。

「我們虛構出一個場景,讓老記者在冥冥中與楊科璋交流,傾聽楊科璋講述人生故事,親口還原火場上的真實場景。」蔣巍說,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抓住楊科璋助人為樂、忠於職守的道德品行編排對話細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觀眾自然而然地積蓄感悟,直至情節高潮的出現。

「我們這樣寫,就是要讓楊科璋這個典型人物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我們越寫他的普通,就越凸顯他的不普通,越寫他的平凡,就越襯託出他的不平凡。因為消防部隊中有千萬個楊科璋,他們都隨時準備為滅火救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蔣巍說。

「創作首先要遵從曲藝的規律,然後才能去改變、去創新。」蔣巍說,排練《一次心靈的對話》時,他打破了傳統評書長袍馬褂的穿搭,讓「楊科璋」身著軍裝向觀眾娓娓道來,也收穫了更好的演出效果。

紮根群眾,筆下的人物才會更鮮活

2016年,蔣巍從部隊轉業到浙江音樂學院,擔任藝術處副處長。在創作過程當中,蔣巍也會因為主題、題材等問題而迷茫。有一次,導演賴聲川來杭州講課,蔣巍剛好在排練一部新劇,因許久找不到靈感而煩惱。他就向賴聲川請教,到底怎樣才算是好的創作?賴聲川告訴他,創作一部優秀作品首先是要找動機。如果動機是別人給的,那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到素材本身,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動機。蔣巍對此深以為然。

蔣巍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創作要有信念」。「我師爺常寶華以前有過一句話,說曲藝人經常說的『大腕』兩個字其實是『大蔓』。黨是陽光雨露,群眾是土壤,只有紮根在土壤裡,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蔓兒才能在神州大地上綿延。」

帶著這樣的動機和信念,蔣巍創作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舞臺劇《溫暖》反映了全社會在黨的領導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動人故事,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抗疫題材重點作品;音樂劇《夢·尋李叔同》從當代大學生的角度,講述了跟大師交流共鳴的故事,展現年輕人對藝術的追求,入選浙江舞臺藝術重點項目。

「我寫的是個事兒,而不只是一個戲。」蔣巍說,藝術創作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生活,「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只有放下身段,挖掘生活當中的細節,筆下的人和事才會鮮活。」

內容源自 /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 俞家燁

審核 / 徐霞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 浙江文藝

新浪微博:@浙江文藝

1610188018000

相關焦點

  • 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辦
    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等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經過多場比賽,昨晚(10月15日)在蘇州舉辦頒獎典禮,「牡丹獎」是全國性曲藝專業獎項,也是中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在「姑蘇牡丹頌——『曲贊全面小康 藝為人民大眾』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上,馮鞏、盛小雲、鞏漢林、戴志誠等眾多曲藝名家新秀表演了相聲、蘇州評彈、四川揚琴、陝北說書和藏族扎年彈唱、蒙古族好來寶、維吾爾族萊帕爾等多個曲種。
  • 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獲獎名單最新出爐,江蘇佔得三席
    經初評、分賽區比賽、終評,並在中國文藝網公示,最後經中國文聯批覆,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正式揭曉,共評出節目獎5個,表演獎6個,新人獎5個,文學獎4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自2006年落戶江蘇以來,一直堅持踐行「人民的節日,曲藝的盛會」這一宗旨,12年來已成功舉辦六屆。
  • 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來鄆城啦!
    11月14日, 來鄆城出席「中國曲藝之鄉」授牌儀式並進行專場演出的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在鄆城縣政府黨組成員褚景雲的陪同下參觀了水滸好漢城景區的各景點並觀看了李逵坐衙、重刀和山東落子現場表演。
  • 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落幕 蘇州斬獲7個牡丹獎·提名獎
    本報訊(記者姜鋒)5月31日晚,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江蘇省文聯主辦,江蘇省曲協、蘇州市文廣旅局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在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劇場圓滿落幕。蘇州在本次分賽區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共斬獲2個節目提名獎、2個表演提名獎、1個文學提名獎、2個新人提名獎。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
    廣東音樂、曲藝名家齊聚亮相,與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其他優秀演員、演奏員一道,為現場觀眾獻上一臺精彩的廣東音樂、曲藝大餐。9月5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廣東音樂、曲藝首場專場晚會如約上演。廣東音樂、曲藝名家齊聚亮相,與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其他優秀演員、演奏員一道,為現場觀眾獻上一臺精彩的廣東音樂、曲藝大餐。
  • 談談著名曲藝理論家,馬雲的父親--馬來法
    如果同時是曲協工作人員,又是曲藝家或曲藝表演家,這個真的是難能可貴,對於其本人來說,也是幸運的。本屆中國曲協相聲委員會的秘書長,甄齊,就是這樣的一位幸運者。甄齊,北京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幹部。其本身是經過考試的公務員,在中國曲藝家協會組聯部工作。甄齊是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相聲演員,也是一名相聲作家,其寫的相聲作品多次獲獎。
  • 著名曲藝大家梁玉嶸的經典之作
    >張 況 人物索引:梁玉嶸,廣東佛山禪城人,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中國電視節目最高獎「星光獎」、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文華獎」得主。 「新現實主義」夾雜著「新浪潮」,突破曲藝既定的審美格局,以重構歷史、再現經典的勇氣,打通了歷史與現實在文化意義上的「任督」二脈,將粵曲粵劇藝術推向一個全新的審美高度和價值評判層次。毫無疑問,曲藝音樂劇《小明星》是梁玉嶸對粵曲粵劇矢志改良的一次歷史性創舉,這讓她獲得了攀登「經典」藝術高峰的可貴入場券和無限可能性。
  • 馬雲也算是曲藝世家,繼承父親能說,沒繼承母親能唱
    蘇州彈詞就是我們從電視上經常看到的,一般有三種演出形式,一個人的單檔,兩個人的雙檔,和三個人的三人檔。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眼熟,像不像相聲的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和群口相聲。事實上,雖然蘇州彈詞是以唱為主的,但中間也是有包袱的,以雙檔為例,上手彈三弦的那個相當於逗哏,下手彈琵琶的那個相當於捧哏。
  • 馬雲父親馬來法:曲藝鼻祖,為保護兒子生活不受影響很少提及馬雲
    於是,現實很快給了馬雲幾巴掌——他參加第一次高考落榜了,數學只考了慘澹的1分;他和表弟去一家酒店應聘,表弟選上了,自己卻慘遭拒絕;不過馬雲現如今能有令人望塵莫及的成就,想必就是因為他的不放棄。 馬雲再一次參加了高考,這一次依舊落榜,不過數學不再是只有1分,而是19分。然而馬雲的父母認為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讓他還是專心學一門手藝更好一些,於是馬雲又開始了打工之旅。
  • 巖茶金牡丹,以「香」動茶客
    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歷朝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寫下詩句稱讚牡丹花的美麗。劉禹錫留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文字;歐陽修發出「天下真花獨牡丹」的感嘆。金牡丹,不但用了「牡丹」二字,更冠以「金」字。是何德何能,讓這款現代培育出的新品種巖茶敢用此命名。
  • 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了不驚擾他人卻充盈著自己的心聲其實放空閉眼大聲呼吸再睜開眼就會迎來萬丈光芒我們總想留住時間,捨不得那時璀璨的花火,捨不得此時正值年少的自己。一封年輪的信,記錄的是過去或今天的你,那些曾經的遺憾,未曾說出的故事,依依不捨的人,還未實現的目標和願望,都將承載在這封信裡,寄給未來的自己。一年後,它將回到孩子們的手裡。這是與自己心靈的一場對話,是對未來自己的無限期許。背上最初的行囊,帶上夢想和願望,向前奔跑吧,勇敢的少年!
  • 金牡丹,它是白茶白牡丹的表親嗎?
    這兩天看到有朋友在喝一種金牡丹。很驚訝,這位朋友一向是不喝武夷巖茶的,怎麼會喝上金牡丹了呢?朋友說:「牡丹怎麼可能是武夷巖茶,牡丹是白茶啊!」金牡丹=白牡丹?朋友這認知令我有點啼笑皆非。金牡丹是武夷巖茶,白牡丹是白茶,八竿子打不著的。不能因為名字裡都有「牡丹」二字,便以為它們是同一類茶。
  • 年輪的信|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了不驚擾他人卻充盈著自己的心聲其實放空 閉眼 大聲呼吸 再睜開眼就會迎來萬丈光芒一封年輪的信,記錄的是過去或今天的你,那些曾經的遺憾,未曾說出的故事,依依不捨的人,還未實現的目標和願望,都將承載在這封信裡,寄給未來的自己。一年後,它將回到孩子們的手裡。這是與自己心靈的一場對話,是對未來自己的無限期許。背上最初的行囊,帶上夢想和願望,向前奔跑吧,勇敢的少年!
  • 旅美百花文學獎作家陳九:用母語講述海外華人故事
    2011年,得知小說《老史與海》在國內獲得第14屆百花文學獎的時候,陳九正坐在美國紐約市政府的辦公室裡,面對著大量的數據管理工作。這個消息讓他非常激動,但當時知道的時間有些晚,他已來不及回國參加頒獎禮。  陳九原名陳志軍,1955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不禁淚目,一生至少讀一次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不禁淚目,一生至少讀一次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花落石黑一雄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7點,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榮獲該獎項。石黑一雄是誰?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儘管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但在中文世界,這是一個中文讀者相當陌生的名字。石黑一雄是一個移民,在其5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國。或許這正是最觸動諾貝爾獎評委們的地方,他是一個移民,他始終沒有解決自己的民族認同問題。
  • 為什麼中國作家很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諸如此類,頗為好笑,談這些是指其實中國作家之所以難以入選諾貝爾文學獎,首先在於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優秀作品的確乏善可陳,當然優秀的定義有許多種,尤其像文學這種「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領域。究竟何為文學的優秀?
  • 馬未都對話中國故事 祥雲小屋展示各民族特色
    馬未都對話中國故事:文化小屋展示祖國各民族特色 功德無量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中國故事」大師對話的活動現場。共享智慧與心靈的碰撞。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兩位貴賓,這邊的大家都非常熟悉,是著名收藏家、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老師。
  • 諾貝爾文學獎能帶給我們什麼?
    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這一次,瑞典文學院一口氣頒布了「雙黃蛋」:2018年獲獎者,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以及2019年獲獎者: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 春天種下希望的「金牡丹」
    年輕人有理想我很高興,雖然我年紀大了,但在技術上還有些經驗,要全力支持他。」眼下正是栽種茶苗的大好時節,為了不誤農時,81歲高齡的公司創始人龔壽松,自2月10日起就吃住在山上,指導開墾茶園,挖梯、翻土、種茶,事無巨細,樣樣都要親自把關。八角茶業有50餘名員工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