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月球,我們還可以造訪哪些行星?

2020-09-04 超弦

人類可以登陸哪些行星,為什麼?

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登月第一人,由此開創了地外天體登陸的篇章,根據近幾年來的消息,NASA已準備在2024年載人登月,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就是月球。那麼除了月球,我們還可以造訪哪些行星?

我很確定我們唯一能造訪的行星是火星,也許是水星。為什麼呢?火星很快就會浮出水面,因為SpaceX公司幾經宣布將在21世紀30年代嘗試載人登陸火星。火星是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除了它的大氣層和低重力,人類可以用適當的設備生活和適應。

而水星是一個有點難以訪問和適應的星系,它不僅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它的狀況也很不尋常。表面的一邊是酷熱的,而另一邊是冰冷的。雖然我們可以住在兩者的交界處,但顯然很麻煩。此外,浪費我們的資源去參觀這個星球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至於其他行星,或者如果一個人去了,就幾乎不可能去拜訪它們。這是因為其他星球上的條件對人類生存來說太苛刻了,即使有專業設備也很難。例如,金星可能比水星離地球更近,但它的溫度太高(大約800-900華氏度)。即使我們著陸,也不會花很長時間就會死於過熱或脫水。有人告訴我太空船是用來承受更高溫度的,我同意這一點。但對於人類活動來說,金星的條件有點太苛刻了。

至於其他行星,我們甚至無法登陸它們。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巨行星,它們是由氣體組成的沒有固體表面的行星。這意味著你不能在這些行星上著陸,而且你走得越深,氣體密度就越高,甚至變成粘性液體。

雖然太陽系的4顆外行星確實有一個可以登陸的表面,但它們的條件,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過於極端。木星的引力和壓力太強,土星的氣體有毒而寒冷,天王星的壓力和冰凍的溫度足以把你變成標本,海王星的風比音速還要快。因此這些瘋狂的外行星並不適合居住。

儘管我們可能無法登陸其他行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遠處欣賞它們的美麗。幸運的是,火星似乎是我們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造訪的星球。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就越有機會去我們從未想過可以去的地方。然而,我確實認為我們應該改進我們的技術,讓我們得到一些實質性的提高。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仍然有希望訪問其他星球。

相關焦點

  • 外星人或曾造訪地球 只是我們不知道
    然而,我們一直沒有收到它們的「來信」。哈特認為銀河系一定不存在其它先進文明。 研究論文主執筆人、計算科學家喬納森·卡羅爾-納倫貝克表示:「在解答這個疑問時,如果不考慮『恆星運動』這個因素,等待你的將是一個『二選一』的結果。要麼,沒有一個外星文明離開過它們的行星;要麼,我們是銀河系內唯一一個掌握先進技術的文明。」
  • 外星文明為什麼還沒造訪地球?跟太陽系位置有關係,還是其他原因
    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人類文明真的不值一提,根據卡爾達舍夫等級劃分,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文明,可以主宰一顆行星以及周圍衛星,成為行星能源的主人,二級文明,可以收集整個恆星系統能源,三級文明,可以利用整個超級星系能源,而21世紀人類勉強算得上達到了一級文明。
  • 如果外星人明天將造訪地球,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有一千億個星系,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羅密布,有至少五億個行星位於銀河系,假設有外星文明存在,雖然我們至今還有沒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我們也一直思考為什麼外星人短時間內不會造訪地球。但如果是最友善的外星人也能用他們的技術一勞永逸地徹底摧毀我們的文明呢?如果明天天亮,外星人即將來訪,那又會如何呢?我們傾向於將自己的理論應用於宇宙的其他部分,我們期待外星人能來訪,雖然我們還沒有走遍臨近的星球,除了在月球登陸過。
  •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點事
    肖龍:行星地質學是行星科學的一部分。在1969年7月「阿波羅」飛船月球採樣返回之前,我們對月球的認識是很膚淺的。「阿波羅」月球樣品研究對月球科學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正是由於「阿波羅」樣品的成功返回,提供了研究月球的實際材料,再結合大量遙感探測數據的研究,才開啟了行星地質學學科。可以說,是「阿波羅」任務開啟了行星地質研究的先河。
  • 月球是如何形成?對我們的地球有著怎樣的影響?
    最近天氣又炎熱起來,所以我們發現每天晚上各種廣場公園人變得多了,很多朋友在散步的時候抬頭望向天空,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輪月亮孤獨的呆著,很多同學就產生了疑問,就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月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自古以來,在我們的文化中,月球和太陽一樣,都是十分神奇的物質,不論是在神話故事裡還是在古文詩詞中,這就體現出其實古人也想知道月球是怎麼來的,但是礙於時代的局限性沒有辦法展開研究。提起月球的起源,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幾種支持的人比較多的說法供大家參考,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見解我們也不否認。
  •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些事
    現今,行星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了所有有巖石表面的天體,包括行星和衛星、小行星等。行星地質學研究月球、火星等類地天體的地形地貌物質組成、構造變形,以及形成和演化歷史。通俗地說,行星地質學就是研究月球、火星等星球它們長什麼樣子,是什麼物質組成的,又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文匯報:取回這2000克月壤月巖,有哪些重要意義?
  • 不明飛行物頻繁造訪地球的原因,其實它們就在月球背面?
    幾年前一名曾在美國51區工作過的退休人員布希曼對媒體公開了幾張疑似外星人的照片,並聲稱人們看到的一些奇特外形的飛行器確實是真實的,而且自上個世紀開始造訪地球的地外飛行器越來越多,其中許多UFO就來自月球的背面,這也就是為什麼UASA不再登月而選擇探索距離更遠的火星。
  • 月球之謎:阿波羅登月後我們仍然有不知道的事情!
    阿波羅11號是人類登月的先驅,我們從阿波羅號上了解了很多關於月球的知識,重新認識了月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波羅登月之後留下給我們使更多還沒有解開所有的謎團!半個世紀前,我們在月球留下了人類的首個腳印,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在此期間,我們發射了跨越太陽系的機器人宇宙飛船,了解了遙遠的世界。但是直到近幾年,科學家們才開始繼續思索著這位造訪我們夜空的巖石遊客。
  • 月球是生鏽了嗎?似乎還我們有關係
    JPL行星地球學家阿比蓋爾·弗雷曼說:「起初,我完全不相信它。基於月球上存在的條件,它不應該存在。但是自從我們在月球上發現水以來,人們一直在猜測,如果水與巖石發生反應,可能存在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多的礦物。」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使鐵變成生鏽的紅色,它需要一種氧化劑一種分子,例如氧氣,可以從鐵等材料中去除電子。
  • 除了月球之外,地球至少還擁有5顆準衛星,「地衛二」或即將上崗
    目前,太陽系一共擁有8大行星、185顆天然衛星和5顆矮行星(冥王星便是矮行星),以及大量的彗星、小行星等等。不過,雖然衛星的數量如此多,但是分布卻並不均勻,太陽系中已知衛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現在一共發現了79顆,而作為太陽系唯一的「生命搖籃」,地球的衛星卻只有1顆——我們最熟悉的月球。
  • 天狼星人曾造訪地球?多貢人口口相傳的「歷史」或許道出真相
    多貢人口口相傳的「歷史」或許道出真相按照我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於地外天體已具有一定的了解。而天狼星,是夏夜裡地球上我們人類可以看到的最亮的一顆星。中國神話當中也有不少關於天狼星的故事,在故事裡,天狼星下凡都是成了李元昊、楊延昭等等的戰神。但是在古埃及的傳說中,天狼星成了索普德特和伊西斯的住所。
  • 如果把地球的衛星換成其他的行星會有哪些變化
    如果把地球的衛星『月球』換成其他行星會有哪些變化?如果把地球的衛星『月球』換成其他行星會有哪些變化?這個問題自然不是作者第一想到的早在之前就有作家對這個問題做過稀數研究與發文,但筆者本人突發奇想的也想用自己觀點來解釋下這個問題會是什麼樣的。
  • 月球是行星嗎 月球屬於什麼星
    月球是月亮的天體名稱,也就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那個月亮。在中秋節還有著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古時候的神話傳說中月亮上面還住著嫦娥。那麼月球和地球一樣嗎?月球是行星嗎?月球屬於什麼天體呢?一起來看看吧!
  • 除了我們能看到的月球外,其他衛星在哪?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一個很神奇的星球,不僅充滿生機還有很多「保護者」,比如地球的衛星。月球仿佛就是地球的「小弟」,時時刻刻圍繞著地球在旋轉。月球是人類第一顆探索的地外星球,所以對月球了解很深。
  • 44億年前的行星撞地球,不只撞出了月球,還撞出了地球生命
    44億年前一場大碰撞,不只撞出了月球,地球也在這次大碰撞中獲得了大部分碳,氮和其他生命必需的揮發性元素。 44億年前,地球有點像今天的火星,地核含有揮發性元素,但除了地核以外的矽酸鹽質地層區域(全矽酸鹽地球,簡稱BSE),氮、碳、硫等揮發性元素卻相當貧乏,而地核不與地球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但它上面的一切(地幔、地殼、水圈和大氣)都是相互聯繫的。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和地球有哪些不同?
    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還在於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之後,我們仍未徹底了解木星的全部秘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木星和我們熟知的其他行星有很大差別。在它難以想像的體型、質量、成分、磁場與重力場和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衛星系統等多方面,木星向我們展示了行星究竟可以有多麼多樣化。
  • 我們應該已經發現了和地球一樣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意味著其中一些行星是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某些行星上,這些行星最有希望產生複雜的生命。華盛頓大學天體生物學家德克·舒爾茨·馬庫奇在一份報告中說。絕大多數都不是特別有利於我們現有認知的生命存活。例如,KELT-9b行星非常熱,以至於它的大氣層在不斷融化。已知最黑暗的行星TrES-2b的大氣溫度為980攝氏度。GJ433D的發現者將其描述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冷的類海王星行星。但在它們的恆星適宜居住的區域內也有許多行星,或者說「恰到好處」的距離有助於地表溫度的升高,而這對於我們所知的生命演化來說既不太熱也不太冷。
  • 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
    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時間:2017-02-21 12:15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 近日一則月球或升級為行星的新聞引發關注。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但這種定義未來可能被徹底顛覆。
  • 月球背面 除了有張「厚臉皮」還有哪些秘密?
    月球背面 除了有張「厚臉皮」還有哪些秘密? 嫦娥四號發射在即 有望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1959年10月7日,蘇聯「月球三號」探測器傳回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首次揭開其真容。依照這些珍貴的照片資料,蘇聯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圖,隨後又製作了第一個月球儀,更加清晰地呈現出月球背面大概特徵。  1965年7月20日,蘇聯「探測器三號」傳送回了25張畫質更好的月球背面照片,解析度比「月球三號」高了許多。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有一條長數百公裡的鏈狀隕石坑。
  • 已繞地球旋轉3年,即將被月球消滅
    我們知道,太陽系中共有八大行星,而每個行星的周圍又會有多個衛星圍繞著行星日復一日的旋轉。就拿地球來說,月亮就是地球的一顆衛星,數億年如一日的圍繞著地球不停的旋轉,不離不棄。可能有人會問,同樣是太陽系裡的八大行星,像木星就有十多個衛星繞其旋轉,那地球為什麼就這麼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