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節中我們一起探討了全過程工程諮詢的概念和組織模式。從今天開始方焱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全過程工程諮詢模式在項目建設每個階段的具體應用。期待您的積極參與。我們在第9小節:《以增值為目的——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過程》中談到,項目從最初的一個設想開始到建築物被拆除、生產型設備報廢為止一共需要經歷決策階段、勘察設計階段、招標採購及施工階段、竣工驗收及保修階段、運維階段,共五個大的階段。把這五個階段統稱為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把這五個階段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合在起來稱之為項目建設的過程集成模型。在這個集成模型當中,也談到決策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項目進行定義、定位、確定目標。主要解決建在哪、規模和標準是什麼(項目的定義和定位)、什麼時候完成、需要多少資金、資金怎麼來?等重大問題。取得項目的立項批覆是本階段工作任務結束的標誌,也是本階段的最終目標。怎樣才能取得項目的立項批覆?這其實是個目標分解的過程,取得項目的立項批覆前所有的工作就是在決策階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務,這些工作任務就是分解後的小目標。前面也談到主要有: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取得土地使用權、運營策劃、進行融資、以及各種評估工作,如節能、環境影響、安全、社會穩定風險、地質災害危險性、交通影響、水土保持、礦產壓覆評估等。(各個地方對取得項目立項批覆的要求可能不一樣,具體以當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為準。)在決策階段的目標分解了,工作任務也明確了,問題出來了,誰來做?是不是還需要明確具體的責任人?我們說明確總目標是第1步;分解目標是第2步;對應具體責任人是第3步,這種從粗到細逐步細化目標的方法在項目管理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即目標系統的構建方法(關於目標系統構建的話題請參閱方焱第1小節文章的相關內容)。
大家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建議和方焱一樣,熟練掌握這種方法的應用。這種方法不但適用於項目管理,同樣也適用於其他任何管理工作。明確具體責任人,我們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如下(我們假設全過程諮詢單位進場時,投資人已取得土地的使用權):
大家發現沒有,表格中除了有具體的責任人以外,還體現了各方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一目了然,一一對應,非常清楚。排表格確實是一種梳理工作比較好用的方法。
工作梳理清晰了,做事也就不再迷惘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改進並完善在上一節文章中對於項目決策階段的組織關係圖了。如下所示:
大家請把這個圖和這張表合在一起與我們上一節的關係圖做對比,是不是很容易說清楚各參與方在本階段的組織流程分工?
以上就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通過今天對本小節的探討,大家應該和方焱一樣,已經掌握了目標分解的工作方法以及梳理工作的思路。
對於全過程工程諮詢在項目決策階段的管理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請您在評論期留下您的高見,我們一起探討。下一節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探討項目於決策階段,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的相關話題,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