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中大團隊:嘗試161種不同組合選出強效疫苗設計方案

2020-11-27 瀟湘名醫

11月25日,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團隊傳來好消息,其團隊關於新冠病毒新型疫苗的科研成果最近已在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影響因子: 22.6)在線發表。

在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肆虐,國內仍有零星本土病例偶現的當下,該成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對病毒所團隊所有成員來說是一針強心劑。十月辛勞,終有回報。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張輝教授說,「加強抗疫和疫苗研發,才是消除公共衛生安全威脅的治本之策。」

「實驗室就是我們科研的前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病毒所團隊就敏銳地意識到,疫苗的研發是整個抗疫最終勝利的關鍵。今年大年初一,他們決定暫時擱置自己的課題,全身心投入地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戰鬥中。

病毒所團隊在抗感染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長期致力於研究用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療及預防的納米顆粒疫苗。危難關頭,團隊利用前期對HIV疫苗的研究基礎和病毒學專業知識合理運用到新冠疫苗研發中。「病毒學家要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張輝教授強調,「既然我們有這個金剛鑽,就來攬這個瓷器活。」

病毒所團隊成員馬顯才博士,是團隊疫苗攻堅小組的組長。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也是湖北人,馬顯才博士在此番研發疫苗的過程中貢獻頗多。張輝教授說:「馬顯才很有家國情懷,他是湖北籍,說起來都是眼睛含淚地在做事。」1月20日,張輝教授任命馬顯才作為團隊疫苗攻堅小組組長,馬顯才立即停掉了手上所有的HIV研究工作,義不容辭地承擔了此次研發疫苗重任。從大年初一起,他常常忙到凌晨4點才回到家。「我每浪費的一分鐘,就可能有新的感染病例產生。」馬顯才說。

馬顯才表示,與技術路線非常成熟的滅活疫苗、減毒疫苗及腺病毒疫苗相比,中山大學團隊研發的納米顆粒疫苗是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新的疫苗,需要不斷探索,在經驗積累和試錯中前行。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馬顯才帶領25人的新冠疫苗攻關團隊先後嘗試了161種不同組合的疫苗研發,最終篩選出兩種強效疫苗設計方案。

「勠力同心與病毒作戰」

科研團隊的每個人都有著救國救民的使命感,士氣高昂。他們完全進入「戰時狀態」,實行任務分工制度和輪班制度,夜以繼日地研發疫苗。團隊研發核心成員囊括了病毒所團隊三位中山大學「優生優培」學生。馬顯才是團隊第一批畢業的「優生優培」博士,負責疫苗項目的統籌、布局和野生型病毒實驗,「優生優培」博士生李鎔負責上百份動物血清的抗體滴定,「優生優培」博士生袁耀昌負責兩百隻動物的疫苗免疫和血清採集。三位核心研發成員負責設計了161種疫苗策略,並在團隊骨幹成員二十餘名博士後和研究生的協助下,完成了這161種疫苗測試的高強度工作。

研發出來的疫苗是否有效,必須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簡稱「BSL-3實驗室」)中進行活病毒的動物攻毒實驗驗證。作為我國高校中極少數擁有BSL-3實驗室的單位,中山大學及實驗室依託的中山醫學院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管理和隊伍建設,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後完成新冠病毒實驗活動資質申請、個人防護裝備緊急採購、設備檢修維護、實驗人員培訓考核等重要任務,為實驗室啟動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科研攻關提供了堅實保障。

進入BSL-3實驗室意味著與活病毒直接打交道,危險程度不言而喻,但進入BSL-3實驗室的每一位科研人員都毫無退縮之意。團隊的三位野生型病毒實驗骨幹成員在BSL-3實驗室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病毒分離和疫苗測試實驗。團隊的一位專職科研人員張峻崧博士為了不讓妻兒有感染風險,研發疫苗的幾個月內都沒有回家。回家時,小孩甚至已不認得父親。另一位博士後於霏博士由於要同時協助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經常一周內要連續進入BSL-3實驗室5次。每次進入BSL-3操作野生型病毒,對於團隊成員來說,都是一次極大的心理和體力的挑戰。

據團隊介紹,新冠病毒毒株的分離也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進入3月份,中國可獲取病毒的病例以輕症及普通型為主。由於病毒滴度低,很難成功培養出具有感染力的活病毒出來。最終,團隊成員張峻崧博士和於霏博士從一個普通型輸入病例中分離出了病毒。在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院長舒躍龍教授實驗室病毒測序平臺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並將序列上傳到國際資料庫,與同行共享。正是所有人的戮力同心,才促成了中山大學疫苗研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定要為中國做一款新型疫苗!」

無論是從有效性、安全性還是經濟性來看,病毒所團隊研發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都具有良好的預期。

「一定要為中國做一款新型疫苗!」張輝教授說。從今年1月19日發起研製召集令,到其研發的雙抗原新冠納米顆粒疫苗可以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反應,誘導高劑量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並且完全保護小鼠動物模型免遭新冠感染,團隊至少試錯161次,終於在動物身上驗證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團隊希望能為中國獻上一份安全、有效、可靠的新一代新冠疫苗,並將中國的新一代疫苗推向全世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霞虹 通訊員 陳澤淳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寬偉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大張輝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可顯著增強保護性免疫響應
    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儘管各個實驗室在檢測手段和實驗靈敏度上均有所不同,但依然可以反映出該納米顆粒疫苗的高效價。
  • 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
    來源:新華社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不同抗體使用了不同的作用機制,組合而成的「雞尾酒「療法將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因突變而產生的耐藥性。兩種強效的中和抗體S2E12和S2M11脫穎而出,中和活病毒的半抑制濃度(IC50)分別低達0.04 nM和0.02 nM。
  • Science:揭示強效中和SARS-CoV-2的人類抗體的共同分子特徵
    他們回顧了他們的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在過去幾個月裡在康復的COVID-19患者中發現的近300種抗SARS-CoV-2抗體。他們注意到這些抗體中的一部分可極其強效地中和這種病毒,而且這些強效抗體的一部分都是由同一個抗體基因IGHV3-53編碼的。
  • 《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 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不同抗體使用了不同的作用機制,組合而成的「雞尾酒「療法將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因突變而產生的耐藥性。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從2名嚴重COVID-19的康復者體內分離出B細胞,篩選了近800種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兩種強效的中和抗體S2E12和S2M11脫穎而出,中和活病毒的半抑制濃度(IC50)分別低達0.04 nM和0.02 nM。
  • 阿斯利康回應半劑量方案可顯著提升疫苗有效性
    在一部分疫苗接種者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首劑疫苗的用量減半,間隔一個月再接種第二劑全劑量疫苗,那麼可以顯著提升疫苗的有效性。他還說道,首劑半劑量以及一個月後全劑量的疫苗接種方案比使用兩次全劑量的方案耐受性更好。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莎拉·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表示,研究小組一直希望嘗試使用較低劑量的藥物,但他們也沒有預期到不同的方案會對疫苗有效性有如此顯著的影響。「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較小劑量的疫苗能夠更好地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的啟動。」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稱,但強調這僅僅是一種推測。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快開發出有效的疫苗,才有可能抑制新冠病毒的進一步擴散,也才有希望遏制病毒未來的捲土重來。 所以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開發針對性的疫苗。以全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設計測試、臨床試驗。這樣一場異常艱難的與病毒的競賽,無論哪一個團隊搶到先手開發出疫苗來,都會是對人類莫大的貢獻。
  • 高福:疫苗還有諸多未知 未來可考慮測試多靶標組合功效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理想的新冠疫苗靶標應該是能夠誘導高滴度的中和抗體,並且降低人體內非中和抗體成分的產生,以最大程度降低抗體依賴增強(ADE)和呼吸道疾病(ERD)的風險,並維持長期持久的免疫記憶,在冠狀病毒之間提供交叉保護。他還表示:「目前尚未測試通過不同靶標組合開發的多靶標疫苗,但將來有可能考慮這種可能性。」
  • 世衛組織稱全球科學家加強合作 15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公開試驗設計...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易歆):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 蘇米婭·斯瓦米納坦 2號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研究與創新論壇上,15個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的研究團隊公開了他們的試驗設計方案。
  • 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疫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在3月11日將其危害程度定義為全球「大流行」,但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
  • 阿爾法狗團隊公布6種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預測,助力疫苗研發
    這一結果可能對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等工作起到推動AlphaFold預測的一種蛋白結構說到AlphaFold,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它由曾開發出阿爾法狗的研究團隊研發,是Alpha家族的新成員。在2018年12月一問世就引起科學界關注。它可以僅根據基因代碼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
  •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設計競賽方案,城市自然『目的地』
    Image © 澤圖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此方案僅為競賽設計方案,與實施方案無關近日,挪威建築設計事務所參加了廣州三號航站樓的概念設計國際競賽。直觀的導引不應該僅通過指示來實現,而應藉助於標識性空間,手勢和不同空間區域的特色鼓勵自然流動和定向的地標來實現。 我們的規劃和設計通過創建清晰的節點和導向,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整個航站樓旅程中幫助乘客。
  • 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 「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
    7月25日,何大一告訴《財經》記者:他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一重大發現正在進一步驗證中。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22日刊發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從5名新冠肺炎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研究人員把其中一種強效抗體提純後注入敘利亞倉鼠體內,結果顯示可有效防止倉鼠感染新冠病毒。何大一說,抗體「在倉鼠肺組織中完全阻斷」病毒。
  • 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快速選出合適的設計方案
    然而,常規的仿真分析中難以掌握的功能應用,與產品設計的嚴重脫節,往往會嚇退企業的設計工程師。選擇一款適合自己和適合企業的工具似乎很難。SOLIDWORKS Simulation 解決方案SOLIDWORKS Simulation是一款綜合的虛擬仿真工具,它易學易用,功能廣泛,與三維建模工具SOLIDWORKS緊密集成,非常適合產品設計工程師來掌握和使用。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感染達2000萬人,並致73萬人死亡,但是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李洪林團隊前期發展了多種藥物設計方法,針對DHODH靶點,設計了兩個新型強效候選藥物S312和S416,它們在分子水平上抑制DHODH的IC50值分別為29.2 nM和7.5 nM,與DHODH結合的KD值分別為20.3 nM和1.69 nM,且表現出快結合慢解離等良好的成藥性質(圖1)。圖1.
  • Nature:組合使用兩種強效的抗體可在數月內抑制人體內的HIV病毒
    如今,一項針對少數人的臨床研究首次表明輸注兩種強效的抗HIV抗體能夠在數個月之內完全抑制HIV病毒。如果這些研究結果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得到驗證的話,那麼它們就可能簡化對那些難以每天服用藥物的HIV感染者的治療,降低耐藥性出現的風險,甚至有助於降低HIV傳播率。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31-2。
  • 研究設計出新冠刺突蛋白變體改良版:穩定性更高,表達量更大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成功設計出一種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刺突蛋白變體的新版本。他們23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這種被稱為HexaPro的蛋白變體穩定性更高,表達量更大,有望推動新冠疫苗的開發和生產。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感染達2000萬人,並致73萬人死亡,但是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李洪林團隊前期發展了多種藥物設計方法,針對DHODH靶點,設計了兩個新型強效候選藥物S312和S416,它們在分子水平上抑制DHODH的IC50值分別為29.2 nM和7.5 nM,與DHODH結合的KD值分別為20.3 nM和1.69 nM,且表現出快結合慢解離等良好的成藥性質(圖1)。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