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警告稱超加工食品可能導致死亡風險增加

2020-12-18 cnBeta

一項新研究警告稱,經常食用薯片、微波餐和其他方便食品等超加工食品,可能為心臟病鋪平道路,並大幅增加死於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結果來自I.R.C.C.S.Neuromed的流行病學和預防部,研究人員發現整體死亡風險增加與超加工食品有關。

超加工食品是指通常含有大量的鹽、糖和油,而營養素含量普遍較低的食品。由於方便和吸引力,許多人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研究指出,這可能會對人的健康造成破壞。研究使用了超過22000名參與Moli-sani項目的人的數據,發現食用「大量」這類食物會使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增加58%,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增加26%。

數據涉及近十年來的飲食習慣和健康問題,最終將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與死亡風險增加聯繫起來。特別是,糖在這些食物中出現的風險最大,因為它通常以非常高的數量存在。

然而,糖只佔觀察到的死亡風險的40%左右。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產品的加工方面本身可能對影響有很大作用。這一結果令人不安,特別是考慮到超加工食品的現成數量和消費頻率。

英蘇布裡亞大學衛生與公共衛生教授指出:

旨在引導人們走向更健康的飲食的努力,不能再只靠計算卡路裡或含糊其辭地提及地中海飲食來解決。當然,我們通過這些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現在戰線已經轉移......多花幾分鐘做一頓午餐,而不是用微波爐加熱容器,或者也許為我們的孩子準備一個三明治,而不是在他們的背包裡放一個預先包裝好的零食:這些行動將在多年後回報我們。

相關焦點

  • 研究稱疫情期癌症治療延誤將大大增加死亡風險
    外媒援引一項周三發表的研究論文稱,推遲癌症治療僅一個月就可能使患者面臨的死亡風險大大增加。這是就新冠肺炎對其他疾病的影響發出的最新警告。據法新社巴黎11月4日報導,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周刊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稱,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7種癌症的治療(不管是手術、放療還是化療等其他治療方法)出現延誤對患者死亡率有著重大影響。
  • 超加工食品要小心!研究稱會加速細胞衰老:端粒縮短驚人
    9月1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們將衰老的更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研究發現食用太多超加工食品可能會加劇肌肉疼痛
    一些研究集中在食用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飲食的潛在健康後果。專家們已經將這些食物的過多與各種健康影響聯繫起來,包括肥胖、糖尿病、某些類型的癌症,甚至痴呆症的風險增加。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又增加了另一個潛在的後果。
  • 研究警告稱封鎖和隔離導致一些人過度飲酒,使其面臨健康風險
    一項新研究警告說,封鎖和隔離導致過度飲酒,使這些人面臨健康問題的風險,並出現酒精使用障礙。研究人員稱,大量飲酒在已經有暴飲傾向的人以及患有抑鬱症的人中更為常見,在「居家令」期間,他們的飲酒量會增加。新冠大流行導致了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這種改變毫無預警地到來,讓許多人陷入混亂,因為他們需要學會如何應對居家辦公、在家教孩子和保持安全。
  • 研究稱一種常見的家庭毒素會增加新冠患者的死亡風險
    一項新研究稱,一種常見的家庭毒素可以增加新冠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接觸一種叫做麴黴菌的真菌的人可能會患上新冠病毒相關的麴黴病,這可能被證明是致命的,特別是對於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來說,這些疾病是COVID-19的危險因素。
  • 熟睡女子胃中取出蛇;非洲根除野生脊灰病毒;超加工食品加速端粒縮短
    此外,戶外氣溫與人類自我傷害發生率有關,一項針對12個國家1320148名自殺者的調查報告顯示,整體上講,較高的環境溫度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該關聯性在西方國家和南非尤為明顯。總體而言,最高風險發生在氣溫27攝氏度的時期,澳大利亞研究表明,氣溫27攝氏度左右,住院患者數量激增,夏季熱浪期間的增幅約7.3%。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時間:2015-10-31 11:37:00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編輯: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28日報導稱,這還不夠糟糕。人們還發現,人們吃的香腸裡的東西我們都不信任了。  香腸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 JAMA Int Med:攝入超級加工食物或會增加機體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
    2020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商店裡買的雞塊、果凍甜甜圈和能量棒可能很好吃,但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黎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攝入過多此類食品和其它高度加工的攝入可能會增加機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 FDA稱類鴉片止痛藥替代品Kratom可能導致成癮甚至死亡
    FDA稱類鴉片止痛藥替代品Kratom可能導致成癮甚至死亡2017-11-15 09:4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據外媒報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周二在一份公共健康諮詢中表示,能夠產生與鴉片製劑類似效果的東南亞植物
  • 30年隊列研究:紅肉有死亡風險,替代品有哪些?
    其中,牛奶(脫脂和全脂)、酸奶和奶酪的可將冠心病發病風險降低10%到22%。另外,雞蛋的攝入量與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有更強的相關性,尤其在年輕男性中,可降低20%的冠心病發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用魚肉(黑魚,金槍魚罐頭和其他魚)替代紅肉與冠心病發病風險無關,這可能是因為不同類型的魚肉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所導致的。
  • 奶酪、咖喱食品 5種食物增加做噩夢的風險
    如果你昨晚做了奇特的夢,這很可能與你昨晚睡覺前吃的食物有關。英國倫敦註冊營養師和瑜伽教練朱莉·蒙塔古分析,這是因為在就寢前吃的任何食物都會增加代謝活動,造成大腦功能保持活躍,從而讓夢境格外生動。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會影響到身體的多個層面,如能量水平、情緒和睡眠質量,因而不同食物也會影響夢的內容。比如下列食物就有可能增加你做噩夢的風險。
  • 研究再次證明空汙導致Covid-19死亡數增加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研究發現,人們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的比例略有增加,導致Covid-19死亡人數增加了11%。最近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Covid-19死亡中有15%歸咎於骯髒的空氣。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各國政府必須將空汙狀況視為處理新冠肺炎的關鍵因素。
  • 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奪走了端粒長度,讓人老得更快
    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業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有關的染色體變化。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上萬隻水貂死亡,研究稱由人傳播給動物
    上萬隻水貂死亡,研究稱由人傳播給動物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0 21:32:34
  • 研究:吃過多雞蛋或增加糖尿病風險
    許多研究已經評估了與吃雞蛋相關的潛在健康益處和後果。雖然圍繞這個話題仍有爭論,但普遍的共識是,偶爾吃雞蛋是有益處的,但吃太多可能不健康。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強調了這一點,並警告稱食用太多雞蛋可能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 研究人員警告說:使用某些新冠疫苗會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研究人員寫道:「根據這些發現,我們擔心使用Ad5載體進行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免疫接種,同樣會增加接種疫苗的男性感染HIV-1的風險。」。「HIV和新冠流行病對全球脆弱人群的影響都不成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效的SARS-CoV-2疫苗可以給有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人群,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獲得HIV-1的風險。」
  • 牛津大學警告:動物傳染疾病給人類的風險正在增加
    圖源/英國《鏡報》海外網8月31日電 據英國《獨立報》31日消息,英國牛津大學負責研發冠狀病毒疫苗的科學家警告稱,疾病由動物傳染人類,從而使疫情大規模暴發的風險正在增加。牛津大學教授薩拉·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認為,由於人類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人畜共同患病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比如人口密度不斷提高、出國旅行不斷增加、亂砍濫伐森林植被等。
  • 感染新冠死亡風險國際研究:5-9歲兒童最低 每增加5歲增0.59%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的流行病學模型研究論文稱,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死亡風險方面,65歲以下人群按年齡劃分在各國一致;5-9歲兒童的感染相關死亡風險最低,年齡每增加5歲,感染死亡率增加0.59%。
  • 研究發現抑鬱可能是一個「非傳統」中風風險因素
    據外媒報導,通過利用流調用抑鬱自評量表(CES-D-4),一項新發表的研究發現了中風風險跟抑鬱症狀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可能暗示抑鬱症狀是一種非傳統的中風風險因素,跟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眾所周知的風險一樣。
  • 美研究稱快餐含化學物 多吃會增加哮喘及自閉風險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據香港「東網」4月15日消息,紀錄片《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主角曾連續30日只食用快餐,用實驗顯示經常進食快餐食品,對生理及心理健康均會造成負面影響。美國近日有研究進一步印證實驗,稱進食大量快餐食品會令體內鄰苯二甲酸酯含量偏高,增加患上哮喘及自閉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