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團隊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英國劍橋大學Shankar Balasubramanian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繪製出乳腺癌G-四鏈體DNA結構區域圖譜。

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3日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研究人員繪製了22個乳腺癌患者來源腫瘤異種移植(PDTX)模型中差異性富集的G-四鏈體(G4)DNA結構形成區域(G4Rs)。

G4Rs與高表達的高度擴增基因啟動子以及體細胞單核苷酸變異體相關。

G4R圖譜的差異揭示了不同PDTX中的七個轉錄因子程序。G4R的豐度和位置將PDTX分為至少三種G4亞型。

大多數PDTX(22個中的14個)中的G4R被發現與一種以上的乳腺癌亞型相關,研究人員也將其稱為整合簇(IC)。

這表明PDTX模型中多種乳腺癌狀態經常共存,其中大多數表現出侵襲性的三陰性IC10基因活性。

高水平G4R PDTX模型的短期培養對靶向G4 DNA的小分子更敏感。

因此,G4圖譜揭示了PDTX活檢中其他與IC相關的腫瘤內異質性,改善了乳腺癌分層,並可能建立新的治療策略。

據悉,由於腫瘤間和腫瘤內異質性,對抗癌療法的反應和耐藥性會有所不同。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72-8

相關焦點

  • 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1953年4月25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在《Nature》發文,率先提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雙螺旋DNA模型,這一發現後來被稱為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
  • Nat Genet:科學家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或在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
    2020年8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G-四聯體,G-quadruplexes)或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為開發個體化乳腺癌療法提供潛在的新型靶點。
  • 科學家發現四鏈螺旋結構DNA
    這種被稱作G-四鏈體的DNA四鏈螺旋結構由4個鹼基相互作用形成。這4個鹼基共同形成一個方形結構。它們看似一種短暫存在的結構,在細胞準備分裂時數量最多。它們在染色體中心和端粒區域出現。端粒是染色體末端保護染色體不受破壞的DNA序列。  因為癌細胞分裂速度很快,而且其端粒經常存在缺陷,因此四鏈螺旋結構可能是癌細胞一個獨有特徵。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合肥研究院解析出DNA分子間V-形G-四鏈體複合物NMR結構
    端粒DNA形成G-四鏈體結構與抑制癌症密切相關,是優良抗癌靶點。G-四鏈體中除了經典的連接環區域外,還存在獨特的V-形支架結構域,其不包含任何中間殘基,卻可以跨越三個G-四分體平面。這種V-形支架可以使兩個相鄰鹼基之間糖磷骨架鏈的方向發生急劇逆轉,同時又參與形成G-四分體核心的氫鍵連接。這些特性使得這種V-形支架本身與眾不同,因此本質上作為藥物設計靶標時更容易被特異性識別。
  • 中科院動物所譚錚研究組創建新技術,活細胞中檢測四鏈核酸結構
    理想的G-四鏈體檢測方案是在細胞內表達一個特異性識別G-四鏈體的蛋白,這個蛋白需要滿足以下幾個特徵:1)結構簡單,不包含與其他蛋白發生相互作用的結構;2)對G-四鏈體識別的特異性高;3)對G-四鏈體結合的親和力足夠高,能夠與內源蛋白競爭結合G-四鏈體。
  • 繪製基因圖譜 意義重大深遠
    成功繪製出腦瘤分布圖譜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NCRI)會議上,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闡述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型蛋白,該蛋白可以幫助清晰地繪製出腦瘤的邊緣圖譜,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進行掃描來進行深度研究。
  • 醫學家成功繪製乳腺癌PI3K/AKT突變圖譜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仇逸)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陳力及楊柳博士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我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圖譜,並對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解讀與鑑定。
  •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原標題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新華網倫敦
  • 華中農業大學在G-四鏈體調節豬偽狂犬病毒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領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理學院位燈國教授團隊和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劉正飛教授團隊合作,發現偽狂犬病毒立即早期基因IE180 3』UTR通過形成G-四鏈體調控基因表達和病毒複製。
  • 復旦大學馮建峰教授團隊首次繪製大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
    》(「Neu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basis of brain-network variabil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mental disorders」)的論文,該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定量刻畫人類大腦各區域的動態相互作用模式,揭示了大腦產生動態變化機制,首次繪製了動態腦功能網絡圖譜。
  • 醫學家成功繪製我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仇逸)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陳力及楊柳博士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我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圖譜,並對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解讀與鑑定
  •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記者今天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
  • G-四鏈體/hemin脫氧核酶結構設計和催化活性提升研究獲進展
    相對於雙鏈DNA來說,G-四鏈體結構具有離子依賴性,並根據富G序列的不同特點呈現出不同的結構形態,因此為許多生物有機小分子提供不同的識別位點。這些小分子配體不僅可以識別特定構型的G-四鏈體,形成複合物結構後還能顯示出特別的生物活性。
  • 圖譜研究揭示蛋白質間交互作用鏈
    而蛋白圖譜的繪製,或可幫助科學家探尋導致人類錯綜複雜的各種疾病的根源。  這項研究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安德魯·艾米莉教授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愛德華·馬爾科特教授領銜,有來自3個國家的七個科研團隊共同參與。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2020-03-27 15:36:14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陸健、嚴紅楓 | 字號:A+ | A-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日前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
  • 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繪製出鐵皮石斛全基因組圖譜
    央廣網深圳1月1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謝高昌)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繪製出鐵皮石斛全基因組圖譜,在藥用開發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成果於1月12日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Nature(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公開發表。這是世界蘭科植物基因組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全腦突觸的終身變化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全腦突觸的終身變化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3:11:04 英國愛丁堡大學Seth G. N.
  • NAR:解析酵母四鏈DNA結構 助力癌症藥物療法的開發
    (Ume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細胞中含量鳥嘌呤的特殊DNA序列或可形成四鏈DNA結構,而且運動蛋白Pfh1可以展開這些特殊的DNA結構並且幫助維持完整的基因組功能。
  • 中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面世」
    中國乳腺癌人群PI3K/AKT通路突變圖譜「面世」 2018-04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陳靜 王懿輝 陳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11日披露,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經5年探索研究,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展現了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