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分鐘有61秒!第27次閏秒來臨:這一秒哪來的?

2021-01-18 海峽網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即將到來的跨年之際,全球將經歷不尋常的一秒。

「協調世界時」(UTC)將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增加一秒,然後才會跨入新的一年。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實施的第27次閏秒。

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相關公告。由於北京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8小時,中國將在2017年1月1日迎來7時59分61秒的特殊現象。

這一秒,從哪裡來

為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的「原子時」(TAI)。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推移,兩個計時系統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相關焦點

  • 科普:第27次閏秒來臨,多一秒世界有何不同?
    即將到來的跨年之際,全球將經歷不尋常的一秒。「協調世界時」(UTC)將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增加一秒,然後才會跨入新的一年。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實施的第27次閏秒。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相關公告。
  • 第27次閏秒來臨:今年元旦你可以多過一秒
    【TechWeb報導】1月1日消息,日前,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發布公告稱,由於北京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8小時,中國將在2017年1月1日迎來7時59分61秒的特殊現象。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實施的第27次閏秒。
  • 閏秒來了:上半年最後一分鐘會有61秒
    閏秒來了!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上8時增加1秒,屆時我國的鐘表都會調慢一秒鐘。時間為什麼會「多」出一秒?閏秒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閏秒的實施為什麼會有爭議?我們還會經歷幾次閏秒?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時間頻率專家。
  • 全球將迎來歷史上第27次閏秒
    本報訊(記者何可)2016年7月6日,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在第52期C公報向全球負責標準時間測量和發播的機構發布閏秒公告:國際標準時間-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將在格林尼治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
  • 今年12月31日將迎來歷史上第27次閏秒
    【中關村在線軟體資訊】7月8日消息: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座標系統服務組織日前宣布,將在今年的12月31日增加一閏秒,這也是自1972年啟用閏秒以來的第27次「閏秒」。
  • 明天我國將現「7時59分60秒」 多的一秒系「閏秒」
    新華社天津12月30日電(記者周潤健)「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
  • 2017年元旦多1秒閏秒是為什麼?1月1日閏秒產生原因原理分析
    「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 地球自轉加快科學家提出負閏秒的想法 將1分鐘縮短至59秒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根據原子鐘的數據顯示,自1960年開始記錄以來,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時間過得更快。2020年7月19日則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公轉結束的時間比正常的86400秒減少了1.4602毫秒。
  • 科普 閏秒是不是多了一秒?
    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一天到底有多長並不確定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24個小時。這就是世界時(UT)的原始定義。把這24個小時繼續拆分,就會得到1分鐘和1秒鐘的長度。
  • 1972年至今,一共出現了24個閏秒,原因是地球自轉變慢
    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今天上午7時59分這一分鐘,將包含61秒,而非通常的60秒。據介紹,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和國際地球時間局根據地球自轉變化的情況宣布:全世界在英國格林尼治時間2012年6月30日23:59:59將增加一秒,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
  • 全球將迎第26次閏秒 我國7月1日將出現7:59:60
    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 【潤秒】剛剛你度過了7時59分60秒,比以往的元旦多了一秒!
    為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的「原子時」(TAI)。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推移,兩個計時系統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世界時」。
  • 閏秒並不是真的多出了一秒?
    北京時間7月1日7:59:59秒之後,並不是8:00:00,而是7:59:60。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一天到底有多長並不確定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24個小時。這就是世界時(UT)的原始定義。把這24個小時繼續拆分,就會得到1分鐘和1秒鐘的長度。但實際上,地球的自轉周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 流言揭秘:閏秒並不是真的憑空多出了一秒
    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  一天到底有多長並不確定  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24個小時。這就是世界時(UT)的原始定義。
  • 「閏秒」
    1990年,用於為國際標準時間計時的原子鐘將要加上一個額外的「閏秒」,以調整原子鐘計時與地球自轉的差別。世界各地的原子鐘將在格林威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60秒加上這個「閏秒」,那麼「閏秒」是如何產生的呢?它與天文氣象有什麼關係呢?這得從時間概念的演變說起。
  • 有閏年、閏月,閏秒你知道是什麼嗎?
    閏秒通俗來說就是地球自轉的時間並不是穩定保持不變的,有一定的不均勻性和長期變慢性,所以世界時的一天可能會並不是精確地24小時;然而我們的原子時鐘24小時則是絕對的分秒不差。這樣就必然會有一個問題,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和原子時IAT(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之間會有一定誤差;當誤差達到一定程度時,閏秒就來了;
  • 【科普】閏秒,對衛星有什麼影響?
    由於地球自轉放緩,2015 年,地球迎來了自 1972 年以來第 26 次閏秒。格林尼治時間 6 月 30 日的午夜,也就是北京時間 7 月 1 日 7:59:59 之後,人們經歷了一個特別的 7:59:60。
  • 2015年將迎史上第26次閏秒 6月30日午夜將多1秒鐘
    設在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學會近日表示,由於地球自轉放緩的原因,2015年將迎來史上第26次閏秒,時間在6月30日午夜, 科學家們將再度給鐘錶額外增加1秒鐘時間,屆時原子鐘將會在23點59分59秒後停留一秒鐘,讓變慢的地球自轉跟上原子鐘步伐——也就是說,今年,大家額外多出了1秒鐘時間。  你可不要小看這1秒鐘,可能會給全球網站和電腦帶來巨大影響。
  • 中國計量院專家解惑閏秒 「多」出的1秒或被取消
    據了解,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通過原子時與天文時的監測數據,當兩者之差達到0.9秒時,就向全世界發布公告,會在下一個6月或12月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分鐘,對協調世界時撥快或撥慢1秒, 這就是「閏秒」。 北京處於東八時區,中國將在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1秒,於是就有了7∶59∶60的特殊現象。而英國是零時區,將在6月30日最後1秒實施閏秒。
  • 多加一閏秒 有喜又有憂
    ■科學與生活  幸福的時刻「哪怕只多一秒」也好。這一願望真的在格林尼治時間6月30日午夜(北京時間7月1日7:59:59),通過增加閏秒而實現。事實上,自1972年起,為幫助「世界時」追趕「原子時」,我們的鐘表已撥慢了26秒。  一秒,究竟能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