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馬鈴薯做主食非口糧危機 營養很高

2020-11-23 TechWeb

小小「土豆君」,火了又再火。農業部日前公布《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因此,這份《指導意見》一發布,又在社會上引發熱議。馬鈴薯,本是餐桌上的家常菜,醋熘土豆絲、地三鮮、土豆燉牛肉……這些年,我們吃過多少土豆,恐怕數也數不清。不少人心存疑惑,為啥要提倡馬鈴薯主食開發,是糧食不夠吃了嗎?馬鈴薯作主食,怎麼個吃法?馬鈴薯產業開發,又該怎麼推進?

從「副食」到「主食」,馬鈴薯憑什麼「逆襲」?

「馬鈴薯主食開發,並不是讓大家直接把馬鈴薯當成主食吃。」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解釋,馬鈴薯主食開發,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

讓習慣當菜吃的土豆當乾糧,是糧食不夠吃了嗎?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說:「我國糧食已連續12年豐收,推行馬鈴薯主食開發,並不意味三大口糧出現短缺。但從供給側結構來看,口糧出現『三量齊增』現象,特別是玉米去庫存壓力大,因此要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從需求側結構來看,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追求營養健康成為消費趨勢,而農產品市場結構又比較單一。因此,把馬鈴薯納入主食大家庭,有助於推進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

此外,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還有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種植起來更為容易。

那麼,為什麼選中了馬鈴薯做主食?

食物史證明了馬鈴薯是適合人類需求的主食。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說,在歐美等國,馬鈴薯作為主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就中國而言,在西北的陝西、寧夏部分地區,東北部分地區,馬鈴薯已經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隨著經濟發展,消費需求日漸多元,為了順應這種趨勢,我們應不斷實現主食的多元化,在全國範圍推廣馬鈴薯主食。

最令人心動的,是馬鈴薯的營養價值。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小虎說,通過檢測發現,馬鈴薯主食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7類營養物質,還填補了日常主食中缺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100克的馬鈴薯中維生素的含量相當於7個蘋果的含量,或者是一個半西紅柿的含量,鉀的含量相當於兩根香蕉。

從事馬鈴薯育種及產業開發的希森集團董事長梁希森告訴記者:「部隊吃的壓縮餅乾99%都是馬鈴薯全粉,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食物也是由馬鈴薯全粉加工成的,馬鈴薯全粉的營養價值可見一斑。」

王小虎說,項目組在內蒙古的實驗表明,堅持食用馬鈴薯全粉佔比30%的饅頭,人體中的血糖、血脂和胰島素等指標更健康。

馬鈴薯饅頭,何時能吃上?

「光聽新聞上說馬鈴薯主食化,可是在超市裡也沒見過馬鈴薯饅頭,在哪兒能買到?」說起馬鈴薯主食化,正在超市採購食品的北京市民王阿姨很好奇。

「馬鈴薯全粉營養價值比較高,一般全粉含量在20%—30%的馬鈴薯饅頭就很好吃。」梁希森說,希森集團去年6月開始工廠化生產馬鈴薯饅頭,當地普通饅頭0.5元一個,馬鈴薯饅頭1元一個,產品供不應求,還大量銷售到天津、濟南等地,北京市場也在慢慢開拓中。

不只是饅頭,在中國農科院舉行的馬鈴薯產業開發高層研討暨成果發布會上,現場陳列了6大類154種馬鈴薯主食產品,除了饅頭、麵條這些大眾型主食,還有入口即化的豆沙糕,造型別致的菊花餅,精巧美味的曲奇餅乾……美味的口感,讓品嘗者讚不絕口。

「以馬鈴薯粉佔比40%的主食產品為例,未來10年,以20%的速度推進,馬鈴薯傳統主食產品的消費能力可達2000萬噸左右,休閒型產品的消費能力能達800萬噸左右。」王小虎說,馬鈴薯產品市場將是一片廣闊「藍海」。

「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化勢在必行。」餘欣榮說,馬鈴薯產業化取得階段性進展,但要滿足潛力巨大的市場,還需要從各環節入手,不斷加快產業化步伐。

「育種創新還需加強,尤其是適宜主食加工的馬鈴薯品種選育工作。」戴小楓說,馬鈴薯因為產地、品種的不同,澱粉等乾物質含量有明顯的區別。比如山東產區的一些品種畝產可達3—4噸,但澱粉含量較低,出粉率低;相反,澱粉含量較高的甘肅「一點紅」,出粉率高,但畝產量卻僅有1—1.5噸。專家表示,如何培育出高產且高澱粉含量的品種是產業開發的另一關鍵。

王小虎介紹,農科院構建了245個馬鈴薯品種的基礎信息資料庫,確定馬鈴薯的篩選體系。共篩選出4個生態區的18個適宜主食開發的品種,加快破解這一難題。

「加工難題亟須破解。」戴小楓認為,全粉加工環節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企業力量薄弱,產能較低。目前全國只有8萬噸的產能,而且實際開工率不到一半。二是生產成本偏高。「以熟粉來說,麵粉每噸成本為4000元,馬鈴薯全粉每噸需要1萬—1.2萬元。如何解決成本偏高的問題將是今後的重點。」

「主食產品要更加豐富。」餘欣榮說,企業能夠靈敏地發掘市場需求,創新出更加多樣的馬鈴薯主食產品。據了解,馬鈴薯饅頭已在京津冀600多家超市銷售,但要滿足不同區域的飲食習慣,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還需要企業加大創新產品的力度。

馬鈴薯產業化,不會與三大主糧爭地

我國耕地面積有限,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大力推行馬鈴薯產業化,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會不會形成與三大主糧爭地搶水的局面?

「推廣馬鈴薯產業,不會與三大穀物搶水爭地。」曾衍德說,利用南方冬閒田、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和華北地下水超採區,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生產,力爭形成馬鈴薯與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局面。

「增加馬鈴薯種植面積,正好與調整種植結構相契合。」曾衍德說,當下玉米產能過剩,過去12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了2億多畝,其中「鐮刀彎」區域就佔了近四成。未來,「鐮刀彎」地區可以增加需水量少、產量相對較高的馬鈴薯種植面積。

馬鈴薯產業化,更應該有重點地梯次推進。餘欣榮說,未來將按照「一個主中心、七個次中心」的整體布局推進。作為主中心的北京,將成為馬鈴薯產品研發技術中心,形成一批引領性的產品配方和加工工藝。梯次推進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區域馬鈴薯開發,培育消費群體,拓展消費市場,並根據區域消費習慣,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馬鈴薯產品,滿足消費需求。

馬鈴薯生產扶持政策還需逐漸落地。曾衍德介紹,有關部門將完善馬鈴薯生產扶持政策,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鼓勵各地對馬鈴薯加工企業實行用地、電、水、氣等價格優惠。加大對馬鈴薯生產的投入,支持種薯生產、貯藏設施建設、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市場與信息服務等環節。積極探索馬鈴薯產業信貸保障和保險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馬鈴薯主食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額度,實行優惠利率。

「但財政資金投入只是起引導作用。」戴小楓表示,馬鈴薯產業開發涉及科研、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多環節,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的帶動和示範作用,開展主食開發技術模式攻關,改進和完善主糧化加工工藝,搞好主糧化消費引導,才能真正讓馬鈴薯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相關焦點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聯合國不惜大動幹戈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高級別會議,而且一開就是三天。  記者:「與會代表在經過了艱難的磋商和爭論之後,最終通過了世界糧食安全宣言。」孟加拉也深受高糧價的困擾,米價一年上漲一倍,政府目前開始倡導民眾要多吃馬鈴薯,用馬鈴薯來代替主食,這一倡議引起世界上不少國家的興趣,似乎解決糧食問題多了一條道路,在本次世界糧食峰會上,記者也採訪到了孟加拉國農業與水利部顧問Karim,是他在國內首先提出用馬鈴薯代替主食的倡議的。
  • 土豆將成主糧 專家: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據農業部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 馬鈴薯根系爛用什麼好?馬鈴薯莖腐病用什麼藥?黃葉死苗怎麼預防
    馬鈴薯是五大主食之一,具有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的特徵。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容易爛根死苗怎麼辦?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大棚馬鈴薯現出現爛根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一、馬鈴薯爛根死苗的原因馬鈴薯出現爛根死苗大多是因為根腐病所造成。
  • 【解讀】中國新主糧為何是馬鈴薯?
    在馬鈴薯被引種到中國將近五個世紀後,這種多年生草本作物開始正式被確定為中國人的主糧之一。農業部日前發布《農業部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提出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至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 中國拓馬鈴薯產業增值空間 科技研發促主糧化生產
    張婧 攝  「馬鈴薯作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與三大糧食作物相比,其單產還有較大的增加潛力。」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會長金黎平說,尤其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具有較高水分利用率和較長產業鏈的馬鈴薯要提升單產量。
  • 凌志馬鈴薯|讓赤峰的小土豆,帶給你舌尖上的回味無窮!
    是裡面含有一種營養豐富的輔料"馬鈴薯全粉",而這一輔料就出自赤峰的這家公司——內蒙古凌志馬鈴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志馬鈴薯")。凌志馬鈴薯成立於2006年8月28日,位於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玉龍食品工業園區,佔地面積743畝,總建築面積14.6萬平方米,總資產18億元。
  • 減肥期間怎麼吃主食與補充蛋白質?燕教授營養師手把手教你
    減肥是一份長期的事業,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減肥方法才能減肥成功,簡單來說想要減肥成功就要「管住嘴,邁開腿」,這六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所以很多人減肥不成功都是因為做不到這六個字。
  • 營養師闢謠:營養彼此促進,今晚就吃一碗
    在營養師眼中,這些所謂的「食物相剋」都毫無道理,今天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就跟大家聊聊:土豆不能和牛肉一起吃?闢謠:營養彼此促進,今晚就吃一碗。土豆又叫馬鈴薯,是很常見的一種蔬菜,由於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在很多地方也被當作主食來吃。新鮮土豆含有1.5%~2.0%的蛋白質,按乾重算大約是6%~8%,和大米差不多,也是一種補充植物蛋白的來源。
  • 馬鈴薯,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熱能,是理想的減肥聖品
    選購:馬鈴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營養豐富,烹調簡單,好料理,好搭配,又好吃。那麼如何挑選口感俱佳的馬鈴薯呢?看外皮:外皮光滑,無傷痕,沒有坑洞。看顏色:金黃色是生熟的;暗黃是時間較久的馬鈴薯。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約為6.9億,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未來10年內全球飢餓人口還會增加,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8.4億。也就是說,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超過10%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 壓垮愛爾蘭的最後一顆馬鈴薯:真菌引發的大饑荒,最終重塑了國家
    兩者在馬鈴薯被人類種植的最初幾千年時間裡,都未曾發生什麼交集,直至西班牙人開闢了前往美洲的新航路之後,馬鈴薯才得以抵達愛爾蘭人的餐桌之上,並最終成為了他們不可或缺的主食。關於馬鈴薯最初傳入愛爾蘭的途徑,有個十分具有神奇色彩的說法,1588英國與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戰時,西班牙一艘儲存有馬鈴薯作為食物的戰船被擊沉,裝著馬鈴薯的箱子順著水流飄到了海岸邊。
  • 技術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日前,國際著名農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讚賞了「優薯計劃」取得的進展並專門為「優薯計劃」題詞:「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是顛覆性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袁隆平一邊聽取「優薯計劃」團隊黃三文研究員關於「優薯計劃」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情況介紹,一邊仔細查看利用第一代基因組設計育種獲得、比芝麻粒還小的二倍體馬鈴薯雜交種子,對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可有效解決馬鈴薯重大產業難題。
  • 什麼樣的主食最適合腎病患者,很多人都不清楚!
    市面上的主食有很多,如米、麵條、米粉、河粉、涼粉、粉絲等,它們都是低蛋白嗎?腎友的低蛋白主食該怎麼選?其實,除了市面上有的低蛋白米麵,日常生活中能夠作為主食的食物還是有挺多的。 可以用部分薯類,如馬鈴薯、紅薯、地瓜等代替精製米麵(200克薯類替換50克米麵)。 同時,薯類的膳食纖維也特別豐富,尤其是甘薯的含量最高。薯類中的膳食纖維不同於蔬菜水果,不但纖維細膩,對胃腸刺激很小,而且能刺激胃腸蠕動,軟化糞便,從而有效地預防便秘的發生。它還可以補充能量,預防營養不良,是透析患者良好的食物選擇之一。
  • 五類膳食,富含「7大」營養,合理進食,營養,更健康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這段是古人的智慧,對平衡膳食的詩文論述。任何一種營養素的過多或缺乏,均屬於營養不良現象,危害人體健康。而「七大」營養素在不同的食物中分布有所差異,據此,我們可以把每天要吃的食物分成以下五大類,只要每天按類別適量選擇食用,就能基本保證「7大」營養的平衡。
  • 科學網—化解馬鈴薯加工企業汙染危機
    1月2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甘肅靜寧和寧夏固原督辦馬鈴薯澱粉企業治汙問題。 實際上,目前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要按國家標準要求排放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技術和政策上有新的突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研究員劉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們已經採用一些技術手段解決了馬鈴薯加工廢水排放的問題。
  • 降糖降脂的「寶藏主食」, 一邊吃飽一邊還能降三高!
    在糧食界還有一種蛋白質含量不遜色於大家熟知的大豆,它就是在瘦身界風靡多年的減脂主食——燕麥。燕麥是一種低糖、高蛋白質、高能量的主食,它不僅含有鈣、磷、鐵、鋅等礦物質還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物質。燕麥營養價值的「得與失」隨著工業的進步,糧食加工手段越來越豐富,市面上的燕麥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燕麥本身確實是健康食品但經過精細加工後它的營養成分能保存多少,什麼樣的燕麥營養價值最高?
  • 它和板慄很相似,曾經是人們的主食,營養價值高,如今很少人吃
    它和板慄很相似,曾經是人們的主食,營養價值高,如今很少人吃!我們中國的美食和水果的種類真的是非常多的,同時覺得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太多了。有時又感覺這些美食和水果,真的太神奇了。可以讓我們填飽自己的肚子,而且還能享受給我們帶來的超級好吃的味道。
  • 馬鈴薯主糧化,將怎樣改變你的餐桌?|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
    6月27-28日,綠會代表受邀參加在京召開的2019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得知我國正在從種子研發、到種植加工等領域,加大馬鈴薯主糧化進程,讓馬鈴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更多進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來。事實上,聯合國比較早注意到馬鈴薯的重要糧食價值,曾將其定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並且將2008年命名為「國際馬鈴薯年」。2015年起,我國也正式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 有1「懶人作物」,非洲做主食,中國也大量種,古書卻記載有劇毒
    因為這些年,從國外入侵的物種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每一次我們都化解了危機,可是卻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傷害的,尤其是對於農民伯伯來說,每進來一種的時候,就會相對於的造成一定的影響。就好比今天小編要給的介紹的這種植物來說,不過同樣是從國外進來的物種,但是跟一般的入侵還是有些區別的,因為它並非是入侵,而是專門引進的。有1「懶人作物」,非洲做主食,中國也大量種,古書卻記載有劇毒。
  •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尤其近年來,西吉縣委、縣政府以供給側結構調整為主線,聚焦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種薯繁育、澱粉加工、鮮薯外銷、主食開發「四薯」並舉,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億多元,推動產業向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發展。2020年,西吉縣種植馬鈴薯80萬畝,總產量160萬噸,總產值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