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學家:垃圾食品讓端粒縮短,或讓衰老提速50%

2020-11-02 指尖科技說

「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豪爽幽默的東北人總能將生活的真諦融入到質樸的順口溜中。大夥都知道「燒烤」是絕大部分國人無法拒絕的美味,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榜單來看煙燻類、燒烤類食物基本每次都榜上有名,近期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垃圾食品不僅肥胖,還可能是細胞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月24日,西班牙納瓦拉大學(SUN)Maria Bes-Rastrollo教授和Amelia Marti教授研究團隊在《臨床營養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稱,攝入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與有著「生命時鐘「稱號的端粒磨損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每天攝入三份垃圾食品的人群相比較於低攝入人群,端粒長度加速縮短了近50%。

端粒(Telomere),是存在於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蛋白質複合體,保護染色體分裂時不會產生信息丟失。同時它的長度是固定的,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消耗一點,當端粒消耗殆盡時,染名色體便無法正常進行基因表達,細胞也就宣告衰老死亡。

在該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長達19年的「橫斷面調查」,對年齡在57~91歲之間的645名男大學生和241名女大學生進行研究,將參與者分為了低、中、中高、高四組,以2008年的唾液樣品端粒酶數據為基數,每兩年對這886人飲食數據做詳細收集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攝入大量垃圾食品的組員患上肥胖、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的機率明顯更高,與其他三組成員比較發現,攝入大量垃圾食品的成員在端粒縮短的概率上分別增加了29%、40%和82%,相較於很少食用垃圾食品的人群來說,端粒更是縮短一倍以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垃圾食品或許就是奪走端粒長度的「罪魁禍首」。

維繫端粒穩定是實現衰老和壽命幹預的核心之一。Paul F. Glenn衰老生物學中心、哈佛醫學院教授在著作《我們為何衰老,又為何不必》中表示,以動物蛋白為主的飲食結構者患上心血管類疾病的風險更大,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熱狗、火腿、香腸等)非常不利於健康,選擇含有NAD+直接前體——艾沐茵核心物質較多的綠色蔬菜例如:毛豆、西蘭花等,對幫助維繫端粒穩定有幫助。

圖:《我們為何衰老,又為何不必》節選

此外辛柯萊爾教授認為,如果已經過量攝入垃圾食品而導致了端粒長度縮短可以嘗試提高身體對染色體損傷的自然防禦能力,通過刺激效應例如間歇性禁食或者短期高強度運動,甚至像他一樣嘗試實驗室內的艾沐茵核心成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減緩端粒損傷的速度,血液檢測數據顯示,他自己的生理年齡就已經降低了近20歲。

2019年3月,德克薩斯州的貝勒醫學院研究團隊在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發表的「煙醯胺單合甘酸可維持端粒長度」論文進一步從學術上佐證了辛柯萊爾教授的理論,此前為·辛柯萊爾實驗室提供原料而登上期刊《Cell》的基因港,在2017年率先在國內上線相關補劑,因已獲得多項國際安全認證,而被京·東等官方採購,成為市場上一輪新熱點。

日常減少罐頭、餅乾、薯片和辣條等垃圾食品的攝入,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健康和長壽來說意義重大。2019年4月,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份針對195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結構與疾病負擔分析,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有近五分之一的死亡案例與不健康的飲食有關。

面對垃圾食品帶來的端粒長度縮短問題,除了補充艾沐茵類似等科研成果外,包括西班牙國立研究中心的端粒酶基因療法、中科院的蛋白方案已經從不同角度進行解決,只是距離進入應用階段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放縱攝入高熱量、高糖分食物的確滿足了口腹之慾,但帶來的卻不僅僅是肥胖甚至還可能是衰老。被稱為「百歲將·軍」的孫老先生曾總結過自己的養生之道,用16個字概況就是:基本吃素,每天走路,思想寬舒,勞逸有度,這樣健康、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難道不更值得大家學習嗎。

相關焦點

  • 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奪走了端粒長度,讓人老得更快
    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業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有關的染色體變化。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經常食用精加工垃圾食品,與細胞衰老相關
    9月1日,一項發表在醫學會議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食用大量工業加工過的垃圾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相關的染色體變化。,每天吃三份或以上所謂「超加工食品」的人與不怎麼吃這類食物的人相比,前者體內端粒長度縮短的機率會翻倍。
  • 超加工食品要小心!研究稱會加速細胞衰老:端粒縮短驚人
    9月1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們將衰老的更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專家對9種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分析後給出了答案。該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研究是與馬德裡動物園水族館和巴塞隆納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人員比較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禿鷹、火烈鳥、大象和人類的端粒。結果表明,端粒縮短速度更快的物種壽命更短。
  • 西班牙科學家:AAV病毒延長端粒再現,或一次可年輕20歲
    "端粒抗衰術"重出江湖,這次玩家並非來自美國而是西班牙。8月10日,西班牙CNIO研究所在《JCB》發刊,AAV導錄延長端粒酶技術,逆轉了多項衰老指標。CNIO研究所在AAV病毒身上悄悄裝上動物的端粒酶基因,對此渾然不覺的AAV則在無意間把端粒酶基因帶進小鼠細胞,使小鼠磨損縮短的端粒被延長,且暫未發現任何副作用。
  • 遠離衰老前,你最需要先遠離「它」
    然而事情並沒那麼簡單,無處不在的垃圾食品還在加速人類的衰老。 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的研究人員。在今年9月1日歐洲與國際肥胖會議上,研究人員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如果每天吃一包薯片,很有可能你正在比同齡人加速老去。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
  • 科學網—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
    在染色體的末端有個染色體的「保鏢」,即端粒。人類的端粒由6個鹼基的重複序列和結合蛋白組成,它對染色體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端粒可類比為鞋帶兩端防止磨損的塑料套,像塑料套保護鞋帶一樣保護染色體。它能在保持染色體完整的同時,防止染色體彼此相互粘連,保護染色體上DNA的安全。遺憾的是,這個保鏢需要不斷作出犧牲: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細胞分裂次數越多,端粒就縮短得越多。
  • 端粒效應——揭開染色體與衰老之間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在染色體的末端有個染色體的「保鏢」,即端粒。人類的端粒由6個鹼基的重複序列和結合蛋白組成,它對染色體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端粒可類比為鞋帶兩端防止磨損的塑料套,像塑料套保護鞋帶一樣保護染色體。它能在保持染色體完整的同時,防止染色體彼此相互粘連,保護染色體上DNA的安全。遺憾的是,這個保鏢需要不斷作出犧牲: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細胞分裂次數越多,端粒就縮短得越多。
  • 從基因層面看衰老本質,被誤會的端粒差異
    自然界幾十億年演化出的身體,為何會迎來衰老和死亡?整個20世紀,科學家都試圖發現衰老的秘密。從衰老的本質來說,衰老的發生一般是從微小的基因層面上開始的。這與染色體和染色體端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會把染色體保護起來,而端粒縮短,則會導致染色體不斷地縮短,基因不斷丟失。這個過程,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衰老的過程。
  • 科學家首次逆轉了人類細胞衰老過程
    每當體內的細胞複製時,就會有年長的細胞死掉,這個過程是由「端粒」的縮短引發的,「端粒」是我們染色體上的結構。近期,以色列的科學家表示,在一項涉及26位患者的小型研究中,他們已經能夠逆轉這一過程並延長端粒的長度。
  • 兩諾獎得主就端粒長度能否預測衰老陷入爭論
    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染色體則易於突變而導致某些疾病如癌症。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 那麼,端粒的長度是否能夠預測我們的機體是否衰老以及我們對一些慢性病的易感性呢?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兩派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Blackburn創立了一家名為Telome Health的公司。
  • 《衰老》期刊:高壓氧艙待3個月,細胞青春25歲?
    除此之外,端粒縮短還有很多影響因素:熬夜、垃圾食品、缺少運動等。今年11月,華人科學家Liu Yie在《The EMBO》發文表示,端粒縮短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維生素衍生物水平的降低。而在去年相同時間,M國 Hisayuki Amano研究團隊也曾發現:維生素衍生物在能夠一定程度上發揮維持端粒長度的作用。
  • 《衰老》期刊:高壓氧艙待3個月,細胞青春25歲?
    近日,來自特拉維夫大學的以色列科學家,在《Aging》期刊發文聲稱,在一系列「高壓氧」研究中,他們通過吸氧逆轉了一組老年人的人體衰老過程。參與研究的Shai Efrati教授在論文中描述:氧氣療法改變了老年人的身體細胞,使其狀態恢復到25年前。
  • 中生醫學——從端粒長度解密抗衰
    抗衰老一直是全人類關心的話題,也是全球科學家不斷探索的領域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今年3月,密西根大學研究了美國250名一年工齡的實習住院醫師的唾液樣本,發現他們端粒縮短損耗速度是普通年輕人6倍!端粒是染色體末端類似於鞋帽的結構,保護人體基因組的穩定性以防突變,其長度直接反應人類壽命長短。自然界中典型的如烏龜,他們端粒縮短速度更慢壽命更長。
  • 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在細胞的一生當中,端粒每經歷一次細胞分裂就逐漸地變得更短,因此,作為一種保護帽,端粒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如果它們變得太短,那麼這就意味著細胞的遺傳物質受到破壞,細胞停止分裂。端粒縮短和下降的細胞分裂被認為衰老的特徵,並且可能導致衰老過程。然而,端粒縮短也是一種抵抗癌症的防禦機制,這是因為高度增殖性細胞僅當它們的端粒不會縮短時才能夠發生分裂。
  • 「科普」端粒與端粒酶:揭開人類衰老的秘密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者對其「有望揭開衰老與癌症的奧秘」的高評價也使端粒與端粒酶正式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端粒的長度由遺傳決定,端粒的平均長度和端粒縮短的速率在不同物種之間有所不同。在這方面,人類天生具有比小鼠更短的端粒,但是小鼠端粒的縮短速率比人類快100倍。當端粒縮短到極限長度時,它們會誘導持續的DNA損傷反應(DNA damage response)和基因組不穩定性,從而引發其他的細胞事件,比如細胞衰老和/或凋亡,以及削弱幹細胞再生組織的能力。
  • TAU特大揭示端粒衰老機制,人類或可重回青春?
    一直以來人類在衰老面前總顯得無可奈何,隨著細胞的不斷更替,細胞內DNA端粒長度也在更替中不斷縮短,而這也被認為是人體衰老的重要生物學原因。但即便如此人類對於端粒的縮短也是束手無策,而近期《衰老》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卻讓人們大跌眼鏡:一個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找到了「延伸端粒而使衰老程度發生逆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