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在雲南

2020-12-06 騰訊網

師六十三歲,和戒塵法師相約遠遊,其目的地是四川峨嵋山,雲南雞足山,由寶鴨口至紫柏山,遊張良廟,過招化縣,觀張飛柏,至成都小住,由嘉定抵峨嵋山,禮普賢菩薩聖跡,在山居留數日,下山,過流沙河,適水漲,欲渡船,船索忽斷,流又急,船小人多,稍側即覆,師從流而下,在水浸一日,衣服及手足皆被小石割破,痛極難忍,天寒下雨,行抵曬經關,向一寺求宿,寺僧不準,令宿門外戲臺,地溼衣溼不能睡,師與戒師同坐至天明。

清早起程,至會理州,入雲南境,過永北縣,朝觀音菩薩聖跡,渡金沙江,朝雞足山,復聞石門內魚罄聲,翌日,上金頂進香,此時師又重睹滇省佛教衰敗至此,全省僧規不整,雞足寺僧,各據寺產,自稱為大,師發願在山結一庵,以接朝山海眾,又為地方子孫寺廟所禁,思之欲淚,山上不能居留,遂下山抵昆明,得護法居士岑寬慈接住福興寺,是歲在寺內閉關三年,戒塵法師為外護。

師六十五歲,由諸護法暨歸化寺住持契敏和尚懇請出關,到歸化寺講《圓覺經》《四十二章經》,皈依三千餘人。入秋,由夢佛上人請到筇竹寺講《楞嚴經》,傳戒,此即師在滇省弘法之始。

大理提督張軍門松林,李軍門福興,率眾官紳,迎至大理府,住三塔崇聖寺,請講《法華經》,皈依又數千人,李提督福興請師住持崇聖寺,師婉拒,師曰:

「吾不住城市,早有願在雞足山掛單,而山上子孫不許,今諸位護法,能為圖一片地,願開單接眾,以挽救滇中佛教僧眾,恢復迦葉道場,此衲所願。」

眾稱善,乃令賓川縣知縣辦理,於山中覓得一破院,名缽盂庵,請師住持,師將該庵重修,闢為十方叢林,迎接海眾,此即師在雞足山重興之始。

師六十六歲,石鐘寺住持寶林和尚,請師在該寺傳戒,求戒者八百餘人,是年為重興缽盂庵,師往南洋募化,先至南甸,在太平寺講《彌陀經》,皈依者數百人,到仰光,高萬邦居士陪朝大金塔,秉輪到檳城,在極樂寺講《法華經》,在麻六甲青雲亭,講《藥師經》,到吉隆坡靈山寺,講《楞伽經》,法緣殊勝,前後皈依萬餘人。

是歲冬月,在吉隆坡過年,接滇省全體僧眾急電,謂政府要提寺產,上海寄禪和尚來電,促請公回國,共圖挽救雲。

師六十七歲,春月回國,船經臺灣。登陸參觀基隆靈泉寺,又至日本參觀東京各地勝跡,三月回國抵滬,隨即與寄禪和尚人等,進京請願,會庚子年隨鑾護駕諸王公大臣,共襄策是,得各護法幫助甚多,諸事順利,遂獲上諭,準免寺產捐稅。

同時又得皇恩敕賜,「雲南雞足山缽盂峰迎祥寺,加贈名護國祝聖寺,欽賜龍藏,鑾駕全副,欽命方丈,御賜紫衣缽具,欽賜玉印,錫杖如意,封賜住持虛雲,佛慈洪法大師之號,奉旨回山傳戒,護國佑民。內務府大臣傳知虛雲,謹領各件回山,永鎮山門,善為布教,地方官民,一體虔奉,加意保護,毋得輕褻,此諭」,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五日給。

師六十八歲,請藏諸事,業已辦竣。正月,運經出京,先至滬,及廈門,這段路程,全仗普陀佛頂山文質和尚,廈門轉道和尚之力布置。

師抵廈,忽接鼓山來電,謂妙蓮老和尚於正月在龜山圓寂,是時廈門諸山長老僧眾均到鼓山參加老人荼毗禮,師趕回鼓山,為妙蓮老和尚建塔,傳幽冥戒,至四月十日進塔。

是日官紳士庶來山,絡繹於道,入塔時,天坪祭齋百桌,大眾誦經,上供畢,念變食真言時,忽一陣旋風,將諸祭品,旋於空中,靈龕頂一道霞光,直貫塔頂,眾皆讚嘆。靈骨一半入塔,一半運至檳城極樂寺入塔供養。

師迎藏經及妙蓮老和尚靈骨灰至檳城極樂寺,大眾迎者數千人,供靈時,大眾念經,念到變食真言時,又忽起旋風,將萬花吹散,靈龕頂湧白光,直透二裡外,成為奇蹟。此二事均師親目看到,佛云:「密行難思議」,妙老則同此類人。

各事理妥,師啟程到母那,觀音亭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繼則乘船赴暹羅,船中無素食,終日趺坐,有一英人至師前,問曰:「大和尚,要往那裡?」師知英人能懂說華語,回答:「要往雲南。」英人邀師至客房坐,出糕餅牛奶,請師,師恐葷質,婉卻之。英人又問:「你是雲南何處?」師答:「是雞足山迎祥寺。」英人說:「此寺規矩甚好。」師問:「先生曾到過嗎?」英人答:「曾做過騰越昆明領事官,曾到該寺參觀。」英人又問師:「到外國何事?」師將請藏經回滇,因路費缺乏,先到檳城化緣事相告。英人再問:「那你有公文嗎?」師將公文證據及緣簿示之,英人慷慨地在緣簿寫捐三千元,此亦奇緣,英人請師素食,同船到暹羅上岸分手。

師住龍蓮寺,講《地藏經》,期內,英人到寺拜謁,付三千元,即辭去。師講畢,因法會殊勝,眾請續講《普門品》,聽者數百眾,一日,師趺坐,一定九天,忘記講經,一時暹京鬨動,出定後,經講畢,國王請師至王宮誦經供養,官紳皈依數千人。

師六十九歲,偕善慶和尚到雪蘭峨觀音閣,旋至怡保參觀石洞,後往檳城極樂寺,講《起信論》。越年,運經起行,取道入仰光,所載藏經,分乘三百餘馱,人馬同行,幾及千眾,經騰越、下關各鎮,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數十日,人馬平安。

獨由下關進大理時,忽雷電交作,洱海波騰,雲氣變幻,作奇景,而無雨,至寺門,行迎經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每日仍大放晴,成謂洱海老龍,來迎藏經。是時雲貴總督李經羲,奉諭派員到大理,率官紳接旨迎藏,目睹斯事,大讚佛法無邊。

師七十一歲,滇督李帥,暨其家眷來寺皈依。

師七十二歲,是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帝遜位。師在祝聖寺領眾打禪七,革命風聲,傳至滇省,地方大亂,人心愴惶,各省逐僧毀寺,風動一時。在滇省掌新軍為協統李根源,惡諸僧徒,親督隊伍赴雞足山,逐僧拆寺,又想師乃一窮和尚,何得各方民心敬仰,必有怪術,乃指名捕師,各方寺僧,驚惶逃竄,師寺中百餘僧眾亦皆驚恐,勸師逃避,師曰:「諸位驚懼則去,老衲不畏矣。」

李根源領兵入山,駐軍悉檀寺,毀金頂雞足大王像,毀佛殿,毀諸天殿,師以事急,親自下山會見李根源,但至軍門首,守軍不肯通報,師逕入,見李根源與前四川布政使趙藩同坐殿內,師至前致禮,李不顧,趙藩與師有舊,遂問師來此何幹,師將情由陳述。

時李公怒形厲聲問道:「佛教有何利益?」師答:

「聖人設教,濟世利民,為善去惡,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

此時李公怒氣稍溫,又問:「泥塑木雕,豈不空費錢物?」

師答:

「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無惡不作,禍亂以成。即以世俗言,泥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各宗族祠堂,以及東西各國之銅像等,亦不過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語其極則,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至此,李公略現悅容,呼左右具茶點來,又問:「何以和尚不做好事,反而做許多壞事,成為國家廢物!」

師喟然感嘆一聲答:

「和尚是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見一二不肖僧,而棄全僧,豈因一二不肖秀才,而罵孔子,即今先生統領兵弁,雖軍紀嚴明,其亦一一皆如先生之聰明正直乎!海不棄魚蝦,所以為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

這席話,說服李公,李公笑顏逐開,知師非凡輩,俯首致敬,留師晚齋,秉燭深談,由因果說到業報,由業報說到世界相續,由世界相續說到眾生因緣,由淺入深,言愈暢,而理愈明,此時李公猝然大嘆:「佛法如此廣大,吾已殺僧毀寺,罪業深重,奈何!」師慰道:「此一時之風氣,非公之過,願公以後,永護佛法。」

李公大悅,翌日,李公隨師移住祝聖寺,蔬食數日,八月初四日,山中忽現金光,自山頂至山麓,草木皆作金色,李公感動,遂執弟子禮,請師為雞足山總住持,李公引兵離去。是役,若非師至道苦行,恐不能易轉其惡念於剎那間,以是佛門有託,全賴於師。

是年,上海佛教同人來電,促師至滬,共襄佛教大局,因民國初立,訂製佛教會新章,略與諸方牴觸。時師北行至滬,與寄禪、冶開,諸公斡旋,於南京晤孫中山,商改訂會章。事畢,復與寄禪同往北京晤袁世凱。

佛教局面稍靖,寄禪忽病,坐脫於北京法源寺,師為料理喪事,扶柩至滬,在靜安寺開佛教總會成立大會,及寄公追悼會畢,師領滇黔兩省分會公文,及滇藏支會公文,準備回滇。李公根源,廣書介紹函,與蔡鍔諸公,共為護法。

師七十三歲,回滇後,即開辦佛教分會,在文昌宮成立大會,舉辦佛教學校、布道團、慈善醫院。

師七十四歲,創滇藏佛教分會。

師七十五歲,回雞足山,重修興雲寺。

師七十六歲,在祝聖寺與鬼授戒。

師七十七歲,再到仰光,請回高萬邦居士所送玉佛,在龍華寺講經。

師七十八歲,在騰衝保山,各寺講經。

師七十九歲,唐督繼堯派員備書,令賓川縣同入山請師,到昆明超度將士萬靈,師不得已,應諾前往。是時道途多艱,縣以乘輿及派兵護送,師卻之,只挈徒修圓同行,至楚雄途中遇匪,搜出唐致師之函,威嚇拷打,師曰:「不必打,請見你們總司令。」

即拿見其首領楊天福、吳學顯,他們一見師,大聲喝道:「你是什麼人?」師答:「我是雞足山和尚。」問:「何名?」答:「虛雲。」問:「進省做什麼?」答:「做佛事。」

問:「唐繼堯是個匪,你為何去幫忙他,他是個壞人,你與他來往,亦是個壞人。」師答:「你說壞人,亦是難說。」「何以難說?」答:「往好處說,人人都是好人,往壞處說,個個皆是壞人。」「怎麼說?」師答:

「假使你與唐兩位,都是為國為民,為福國福民,乃至你們部下,個個都如此,豈不是個個都好人?從壞處說,你說唐是壞,他說你是壞,各有成見,如同水火,兵連禍結,害盡人民,豈不是個個都是壞人?老百姓從左是盜,從右是匪,如何可憐!」

楊吳等人,聽了皆笑,吳說:「依你說不錯,那麼怎麼辦呢?」師曰:「依我說,你們不要打,請你們招安。」吳曰:「照這樣,你不是叫我們投降嗎?」師說:

「不是這樣說。我說招安,因為你們都是賢才,是招國家之賢士,以安地方。只要你們不存私見,安民救國,豈不是好。」

吳聽了,頗有意思,問師:「那麼向何處辦理呢?」師答:「向唐辦理。」吳說:「向唐就不幹,為什麼?他殺了我許多人,關禁我許多人,現在我正要向他報復,還要我向他投降,這點,是我不能辦的。」

師曰:

「先生勿誤會。我說向唐辦理,因為他現在是中央委來的官吏,事權在手;將來你是中央官吏,你事權在手。他緞殺你許多人,我這回去做佛事,就是要超度兵士亡魂,至若關起來的人,我這回要請他大赦,你的人也不能例外。你如不聽我勸告,古今戰爭,勝敗難說,你與唐各有各的力量,究實你比他為難,他有人有財有補充,有中央力量,比你為強,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過此地,都算有緣,為國息爭,為民安樂,方外人不惜饒舌。」

這席話,楊吳等人聽了,大受感動,反為託師做個媒介代表。師說:「代表之事,貧衲實不敢當,請你們提出條件,我有機會,當向唐說。」楊吳等審議再三,提出六條:

(一)在招安前放回我們的人。

(二)不得把我們的兵解散。

(三)不得將我們職權取消。

(四)我們隊伍歸我們管。

(五)過去兩家戰爭不得追究。

(六)招安後彼此兵丁不得有兩樣待遇。

師曰:「以此條件,想不成問題,俟與唐商後,當有公事給你們,及派員接洽。」吳曰:「那麼,煩勞老師父了,事若辦好,我們感謝不盡。」師曰:「不必言謝,我是順便經過的。」

此時楊吳對師格外優待,備美葷席款師,楊吳見師不舉箸,即改素菜,是夕款談甚欣,欲留師住,師以事忙,翌早,辭行,送路費食物及備輿馬,派人護送,師卻之。

師到昆明,唐派員招待,住圓通寺。是晚,唐見師說:「與老和尚別幾年,我祖母、家父、室人,相繼謝世,心已難安,更加土匪遍地,民不聊生,將士傷亡,孤魂未度,因此想做三件事:(一)作一場大佛事,求佛加被,消災免難,超薦亡靈。(二)將圓通寺建一大叢林,弘揚佛法。(三)辦一完善之大學,以教育青年。第三件,我自有人辦,至第一二件,除老和尚外,別無他人能任。」

師聽唐公提此三事,合掌讚嘆道:

「公發弘願,斯世希有,是菩薩心。衲知識淺薄,無此能力,建叢林事,海內大德多人,但圓通寺非叢林地,住不過百眾,請再考慮。至做佛事,日期不多,可代效勞。」

唐公曰:「師言圓通寺地方不合叢林,甚高見,往後再說,做佛事如何辦法?」

師即提三事,向唐公商議:

(一)道場起經之日,全市禁屠。

(二)大赦牢獄。

(三)賑濟難民。

唐公曰:「一三事可照辦,至二件,系中央司法主權,唐不能自主。」師曰:「國家多事,中央已不能顧及,只與司李商之,便能做到,以迓天休。」唐公首肯。師又向唐公報告路上遇楊天福吳學顯之事,藉此大赦,將他們的人放出,亦易於感化。唐聽說,當下大喜,即斟酌辦理大赦招安事。

師八十歲,春月,在昆明忠烈祠啟建水陸道場,法會開始,即大赦及禁屠,於會期中,唐派員與楊吳商招安事,委二人為大隊長,從茲地方安靖,二人始終不變。當法會開始,師上壇拈香時,全壇蠟燭盡開燈花,狀如蓮花,霞彩奪目。法會圓滿,空中現出寶蓋幢幡,飄漾雲中,全城目睹,羅拜於地,唐公感動,合府皈依於師。

師八十一歲,唐督仍請師建水陸道場,請師住持華亭寺,師將寺名改為雲棲寺,又將修建重興。

師八十二歲,滇省自顧品珍倒唐奪政後,二月起天雨不息,城內可行舟,七月旱災數月,熱毒蒸騰,喉疫大作,死人數千。是時師初住雲棲寺,遭此兇歲,諸事暫緩進行。

一日,師與具行上人同進城,歸途,拾一包裹,開視,內有金玉釧金釵環鏢等物,滇幣八千元法國幣萬餘元,視畢,復裹之,待人來尋回,日將暮,離寺尚遠,將物帶走,俟明日再來等失主,後登報找尋。

將到山下,渡海時,忽見一女子跳海,急趨救之,力牽上岸,女不肯,仍尋死,強伴至寺,已入夜,令她換衣,與之食不食。

師勸慰良久,女自言姓朱,長沙人,生長雲南,年十八歲,父在城內福春街開藥行,只生我一人。因孫師長到家求婚,自稱未娶,父母信之,過門後,知有元配,悉受騙,元室兇惡,屢遭毒打。父母又畏孫師長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因此帶了多少錢財逃出,欲往雞足山投虛雲老和尚出家。以不識路道,走了兩天,在途上驚有人來追,包袱失落,今則非死不可,師詢失物相符,遂交還,又慰藉。

翌日,師通知朱孫兩家來寺解釋,以因果法示聞,其夫及大婦,跪在佛前,立誓懺悔前非,相抱而哭,視者動容,在寺住三日,男女老少數十人,發心皈依,受戒而去。

師八十三歲,重建雲棲寺,時陳太史筱甫,將自己花園送與農林學校,取回勝因寺地址,改作雲棲寺下院,建殿堂寮房,又修太華寺、松隱寺,在山下新建招提寺,改村名為招提村。

在後山深林中,撿一包袱,內有金銀幣等值二十餘萬元,送與政府為賑濟用,眾謂常住困難,應留常住。師曰:

「佛制僧人不得拾遺財,今已拾之,已屬犯戒,歸於常住,更為非議,諸公樂捐己財,以種福田則可,僧人無糧募化則可,拾遺歸常住,衲不敢也。」

眾稱善,遂撥賑款。

滇省連年災旱,人民病苦,喉疫大作,死亡無數,上自將領,下至士民,無不思唐公舊德,群議定迎唐公回任。唐回滇督任,詣寺請師禱雨,壇設雲棲寺,祈禱三日,雨大降,人民喜悅,喉疫一症,依然蔓延猖獗,唐說:「聞雪能止喉病,今已暮春,何能得雪?」又請師求雪,越日,雪下盈尺,喉疫頓息。

師八十四歲,是年建雲棲寺七眾海會塔一座。

師八十五歲,修理金山祖塔,七佛塔,共十六座,修全寺佛像,五百羅漢,勝因寺大殿,鑄大銅佛三尊,修西方殿,塑三聖像。

師八十六歲,在寺講經,傳戒,打禪七。

師八十七歲,在寺講經傳戒,是時戒期殿前枯梅開白蓮數十朵,前後菜園,所有青菜盡放青蓮花,每花中心立一佛像,然此瑞兆,真屬稀有,成為萬古嘉言,張拙仙有詩為志:

華亭千歲劫如灰,雲瑞重逢五色開;

苦菜遍呈青玉佛,枯梅欣湧白蓮臺。

法筵優缽諸天雨,道樹菩提自性栽;

正聽闍黎宣戒本,一花復現一如來。

師八十八歲,在寺講經傳戒,建幽冥大鐘樓。

師八十九歲,與王九齡同來香港,時陳銘樞主粵政,派員來接至廣州,住頤養院,同遊白雲山能仁寺,陳請師住持曹溪南華寺,師以年齡高邁,卻之。

至廈門福州,回鼓山,講《金剛經》,赴育王寺拜舍利,再朝普陀,文質和尚陪至滬。是年冬月,鼓山達本老和尚圓寂,派人到滬商事。

溯師自六十五歲至八十九歲,均住在雲南宏化,在這漫長二十餘年間,把雲南衰微已久的佛教,全部復興起來,在師手頭,所修建的寺院,大大小小已有十餘間,其中雲棲祝聖兩寺規模最大,作十方叢林制,開單接眾,講經坐禪,以師之德,深獲全省人民愛戴。

內容來自網絡,旨在公益性分享,感恩原創及分享平臺。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看到並受益,隨喜感恩!

相關焦點

  • 虛雲老和尚一入定就是半個月
    虛雲老和尚就這樣再次躲入山洞修煉。經過很多年的打坐苦修,當時虛雲老和尚的修行並未有什麼進展,更沒有開悟。雖然在山洞裡煉得衣不蔽體,也不得法,卻展示了虛雲老和尚追求佛法的決心。後來,在得道高僧的指點下,虛雲老和尚更是長年堅持盤腿打坐,從不間歇。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仁德法師萬分激動,匆匆穿上海青,持具搭衣,跟隨知客師走進虛雲老和尚的丈室,見到虛雲老和尚正坐在法座上看經文,神態安祥,與昨日所見,更有不同。仁德法師便向虛雲老和尚恭敬三拜。虛雲老和尚放下經文,說:「你從哪兒來呀?」仁德法師回答說:「弟子從終南山來。
  • 虛雲老和尚出生時是個大肉球,差點被當做怪物丟掉,幸被一刀拉開
    後世關於一代高僧虛雲老和尚的傳說和事跡多如牛毛。 有些事跡流傳的久了,就離真實面目越來越遠。 相傳,虛雲老和尚一言傳心法,功德無量大。 他的一生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
  • 雲居山舉行虛雲老和尚圓寂55周年紀念法會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2014年10月5日(農曆甲子年九月十二日),虛雲老和尚圓寂五十五周年紀念法會在雲居山真如禪寺隆重舉行。 五十五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示寂。五十五年後的今天,虛雲老和尚的後代子孫,學人子弟,齊聚在真如禪寺,緬懷虛雲老和尚的豐功偉績。並以此激勵後人,學習虛雲老和尚愛國愛教的思想,正信正行的情操,處世不驚的胸懷,艱苦樸素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品德,繼承和發揚虛雲老和尚的精神,把中國佛教的事情辦好。
  • 雲南一和尚「自燃」 攝影記者拍下詭異一幕
    1924年雲棲傳戒,虛雲老和尚請具行法師為尊證。戒期將畢,法師變賣衣服設齋供眾,隨後告假回到下院,自取禾稈數把,身披袈裟趺坐,左手執引磬,右手敲木魚,面向西方念佛,現神通出「火光三昧」自化,雖成灰炭,仍能保持身貌巍然不動。
  • 夢參老和尚談虛雲老和尚:我問過他自己,我說老和尚你開悟沒有?
    夢參老和尚談虛雲老和尚:有些個老和尚辦了佛學院,那天我跟老法師說了,辦辦不想辦了。就是虛雲老和尚,他都跟我們小和尚講,好好讀吧,過這幾年,我就不辦了。大家知道什麼原因嗎?後來的人哪不知道前人為道、愛護學子的心,辦學是留眾啊供養大眾啊,他就是感覺著寒心啦。
  •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撞鐘的,也就是說,這個廟裡的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四和尚、五和尚、六和尚都沒成就,一個撞鐘的和尚成就了肉身菩薩,是不是啊?虛雲老和尚最得意的弟子是誰?具行上師。具行上師幹啥的?種菜、做飯的。虛雲老和尚教他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最後,他念到什麼程度啊?
  • 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眾多弟子們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
    近代一百二十歲高僧虛雲大師座下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彌光法師是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兩位高僧大德之一,也是近代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座下唯一一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大師。彌光老和尚的一生是精進修持的一生,他精修禪定功夫,並且堅持修苦行頭陀,常年都要閉關,而且,老和尚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年就只洗一次澡,清理一次頭髮。彌光老和尚道心堅定,不屈不撓,而且對學佛修行之路堅定不移。就在那個特殊時期高壓的環境狀態,彌光老和尚也從來沒有退失過一次道心,而且為了保護這身僧裝,即使放牛放了十三年他也拒絕脫下僧服還俗。可見彌光老和尚對佛法的信心堅如金剛。
  • 民國和尚用真火焚身,圓滿成佛,科學家到現在都解釋不了
    光緒年間,災禍連連,導致農民顆粒無收,雲南大理髮起了饑荒。有一個年輕人因為離亂的局勢,失去了工作和收入,舉家艱難。幸好天無絕人之路,正逢雞足山修建祝聖寺,虛雲老和尚正愁沒有勞力,於是他就住進了寺後柴房。他老實勤奮,少說多做,總是沉默寡言,所以大家都稱他:「聾子」。因為實在過不下去,他的家人接連趕來投奔聖寺。虛雲老和尚心性慈悲,體諒並收留他們在寺裡做工。
  • 宣化上人:娶妻兩房而無染 虛雲老和尚的傳奇出家因緣
    1948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虛雲老和尚為上人傳授禪宗法脈,賜法號宣化。後陸續至香港、美國等地弘法,在美建立「萬佛城」等諸多佛教道場,畢生弘化東西方弟子眾多,於1995年圓寂,留存舍利子眾。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今天帶你走進,佛源老和尚的傳奇一生!
    三月,虛雲老和尚及寺僧均被囚審,有被毆致死者。事急,唯師領命夜遁,至北京見李濟深,得周恩來過問,雲門解厄。六月,雲門寺傳戒,師為引禮,且於虛雲老和尚前增受戒品。八月初三,虛雲老和尚於方丈樓六祖真身前,傳師雲門法券,並賜名佛源,號妙心。 一九五二年,師三十歲。正月至三月,北京四次來電催虛雲老和尚北上。
  • 現在網上居然有人說虛雲和尚沒有活到120歲,你怎麼看?
    現在網上居然有人說虛雲和尚沒有活到120歲,你怎麼看?悟空問答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懷疑虛雲?」我看了下面的回答和評論,真是有不少人附和著。於是我也談了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真是不敢相信!居然有人懷疑虛雲老和尚沒有活到120歲,我也是佩服這些人的無知無畏啊!
  • 84歲的虛雲和尚向自己的徒弟行跪拜禮?徒弟有何本事讓師傅彎腰?
    虛雲和尚是佛教界的一個傳奇,一生橫跨3個朝代,見證了中國的近代史。虛雲和尚在佛教界的地位舉足輕重,能讓虛雲大師膜拜的人物,屈指可數。但凡事沒有絕對,在1924年,虛雲大師曾向自己的徒弟行跪拜禮,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高僧故事:具行和尚曠世傳奇 真火焚身震驚世人
    這件奇事轟動雲南,當時媒體也曾報導,並有照片為證。這位高僧就是具行和尚,虛雲禪師門下弟子。虛雲禪師在具行和尚自焚後,曾寫下兩首詩紀念。當時還有人寫下《具行大師行業自化記》(收入《虛雲法師自述年譜》),至今仍在雲南雞足山上。下面這篇故事,就是依據碑文以及相關記載演繹而成。虛雲禪師輕敲殘磬,具行和尚全身震動,化作灰燼。
  • 這個和尚到底做了什麼,虛雲法師看了都在痛哭流涕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為何來求見虛老?」  那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
  • 敕封佛慈洪法大師回山----虛雲老和尚畫傳集 宣化上人著述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Composed by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敕封佛慈洪法大師回山Being conferred the title "Vast Dharma of the Buddha's Kindness
  • 雲南八大怪有多怪?三隻蚊子一盤菜,和尚可以談戀愛
    彩雲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飛去,回憶悠長,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秀色麗江,人在路上……」 一曲優美動聽的《彩雲之南》,讓人們對雲南這座邊疆省份產生了嚮往之情。為了讓更多人迅速了解雲南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習俗,我們今天來介紹雲南的八大怪。
  • 雲南密碼(八)虛雲重修華亭寺 具行永守海會塔 真火自化的神秘高僧
    近百年來,這個真實不虛的傳奇一直被流傳,直到今天你在任何搜尋引擎上打出「釋具行」三個字,就可以看到,這個在雲南最大的一座禪宗十方叢林——華亭寺裡發生的佛教傳奇。華亭寺具行法師是雲南鹽源人,俗名阿便,從小父母雙亡,後來入贅賓川縣一曾姓人家,婚後還生了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