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嘉藝
編輯 | 東東
6月29日一早,繼哈藥股份踩雷美國最大保健品公司GNC股價跌逾7%後,國內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也跌停了。
大跌前,GNC申請破產;另外,湯臣倍健2019年因澳洲併購巨虧14億後,繼續募資追投澳洲生產項目。
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曾在2018年放出豪言,對於併購國外品牌,有九成把握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再進一大步,3年翻一倍。
可現實卻是,數十億元的投入不僅未能產生足夠的回報,反而累及財報。
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湯臣倍健實現營業收入52.62億元,同比增長20.9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3.56億元,同比下滑135.51%。
這是湯臣倍健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
對於虧損的原因,湯臣倍健推到了《電商法》身上,認為是《電商法》 導致湯臣倍健新收購的子公司LSG在澳洲市場的業務未達預期,因此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09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5.62億元並轉銷遞延所得稅負債約1.69億元。
但是從業績來看,將虧損的原因完全歸咎於電商法的實施,這個理由似乎並不充分。2018年7月,湯臣倍健花費近36億元收購了澳洲LSG公司,LSG帳面淨資產為1.14億元,溢價率超過了34倍。LSG的總資產為3.25億元,LSG 2017年營業收入為4.74億元,淨利潤為0.63億元。
6月24日,湯臣倍健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36.1億元,主要用於珠海生產基地和澳洲生產基地,其中3.78億元將用於擴充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簡稱「LSG」)澳洲子公司旗下益生菌產品的產能。
LSG的收入渠道主要包括澳新市場、跨境電商、出口經銷與代工業務。其中,出口經銷的主要客群便是代購商家,但僅有跨境電商在2019年實現了73.4%的增長,其餘三個渠道均出現下降,澳新市場和出口經銷的下降超過了50%。
湯臣倍健海外併購的危機初顯讓業績增速放緩的湯臣倍健「雪上加霜」。
湯臣倍健年報稱,中國藥店VDS(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零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5.4%降到2018年的2.3%,而2019年只有0.8%。
已然觸及國內市場的天花板的湯臣倍健急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LSG並未能幫助湯臣倍健提升業績,反而讓其陷入了困境,此番再次加碼澳洲項目,湯臣倍健如何說服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