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要小心!研究稱會加速細胞衰老:端粒縮短驚人

2020-12-01 站長之家

9月1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們將衰老的更快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複製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除了提供非轉錄DNA的緩衝物外,它還能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融合和退化,在染色體定位、複製、保護和控制細胞生長及壽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與細胞凋亡、細胞轉化和永生化密切相關。

而端粒長度被認為是生物年齡的標誌之一,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當細胞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就會逐次變短一些。

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通常含有五種以上工業製劑,並且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

科學家表示,與加工程度較低的相同食品相比,超加工食品營養更低。並且超加工食品與高血壓、肥胖、抑鬱、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

而這些情況通常與衰老有關,因為它們與已知的影響端粒長度的氧化應激和炎症有關。這也意味著超加工食品會將加速人體老化。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事實,科學家研究了近886名55歲以上的受試者DNA樣本,並且每隔兩年調查一次他們的飲食習慣的詳細數據,並根據超加工食品攝入情況分為四組。

結果發現,攝入超加工食品較高的受試者更有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家族史。並且他們攝入橄欖油、水果、蔬菜、堅固等與地中海飲食相關的食物更少。

研究人員表示,與攝入最少的超加工食品組相比,其他三組端粒縮短的可能性分別提高了29%、40%和82%。每天吃三份或更多的「超加工食品」,端粒縮短的機率就會增加一倍。

相關焦點

  • 西班牙科學家:垃圾食品讓端粒縮短,或讓衰老提速50%
    大夥都知道「燒烤」是絕大部分國人無法拒絕的美味,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榜單來看煙燻類、燒烤類食物基本每次都榜上有名,近期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垃圾食品不僅肥胖,還可能是細胞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 經常食用精加工垃圾食品,與細胞衰老相關
    9月1日,一項發表在醫學會議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食用大量工業加工過的垃圾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相關的染色體變化。」的人與不怎麼吃這類食物的人相比,前者體內端粒長度縮短的機率會翻倍。
  • 熟睡女子胃中取出蛇;非洲根除野生脊灰病毒;超加工食品加速端粒縮短
    除了「反重力」,研究團隊發現垂直振動會導致其他一些「反浮力」現象。用針管注入空氣後,液體下部的氣泡會下沉而非上升,類似的現象已經用於鼓泡塔反應器中的氣體保存和混合。此外,兩艘模型小船同時漂浮在懸空液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而根據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流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開流體的重力。
  • 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奪走了端粒長度,讓人老得更快
    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業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有關的染色體變化。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腦科學日報:吃超加工食品易衰老;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
    研究人員介紹,目前該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例如將類腦計算機作為智能中樞,實現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模擬不同腦區建立神經模型,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等。
  • 遠離衰老前,你最需要先遠離「它」
    然而事情並沒那麼簡單,無處不在的垃圾食品還在加速人類的衰老。 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的研究人員。在今年9月1日歐洲與國際肥胖會議上,研究人員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如果每天吃一包薯片,很有可能你正在比同齡人加速老去。
  • 端粒抗衰你要了解一下!
    生物的機體由細胞構成,生命存在於活細胞中,故生命的衰老起始於細胞的老化。從細胞學的角度來說,只有當生命個體的細胞分裂次數增多,細胞端粒延長,才能做到真正的延年益壽。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段重複鹼基序列,起著壽命計時器的作用,主要的作用是調控細胞的分裂和凋亡。細胞分裂一次, 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便凋亡。
  • 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在細胞的一生當中,端粒每經歷一次細胞分裂就逐漸地變得更短,因此,作為一種保護帽,端粒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如果它們變得太短,那麼這就意味著細胞的遺傳物質受到破壞,細胞停止分裂。端粒縮短和下降的細胞分裂被認為衰老的特徵,並且可能導致衰老過程。然而,端粒縮短也是一種抵抗癌症的防禦機制,這是因為高度增殖性細胞僅當它們的端粒不會縮短時才能夠發生分裂。
  • 科學網—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
    通俗地說,就是細胞越老,端粒就越短。當它們變得太短時,細胞就不再分裂,開始變得不活躍、衰老直至死亡。因此,端粒又被稱為生命體的「分子時鐘」。 端粒酶是細胞中一種負責延長端粒的酶。在年輕的細胞中,它在端粒末端加上鹼基,可以讓端粒免受過度磨損,使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但隨著細胞分裂,端粒酶的數量不足,端粒逐漸縮短,細胞開始老化。如果端粒酶的活性很高,就能保持端粒的長度,延緩細胞的老化。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會加速衰老
    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雖然最新研究中列出的6種潛在有害因素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但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尤其與衰老過程有關。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細胞核中攜帶基因的螺紋結構),端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短,端粒長度的顯著變化被認為是衰老加速或者與衰老相關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等)風險增大的標誌。 暴露在太空中會改變端粒長度,這並不足為奇。
  • 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通俗地說,就是細胞越老,端粒就越短。當它們變得太短時,細胞就不再分裂,開始變得不活躍、衰老直至死亡。因此,端粒又被稱為生命體的「分子時鐘」。 端粒酶是細胞中一種負責延長端粒的酶。在年輕的細胞中,它在端粒末端加上鹼基,可以讓端粒免受過度磨損,使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但隨著細胞分裂,端粒酶的數量不足,端粒逐漸縮短,細胞開始老化。如果端粒酶的活性很高,就能保持端粒的長度,延緩細胞的老化。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
  • 新發現神奇端粒與細胞衰老存關聯
    ,端粒就會變短,直到它們失去活性。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者發現新的證據,表明「生物性」的衰老和許多與年齡有關疾病的風險有關,這些疾病包括心臟病、多發性硬化症和多種癌症。  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神經遺傳學實驗室的Dale Nyholt博士稱,一項對超過48000人的國際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端粒的染色體,在以不同的速度損耗,這使得通過控制端粒長度來保持健康成為可能。  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而DNA鏈則位於細胞核內。每當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時,端粒就會變短,直到端粒達到一個臨界長度,這時細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所以端粒是隨著細胞個體的衰老而變短。
  • 科學家首次逆轉細胞衰老,多吸氧就夠了!
    根據此前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新研究發現:人類壽命極限可能增加到125歲。人類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是許多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表現為結構的退行性變和機能的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從生理來說,人體的細胞時時刻刻都在複製分化,細胞的更替也就是人類生理衰老的過程。而細胞在複製過程中,端粒總是在不斷縮短,這是人類衰老的生理根源。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真的會加速衰老
    林德格倫是一項研究長期任務影響的10名受調太空人之一。最新研究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導致太空人加速衰老。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太空對於弱小的人類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
  • 《端粒效應》:人類掌控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強
    《端粒效應(The Telomere Effect)》這本書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人類掌控自己衰老的能力遠比自己認為的要強。事實上,人們能夠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長自己的端粒,甚至是壽命,這一結論基於對數以萬計的研究進行的分析。Blackburn也是Salk生物研究所的負責人,她說:「端粒會傾聽你的行為以及心理狀態。」
  • 一個有關衰老的最新理論《端粒效應》
    這個故事很誇張,可是我們經常觀察到,很多人在生活壓力之下,在人生中某一段時間就是會加速衰老。既然不好的生活能讓人加速衰老,那似乎就應該有什麼「好的」生活能讓人減緩衰老。對此民間有很多經驗和說法,有人說鍛鍊使人年輕,有人說心態好使人年輕,有人說吃補藥使人年輕 —— 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根據。想要真正理解衰老,我們需要分子生物學。
  • 熊吃「垃圾食品」會怎樣?英媒:冬眠時間減少衰老更快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發現,30隻雌性黑熊從人類處覓到的含糖深加工食物越多,這些黑熊冬眠的時間可能就越短。野生動植物生態學者麗貝卡·柯比和她的同事2月21日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中認定,冬眠時間短的熊往往在細胞衰老測試中得分也差。
  • 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個物種生命的長度與其端粒縮短的速度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聯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據埃菲社7月8日報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這項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還表明,上述聯繫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示,並可用於準確預測物種的壽命。
  • 科學家首次逆轉了人類細胞衰老過程
    每當體內的細胞複製時,就會有年長的細胞死掉,這個過程是由「端粒」的縮短引發的,「端粒」是我們染色體上的結構。近期,以色列的科學家表示,在一項涉及26位患者的小型研究中,他們已經能夠逆轉這一過程並延長端粒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