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要從公元前4000年說起,巴比倫人通過觀察恆星的排列形狀,將他們畫了下來,叫做星座。
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經有天文臺的建築,比如英國著名的巨石陣就是其中之一。
又過了差不多900年,中國天文學創造了解釋天體運行的模型。
一直到1937年5月,世界上第一顆液體火箭在美國發射成功,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自此,人類開啟了從太空用衛星探索宇宙的旅程。
而如果要說,目前誰發射衛星的計劃最瘋狂,非馬斯克莫屬了。
馬斯克企圖通過SpaceX發起一場網際網路革命,2015年,馬斯克宣布SpaceX將發射1.2萬顆通信衛星到軌道上。
而馬斯克的這一宏偉計劃目前為止進行得很順利,預計為全球範圍內提供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
但是其實在2019年6月,美國天文學會就發表聲明,希望能夠各方共同努力,正視星鏈可能對星空造成汙染,影響天文觀測的問題。
同年9月,歐洲航天局的氣象衛星"風神"差點與星鏈44相撞,歐航局緊急變軌才避免了這一悲劇。
國際天文學界一直對星鏈計劃存有擔憂,並且一直有天文學家表示,用望遠鏡觀測天體時,需要長時間曝光才能採集到遙遠天體的星象,然而馬斯克直接說讓他們把望遠鏡直接搬到天上,這可氣的老頭子們牙痒痒。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傳出了一些聲音,表示星鏈網絡將顛覆5G,我們便來看看。
目前星鏈計劃已經部署了893顆衛星,馬斯克的公司也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衛星運營商,北美部分地區用戶,已經能夠收到星鏈的網絡,星鏈向用戶發起了內測。
在內測郵件的內容中,SpaceX表示星鏈現在可以提供50-150Mbps的下載速度。
根據網絡測速公司Ookla的評測數據顯示,下載速度超過了美國95%的寬帶,突破160Mbps。
其中有一位用戶跑到運營商還沒覆蓋網絡的國家森林中時測評發現有樹木的時候,星鏈網絡會被遮蓋,所以還是有其弊端。
而且價格,也沒有馬斯克所說的低成本網絡服務,而是每個月99美元,還得加一個499美元的鍋蓋才能接收到信號,相對來說,挺不方便的。
那其實顛覆5G的說法是過於誇張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星鏈計劃貌似不僅提供商業服務,它還接到了美國陸軍的訂單,這意味著美國軍方打算利用星鏈技術,部署軍事戰略,若真如此,這老美會做出些什麼?
這還真是絕,如果真成了,按照老美的德性,那指定是利用星鏈監測各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