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端粒縮短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呢? 美國心臟協會主辦的專業期刊 《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理學學報》 2008年 7月刊報導了一項新近的研究結果,在780例患有穩定型心臟病的患者中,免疫細胞端粒最短的患者 4.4年後死亡率和罹患心力衰竭的危險性是端粒最長患者的兩倍。最高風險組患者的端粒長度只有最低風險組患者端粒長度的一半。
-
中生醫學——從端粒長度解密抗衰
端粒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染色體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它保護著染色體末端不被降解,防止染色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及重組。端粒與抗衰老的關係端粒長度隨著細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縮短,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些,人體細胞平均可以分裂50-70次,每隔1.5-2年分裂一次。分裂間隔越長,端粒相對較長,衰老的速度越慢;分裂間隔越短,端粒相對較短,衰老的速度就會更快。
-
穩定端粒長度有望治療癌症等年齡相關疾病
人類衰老過程中端粒的縮短被認為是引發年齡相關的幹細胞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端粒的縮短也會影響組織對疾病的易感性,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是非常清楚端粒縮短如何損傷細胞的再生並增加機體患病的風險;有研究證據表明,穩定端粒或能抑制或減緩機體的老化和疾病的發生;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恢復端粒的長度對改善小鼠模型機體中肝臟組織纖維化的效應。
-
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個物種生命的長度與其端粒縮短的速度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聯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據埃菲社7月8日報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這項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還表明,上述聯繫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示,並可用於準確預測物種的壽命。
-
Science:決定壽命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要突破
結果表明,全血中的端粒長度能夠代表大部分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進一步支持了現有研究中關於端粒長度、血統和衰老之間的關係。端粒是 DNA 的非編碼重複序列,位於染色體末端,發揮如「安全帽」般的保護作用,防止基因組的損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就要被複製一次,給每一個新細胞提供一份新拷貝。
-
Science:不同人體組織中端粒長度存在差異
結果表明,全血中的端粒長度能夠代表大部分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進一步支持了現有研究中關於端粒長度、血統和衰老之間的關係。端粒是 DNA 的非編碼重複序列,位於染色體末端,發揮如「安全帽」般的保護作用,防止基因組的損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就要被複製一次,給每一個新細胞提供一份新拷貝。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今年3月,密西根大學研究了美國250名一年工齡的實習住院醫師的唾液樣本,發現他們端粒縮短損耗速度是普通年輕人6倍!端粒是染色體末端類似於鞋帽的結構,保護人體基因組的穩定性以防突變,其長度直接反應人類壽命長短。自然界中典型的如烏龜,他們端粒縮短速度更慢壽命更長。
-
Cell Metabol:穩定端粒長度或有望治療癌症等年齡相關疾病
,隨著有機體變老,端粒會不斷縮短,而且細胞也會進行性地退化,停止分裂直至死亡。人類衰老過程中端粒的縮短被認為是引發年齡相關的幹細胞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端粒的縮短也會影響組織對疾病的易感性,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是非常清楚端粒縮短如何損傷細胞的再生並增加機體患病的風險;有研究證據表明,穩定端粒或能抑制或減緩機體的老化和疾病的發生;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恢復端粒的長度對改善小鼠模型機體中肝臟組織纖維化的效應。
-
Science:端粒長度與性別、種族和慢性病相關
端粒是在染色體末端發現的重複的非編碼DNA序列,就像保護帽一樣,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降解和融合,使重要的遺傳信息不致丟失。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端粒長度(TL)會隨時間逐漸縮短,最終觸發細胞衰老,因此TL長期以來也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
西班牙科學家:垃圾食品讓端粒縮短,或讓衰老提速50%
,每天攝入三份垃圾食品的人群相比較於低攝入人群,端粒長度加速縮短了近50%。同時它的長度是固定的,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消耗一點,當端粒消耗殆盡時,染名色體便無法正常進行基因表達,細胞也就宣告衰老死亡。在該實驗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一項長達19年的「橫斷面調查」,對年齡在57~91歲之間的645名男大學生和241名女大學生進行研究,將參與者分為了低、中、中高、高四組,以2008年的唾液樣品端粒酶數據為基數,每兩年對這886人飲食數據做詳細收集分析。
-
端粒長度與克隆動物的壽命關係
原創:黃必錄 美國科學家Harley於1990 年在頂級雜誌Nature上提出的關於細胞衰老的端粒假說,該假說認為,端粒縮短是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
-
研究稱會加速細胞衰老:端粒縮短驚人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複製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端粒除了提供非轉錄DNA的緩衝物外,它還能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融合和退化,在染色體定位、複製、保護和控制細胞生長及壽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與細胞凋亡、細胞轉化和永生化密切相關。而端粒長度被認為是生物年齡的標誌之一,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當細胞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就會逐次變短一些。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人年輕時,端粒酶的活性較大,容易維持和延長端粒。但在年老時,端粒酶活性低,難以維持端粒的長度,端粒就會縮短,因此衰老會慢慢顯露。而且,也有研究發現,男性端粒長度縮短略快於女性,這也是男性平均年齡低於女性的原因。 檢測方法 白細胞-染色體-端粒 比拉斯科博士說,人有多種年齡,比如,時間年齡、生物學年齡和心理年齡。
-
兩諾獎得主就端粒長度能否預測衰老陷入爭論
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染色體則易於突變而導致某些疾病如癌症。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 那麼,端粒的長度是否能夠預測我們的機體是否衰老以及我們對一些慢性病的易感性呢?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兩派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Blackburn創立了一家名為Telome Health的公司。
-
中生檢驗強勢推出端粒長度測定服務
端粒的發現,最重要的貢獻是,回答了在細胞分裂中如何保證DNA序列不會丟失的問題。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每次染色體複製,都會丟失部份端粒,但不會損失其它DNA序列。這樣端粒通過犧牲自己,保證了DNA序列的完整性。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在《端粒效應》中是這一樣說的「端粒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縮短。但是端粒是否能告訴我們,我們能活多久、或是我們何時會罹患重病?
-
測量嬰幼兒DNA端粒長度可預測他們未來壽命
眾所周知,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會減少人們的壽命,其中包括:吸菸和生活壓力過大。但這項最新研究是首次通過分析剛出生的嬰兒染色體來預測壽命。在未來如果人們希望知道的話,可在生命初期進行相應測試從而獲悉自己的壽命長短。
-
它奪走了端粒長度,讓人老得更快
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已知端粒縮短是細胞水平上生物衰老的標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飲食是促使細胞加速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
科學家證實空氣汙染的確會增加新生兒早產風險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美國CDC數據顯示,早產是引發嬰兒死亡和長期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在美國有十分之一的新生兒都會受到早產的影響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9月11日,發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對近1000名遺體捐贈者的25種不同人體組織的端粒長度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全血端粒長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中端粒長度的替代物。該研究進一步支持了已有的端粒長度與衰老和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重複的非編碼DNA序列,就像保護帽一樣防止基因組的退化。
-
赫曼因NMN突破海夫利克極限,端粒長度和消耗速度成關鍵
無數的研究都歸結於端粒,人體壽命受限於端粒長度和端粒縮短的速度。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影響生命壽命的因素並不只是看這個端粒的長短,還要看看它縮短的速度,縮短的速度越慢,生物的壽命越長,反而壽命越短。有的動物比如烏龜,它的壽命非常漫長,那麼它染色體末端的這個端粒的縮短速度非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