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壞名聲怎麼除?曹洞大師一語點破

2021-01-08 普通人看世界

禪宗曹洞派的開創者是洞山良價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後世為語音之便稱曹洞宗。又一說是為顯本自曹溪之意,與洞山合稱為曹洞宗。良價(807869),俗姓俞,浙江人。從小出家,二十一歲去嵩山受具足戒。此後參南泉普願,又參溈山靈祐禪師,最後在石頭希遷的隔代弟子云巖曇晟處問無情說法獲得印可。唐宣宗大中末年(859)入新豐山行化眾生,後又至江西洞山開法,弟子遍布天下。

曹山本寂(840——901),俗姓黃,福建莆田人。自幼學儒,十九歲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參謁洞山良價禪師,得師心傳。曹山本寂為人如愚若訥,隨緣放曠,居江西曹山行教化,法席隆盛,弟子輯有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傳世。曹洞宗受希遷《參同契》「回互」學說的影響,特別要求學人搞清楚理事關係,即真如本體與現象世界的關係,富代表性的是「五位君臣」說。

「五位」以「偏」代表事,以「正」代表理,事理之間有四種配合方式,即人心認識問題有五種可能性。第一種「正中偏」,雖然願意承認真如本體常住不變,但並不懂得現象世界亦是真如本體的變現。這種觀點屬君位。應以「體起用」加以糾正。第二種「偏中正」,屬臣位。只知道現象世界是無常虛幻的,但不知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體用兩個方面缺乏對體的認識,偏空著淨,這要以「用歸體」來加以引導。第三種「君視臣」,已知由體生用,但沒有悟得透徹。第四種「臣向君」,有前者相反,從現象世界出發去探索真如本體,但也未完善。

以上四種認識都是不圓滿,曾洞宗認為,只有認識到真如本體乃無上之真相,又能窮究世間萬物紛紜派生,才算是認識完整,才算是悟道證果,這種狀態叫「君臣道合」。如果按照後來法眼宗祖師清涼文益的說法,那麼五位君臣也不能單單按照體用相關一方面來理解,還要體悟到體用亦有各自獨立的一面。可以說,圓融無礙之中本身自有相對滯礙的地方,如果沒有這些滯礙,也就無所謂圓融的問題。這種觀點包含了一些辯證思想。

「五位君臣」是對於人們認識方法的概括,最終仍然要歸結到如何在現實人生中解脫煩惱的問題。曹洞宗崇揚的理想人生境界是冥應眾緣,不隨諸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看來,還是要趨向神秘內省,離開所有妄執等等。有詩云:

臣主相忘古殿寒,萬年槐樹雪漫漫,千門坐掩靜如水,只有垂揚舞翠煙。

一般來說,臨濟對於學人妄念毫不留情,大刀闊斧地斬個片甲不留,曹洞宗不然,雖也有機鋒俊峭之時,總體上傾向於指出個明顯線索。例如良價曾對禪僧們說:「全部佛教經籍的教義,就在於一個到字。」這種正面的開示在禪宗中不太多見。其實情況確實良價所說那,達到禪悟就是達到了,並沒有什麼理由路徑可循。就像趙州從諗說,妄念脫盡即是成佛,成佛得到妄念脫盡之時。看起來是循環論證,但禪境與論證又有什麼關係呢?禪悟境界與求悟之心在佛家是對永恆的矛盾,曹洞宗對於修道人尷尬之處了解很深。良價曾問弟子:「世間什麼最苦?」僧人說:「地獄最苦。」良價搖搖頭。僧人問:「老師怎麼看呢?」良價說;「穿了這身僧袍又不能了生死,才最苦!」

曹山本寂對於修道的矛盾表述得更清楚。有僧人問:「學生滿身是病,請老師治一下。」本寂說:「不治。」僧人問:「為什麼不治?」曹山冷冷地道:「叫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看來把學人逼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也需要些本領,禪宗的打破漆桶、虛空粉碎等語說的意思是只有學人自己絕處求生,悟境方為紮實。又有僧人間:「學生抱著塊璞玉投拜師門,請老師雕琢。」本寂說:「不琢!」僧人間:「為何不雕琢?」本寂笑了,說:「要知曹山可是好手!」庸禪好為人師,真道不假造作,學人需自己靈光顯露方可。

僧人問:「出家人豈不是大慈悲的人麼?」本寂說:「是的。」僧人問:「忽然遇六賊侵擾時怎麼辦呢?」本寂回答說:「那也要大慈大悲方可。」僧人間:「如何是大慈悲呢?禪師答:「一劍揮盡!」僧人又問:「然後怎樣?」禪師說:「那才能夠和諧。」學人參禪,對自已的私心雜念和固有的觀點等等要有堅決的態度,這是本寂對僧人的啟發。然而恐怕也只有曹洞宗會給學人作如此細緻的指點,換作馬祖的話,肯定要學人過得自然即可,換作希遷,那就會連「遇六賊」的問題也給否定掉,禪師的作風不同,對於學人的提示也就不同。

曹洞宗的家風,禪門評價是如尋常百姓綿耕細播,氣氛有似家庭溫暖。曹洞宗師徒常相交接,且明指理事回互的認識方法故手段可謂極其親切。後來曹洞宗傳至日本,成為日本禪宗的重要流派。

洞山良價入滅前的一段公案說:良價禪師即將入滅,對大眾說「我有壞名聲留在世上,誰能為我除掉它?」眾僧無法回答。當時有個小沙彌走出來說:「請問和尚的法名是什麼?」良價舒一口氣說:「我的壞名聲消除啦。」遂遷化。

相關焦點

  • 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眾多弟子們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
    近代一百二十歲高僧虛雲大師座下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彌光法師是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兩位高僧大德之一,也是近代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座下唯一一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大師。彌光老和尚的一生是精進修持的一生,他精修禪定功夫,並且堅持修苦行頭陀,常年都要閉關,而且,老和尚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年就只洗一次澡,清理一次頭髮。彌光老和尚道心堅定,不屈不撓,而且對學佛修行之路堅定不移。就在那個特殊時期高壓的環境狀態,彌光老和尚也從來沒有退失過一次道心,而且為了保護這身僧裝,即使放牛放了十三年他也拒絕脫下僧服還俗。可見彌光老和尚對佛法的信心堅如金剛。
  • 五祖為何要把禪宗衣缽傳給慧能大師
    跑這麼遠來,禮拜五祖大師,只想求學佛法,不求別的任何東西。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五祖說道:你是嶺南人,又是蠻夷,怎麼可能學佛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 和尚法術高強欺負村民,村中老人出來鬥法,和尚輸得一敗塗地
    這一來,保老師祖的名聲更是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這一天,保老師祖出門路過蟠龍山。那個時候,蟠龍山上有個蟠龍廟,廟裡有個神通廣大、心狠手毒的老和尚,人稱蟠龍和尚。蟠龍和尚能裝神弄鬼,呼風喚雨,經常作踐百姓。他還明奪暗搶,要百姓送他大量貢品。保老師祖早就想給他個下馬威,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今天無巧不成書,居然轉到他府上來了。
  • 84歲的虛雲和尚向自己的徒弟行跪拜禮?徒弟有何本事讓師傅彎腰?
    虛雲和尚是佛教界的一個傳奇,一生橫跨3個朝代,見證了中國的近代史。虛雲和尚在佛教界的地位舉足輕重,能讓虛雲大師膜拜的人物,屈指可數。但凡事沒有絕對,在1924年,虛雲大師曾向自己的徒弟行跪拜禮,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這位法師練成了真正的金剛不壞之身,虛雲老法師的高足彌光法師
    1912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出生于衡州府(今衡陽市),為中國大陸21世紀兩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高僧之一。天資清秀伶俐,舉家以水運買賣陶瓷等生活器皿為生,父母去世後以最嚴格的方式為父母守孝三年。民國三十四年,于衡陽市南嶽獅子巖寺禮上鏡下明大師出家,法名昌金,字彌光。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大師之劍會壞嗎 大師之劍耐久一覽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大師之劍會壞嗎?大師之劍是每一代塞爾達傳說都會出現的一件裝備,本次小編帶來了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大師之劍耐久一覽,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大師之劍耐久一覽  1.拔出大師之劍需要13顆愛心。
  • 大師如是【一】
    作者:楊斯喬 博士【原創】大師如是【一】【1】大師語錄,向來為吾晚輩後學研習的重點。字字句句,都是參悟。仔細觀想,都是菩提。先解大師妙語警句。由字切入,不急不慢而深切體會,才應了一個「妙」字。【淡】【Mild】。【聾】【Quiet】。
  •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編者按:星雲大師,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在七十餘年的弘法生涯中,卻屢屢招人誤解。
  • 民間故事:和尚與螞蟻
    宋朝,富陽縣有一座寺廟,這座廟原先香火很旺盛,後來發生了一件大事,廟中的方丈被官府抓走了,一些陳年舊事被翻了出來,方丈對自己以前犯過的錯,都承認了,很快就被打入了死牢,這消息傳出來後,廟中的和尚都逃走了,只留下了一個叫慧心的小和尚。
  • 魯迅「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啥意思?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而已集·小雜感》: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要了解這話什麼意思,先要了解其創作背景,在發表《小雜感》之前,魯迅還寫了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狂人日記》,像是一個迫害妄想症者的夢囈之語,通篇充斥著狂躁、憤怒、暴戾,語文老師解讀說,魯迅抨擊的是吃人禮教。通過此文,魯迅一戰成名,成了反封建鬥士。了不起!
  • 唐玄宗和大唐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一行和尚——一代神僧、大唐國師!
    怎麼還沒有來呢?」一行聞聽之後十分疑惑。這個老僧說的是誰呢?難道指的是我麼?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神奇的術數?正在他疑惑不定的時候,又聽到那個老僧自言自語,「怪了!卦象明明顯示徒弟應該到了門口,怎麼還沒有動靜呢?莫非是我老了麼?哎!人老了,頭腦都不清醒了!」
  • 唐玄宗和大唐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一行和尚的故事---一代神僧、大唐...
    唐玄宗聽說了一行和尚的大名之後,就派人強行把他徵召進了皇宮。 剛一見面,玄宗感覺眼前的這個和尚看上去貌不驚人,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於是,他就問,「禪師有何過人之處啊?」一行沉靜地回答,「貧僧沒有過人之處,只是記性稍好一點罷了。」
  • 蟹和尚
    這個時節,每看到或提到螃蟹,我總會想到魯迅先生《論雷峰塔的倒掉》裡面的「蟹和尚」。
  • 和尚可以吃雞蛋嗎?為什麼到了中國,原本吃肉的和尚就改吃素了?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復鮑衡士居士書。 須知素食的精神是長養慈悲心。飲食一道,世尊在世時,僧團提倡日中一食,實行託缽制度,這是大慈大悲,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託缽時,齋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並無分別心。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託缽制度。
  • 虛雲老和尚在雲南
    同時又得皇恩敕賜,「雲南雞足山缽盂峰迎祥寺,加贈名護國祝聖寺,欽賜龍藏,鑾駕全副,欽命方丈,御賜紫衣缽具,欽賜玉印,錫杖如意,封賜住持虛雲,佛慈洪法大師之號,奉旨回山傳戒,護國佑民。內務府大臣傳知虛雲,謹領各件回山,永鎮山門,善為布教,地方官民,一體虔奉,加意保護,毋得輕褻,此諭」,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五日給。
  • 你知道「和尚」是對什麼人的稱呼嗎?
    在平常人的觀念中,出家人就是和尚,和尚就是出家人,只要見到出家的僧人,就稱作和尚,甚至只要看到光頭,就以為是和尚,並且一般人認為只有出家男性才叫和尚,女性不能稱作和尚,其實這都是因為對佛教常識不了解而造成的誤解。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企業「炒種」壞名聲 仙人掌價值不可否定
    首頁湖北日報時事報導  企業「炒種」壞名聲 仙人掌價值不可否定  (2005-04-25 08:03:27)  據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自海南錦繡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仙人掌訂單詐騙」事件被媒體曝光後,我國的仙人掌產業整體受到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