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主糧化,將怎樣改變你的餐桌?|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

2020-11-23 澎湃新聞

馬鈴薯主糧化,將怎樣改變你的餐桌?|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

2019-06-30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馬鈴薯主糧化,將怎樣改變你的餐桌?綠會代表應邀參加2019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

主糧化,就是讓馬鈴薯像米飯、麵條、饅頭等一樣,成為你的一日三餐,這個可行嗎?

這對於國內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習俗的人來講,可能接受程度也不太一樣。6月27-28日,綠會代表受邀參加在京召開的2019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得知我國正在從種子研發、到種植加工等領域,加大馬鈴薯主糧化進程,讓馬鈴薯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更多進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來。

為何在我國的三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之後,要將馬鈴薯列入第四大主糧作物呢?事實上,聯合國比較早注意到馬鈴薯的重要糧食價值,曾將其定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並且將2008年命名為「國際馬鈴薯年」。2015年起,我國也正式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在世界糧食作物中,馬鈴薯地位快速晉級其中的一個大背景,即是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與糧食安全。眼下全球人口已經超過70億,不少人依然處於貧困和吃不飽飯的狀態。而馬鈴薯作為一種一年生茄科植物,其生物特性,就表現為耐寒耐旱、耐貧瘠,適應種植範圍廣,產量高等,且集糧菜藥於一身,這使其成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一大利器,世界上不少國家也早以馬鈴薯為主食。

據考證,馬鈴薯是在16-17世紀末自國外引入中國的。此後歷經400餘年,其種植也早已遍布全國。如果加上更寬泛的紅薯、木薯等類作物,全國各地幾乎都有栽培種植,且長期作為一種雜糧供人食用,在饑荒年代也曾發揮過救人性命的作用。

2015年,我國農業部在正式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後,隨即召開推進會議,將河北、內蒙古、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甘肅、寧夏等省(區)納入主糧化試點,同時還將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資金從此前的6億元,增加到當年的10億元,主要用於馬鈴薯和果蔬儲藏保險,其中1億元專門用於支持馬鈴薯主食產品的開發。當時預計,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2018年,經統計,全國主要薯類作物年種植面積超過1.5億畝,佔全國可用耕地8%左右,其中馬鈴薯和甘薯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位列全球第一,但單產水平在全世界排名並不高,人均食用馬鈴薯的數量只有西方國家的五分之一」,2019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期間,相關專家認為,經過兩年主糧化的努力,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產品種類、種子研發等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還面臨著種子質量不高、推廣應用較弱、各類產品種類不夠豐富,無法迅速與普通人生活建立聯繫等不足,未來要從種子資源開發利用、倉儲加工、新產品創新等各個維度進行努力,以進一步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圖片均來源綠會)

作為長期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基金會,中國綠髮會對馬鈴薯並不陌生,其主要的關注點在於世界及中國的糧食安全。今年3月,中國綠髮會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成功舉辦了「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惠益分享,聚焦2020年後農業生物多樣性」討論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相關官員參與。在全球6000多種種植植物中,只有不到200種種植植物對養活著全球人口起著重要作用,而200種種植植物中,甘蔗、玉米、大米、小麥、馬鈴薯、大豆等9種,其產量又佔到了總作物產量的66%。也就是說,全球糧食產量在快速增長,但所依賴的作物品種卻相當之少,相當單一。中國綠髮會希望在解決國內乃至世界貧困與飢餓的情況下,儘可能保護野生物種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糧食作物的多樣性。畢竟更豐富的動植物遺傳資源,對地球生態和人類健康自身,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文/橡樹 審/linda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拓馬鈴薯產業增值空間 科技研發促主糧化生產
    圖為「中國薯都」甘肅定西馬鈴薯主糧化產品展示。 張婧 攝   中新網甘肅定西9月27日電 (張婧)「科技進步正在將糧食增長推向極限,但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對作物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 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持續推行 初加工設備助力生產
    自從15年我國農業部提出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後,我國各地馬鈴薯種植熱情高漲:重慶通過推廣脫毒種薯等試圖實現脫貧攻堅;溫州成功在高山旱糧基地裡種植馬鈴薯;旋耕機、播種機、撒肥機、無人機等耕種機械讓蘭州永登的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而馬鈴薯各類創新深加工產品也層出不窮,饅頭、餅乾、麵包
  • 土豆將成主糧 專家: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據農業部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 【解讀】中國新主糧為何是馬鈴薯?
    在馬鈴薯被引種到中國將近五個世紀後,這種多年生草本作物開始正式被確定為中國人的主糧之一。農業部日前發布《農業部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提出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至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 寧夏政協調研農產品品牌建設小記:讓馬鈴薯「飛出去」
    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是寧夏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調研全區農業品牌建設的第一個現場。公司負責人叫馬玉龍。他還有個稱呼叫「土豆大王」,是寧夏馬鈴薯的「經紀人」,想讓寧夏的馬鈴薯「飛出去」的人。網絡圖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系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是一家集馬鈴薯生物技術脫毒好種薯繁育、新品種研發與引進、訂單生產、種植技術培訓與服務、保鮮貯藏、
  • 【薯有趣】一顆土豆改變了歷史?吃了十幾年你對他仍一無所知~
    蒸、炸、炒、燉……條、塊、泥、片……馬鈴薯作為日常餐桌上活躍的一份子,不僅隨著地域氣候、文化習俗,甚至是個人喜好翻弄出諸多花樣,更是作為歷史的一份子,-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 -有一個族群從遙遠的亞洲穿越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迢迢千裡,古老神秘,在殖民者到來之前,一直在美洲大陸生活得逍遙自在。他們就是精於農業,腦袋炒雞靈光的古印第安人。一次偶然的機會,最早發現並食用了野生的馬鈴薯。從此,馬鈴薯成為古印第安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在海拔超過3000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原,古印第安人開始種植馬鈴薯。
  • 人民日報:馬鈴薯做主食非口糧危機 營養很高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解釋,馬鈴薯主食開發,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 讓習慣當菜吃的土豆當乾糧,是糧食不夠吃了嗎?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意義何在
    潛河流韻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就是為了擴大我國從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各國的進口。  儲著勝  經過緊張籌備,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舉行。此次博覽會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5月14日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正式宣布舉辦的。
  • 伊茲密爾國際博覽會 中國科技產品受青睞-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88屆伊茲密爾國際博覽會日前在土耳其伊茲密爾市舉行。中國以夥伴國身份亮相本屆博覽會,參展企業62家,展出內容涵蓋基礎設施、能源、電子、智能穿戴設備、醫療設備、文化等,受到土耳其民眾的歡迎。    伊茲密爾國際博覽會是土耳其歷史最長的綜合性博覽會,最早於1927年舉辦。
  •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延期舉辦
    原標題: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延期舉辦新華社廣州10月13日電(記者魏蒙)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組委會於13日發布了《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延期舉辦公告》。根據公告,原定於今年11月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延期舉辦。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戰略意義
    可以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主場外交——國家戰略意義。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次將國家發展成就展示、企業商業交易和國際經貿論壇納入同一個平臺,「三合一」的架構模式有別於其他展會,也是進口博覽會的獨特之處和特色。進博會中國館以八個展示單元,展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
  • 中國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將於12月在佛山開幕
    來源:新浪科技「中國(佛山)國際智慧機器人博覽會」(簡稱:IIRE)將於12月3日至6日在佛山拉開大幕,這將是2020年機器人領域最大規模的行業盛會。觀眾可通過官方網站(http://iire.cie.org.cn/)在線註冊報名。
  • 2021中國國際塗料博覽會將擴至三大展館
    2020年12月1日,中國塗料工業協會攜承辦方北京塗博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披露了明年塗料展會的近況。2021中國國際塗料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塗料展覽會將在明年8月6-8日召開,地點選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展會主題是「質量發展,科技賦能」。
  • 帝人將出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20年10月27日,東京訊]帝人集團今日宣布,將於11月5-10日出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旨在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
  • HOUSESKY鋼櫃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
    12月11日,洛陽德美辦公家俱有限公司旗下品牌HOUSESKY鋼櫃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本次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活動以"新設計、新趨勢、新動能"為主題,集中展示近年來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2016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什麼時候開始?
    2016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什麼時候開始?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將於今年10月10日在廣州舉行,昨日上午,中博會論壇活動媒體通報會召開,中博會期間將舉辦包括中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在內的20多場論壇和活動。
  • 第二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明天開幕
    資料圖  紅網長沙5月14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梁美蘭)讓藏家和市民們期待的第二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明天將正式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全球優質礦物寶石、化石、隕石將在博覽會展出。  記者5月13日從組委會獲悉,博覽會的所有展品已經運抵長沙「各就各位」。
  • 科學網—化解馬鈴薯加工企業汙染危機
    1月2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甘肅靜寧和寧夏固原督辦馬鈴薯澱粉企業治汙問題。 實際上,目前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要按國家標準要求排放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技術和政策上有新的突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研究員劉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們已經採用一些技術手段解決了馬鈴薯加工廢水排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