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華院士:寧可畢生默無名,但求藍鯨出大海

2020-11-04 新疆科技館


黃旭華院士個人簡介

黃旭華,艦船設計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原籍廣東省揭陽縣(今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1924年2月24日 (一說1926年3月12日 )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今汕尾市田墘街道 ),1949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船舶製造專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北省科協榮譽委員,曾任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以及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名譽所長等職。


研究領域

黃旭華長期從事核潛艇研製工作,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主持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和飛彈核潛艇研製,分別獲1985年和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獲得榮譽

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4年被評為「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7年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勳章「共和國勳章」。

2020年1月10日,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深潛」報國三十年

「從一開始參與研製核潛艇,我就知道這將是一輩子的事業。」黃旭華說。

1926年,黃旭華出生在廣東汕尾。上小學時,正值抗戰時期,家鄉飽受日本飛機的轟炸。海邊少年就此立下報國之願。

高中畢業後,黃旭華同時收到中央大學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錄取通知。在海邊長大的黃旭華選擇了造船。

新中國成立初期,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核威懾。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央決定組織力量自主研製核潛艇。黃旭華有幸成為這一研製團隊人員之一。

執行任務前,黃旭華於1957年元旦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63歲的母親再三囑咐道:「工作穩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但是,此後30年時間,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

1986年底,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再次回到廣東老家,見到93歲的老母。他眼含淚花說:「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年,母親收到他寄來的一本《文匯月刊》,看到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裡有「他的愛人李世英」等字眼,黃旭華的9個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質。

與對家人隱姓埋名相比,黃旭華的愛人李世英承擔了更大壓力。忙時,黃旭華一年中有10個月不在家。結婚8年後結束兩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麼的。

「他生活簡單隨性,出去理髮都嫌麻煩。後來,我買了理髮工具學會理髮,給他剪了幾十年。」李世英說。

攻堅克難鑄重器

核潛艇,是集海底核電站、海底飛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

「當時,我們只搞過幾年蘇式仿製潛艇,核潛艇和潛艇有著根本區別,核潛艇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對內部結構更是一無所知。」黃旭華回憶說。

在開始探索核潛艇艇體線型方案時,黃旭華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艇型。最終他選擇了最先進、也是難度最大的水滴線型艇體。

美國為建造同類型核潛艇,先是建了一艘常規動力水滴型潛艇,後把核動力裝到水滴型潛艇上。

黃旭華通過大量的水池拖曳和風洞試驗,取得了豐富的試驗數據,為論證艇體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堅實基礎。「計算數據,當時還沒有手搖計算機,我們初期只能依靠算盤。每一組數字由兩組人計算,答案相同才能通過。常常為了一個數據會日夜不停地計算。」黃旭華回憶說。

核潛艇技術複雜,配套系統和設備成千上萬。為了在艇內合理布置數以萬計的設備、儀表、附件,黃旭華不斷調整、修改、完善,讓艇內100多公裡長的電纜、管道各就其位,為縮短建造工期打下堅實基礎。

用最「土」的辦法來解決最尖端的技術問題,是黃旭華和他的團隊克難攻堅的法寶。

除了用算盤計算數據,他們還採取用秤稱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設備都要過秤,安裝中的邊角餘料也要一一過秤。幾年的建造過程,天天如此,使核潛艇下水後的數值和設計值幾乎吻合……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黃旭華團隊一步到位,將核動力和水滴艇體相結合,研製出我國水滴型核動力潛艇。

終生奉獻不言悔

核潛艇戰鬥力的關鍵在於極限深潛。然而,極限深潛試驗的風險性非常高。美國曾有一艘核潛艇在深潛試驗中沉沒,這場災難悲劇被寫進了人類歷史。

在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中,黃旭華親自上艇參與試驗,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所有的設備材料沒有一個是進口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開展極限深潛試驗,並沒有絕對的安全保證。我總擔心還有哪些疏忽的地方。為了穩定大家情緒,我決定和大家一起深潛。」黃旭華說。

核潛艇載著黃旭華和100多名參試人員,一米一米地下潛。

「在極限深度,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承受的壓力是一噸多,100多米的艇體,任何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閉不足,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巨大的海水壓力壓迫艇體發出「咔嗒」的聲音,驚心動魄。

黃旭華鎮定自若,了解數據後,指揮繼續下潛,直至突破此前紀錄。在此深度,核潛艇的耐壓性和系統安全可靠,潛艇設備運轉正常。

新紀錄誕生,全艇沸騰了!黃旭華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和激動,即興賦詩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正是憑著這樣的奉獻精神,黃旭華和團隊於1970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各項性能均超過美國1954年的第一艘核潛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潛艇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1970年12月26日,當凝結了成千上萬研製人員心血的龐然大物順利下水,黃旭華禁不住熱淚長流。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新中國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

幾十年來,黃旭華言傳身教,培養和選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術人才。他常用「三面鏡子」來勉勵年輕人:一是放大鏡——跟蹤追尋有效線索;二是顯微鏡——看清內容和實質性;三是照妖鏡——去偽存真,為我所用。

作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直到今天,93歲的黃旭華仍然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為年輕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勁……

相關焦點

  • 黃旭華院士:為中國核潛艇隱「功」埋名三十年
    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 黃旭華院士新華社發90多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作為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仿佛將「驚濤駭浪」的功勳「深潛」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黃旭華說:「從一開始參與研製核潛艇,我就知道這將是一輩子的事業。
  • 黃旭華院士簡介-新華網
    黃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1926年3月生於廣東海豐,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黃旭華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創始人之一,曾任某型號艇總設計師,作為總技術負責人,成功執行了某產品的設計研製、水下發射試驗等任務。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習近平看到93歲的中船重工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和82歲的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年事已高,站在代表們中間,就握住他們的手,請他們坐到自己身旁。這感人的一幕,通過電視傳遍了千家萬戶,溫暖了全國人民的心。「習主席握著我的手和我聊天,我覺得他就像和家人說話一樣親切。」黃旭華告訴文匯記者。
  • 走進黃旭華院士故裡,追尋夢想足跡
    揭東區具有獨特的生態自然風光和特色鮮明的人文、民俗文化資源,由玉湖黃旭華舊居、萬竹園、寶山湖等景點組成的「紅色休閒生態」一日遊,讓遊客們既能探訪潮汕古村,聆聽愛國故事,又能遊山玩水,品嘗美食。新寮村是「廣東省古村落」,也是「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的家鄉。沿著青石鋪成的村道一路前行,記者來到黃旭華院士的舊居,這裡整齊地陳列著院士獻身國防感人事跡介紹和由他主持研製的核潛艇模型,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正在駐足參觀。
  • 黃旭華院士:在國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
    黃旭華院士指揮大合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或許難以想像,被外界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院士中學時代「一再輸在起跑線上」。得知縣城聿懷中學搬遷後落腳揭西山溝五經富的消息,黃旭華正月初四跟二哥背起行囊朝新校址進發,徒步山路4天,「腳都磨出了血泡」。爬過最後一個山頭,目之所及讓他不禁心涼,幾個四面透風的草棚就是他要找的學校。
  •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向家鄉捐贈50萬元
    昨日記者從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獲悉,祖籍潮汕的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近日決定將其中的50萬元獎金捐贈給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為「獎掖潮汕佳子弟,造就銀河摘星人」的「星河」事業獻出自己的赤誠之心。  黃旭華院士於2019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成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 今夕最相思,此生最相守|黃旭華院士與李世英女士的神仙愛情
    在夫人李世英的支持下,黃旭華心無旁騖,數年如一日地進行科研,最終從零到一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年初,他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團聚之後,黃旭華的家開始有了周末家庭晚會,他為妻子和孩子表演手提琴、口琴,用特別的方式詮釋對妻子和孩子的愛。
  • 黃峻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感人故事
    黃峻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感人故事 2019-12-05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頒給黃旭華和曾慶存兩位院士
    大會針對 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圖 | 黃旭華(來源:網絡)黃旭華院士,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為中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 我國黃旭華院士:少年離家白髮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國貢獻!
    他們為了潛心研製我國的核潛艇,不僅隱形埋名30年,更是忍住了30多年未和家人見面,他就是我國核潛艇技術研製的關鍵人物黃旭華。提到這位老人,我們心中除了敬佩還是敬佩。眾所周知,在他們那個年代,我國的科技和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不過他們憑藉著一己之力,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 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最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我國核潛艇的先驅者之一黃旭華院士和我國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獻身核潛艇事業 無怨無悔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已九旬高齡的黃旭華院士是大家所熟知的功勳,他為我國核潛艇的從無到有、跨越發展、探索趕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黃旭華:隱姓埋名數十載,皓首永葆赤子心
    【致敬共和國勳章 國家榮譽稱號人物】  走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的辦公室,兩個潛艇模型、一幅十六字的書法作品格外醒目。  隱姓埋名幾十年的黃旭華,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 黃旭華、李蘭娟院士為京東物流這對新人證婚,人民日報直播
    婚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共同為新人證婚,幾十位明星奉獻表演並擔任雲伴娘和雲伴郎。「雖然因為疫情錯過了原定的儀式,但收到了來自全國幾百萬人的祝福,這是我們最難忘的婚禮。」魏文宏和仙秀說。魏文宏和仙秀參加雲婚禮大年初二,丈夫驅車近千公裡返回崗位這是一場為抗疫夫妻舉辦的特殊婚禮。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黃旭華和曾慶存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黃旭華和曾慶存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給你一個玩具,給我造出一艘核潛艇
    黃旭華是一位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科學家,他生於20世紀20年代。因為那個年代中國社會發展環境比較混亂,黃旭華家鄉的學校也不能繼續辦下去。此時此刻,求知的欲望驅使黃旭華離開家鄉,去廣西桂林讀中學。最初,黃旭華的求學道路受阻,但基於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在1941年,他也終於到達桂林,重新獲得了讀書的機會。一九四○年,黃旭華經幾次輾轉來到重慶,並進入國民政府開辦的臨時先修班學習,因成績優異,後來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並開始學習造船。
  • 船建學院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造船系校友黃旭華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是船建學院1949屆造船系的校友,與特等獎項目都來自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集中體現了船建學院在學校指導下,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只為蒼龍能遨遊四海
    宣讀誓言的時候,黃旭華想起自己幼年時的種種,想起自己的理想,眼中噙著淚,自己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了!1958年,黃旭華奉命進行核潛艇的研究,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前蘇聯等發達國家擁有核潛艇,我國對核潛艇的可借鑑經驗幾乎為零,任務何其嚴峻,但黃旭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 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華民族必定如日出東方一般崛起
    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1958年起參加核潛艇研製工作,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總設計師突出貢獻獎,被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人物」、「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
  • 教程|線描和色彩的碰撞--深海裡的藍鯨
    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藍鯨背脊呈淺藍色,肚皮布滿褶皺,帶有赭石色黃斑.它的尾巴寬闊平扁,能在水中自由...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
  • 獲國家獎勵的潮汕籍院士,捐了50萬獎金給家鄉!
    昨天(9月23日),南都記者從揭陽市相關部門獲悉,近日,祖籍為廣東揭陽的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決定將其中的50萬元獎金捐贈予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黃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