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豪爽幽默的東北人總能將生活的真諦融入到質樸的順口溜中。大夥都知道「燒烤」是絕大部分國人無法拒絕的美味,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榜單來看煙燻類、燒烤類食物基本每次都榜上有名,近期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垃圾食品不僅肥胖,還可能是細胞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月24日,西班牙納瓦拉大學(SUN)Maria Bes-Rastrollo教授和Amelia Marti教授研究團隊在《臨床營養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稱,攝入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與有著「生命時鐘「稱號的端粒磨損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每天攝入三份垃圾食品的人群相比較於低攝入人群,端粒長度加速縮短了近50%。
端粒(Telomere),是存在於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蛋白質複合體,保護染色體分裂時不會產生信息丟失。同時它的長度是固定的,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消耗一點,當端粒消耗殆盡時,染名色體便無法正常進行基因表達,細胞也就宣告衰老死亡。
在該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長達19年的「橫斷面調查」,對年齡在57~91歲之間的645名男大學生和241名女大學生進行研究,將參與者分為了低、中、中高、高四組,以2008年的唾液樣品端粒酶數據為基數,每兩年對這886人飲食數據做詳細收集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攝入大量垃圾食品的組員患上肥胖、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的機率明顯更高,與其他三組成員比較發現,攝入大量垃圾食品的成員在端粒縮短的概率上分別增加了29%、40%和82%,相較於很少食用垃圾食品的人群來說,端粒更是縮短一倍以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垃圾食品或許就是奪走端粒長度的「罪魁禍首」。
維繫端粒穩定是實現衰老和壽命幹預的核心之一。Paul F. Glenn衰老生物學中心、哈佛醫學院教授在著作《我們為何衰老,又為何不必》中表示,以動物蛋白為主的飲食結構者患上心血管類疾病的風險更大,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熱狗、火腿、香腸等)非常不利於健康,選擇含有NAD+直接前體——艾沐茵核心物質較多的綠色蔬菜例如:毛豆、西蘭花等,對幫助維繫端粒穩定有幫助。
圖:《我們為何衰老,又為何不必》節選
此外辛柯萊爾教授認為,如果已經過量攝入垃圾食品而導致了端粒長度縮短可以嘗試提高身體對染色體損傷的自然防禦能力,通過刺激效應例如間歇性禁食或者短期高強度運動,甚至像他一樣嘗試實驗室內的艾沐茵核心成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減緩端粒損傷的速度,血液檢測數據顯示,他自己的生理年齡就已經降低了近20歲。
2019年3月,德克薩斯州的貝勒醫學院研究團隊在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發表的「煙醯胺單合甘酸可維持端粒長度」論文進一步從學術上佐證了辛柯萊爾教授的理論,此前為·辛柯萊爾實驗室提供原料而登上期刊《Cell》的基因港,在2017年率先在國內上線相關補劑,因已獲得多項國際安全認證,而被京·東等官方採購,成為市場上一輪新熱點。
日常減少罐頭、餅乾、薯片和辣條等垃圾食品的攝入,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健康和長壽來說意義重大。2019年4月,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份針對195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結構與疾病負擔分析,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有近五分之一的死亡案例與不健康的飲食有關。
面對垃圾食品帶來的端粒長度縮短問題,除了補充艾沐茵類似等科研成果外,包括西班牙國立研究中心的端粒酶基因療法、中科院的蛋白方案已經從不同角度進行解決,只是距離進入應用階段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放縱攝入高熱量、高糖分食物的確滿足了口腹之慾,但帶來的卻不僅僅是肥胖甚至還可能是衰老。被稱為「百歲將·軍」的孫老先生曾總結過自己的養生之道,用16個字概況就是:基本吃素,每天走路,思想寬舒,勞逸有度,這樣健康、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難道不更值得大家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