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空間機構前負責人:太空視角啟示人類團結抗疫

2020-08-21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美歐空間機構前負責人:太空視角啟示人類團結抗疫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思考人類命運的時候該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來自中美歐三大空間機構的前負責人近期共同發聲強調,「如果我們還想在阻止新冠病毒傳播上取得勝利的話,並準備好面對下一個外敵入侵,我們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放棄任何現實存在甚至是想像出來的分歧,團結起來共同抗敵」。要讓這個星球上生存的75億人站在一起,一致對外。

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絡平臺「中科院之聲」19日發布了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歐洲空間局原局長讓-雅克·多爾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局長查爾斯·博爾登聯合發表的《團結抗疫,應把視線轉向太空》文章。

三位作者來自地球上三個大洲,說著三種語言,甚至代表了三種膚色,還分別是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人。他們警告稱,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正在面臨一次外敵的入侵。「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一個我們知之甚少且看不見的外敵,已經殺害了幾十萬人,還侵入到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就我們現在所知,我們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且在我們鄰近的恆星系統中,我們也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看地球和人類,很顯然那些不同和分歧都變的不足為道了。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不能掩蓋我們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智慧生命物種。」

這三大空間機構前「掌門」特別指出,如果政治家們,花一點兒時間把視線轉向太空,想一想如何在這個宇宙中孤獨航行的藍色星球上分享一個共同的命運,「他們也許就可以從當前激烈的爭論中脫身並團結起來,不光是為了保護『他們的人民』,而是為了保護全人類的利益而努力」。

「最後,無論你同意與否,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地球這艘航船的船員嗎?」

據了解,這三位作者經過討論,圍繞「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來自太空的啟示」共同寫成文章,其核心內容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以通信形式發表,並以中文、英文、法文等在媒體刊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吳季等:團結抗疫,應把視線轉向太空丨Calling太空
    編者按: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超過2千萬之際,吳季以及另外兩位國際主要空間機構的前負責人再次呼籲人類團結起來一致抗疫。為此,我們應該將視線轉向太空,當你在那個距離上回望我們的地球、思考人類命運的時候,你一定會同意,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抗人類的共同的敵人。人類正在面臨一次外敵的入侵。
  • 崔天凱《紐約時報》刊文:中美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崔天凱《紐約時報》刊文:中美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5日在《紐約時報》刊文指出,圍繞疫情中美兩國間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現在不是相互指責的時刻,現在我們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 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
    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新華社記者孫萍 包爾文2020年8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在京召開,聚焦空間技術和平利用、抗疫與健康
    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聯合秘書長孟彥介紹,與前兩屆大會相比,第三屆空間大會具有推動空間技術和平利用、造福健康、多邊合作、教育普及等「四大動能」,大會將搭建國際空間技術與中國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全球空間技術的二次利用和產業轉化。
  • 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來自太空的啟示
    他們希望通過太空對人類的啟示,喚醒人類團結一致應對疫情的意識。同時,這些來自太空的啟示,也是我們人類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的最好的精神境界和參考坐標。三位作者經過討論,將這個想法寫成此文,其核心內容已在《自然》雜誌上以通信形式發表。這裡刊出的是他們全文的中文版。該文也將以英文、法文在不同的國際主流媒體上刊出。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的難忘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今年2月,恆大集團攜手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因匯集中美最頂尖醫療科研專家,被網友稱為國際抗疫"豪華天團",一舉一動備受關注。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最新進展。
  • 聯合國及多家國際航天機構負責人:祝賀並期待第三屆空間大會召開
    國際在線消息(特約記者 孟彥):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簡稱「第三屆空間大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歐洲航天局等多家國際航天組織負責人等,以不同形式發來賀信賀電,祝賀這一航天盛會召開。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中國宣布向世衛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積極支持世衛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糧食計劃署等機構在華採購防疫物資支援全球,協助世衛組織「團結應對基金」在中國籌資,參與世衛組織發起的「全球合作加速開發、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議。  (三)抗疫外宣激濁揚清、以鬥促合。
  • TGN推動中美歐跨境孵化
    這次合作在中美歐之間架起了一座跨境孵化的橋梁。」20日,美國Foundry Club創始人Barry Capece在「TGN Talks國際項目路演會」上說。  TGN是香港啟迪科技園依託母公司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內地通過近20年專業科技服務經驗和全球多元化科技園體系資源網絡,融合多地政府、導師、風投機構和知名企業支持,創造出的一個通聯內地—香港—亞洲乃至全球的開放式投融資及資源共享服務平臺。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的難忘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該書用點點滴滴的細節為讀者勾勒出中國戰疫「路線圖」,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折射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近日,該書還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書目,並被評為「2020年4月中國好書」。
  • 員史蒂芬·羅奇日前撰文深入比較中美兩國在抗疫理念、措施等方面...
    美學者高度評價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①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日前撰文深入比較中美兩國在抗疫理念、措施等方面的差異,高度評價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同時對美抗疫措施混亂及經濟疲軟表示擔憂;②文章說,中國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反彈勢頭正在增強。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將迅速回歸疫情前的增長趨勢。
  • 《2001:太空漫遊》:全新的智慧生命,全新的人類
    最終,船長戴維穿越瑰麗壯觀的星門,發現了人類無盡的生死輪迴和宇宙的終極知識……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美國影片《2001太空漫遊》(1968)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人類進化的圖景。作為藝術領域對人類邁入太空時代的回應,本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執導的蘇聯影片《飛向太空》(1972)。
  • 以色列太空計劃的前負責人爆料:美國早已和外星人締結條約
    好吧,上述消息來自一位以色列前太空計劃的負責人—Haim Eshed。Haim Eshed是誰?據以色列媒體的報導,Eshed在1981年至2010年期間擔任以色列安全太空計劃的負責人,多年來,曾三度獲得以色列安全獎,其中兩次是因開發了機密技術而獲獎。
  • N維空間一——歐幾裡德空間
    空間有很多種(歐幾裡得空間、拓撲空間、閔可夫斯基空間、線性空間、希爾伯特空間、吉洪諾夫空間等),也存在很多維度,想要深刻理解n維空間,我們需要從最簡單的空間說起。歐幾裡德空間簡稱歐氏空間,或平直空間。在數學中,它是對歐幾裡德所研究的2維和3維空間的一般化。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 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 「挖土」回歸,SpaceX 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 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把最真實的抗疫過程告訴全...
    查醫生日記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記,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的難忘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該書用點點滴滴的細節為讀者勾勒出中國戰疫「路線圖」,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折射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
  • 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
    就像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在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說的那樣,中國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及探測數據。至於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那麼,拜登一些顧問的呼籲能推動中美太空合作嗎?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鳳凰藝術 | 楊利偉、範迪安、徐冰帶你去太空看展!首個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成立
    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2020年9月29日,人類第一個基於空間站的藝術機構成立並舉辦發布儀式。太空藝術館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發起組建,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高銘出任館長,於向溟任執行館長。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