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醫學——從端粒長度解密抗衰

2021-01-13 網易新聞

抗衰老一直是全人類關心的話題,也是全球科學家不斷探索的領域。事實上,人的衰老是一個複雜綜合作用的生理過程,並非由某一個單一因素決定。不過,在生命科學與時俱進的今天,我們已經能夠在細胞分子水平上對人體的衰老狀態給出科學精準的評估。

這把評估的標尺,就是端粒。美國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卡羅爾·格雷德、傑克·紹斯塔克也因為這一重大的科學突破,在2009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們已經證實,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正是通過末端的端粒實現自我複製。

端粒是什麼?

端粒(telomere)是存在於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一段具有特殊序列的DNA(及其結合於其上的蛋白質),這一術語由美國二十世紀早期的遺傳學家Hermann J. Muller創造,來源是希臘文中表示「末尾」的telos和表示「部分」的meros。

端粒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染色體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它保護著染色體末端不被降解,防止染色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及重組。

端粒與抗衰老的關係

端粒長度隨著細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縮短,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些,人體細胞平均可以分裂50-70次,每隔1.5-2年分裂一次。分裂間隔越長,端粒相對較長,衰老的速度越慢;分裂間隔越短,端粒相對較短,衰老的速度就會更快。端粒的研究給了抗衰老一個科學而精準的答案。

端粒變短與疾病的聯繫現在有比較清楚的關係。例如,端粒變短與心臟病、糖尿病和某種特定的癌症是有聯繫的;而且一些慢性精神疾病,如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也與端粒變短有關。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還會發現很多疾病與端粒變短有關。

端粒的長短受什麼因素影響?

對於正常體細胞,影響端粒長度(縮短)的因素既有必然的內因,也有環境造成的外因。

如何應對端粒快速變短?

針對端粒快速變短,中生醫學聯合中科院分子項目組、中科院動物所端粒與抗衰項目組共同成立「中國端粒與抗衰老研究中心」,推出「端粒檢測+幹預解決方案」的抗衰老服務。首先檢測您的端粒長度,在檢測報告中如發現端粒長度短於同齡平均值,應及時採取幹預措施,中生醫學為您提供一套精準科學的解決方案。

中國端粒與抗衰老研究中心相關專家表示,補充特殊食品可以穩定端粒並降低端粒縮短的速度,從而幫助機體延緩衰老,這一結論已經被科學實驗證實。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心理狀態、平衡的膳食結構都可以延緩外因引起的端粒縮短。端粒長度穩定了,人體衰老速度就會得到控制。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發迫切,抗衰老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中生醫學的「端粒檢測+幹預解決方案」已經被大量科學實驗所驗證,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付曉萌_NB7161

相關焦點

  • 中生檢驗強勢推出端粒長度測定服務
    生老病死雖然是既定自然規律,但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抗衰一直是科學界亙古不變的熱門課題,不斷有新的抗衰理論出現,也不斷有人站出來推翻。端粒的發現,最重要的貢獻是,回答了在細胞分裂中如何保證DNA序列不會丟失的問題。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每次染色體複製,都會丟失部份端粒,但不會損失其它DNA序列。這樣端粒通過犧牲自己,保證了DNA序列的完整性。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在《端粒效應》中是這一樣說的「端粒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縮短。但是端粒是否能告訴我們,我們能活多久、或是我們何時會罹患重病?
  • 閻王爺的「生死簿」——端粒長度,決定黑白無常何時來找你
    據《全球醫學知識》統計,在全球的醫學實驗室中,醫學知識翻倍僅需96天,且速度越來越快,比10年前的3年翻倍快了近10倍。而據中國專業抗衰老平臺「時光派」分析,人類正處在壽命革命的「奇點」,暴風正在醞釀。
  • 美科學家新發現:「端粒長度」可替換,人類壽命將再迎突破
    9月11日,美國芝加哥大學Kathryn Demanelis研究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研究:有著「生命時鐘」之稱的DNA端粒(Telomere)再迎新發現,通過檢測1000名遺體捐獻者的20多種人體組織端粒長度發現,全血細胞的端粒長度可替代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這為釐清端粒長度和人體衰老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西班牙、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提取血液中的細胞,測試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可推斷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  端粒與壽命的關係早就被科學研究所證實,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發現端粒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發現,人和一些動物的細胞核(DNA,也稱染色體)的兩端有一個帽子狀的東西,稱為端粒。端粒實際上就是一種DNA片段,由特殊的鹼基序列構成。端粒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由端粒酶來啟動、製造和維持其功能。端粒的長度決定著生物的壽命,端粒越短,生物的壽命越短。
  • 談談端粒和端粒酶的那些事兒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三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公眾第一次聽說了「端粒」這個術語。商家也開始以此為賣點,大肆宣傳端粒酶的神奇功效:逆齡抗衰,細胞重組,簡直無所不能。那麼,究竟什麼是端粒,什麼是端粒酶呢?
  •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 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 測量嬰幼兒DNA端粒長度可預測他們未來壽命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壽命長短取決於端粒長度,它可以保護染色體免遭磨損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能夠預測某人的壽命長短——通過測量他們嬰兒時期基因端粒長度。  預期壽命可在人類DNA信息中讀取,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兒便能預測出他們的壽命。
  • 抗衰產品需求暴增 「端粒酶」成為高端護膚新寵
    抗衰產品需求暴增 「端粒酶」成為高端護膚新寵 CBO首頁 | 作者:何辰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CBO獨家www.cbo.cn  2015
  • 端粒抗衰你要了解一下!
    端粒的長短和人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小,端粒越長,細胞分裂能力越強;反之,年齡越大,端粒則越短,細胞的分裂能力越弱。在出生時,人的端粒大約含1.1萬個鹼基,但隨著人類成長,這些鹼基會隨著細胞分裂逐漸減少。大約3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減少30~200個核苷酸,當人類進入老年時,端粒的長度會縮短至4000個鹼基。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關於其長度的問題已備受矚目。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
  • 端粒長度與克隆動物的壽命關係
    原創:黃必錄 美國科學家Harley於1990 年在頂級雜誌Nature上提出的關於細胞衰老的端粒假說,該假說認為,端粒縮短是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
  • 超200人的換血臨床實驗公布結果,端粒明顯延長
    該公司表示,對超過200名參與換血的志願者長期觀察發現,多數人體徵出現年輕化,如皮膚彈性提升17.4%、平均血壓下降5.7%,更令人驚喜的是,少數人端粒長度明顯增長
  • 生命的分子鐘——端粒體
    這直接體現在生殖系統中,細胞存在活性極強的端粒酶(恢復端粒體的酶),而在體細胞中則不存在端粒酶,且體細胞已高度分化,只有在組織受傷時才進行複製修復處理。端粒酶的缺失令體細胞在人的一生中只能分裂約50次,然後整體衰亡,人也就死亡了。當然如果每個細胞都存在端粒酶的話,那麼人體就會變成一整個癌細胞,細胞將會不受控制地繁殖。
  • 新型數字PCR技術可在3小時內測定「端粒」單分子絕對長度
    論文通訊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Lih Feng Cheow表示。「我們希望這種簡單而全面的分析方法能夠作為端粒的標準測量方法得到廣泛採用。」研究團隊還在論文中寫到。端粒是每個染色體末端的重複核苷酸序列區域,人類端粒由短串聯重複序列(5&39;)組成。完整的端粒結構和它重複的六聚體序列可保護末端免於降解,是調節染色體完整性的重要結構。
  • Science:決定壽命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要突破
    結果表明,全血中的端粒長度能夠代表大部分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進一步支持了現有研究中關於端粒長度、血統和衰老之間的關係。端粒是 DNA 的非編碼重複序列,位於染色體末端,發揮如「安全帽」般的保護作用,防止基因組的損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就要被複製一次,給每一個新細胞提供一份新拷貝。
  • Science:不同人體組織中端粒長度存在差異
    結果表明,全血中的端粒長度能夠代表大部分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進一步支持了現有研究中關於端粒長度、血統和衰老之間的關係。端粒是 DNA 的非編碼重複序列,位於染色體末端,發揮如「安全帽」般的保護作用,防止基因組的損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就要被複製一次,給每一個新細胞提供一份新拷貝。
  • 身體衰老程度和端粒長度息息相關,NMN能有效補充修復端粒
    但是,近日發表在權威雜誌《英國醫學雜誌》研究報告顯示:腿粗屁股大更長壽。  這項研究有超過250萬人的統計數據支持,來自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三大洲的72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回顧被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上,隨訪時間在3-24年。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使用ALT通路的癌細胞通常在端粒處的DNA損傷水平更高,這可能促進端粒處DNA損傷的修復。在人源ALT癌細胞系中,端粒處同源重組增強的具體體現為,姐妹染色質端粒的交換增多,以及一條染色質上的NDA標籤複製到另一條染色體上。估計10-15%的腫瘤使用ALT來維持其端粒長度,因此ATL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靶標。然而,解析ALT的基礎的分子機制一直具有挑戰性。
  • 身體衰老程度和端粒長度息息相關,NMN能有效補充修復端粒?
    但是,近日發表在權威雜誌《英國醫學雜誌》研究報告顯示:腿粗屁股大更長壽。  這項研究有超過250萬人的統計數據支持,來自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三大洲的72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回顧被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
  • 空氣汙染會縮短新生兒端粒長度
    2018年1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關於2004年中國銅梁火力發電站廢氣洩漏的相關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空氣汙染事件發生前出生的孩子相比空氣汙染治理後出生的孩子端粒酶明顯較短。相關結果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