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含有脫嘌呤位點的G-四鏈體用於軟分子印記傳感

2021-02-19 X-MOL資訊

‍‍‍

分子印跡聚合物(MIP)廣泛應用於包括有機汙染物、食品添加劑、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的選擇性分析。現場交聯形成聚合物之後,洗滌以去除目標分子,從而留下一個可用於靶標結合的空腔。然而,由於分子印跡聚合物具有剛性(我們稱之為硬分子印跡聚合物,HMIP),其與分析物的結合只會導致分析物的存在環境發生改變,而印跡聚合物的性質很難發生改變,因此帶來信號傳導不便。

核酸結構的靈活性為開發柔性的分子印跡聚合物(SMIP)提供了可能性,SMIP不僅可提供分析物的MIP結合環境,而且MIP的結構可發生相應的適應性變化。例如,不同於典型的ds-DNA中的Watson−Crick氫鍵,G-quadruplex(G4)是富含鳥苷的DNA/RNA序列,能夠通過Hoogsteen氫鍵形成G-tetrad基元,為G4作為傳感鳥苷的SMIP模型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最近,浙江師範大學邵勇研究員課題組發現,從人類端粒G4結構中移除一個鳥苷產生AP位點後,在K+中能形成反平行的G4結構,因而基於此建立了SMIP傳感平臺。他們分析物鳥苷與G4的AP位點結合後,發現G4結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種SMIP行為可用一個G4結構靈敏的探針來檢測。研究表明,分析物電荷、氫鍵結構決定了結合的特異性,表現出高MIP識別選擇性。該工作不僅實現了對溶液中鳥苷的特異性識別,也發展了分子印跡傳感的新方法,為軟分子印跡聚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論文作者為:Qiusha Li, Yifan Fei, Longlong Gao, Yali Yu, Yufeng Zhou, Ting Ye, Xiao-Shun Zhou, Yong Shao and Zheng-Zhi Yin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G-Quadruplex DNA with an Apurinic Site as a Soft Molecularly Imprinted Sensing Platform

Anal. Chem., 2018, 90, 5552, DOI: 10.1021/acs.analchem.8b01097

導師介紹

邵勇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548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G-四鏈體/hemin脫氧核酶結構設計和催化活性提升研究獲進展
    相對於雙鏈DNA來說,G-四鏈體結構具有離子依賴性,並根據富G序列的不同特點呈現出不同的結構形態,因此為許多生物有機小分子提供不同的識別位點。這些小分子配體不僅可以識別特定構型的G-四鏈體,形成複合物結構後還能顯示出特別的生物活性。
  • 【分析】L-Cys-hemin/G-四分體構建新型電化學自催化平臺用於高靈敏生物分析檢測
    然而,人工酶對底物缺乏結合位點,導致其對底物的親和力相對較低,限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簡便的新方法來增強hemin/G-四分體與其底物結合的親和力。最近,為了提高人工酶的催化效率,研究人員試圖通過控制酶和底物在一定空間區域內的距離,以提高親和力,從而縮短酶與底物的距離。但酶的封裝具有隨機性,其無序分布引起空間效應,仍然抑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
  • 華中農業大學在G-四鏈體調節豬偽狂犬病毒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領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位燈國教授團隊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劉正飛教授團隊合作,發現偽狂犬病毒立即早期基因IE180 3』UTR通過形成G-四鏈體調控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
  • 合肥研究院解析出DNA分子間V-形G-四鏈體複合物NMR結構
    端粒DNA形成G-四鏈體結構與抑制癌症密切相關,是優良抗癌靶點。G-四鏈體中除了經典的連接環區域外,還存在獨特的V-形支架結構域,其不包含任何中間殘基,卻可以跨越三個G-四分體平面。這種V-形支架可以使兩個相鄰鹼基之間糖磷骨架鏈的方向發生急劇逆轉,同時又參與形成G-四分體核心的氫鍵連接。這些特性使得這種V-形支架本身與眾不同,因此本質上作為藥物設計靶標時更容易被特異性識別。
  • 酵母和小鼠的細胞的基因組不含有任何真正的loxP位點
    loxP位點的重組由cre基因編碼蛋白催化,Cre蛋白是-一個含343個胺基酸的I型重組酶。每個loxP位點都含有2個不完全相同的Cre結合域。每個Cre結合域都是由-個13bp的重複序列和它旁側的4bp間隔序列組成。
  • 雷射衍生石墨烯實現高性能傳感和探測
    為了提高技術上所面臨的挑戰和製備時價格昂貴的問題,來自 Khaled Salama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聯合其他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簡單且可以可伸縮的方法,利用雷射束來將聚合物或碳的前驅體薄膜轉換成石墨烯電極。這一無掩膜的製備工藝可以製備出均勻,三維多層的電極,同時具有高的孔隙率和表面積,可以滿足下一代電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平臺的需要。
  • 中科院動物所譚錚研究組創建新技術,活細胞中檢測四鏈核酸結構
    這個過程一方面破壞了維持G-四鏈體的細胞內環境,另一方面甲醛將G-四鏈體和內源G-四鏈體結合蛋白交聯在一起,剩下可以被抗體結合併檢測到的G-四鏈體非常少。這些高等動物細胞染色體DNA上有數千到數萬個G-四鏈體形成位點,其中人A549細胞中數量最多(信號富集倍數大於5的位點數43752個),分布於60%以上的基因啟動子區域以及70%以上的基因中。
  • 英國劍橋大學團隊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
    英國劍橋大學Shankar Balasubramanian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3日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研究人員繪製了22個乳腺癌患者來源腫瘤異種移植(PDTX)模型中差異性富集的G-四鏈體(G4)DNA結構形成區域(G4Rs)。G4Rs與高表達的高度擴增基因啟動子以及體細胞單核苷酸變異體相關。G4R圖譜的差異揭示了不同PDTX中的七個轉錄因子程序。
  • 非三體迷勿點:《三體》其實是「四體」?
    觀點嚴格講,是「四體」在《三體》當中,三體人所在的星系裡,有三顆太陽。這三顆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很混亂,沒有固定的模式。換成物理術語就是:無法精確地推導出,某一時刻三顆太陽的相對位置。所以嚴格來講,其實這是一個四體問題。只不過行星相對於恆星的質量來說,實在是太小了,所以它的引力(相對於這三顆太陽)也很小,對於這三顆太陽的運動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所以,我們可以把四體問題看成三體問題來計算。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內層配體球(含有吡咯或吡啶環的咔咯、卟啉和吡啶二酚等有機配體)直接與高價的TM離子結合,形成穩定的四配位的TM−N4單元。額外的含氧基團(如碳酸鹽、醋酸鹽)也會佔用部分配體的軸向位置, TM離子可以與N和O原子鍵合,形成TM-Nx-Oy活性單元。外層配位球中引入取代基(R)有助於降低大環分子的電子態密度,提高SMMCs的催化性能。
  • 科學家發現四鏈螺旋結構DNA
    這種被稱作G-四鏈體的DNA四鏈螺旋結構由4個鹼基相互作用形成。這4個鹼基共同形成一個方形結構。它們看似一種短暫存在的結構,在細胞準備分裂時數量最多。它們在染色體中心和端粒區域出現。端粒是染色體末端保護染色體不受破壞的DNA序列。  因為癌細胞分裂速度很快,而且其端粒經常存在缺陷,因此四鏈螺旋結構可能是癌細胞一個獨有特徵。
  • 湖南大學湯琳課題組:硫摻雜對g-C3N4的二次改性
    現有大量關於g-C3N4形貌控制的研究,開發出了各種具有獨特形貌結構及特殊性能的g-C3N4。而常用的摻雜改性法需在g-C3N4聚合前對其前驅體進行組分調控,這一手段無法應用於已有的各種形貌g-C3N4的再改性。因此開發出一種能直接對成品g-C3N4進行摻雜改性,且不會破壞其原有形貌結構的方法是必要的。
  • 【分析】基於DNA介導金納米粒子二聚體的表面等離子體耦合電化學發光方法研究
    ECL是一種檢測限低、檢測速度快、動態線性範圍寬的分析技術。為了提高納米發光物的ECL響應信號強度,多種傳感策略被廣泛研究。其中,利用表面增強光譜學研究背景和等離子體材料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 (LSPR) 效應,增強ECL信號的傳感模式,被稱為表面增強ECL。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湖南大學湯琳課題組硫摻雜對g-C3N4的二次改性
    背景介紹摻雜改性及形貌調控是兩種優化g-C3N4催化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二者很難同時進行。現有大量關於g-C3N4形貌控制的研究,開發出了各種具有獨特形貌結構及特殊性能的g-C3N4。而常用的摻雜改性法需在g-C3N4聚合前對其前驅體進行組分調控,這一手段無法應用於已有的各種形貌g-C3N4的再改性。
  • 氣相色譜一質譜法(g.c.m.s.)的環境分析
    氣相色譜一質譜法(g.c.m.s.)的環境分析要確切鑑定環境樣品中特定的有機物最有力的一種技術是質譜法。為此,最常用的是把質譜儀直接與氣相色譜儀偶聯,這種g.c.m.s.既用於確認在氣相色譜儀流出物中特定有機物的存在和水平,又用於鑑定未知化合物。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本文亮點通過硼氫化鉀輔助的熱縮聚法,在氮化碳聚合過程中製造高溫還原性氣氛,在引入缺陷和硼摻雜位點的同時生成獨特的葉脈結構表面和豐富的孔道結構,極大的提升了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活性位點暴露量。所得催化劑通過多種表徵手段確定缺陷和硼摻雜的方式,結合DFT理論模擬深入分析了光吸收能力及電荷傳遞能力提升的機理。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長期以來,銀量法一直用於確定溶液中滷化物的類型和含量。幾個小組還利用了滷化物傳感水凝膠中的這些相互作用。儘管可以通過Ag(I)金屬金屬的崩解檢測到較大的滷化物,但氟化物卻不能。Zhou和Li而是利用F-對矽氧烷的反應性來開發氟化物引發的螢光水凝膠。該對將MAA封端的CdTe量子點與烷基銨官能化的矽氧烷在水中混合,以形成螢光溶液(圖4)。(參考:ACS Appl. Mater.
  • SnO2-rGO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低溫下的NO2傳感
    迄今為止,已有很多用於檢測空氣中微量NO2的技術得到成功開發,如化學發光法、離子色譜法、分光光度法等。這些方法雖然能精確檢測NOX,但也存在著成本高、過程複雜、耗時長的缺點,其廣泛應用難免會受到限制。為開發出高效的NO2檢測方法,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索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