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曾志翔報導:2019年1月24日,宜春市政府新聞辦、宜春市氣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宜春市2018年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氣候事件影響,使得有些天氣氣候事件呈現一定的極端性特徵。在2018年,宜春市也發生了一些有特點的天氣氣候事件,宜春市氣象局經過數據統計分析,歸納整理了宜春市2018年7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向社會進行發布:
一、1月末至2月初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1月25日至2月6日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宜春市出現連續持續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其中1月25-29日以雨雪天氣為主,1月30日至2月6日持續多日最低氣溫在零度或零下的低溫冰凍天氣。宜春市北部出現降雪,部分山區出現積雪,積雪深度3-5釐米,其他地區以雨夾雪為主。26日開始宜春市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到0度左右或以下,到2月1日降至最低零下4到零下3度,之後日最低氣溫維持在0度以下的情況持續到2月6日。
二、3月罕見大範圍強對流天氣影響宜春市
3月4日13-16時,受颮線系統影響,宜春市10個縣市區35個站點出現7-11級雷雨大風天氣,強度之強、範圍之大均為歷史罕見。國家站以上高26.6米/秒(10級)最大,高安26米/秒次之。有27個鄉鎮出現8-11級大風,其中7個為10-11級,10個為9級,10個為8級,最大為豐城市段潭鄉出現極大風速35米/秒(11級),其次為豐城市杜市鎮33米/秒(11級)。此次過程造成宜春市7821人受災,轉移安置261人,直接經濟損失約7761萬元。
3月15日17-21時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宜春市又出現較大範圍冰雹天氣,局地伴有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靖安、奉新、宜豐和上高四個城區測站觀測到冰雹,最大為宜豐觀測到30mm,高安、樟樹、豐城多地鄉鎮也有冰雹天氣發生。此次過程造成豐城、靖安、高安等地直接經濟損失約1800萬元。
三、年平均氣溫顯著偏高,高溫日數明顯偏多
經統計,2018年宜春市年平均氣溫為18.6℃,較常年平均值17.6℃偏高1℃。其中豐城、靖安和奉新2018年年平均氣溫為建站以來最高,高安和宜豐為歷史第二高,袁州區和銅鼓為歷史第三高。
2018年宜春市自5月15日就開始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7月中旬至8月下旬更是持續超過40天的晴熱高溫天氣,之後9月3-6日和9月19-20日仍出現短期集中35℃以上高溫天氣。全市日最高氣溫大於35℃的日數平均為48.1天,較常年平均28.8天偏多19.3天。其中豐城61天最多,且高溫日數排位歷史第1。高安、奉新和靖安高溫日數分別為59天、45天和49天,排位歷史第2,宜豐和銅鼓分別為55天和38天,排位歷史第3。
四、汛期降水偏少導致春夏連旱
2018年汛期4-6月宜春市平均降雨量596毫米,較常年763毫米偏少2.2成。其中萬載降雨量338毫米,較常年偏少5.4成,為歷史最低年份。袁州區、上高和宜豐分別偏少3.6、3.2和3.3成,豐城和樟樹分別偏少2.5和2.1成。短缺的降水造成宜春市中南部區域大範圍乾旱,根據鄉鎮區域站監測數據顯示,宜春市出現特旱16站次,重旱22站次,中旱17站次,輕旱16站次。
五、汛期對流性暴雨過程多,強降雨落區相對集中
2018年汛期主要有8次暴雨天氣過程,共出現大暴雨69站次,最大為5月1日高安富樓村265毫米,7月6日樟樹經樓鎮206毫米次之。暴雨落區相對分散,局地對流性十分明顯。但存在兩個相對集中強降雨區,一個位於宜豐、奉新和高安三縣交界,另一個影響較大區域為豐城市。
六、12月罕見連續陰雨寡照天氣
2018年12月宜春市出現長時間陰雨寡照天氣,全市整月平均日照時數為24.7小時,較常年平均124.7小時偏少約8成,除萬載外其他市縣均為歷史最少年份。全市平均降雨量127毫米,較常年平均值偏多1.5倍,多地降雨量排在歷史前5位。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天氣對農業生產、果蔬種植和市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七、年末全市出現降雪天氣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2月28日夜間開始至31日宜春市出現大範圍大雪天氣,北部局部出現暴雪。全市降雪量4到14毫米,積雪雪深3到9釐米,以靖安降雪量12毫米和雪深9釐米最大。過程導致平均氣溫下降5-7℃,12月31日最低氣溫低至零下3℃,多地出現道路結冰。
根據氣候預測信息,2019年1月開始厄爾尼諾現象又將發生發展,最直接的影響是春夏季汛期降水會較常年偏多,可能發生較極端的強對流或強降水天氣。在應對這些極端天氣時,首先要提前了解天氣預報信息,知道哪幾天有特殊天氣過程;其次要及時獲取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根據這幾年的統計,宜春市氣象部門對雷電、災害性大風、短時暴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預警時間提前量都在半小時以上;最後是要學習和了解一些防範突發氣象災害的必要措施,及時避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