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宜春市2018年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報告(圖)

2020-11-25 大江網

宜春市氣象局
發布會現場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曾志翔報導:2019年1月24日,宜春市政府新聞辦、宜春市氣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宜春市2018年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氣候事件影響,使得有些天氣氣候事件呈現一定的極端性特徵。在2018年,宜春市也發生了一些有特點的天氣氣候事件,宜春市氣象局經過數據統計分析,歸納整理了宜春市2018年7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向社會進行發布:

  一、1月末至2月初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1月25日至2月6日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宜春市出現連續持續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其中1月25-29日以雨雪天氣為主,1月30日至2月6日持續多日最低氣溫在零度或零下的低溫冰凍天氣。宜春市北部出現降雪,部分山區出現積雪,積雪深度3-5釐米,其他地區以雨夾雪為主。26日開始宜春市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到0度左右或以下,到2月1日降至最低零下4到零下3度,之後日最低氣溫維持在0度以下的情況持續到2月6日。

  二、3月罕見大範圍強對流天氣影響宜春市

  3月4日13-16時,受颮線系統影響,宜春市10個縣市區35個站點出現7-11級雷雨大風天氣,強度之強、範圍之大均為歷史罕見。國家站以上高26.6米/秒(10級)最大,高安26米/秒次之。有27個鄉鎮出現8-11級大風,其中7個為10-11級,10個為9級,10個為8級,最大為豐城市段潭鄉出現極大風速35米/秒(11級),其次為豐城市杜市鎮33米/秒(11級)。此次過程造成宜春市7821人受災,轉移安置261人,直接經濟損失約7761萬元。

  3月15日17-21時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宜春市又出現較大範圍冰雹天氣,局地伴有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靖安、奉新、宜豐和上高四個城區測站觀測到冰雹,最大為宜豐觀測到30mm,高安、樟樹、豐城多地鄉鎮也有冰雹天氣發生。此次過程造成豐城、靖安、高安等地直接經濟損失約1800萬元。

  三、年平均氣溫顯著偏高,高溫日數明顯偏多

  經統計,2018年宜春市年平均氣溫為18.6℃,較常年平均值17.6℃偏高1℃。其中豐城、靖安和奉新2018年年平均氣溫為建站以來最高,高安和宜豐為歷史第二高,袁州區和銅鼓為歷史第三高。

  2018年宜春市自5月15日就開始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7月中旬至8月下旬更是持續超過40天的晴熱高溫天氣,之後9月3-6日和9月19-20日仍出現短期集中35℃以上高溫天氣。全市日最高氣溫大於35℃的日數平均為48.1天,較常年平均28.8天偏多19.3天。其中豐城61天最多,且高溫日數排位歷史第1。高安、奉新和靖安高溫日數分別為59天、45天和49天,排位歷史第2,宜豐和銅鼓分別為55天和38天,排位歷史第3。

2018年宜春市各縣市汛期降水較常年均值距平分布,中南部偏少明顯 

  四、汛期降水偏少導致春夏連旱

  2018年汛期4-6月宜春市平均降雨量596毫米,較常年763毫米偏少2.2成。其中萬載降雨量338毫米,較常年偏少5.4成,為歷史最低年份。袁州區、上高和宜豐分別偏少3.6、3.2和3.3成,豐城和樟樹分別偏少2.5和2.1成。短缺的降水造成宜春市中南部區域大範圍乾旱,根據鄉鎮區域站監測數據顯示,宜春市出現特旱16站次,重旱22站次,中旱17站次,輕旱16站次。

  五、汛期對流性暴雨過程多,強降雨落區相對集中

  2018年汛期主要有8次暴雨天氣過程,共出現大暴雨69站次,最大為5月1日高安富樓村265毫米,7月6日樟樹經樓鎮206毫米次之。暴雨落區相對分散,局地對流性十分明顯。但存在兩個相對集中強降雨區,一個位於宜豐、奉新和高安三縣交界,另一個影響較大區域為豐城市。

  六、12月罕見連續陰雨寡照天氣

  2018年12月宜春市出現長時間陰雨寡照天氣,全市整月平均日照時數為24.7小時,較常年平均124.7小時偏少約8成,除萬載外其他市縣均為歷史最少年份。全市平均降雨量127毫米,較常年平均值偏多1.5倍,多地降雨量排在歷史前5位。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天氣對農業生產、果蔬種植和市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七、年末全市出現降雪天氣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2月28日夜間開始至31日宜春市出現大範圍大雪天氣,北部局部出現暴雪。全市降雪量4到14毫米,積雪雪深3到9釐米,以靖安降雪量12毫米和雪深9釐米最大。過程導致平均氣溫下降5-7℃,12月31日最低氣溫低至零下3℃,多地出現道路結冰。

年末降雪 

  根據氣候預測信息,2019年1月開始厄爾尼諾現象又將發生發展,最直接的影響是春夏季汛期降水會較常年偏多,可能發生較極端的強對流或強降水天氣。在應對這些極端天氣時,首先要提前了解天氣預報信息,知道哪幾天有特殊天氣過程;其次要及時獲取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根據這幾年的統計,宜春市氣象部門對雷電、災害性大風、短時暴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預警時間提前量都在半小時以上;最後是要學習和了解一些防範突發氣象災害的必要措施,及時避讓風險。

相關焦點

  • 宜春市2020年天氣氣候呈現十大特徵(視頻)
    發布會現場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2021年1月12日,宜春市2020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召開,宜春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圍繞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2020年受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交替影響,宜春市天氣氣候呈現異常特徵,主要表現為:平均氣溫持續偏高,極端高溫出現時間早、範圍大,雨季汛期持續時間長,降雨顯著偏多且分布不均,秋冬季出現罕見範圍性暴雨
  • 2018年6月全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6月29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8年6月全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南方地區出現3次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  6月,南方地區出現3次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分別為5-9日、17-20日、24-28日。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日本7月遭遇「暴力梅雨」、北極海冰範圍歷史第二小等事件入選。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20年全年氣候覆雜多變,表現為汛期降水區域和時段集中,暴雨極端性強;颱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偏少,颱風影響時段和路徑異常情況多;氣象乾旱階段性、區域性特徵明顯;強對流天氣早發多發;南方高溫天氣日數多,持續時間長。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2018年全球腫瘤權威統計報告發布
    全球和中國腫瘤報告發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流行病學數據,對我們進行預防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帶來2018年發布的三篇重磅腫瘤流行病學報告,CA雜誌《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JAMA Oncology雜誌的《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和CHINESE J CANCER RES雜誌的《Cancer incidence
  • 山東發布2012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山東省氣候中心今天(9日)發布2012年山東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12年山東遭遇颱風、內澇等災害性天氣。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3.3℃,較常年偏低0.1℃;平均年降水量為615.2毫米,較常年偏少4.7%;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72.1小時,較常年偏少105.9小時,是1998年以來連續第15年偏少。
  • 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內附中獎名單)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28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2019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山竹』強勢登陸粵港澳大灣區」和「超強颱風『山竹』重創菲律賓」分別成為2018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
  • 2006至2007年冬季六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新華網北京3月1日專電(記者樊曦、於文靜)中國氣象局1日公布了2006至2007年冬季六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包括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雪、大霧和沙塵天氣。  據了解,這六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全國大部地區氣溫顯著偏高;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雪使交通運輸及農牧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大霧天氣,春運受到較大影響;長江以南地區多陰雨天氣;北方地區出現4次沙塵天氣;華北東部、西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旱情持續或發展。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2021-01-14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氣候服務狀態報告》
    世界氣象組織(WMO)當日發布了主題為「從早期預警轉向早期行動」的《2020年氣候服務狀態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50年裡,全球共發生1.1萬多起由天氣、氣候和水導致的災害,造成了200萬人死亡和3.6萬億美元經濟損失;雖然其間每一場災難的平均死亡人數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有記錄的災難數量增加了5倍,經濟損失增加了7倍。
  •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啦!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啦! 今日在市氣象局召開了「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這一年咱們溫州有哪些天氣事件。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訊 近日,德國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發布了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報告。報告分析了1996年至2015年各國受風暴、洪水、高溫的影響大小。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剛剛過去的2019年,山東省年平均氣溫為14.6℃,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值。1月8日,山東省氣候中心發布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颱風利奇馬、夏季高溫少雨、半島持續乾旱、年平均氣溫歷史最高入選。平均降水量180.3mm颱風利奇馬為2019年氣候事件之最「從2019年整個氣候特徵來講,最主要的幾大事件分別是颱風利奇馬,仲夏的高溫持續乾旱,以及半島的持續乾旱。這其中,颱風『利奇馬』是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
  • 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 東知布1月8日上午,甘肅省氣象局組織氣候專家,對過去一年我省天氣氣候事件進行梳理回顧,評選並發布「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經專家評選,「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2019/2020年暖冬特徵明顯,多地最高氣溫創新高;春季霜凍範圍廣、災害重;春末夏初定西、平涼遭強冰雹襲擊;第一場透雨範圍廣、強度大;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河東地區夏季降水量歷史最多;臨夏州出現10月史上最強暴雪;全年日照時數1961年以來最少;歲末全省遭遇大範圍低溫。
  • 2020年寧波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20年寧波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20年我市年平均氣溫18.3℃,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高。年累計降水量1528毫米,比常年偏多4%,但時空分布不均,總體呈北多南少,梅雨期時間長雨量大、臺汛期降水偏少、秋旱嚴重。
  • 2014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 入圍事件(上)
    編者按:由公眾參與的「2014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於12月1日至22日進行。本年度,全球監測到了持續變暖、太陽活動等氣候事件,世界各地多國經歷了暴雨、高溫、乾旱等重大天氣事件。
  • 2018年濟南天氣氣候大事件來了!3次颱風來襲創歷史之最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月2日訊(記者 樊思思)濟南市氣象局今天發布了2018年濟南市8大天氣氣候事件。記者注意到,總體上看,2018年濟南天氣氣候呈現出降水偏多、氣溫偏高的特點。針對大暴雨過程,濟南市氣象局提前發布重要天氣預報,及時發布、升級暴雨預警信號,市防指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圖2)。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  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製,同時聯合美國聖-託馬斯大學、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發布的2018年海洋熱含量數據顯示,2018年海洋升溫又創新高,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