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何意?

2021-01-19 諸葛品歷史

自古以來,為人處世就是一門大學問,若能深諳其中精髓,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面對什麼樣的人,都可以輕鬆應對,雖說未必能夠大富大貴,但至少混得不錯。時代不斷發展,新事物、新思想也層出不窮,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技巧還是那些,古人總結的一些道理,或許有一部分早已過時,但有些仍然值得仔細品讀。

當一個機會來臨的時候,有人因瞻前顧後,不敢輕易嘗試,有人卻抓住機會,並為此付出努力,最終走上人生巔峰,這就是所謂的「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規則,現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今天咱們介紹的是古人常說的一句俗語:「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法不輕傳

從狹義上來說,此處的「法」指的是傳說中的法術,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豬八戒的三十六變等,但法術根本不存在。從廣義上來看,「法」指的是超凡脫俗的本領,比如雕刻師的高超手藝、木匠的手藝、武術大師的武功絕學等。通常來說,古人會把獨門手藝傳給子孫,格局比較大的人,會收一些徒弟,然後傳給天賦較高的徒弟。

之所以「法不輕傳」,並非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的體現,而是無奈之舉,為何這麼說呢?假如把手藝傳給外人,一旦對方人品有問題,不懂得知恩圖報,很可能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另外,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如果子孫或者徒弟天賦一般,很難學會手藝的精髓,久而久之就失傳了。

如此一來,在傳授手藝之前,往往著重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看對方的品行,也就是所謂的人品,如果人品不行,即使天賦再高也不考慮;另一方面,就是對方的天賦,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天賦,這一點不得不承認,對於天賦一般的人來說,即使花費再多時間,也做不到獨樹一幟。

二、道不賤賣

這裡的「道」,可理解為道理、方法、經驗。一個人通過學習和生活閱歷,總結出有用的方法技巧,不能輕易告訴別人,即使對方非常想學,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俗話說,成功沒有捷徑,但一定有方法,如果掌握這種方法,就能少走許多彎路,更容易取得成功,否則必然事倍功半。

道不賤賣,類似於現代的知識付費,別人花時間精力掌握的方法,一般不會免費交給你,畢竟時間就是金錢,若想不付出就得到成功的經驗和方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道德經》裡寫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從別人那裡學到東西,要明白「道不賤賣」的道理,該付出的時候,一定不要摳門。

三、師不順路

「師不順路」中的「師」,最初指的是風水師,後來又包括了老師。眾所周知,古人對風水深信不疑,蓋房子會找人看風水,建墓地也會找人看風水。「師不順路」的整體意思是,當風水師給別人家看風水的時候,你不要請他順道給你家看,這是對風水師的不尊敬,既然想請大師幫忙,就要按照行業規則,拿出自己的誠意,若非如此,別人憑什麼幫你。

對於老師來說也是如此,古代講究尊師重道,所以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古代的私塾先生,基本不會主動去收學生,而是家長以誠懇的態度,把孩子送到學堂。並不是古代風水大師和教書先生故意擺架子,而是他們需要得到尊敬,如果輕易給別人看風水,或者隨意收學生,就體現不出他們的價值了。

四、醫不叩門

正常情況下,如果家裡有人生病,親屬會把郎中請到家裡,而不是郎中主動過來,之所以「醫不摳門」,背後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假如郎中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說某人生病了,處於醫者仁心,主動跑到病人家裡,結果發現對方活蹦亂跳,根本沒有病,容易造成誤會,如此就非常尷尬。

第二個原因,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在不了解病情之前,郎中也不知道做哪些準備,如果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就主動上門治病,有可能會耽誤時間,甚至來不及救治。若親屬去請郎中的話,把病人的病情描述一下,郎中心裡大概有個譜。另外,若盡了全力依舊沒把病人治好,親屬也不會有什麼怨言,畢竟是他們把郎中請過來的。

雖然時代不同,但俗語「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所蘊含的道理,至今仍有借鑑意義,尤其是「法不輕傳,道不賤賣」,稱得上至理名言,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在農村,我們可以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老話,但是這些老話我們都不怎麼聽過,書本上也不曾看見過,所以很多年輕人便說這些老話都是人們隨口瞎編的。這樣一來,馬兒整天吃不好,慢慢的也就變瘦了,而沒有什麼講究的驢,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馬兒不吃的它也可以吃,相當於可以吃兩份食物,肯定會越長越胖了。這樣看來,我們便可以知道農村隨處可見的牲口也並不是那麼好養,別看農民都說牲口沒什麼好養的,把它們放在山坡上吃草,自己在旁邊看著它們不去別人的田地裡搗亂就行了。
  • 古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何意思?古人留下的處世之道
    當他們成功的時候,他們會說,感謝那些曾經拋棄我的人們,因為這些人給了他們堅強。我們會從中感受到一絲心酸。還有一些人,他們選擇逃避,面對社會人情的冰涼,他們擠在一個角落裡唉聲嘆氣,控訴著自己的不幸。也有一些人,看透世俗,選擇遠離人煙出家。
  • 農村老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是啥意思呢?
    下面我將從中國古代哲學方面就「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簡要地進行剖析。「財不進急門」是指財富在很急切的狀態下是不能獲得的,「急」就是在急切的心理狀態下,採取不符合常規的手段,求取錢財,在這種狀態下很難獲取財富,即使獲得,也容易失去。「門」這裡是指自己的家門、自己的家、自己的口袋的意思。
  • 古代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何意?男同胞不妨留意
    古代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何意?男同胞不妨留意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人們會將很多準則作為約束自己的條款,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律。古時候的人們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會在恰當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這其實是很多現代人很難學到的東西。
  • 古人常說:「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難道古人真的不怕死嗎?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古人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概,為了一些小事,他們總能做到「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就像很多文臣都敢在大殿上怒罵皇帝,好像巴不得被皇帝賜死一樣,這樣就可以流芳百世了,而皇帝往往拿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
  • 老人常說的「燕子不落苦寒之門」,是啥意思?燕子還會嫌貧愛富
    農村老話「燕子不落苦寒之門」,是啥意思?難道燕子會嫌貧愛富?相信很多人對燕子都不陌生,因為從小學的課本中我們就聽過一句俗語「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燕子是一種益鳥,它能夠捕捉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害蟲,能讓莊稼更好的生長,有莊稼醫生之稱。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不悔來時路 時間: 2020-11-02 10: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
  • 俗語說:無冤不成夫婦,有錢不娶生妻,是何意?生妻指的啥?
    俗語說:無冤不成夫婦,有錢不娶生妻,是何意?生妻指的啥?不知道你們對俗語了解多少呢?可能很少有人主動去了解這些吧,俗語已經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生活,現如今大部分的俗語可能只是存在於農村老人的口中。這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遺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則俗語:無冤不成夫婦,有錢不娶生妻。首先來看第一句,「無冤不成夫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說的是如果兩個人結婚的話,那他們在前世一定有某種淵源,而且很可能就是冤家,所以註定他們今生要相遇,然後互相「折磨」對方,直到老去。
  • 老祖宗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何意?男人不妨看看
    老祖宗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何意?男人不妨看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是人類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常生活中聽到的俗語都數不勝數,小編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這句俗語的意義男人應該了解一番。那麼「不喝卯時酒」中的「卯時酒」是什麼意思呢?古代的時間和現在不同,用十二地支計時,子醜寅卯等就是對應的時辰。
  • 弘新開示:法不入心,心外求法
    你不悟自性,就是不悟無字真經。三藏十二部都是有字的,最後都要歸到自性裡。三藏十二部從哪裡圓?自性裡圓,都是從自性裡去悟去。法不入心→心外求法法如果不入心,法不入心都叫心外求法。法不入到你的心中,都是修假。法入到你的心中,和你的心相合,這才叫修真。法是解決你煩惱、痛苦、執著的方法。法如果不和心相合,佛法就不叫心法。
  • 老人們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地空」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人最在意的事情就是蓋房子,從選址到動工日期都會找人看一看,如果說房子是給活人住的,那麼給去世的人蓋房子就叫「打墓」,當然都是要選日子的,有句農村俗語叫「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古人:「冰激凌」,誰不愛呢?
    其實,享受這些美味並不是現代人的特權,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有哪些消暑佳品。烏梅湯:宮廷御飲風靡坊間自古以來,酸梅湯就是上好的夏日飲品。《周禮》中所說的「六飲」中已有用梅子製作的冷飲;北朝時也有烏梅浸汁製作飲料的記載。到北宋時,酸梅湯已很常見,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條便提到了東京汴梁街頭出售「梅汁」等夏令冷飲的情況。
  •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何意?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何意?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一天24個小時,我們在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事,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了,比如什麼時間點要吃三餐、什麼時間點要上班、什麼時間點該睡覺等等,這些作息習慣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生物鐘了。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
  • 艾草、萱草、屈軼草、蓍草,古人說它們都不簡單
    艾草很早就走進中國人的生活,端午節掛在家中的艾草不只是樣子貨,它全身是寶。艾草能當藥物使用,還能與別的食物混合食用。此外,艾草還能做染料、制印泥。中國文化講究與自然和諧相處,發現很多植物的妙用。我小時候跟隨大人去山上玩,印象深刻的是採蘑菇,鳥語花香的森林中有無數驚喜等著我的心深入。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中國標點符號的發展史:古人真的不使用標點,不標註符號?
    寫在前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在中學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特別強調了「句讀」〈jù dòu〉兩字,並且補充說,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人們要斷句只能憑語感來「破讀」。
  • 交易之道:行情變化多端, 靜下心來有利於看清走勢, 才能不妄動、 不妄為
    有人這樣解釋其主題:世人都在心外求法,一顆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迷魂失魄,而禪師們卻可以不看、不聽、不說,當下就都在他心中了。也有人說,這首詩體現了禪宗的頓悟說。「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春是喻指佛性,人們終日追尋,卻踏破芒鞋也找不到,費盡心機也茫然無所悟。「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意思是某個偶然時刻,內心清淨澄明,忽然間徹悟佛性。
  • 門不夜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門不夜關,形容社會安寧,風氣良好。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鄭子產傳》:「子產為相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近義詞有:夜不閉戶、門不夜扃,門不夜關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好的社會風尚。門不夜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門不夜關(mén bù yè guān)成語釋義:形容社會安寧,風氣良好。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鄭子產傳》:「子產為相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老祖宗大智慧,誠不欺我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聽過長輩們說的話,也被稱為老話。經驗總是從前人的實踐得來的,俗語這一民俗文化也是經過歷史的沉澱,漸漸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精粹。而且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這句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