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開發新趨勢:滿足個性化需求 主食功能化

2021-01-08 食品夥伴網

   有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1.26億,高血脂人群1億,超重肥胖人群2億,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膳食結構不合理而導致亞健康。同時,農村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持續上升,貧困地區兒童生長遲緩情況依然存在。面對這些健康問題,功能

食品

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應從哪個角度去開發功能食品?

 

  11月20日,在

中國

食品報社主辦、中國

保健協會

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18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

功能性食品

發展論壇上,來自學術界、企業界人士就居民

飲食

結構變化導致的健康狀況及功能食品的開發思路進行了充分探討。

 

  功能食品備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功能食品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認可,功能食品也一直是國際食品界的熱門話題。目前國內還沒有功能食品的法律定義,但國家文件中多次出現「功能食品」字樣,如2017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關於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食品健康功效評價,加快發展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制定的《「十三五」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圍繞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的健康營養問題,重點推動抗衰老產品、膳食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研發。

 

  國外對功能食品是如何認識的?日本營養學家對功能食品的定義是:凡以具有食品成分,能調節機體功能,在機體內能體現出防禦功能、調節功能、預防和康復病症功能為目的而設計加工的食品叫功能食品。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從事健康食品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功能食品具有生理活性,可提供除基本營養素之外的特殊營養,並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促進病人的康復。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黃建生認為,保健食品可以認為是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定義中就有「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表述。黃建生進一步表示,國內外的研究均證實,功能食品在保護人體健康、降低疾病風險方面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多數食品都能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未來功能食品的發展和開發前景非常廣闊。希望此次論壇能夠提高大眾對功能食品及保健食品作用的正確認識,能夠使企業在功能食品研發中提升保健食品科技含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介紹了1982年以來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變化的情況。蛋白質攝入量沒有太大變化,但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原來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變為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為谷薯類食物,米和面的整體消費量從1982年到2012年下降的幅度並不大,下降最多的是其他穀類,從1982年的每人每天103.5克下降到2012年的每人每天16.8克,薯類從1982年的每人每天179.9克下降到2012年的每人每天35.8克。在蔬菜攝入量下降的同時,深色蔬菜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全部蔬菜量的50%這一水平。中國居民水產品的消費率只有42.9%,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中國人不吃水產品,魚蝦消費更低,只有22.7%。

 

  面對膳食結構的變化,如何利用功能食品進行營養幹預?功能食品從哪個角度進行開發?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食品工程研究發展部主任段盛林表示,保健食品的發展趨勢是去劑型化,要改造主食,讓其具有更強的功能性,讓主食功能化、功能食品主食化。比如,開發低升糖指數即低GI食品,像低GI糕點、配餐棒,讓糖尿病人不再為每天吃主食而擔驚受怕。段盛林介紹說,目前技術上可以達到根據不同營養素需求對米、面、粥進行重組,利用食物GI值調控技術、臨床驗證研究技術、多組學研究技術、控糖功能主食加工技術對普通食品進行調整,形成低GI食品,比如低GI碗粥、低GI竹筍曲奇、低GI功能米、低GI芝士蒸蛋糕、低GI代餐粉等。段盛林表示,低GI食品不僅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40年的全球研究發現,健康的低GI飲食對所有人群和整個生命階段都有益,同時他提醒說,平時蒸煮方式、咀嚼方式、飲食習慣都與GI值有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張召鋒認為,目前保健食品同質化嚴重,要在認真分析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功能食品。隨著消費觀念的不斷成熟,提供功能和目標更加明確的產品並定製服務是大勢所趨,私人定製功能食品成為最新潮流,比如,癌症患者化療後對胃黏膜產生損傷,如何做一款促進胃腸黏膜修復的產品,腸道的屏障又如何修復,這是患者急需的。張召鋒認為,隨著大眾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國低水平同質保健食品將逐漸被淘汰,產品研發逐漸成為首要競爭手段,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縮短。目前保健食品行業中小企業密集、投資過億元企業小於總量2%,產品研發投資遠低於銷售額的10%,因此要改變這一現象來迎合新時期大眾對功能食品的需求。

 

  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研發的功能食品。臺灣褐藻糖膠發展學會理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黃培安介紹說,藻褐素(巖藻黃素)是在1913年瑞典科學家研究日本衝繩居民罹癌率低的原因時被發現,它在調節高血糖(糖尿病)、改善脂肪代謝異常(肥胖)、抗自由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臺灣豐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何協勳分享了「益生菌代謝產物被認為是具有功能層次的最終產物」的觀點。黑龍江福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食品工程師李顯松表示,補充多肽對促進體質提高,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具有深遠的意義。

 

  特醫食品發展空間廣闊

 

  有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消費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約560億—640億元,市場每年以6%的速度遞增。但目前我國這類產品的市場規模很小,總量不足6億元,不能滿足實際臨床需要。

 

  國外大量臨床試驗證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使患者縮短住院周期、節省醫療費用、保護胃腸道功能,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部副主任韓軍花介紹說,我國目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已發布一個規範標準、兩個產品標準,即良好生產規範GB29923-2013、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GB25596-2010(1歲以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GB29922-2013(1歲以上)。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參考歐盟標準,結合我國應用管理情況分為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非全營養配方食品三類。全營養配方食品指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滿足目標人群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指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能夠滿足目標人群在特定疾病或醫學狀況下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是在滿足相應年齡段全營養配方食品的基礎上,依據特定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而對部分營養素進行適當調整。符合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技術要求的產品,單獨食用時即可滿足目標人群的營養需求。非全營養配方食品指可滿足目標人群部分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不能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滿足目標人群的營養需求,需要與其他食品配合使用。非全營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按照患者個體的特殊狀況或需求而使用。

相關焦點

  • 專家:落實食品安全過程控制 滿足食品安全保障需求
    來源:第一財經落實食品安全過程控制 全方位滿足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作者: 露絲·珀德仁(Ruth Petran)[ 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發展整體向好,監管部門與行業密切合作,引領食品安全的進一步提升,向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穩步邁進。
  • 手機遙控食品3D印表機列印個性化食品 潛在市場10萬億
    食品3D印表機列印出的動物圖案食品,不同顏色營養成分不一樣。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中國網8月27日訊(記者 張豔玲)未來,人們可通過手機,遠程遙控家裡的食品3D印表機,就可定製出個性化營養食品。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研製5大系列配方 針對不同人群開發20多個品類該所目前開發出適合3D列印食品的薯類、穀物類、果蔬類、植物膠類和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原料五大系列的基本配方。
  • QQ上線QID功能,完美滿足自我表達需求
    新功能是為了不斷創新年輕的溝通方式雖然是一款年齡超過20歲的產品,但QQ一直將年輕化作為發展大方向,各項產品功能的迭代更新與開發,都是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新潮、個性的溝通方式,滿足用戶自我表達的需求,促進更年輕化的社交,並且孕育和催生有趣而獨特的年輕文化。
  • 智能視頻分析:功能分類及五大新趨勢
    1智能視頻分析功能分類  智能視頻分析功能分類  目前智能分析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安防領域,根據其實現的方式進行區分,海康威視的孫杰視把其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的智能分析。  1、診斷類智能分析。
  • 異構化、平臺化、IP化 人工智慧時代FPGA展現新趨勢
    「AI推斷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需要特定架構(DSA)以達到最大效率。然而,與AI創新的速度相比,固定硬體的DSA開發周期太過漫長。」賽靈思細分核心市場副總裁Yousef Khalilollahi指出:「FPGA提供靈活應變的平臺,支持可隨時根據最新AI技術定製的DSA,而且無需坐等漫長矽片研發周期。」
  •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功能食品產業發展規劃(2018...
    站在健康科學發展前沿,研發和生產新的功能食品大品種,用新理論和新技術、新視野仔細尋求和瞄準人類的健康需求,把滿足健康需求以及引領創造新的健康需求貫穿於功能食品研發生產的全過程,賦予產品精準的技術和市場定位。3.大力應用新技術。
  • 2020中國功能食品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亞健康人群的身體機能需求正是功能食品所能提供的,功能食品不僅能夠滿足亞健康人群的低熱量、低脂肪、低糖的食物要求,還能提供足夠亞健康人群的日常熱量消耗。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對功能食品行業來說,是巨大的待深度開發的市場。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對功能食品行業來說,是巨大的待深度開發的市場。
  • 食品行業專家齊聚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化科技為生產力(上)
    發展健康食品、推動健康食品多樣化發展,滿足國民健康飲食需求,迎合消費者需求,也已成為食品工業轉型發展升級趨勢。益生菌是健康領域關注的重要功能性原料之一,腸道功能與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相關,而益生菌是目前發現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腸道功能修復、緩解慢性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 J2Paas低代碼平臺,國內首創「參數式」開發模式!
    低代碼開發,一個註定要影響全球軟體開發格局的新趨勢,用商業化的詞語來描述,那就是:低代碼開發將會成為一個新的風口!因為低代碼開發的價值,已經被市場完美證明。而開發工具類型的廠商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們的開發工具經過更長時間的市場檢驗,成熟度高,在穩定性和可操作性上更強。以服務金融機構需求起步的J2Paas低代碼平臺就是開發工具廠商的代表。
  • 做小程序開發場景化思維很重要,西安app小程序開發公司
    微信小程序開發為什麼現在這麼火爆?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小程序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用完即走,小程序的使用方式是和app有一定的區別,但是使用起來和app的差距不是很大,可以實現的功能也相差不大,但是在費用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我國的研發人員根據植物對光環境的要求,開發出了80多種專用光配方,用以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需求。沒有土壤,植物工廠中的植物「吃」什麼?和田野生產不同,植物工廠要求潔淨的栽培空間,對某些育苗、組織培養型的植物工廠來說,甚至需要無菌培養室。在這種條件要求下,就需要以營養液來「飼餵」植物。植物工廠採用循環流動的營養液來為植物提供營養。
  • 中小企業管理軟體新趨勢:行業細分化競爭
    用戶的需求開始深入細化  管理軟體供應商的變化的核心原因,其實就是一個:客戶需求變了。以往,國內管理軟體廠商的產品大多是通用型軟體,無論是什麼行業,無論什麼企業,都適用一套通用的需求模型,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極大地節省了開發、實施和升級換代成本,軟體商品化後對用戶來說,帶來的好處就是價格便宜。
  • 大健康時代功能食品行業「超越者」
    中國龐大的人口總量和社會老齡化、長壽化趨勢也為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市場,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不斷突破,則在持續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和能力,功能食品產業中能以產品科技和營銷模式的創新對接大健康的「超越者」,必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 人民日報:馬鈴薯做主食非口糧危機 營養很高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說:「我國糧食已連續12年豐收,推行馬鈴薯主食開發,並不意味三大口糧出現短缺。但從供給側結構來看,口糧出現『三量齊增』現象,特別是玉米去庫存壓力大,因此要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從需求側結構來看,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追求營養健康成為消費趨勢,而農產品市場結構又比較單一。因此,把馬鈴薯納入主食大家庭,有助於推進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
  • 王偉明委員:發展大豆食品,引導大豆產業與中醫藥等產業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黑龍江省委會副主委,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王偉明委員向大會提交了《發展大豆食品產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大會發言。他認為,大豆的營養保健價值尚未得到重視,國內大豆功能食品較少。王偉明提到,日本已經有計劃地推動和扶持作為大豆發酵食品的納豆產業發展,將其列入兒童營養午餐。
  • 膠體在食品中的功能和應用
    膠體分子的結構中往往都含有較多的親水基團(如羥基、羧基、氨基等),這樣就能使膠體充分水化或者溶解於水,進一步就可以形成粘稠溶液或凝膠,從而膠體可以表現出豐富的功能,並廣泛應用於食品製造中。由於構成膠體的單糖或者胺基酸的種類、各單元之間的排列方式、膠體聚合度、單糖或胺基酸的取代基團等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膠體在性質上既有共性又有著各自的特性。
  • 苗圩:將來汽車造型可能都一樣但內部功能卻不一樣
    「將來車的造型可能都是一樣的,但是裡面的實用功能卻不一樣,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傳統汽車過去靠「兩年一改臉、四年一換型」,通過內外部造型的變化,來吸引客戶關注日漸式微。「汽車企業花費巨額資金投入帶來的卻是審美疲勞,而依靠超配的硬體,通過機器學習系統不斷升級的軟體就更好地貼近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加了對用戶的黏性,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而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千人千面。」
  • iEnglish上線三大功能:讓學習更有趣、提分更容易
    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避免孩子假期學習的枯燥、無趣與逆反心理,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在1月8日迎來重大升級,一次性完成中高考語法訓練遊戲系統、精讀(美國)功能、默讀功能等全新板塊和系統功能的上線,為憂慮的家長提供完美的寒假學習解決方案。
  • 果谷生物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度研發「個性化營養」
    為了推動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滿足孕、老及其他年齡段中國人群對營養與健康的個性化需求,2020年8月,上海果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發出一款適合大眾群體的靈芝活性幼芽體-靈芝胚芽。
  • 青島明月海藻:瞄準海洋功能食品,向海洋要市場
    2018年,我國功能食品產業規模約為4000億。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功能食品行業作為健康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功能食品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