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弦理論最新進展 不久便可提供佐證弦理論的證據

2021-01-13 中研網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

4月4日消息,弦理論是一套人們為統一20世紀的兩大支柱理論——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而提出的理論,試圖用一套大一統框架來解釋所有的物理現象。弦理論假定,粒子其實是一種類似琴弦的一維實體,其振動規律決定了該粒子的質量和電荷等性質。

據牛津大學和英國皇家科學院建立的一個有關弦理論的網站介紹,這套反直覺的理論最早提出於上世紀60至70年代,當時的科學家們曾用「弦」的概念為歐洲亞原子對撞機產生的數據建模。弦為強相互作用力提供了一種優雅的數學描述(強相互作用力是宇宙中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原子核正是依靠這種力結合在一起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話題都處於學界邊緣位置,一直到1984年的「弦理論革命」為止。就在那一年,理論學家麥可•格林(Michael Green)和約翰•施瓦茨(John Schwarz)提出的等式顯示,如將粒子描述為「弦」,便可避免將粒子描述為點狀物質的各類模型存在的特定矛盾。

但在該理論萌芽之後,研究人員相繼提出了五種不同的、解釋一維的弦如何在10維宇宙中振動的模型。1995年,科學界迎來了第二次弦理論革命。物理學家發現,這些各自迥異的理論實則互相關聯,並且可以與另一套名為「超引力」的、運用於11維空間的理論相結合。弦理論就此演變成了我們如今所知的形式。

解謎

弦理論是人們為創造「萬物理論」所做的眾多嘗試之一。所謂的「萬物理論」能夠取代物理學標準模型,對所有已知粒子和作用力進行描述。許多科學家都是弦理論的擁躉,因為它極具數學美感。弦理論的等式十分「優雅」,對物理世界的描述也令許多人感到極為滿意。

該理論利用一種特殊的、正在振動的弦來解釋引力,其性質與引力子性質相對應。引力子是一種假想中的、帶有引力的量子力學粒子。與我們熟悉的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不同,該理論涉及11個維度,但支持者們並未因此被「勸退」。支持該理論的物理學家們認為,這些多餘的維度可以蜷曲在一個極小的空間中,尺度達10-33釐米,因此一般無法被我們探測到。

研究人員試圖用弦理論解答一些宇宙基本問題,如黑洞內部是什麼情況等等,或者模擬宇宙大爆炸等宇宙事件。有些科學家甚至嘗試過用弦理論解決暗能量問題,即加速時空擴張的神秘作用力。

永不停步的探求

但弦理論近來遭到了不少質疑。弦理論的大多數預測都無法用現有技術檢驗真偽,許多研究人員不禁懷疑,這條探索之路究竟有沒有盡頭。2011年,物理學家們聚集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參加第11次艾薩克•阿西莫夫紀念辯論大會,討論利用弦理論描述物理現實的做法是否合理可行。

自然歷史博物館海頓天文臺主任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指出,弦理論近年來的進展時好時壞。

弦理論遭遇的最新挑戰來自該理論框架本身。據該框架預測,除了我們自己的宇宙之外,可能還存在多達10500個獨一無二的宇宙。既然存在這麼多的多重宇宙,只要研究人員展開探索,總會遇到一個與我們所在宇宙相對應的宇宙。但2018年,一篇頗具影響力的論文指出,這些假想宇宙中沒有一個看上去與我們自己的宇宙相似。說得更具體些,沒有一個多重宇宙能按照我們目前的理解描述暗能量。

「弦理論學家們提出了無數種數學解釋,但均不與我們的觀測結果存在任何已知關聯。」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院物理學家薩比娜•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指出。

其他研究人員則堅信,弦理論總有一天會證明自己。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家戈登•凱恩(Gordon Kane)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升級完成後,不久便可提供佐證弦理論的證據。不過就目前而言,該理論的最終命運仍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從「弦理論」到「超弦理論」再到「M理論」,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相信不少人第一次聽說「弦理論」這個詞是從《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開始的。看看謝耳朵介紹自己的職業時是怎麼說的:加州理工的高級理論量子物理學家,主要研究M理論,或者用外行人的話說叫弦理論。相信不少人會很費解,提及弦理論時會聽到各種不同的名稱:弦理論、超弦理論、M理論等等,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弦理論的發展分為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名稱也是有所變化的。玻色子弦理論以弦這個概念為基礎的第一個弦理論,準確的叫法是「玻色子弦理論」。玻色子弦理論是最早的弦理論版本,但由於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錯誤,所以很快就被扔到角落了。
  • 「大一統」的超弦理論為什麼要把更小的弦作為基本單位?
    在這裡我們要記住一個前提,弦是真正最基本的東西,是曾經人們心目中的「原子」,也是再不可分的基原。在這一理論下,弦就是構成這個世間萬物的最基礎單元。從現在來看,弦是原子的構成單位,如果今後出現了什麼東西可以構成弦,那它就可以取代弦目前的位置,成為最基本的單元。
  • 「大一統」的超弦理論為什麼要把更小的弦作為基本單位?
    在這裡我們要記住一個前提,弦是真正最基本的東西,是曾經人們心目中的「原子」,也是再不可分的基原。在這一理論下,弦就是構成這個世間萬物的最基礎單元。從現在來看,弦是原子的構成單位,如果今後出現了什麼東西可以構成弦,那它就可以取代弦目前的位置,成為最基本的單元。
  • 弦理論
    不久後李奧納特·薩斯坎德發現,這函數可理解為一小段類似橡皮筋那樣可扭曲抖動的有彈性的「線段」,這在日後則發展成「弦理論」。目前弦論學家普遍認為強子散射振幅公式是弦論的開端,此一公式即來自於Γ函數與B函數,描述兩個強子一開始是兩條弦,然後融合成一條,再分裂出兩條。在這些弦掃過的區域稱為世界面,可以用量子力學算這整個過程的概率振幅。
  • Superstring 超弦理論
    簡單說來,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超弦理論:(1)超弦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2)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單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動激發態;(3)超弦理論第一次將二十世紀的兩大基礎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到一個數學上自冾的框架裡;(4)超弦理論有可能解決一些長期困繞物理學家的世紀難題如黑洞的本質和宇宙的起源。
  • 「弦理論」的升級版,對於「超弦理論」,你知道多少呢
    我們都知道,早期弦理論一度被打入冷宮,只是後來經過施瓦茨等人的不懈努力,才發展出了後來的升級版本「超弦理論」。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叫「超弦理論」。這裡的「超」到底是個啥意思?它和之前的「弦理論」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String Theory 弦理論
    然而進一步將這公式理解為一小段類似橡皮筋那樣可扭曲抖動的有彈性的「線段」卻是在不久後由Leonard Susskind(李奧納特·蘇士侃)所發現,這在日後則發展出「弦理論」。超弦理論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度空間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了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論」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而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
  • 尋找超弦理論的證據,解釋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
    超弦理論(英語:Superstring Theory),屬於弦理論的一種,是一種引進了超對稱的弦論,其中指物質的基石為十維時空中的弦。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
  • 超弦理論:顛覆一切的超級理論
    ,它便是超弦理論。那在超弦理論被提出之前,有什麼理論是其先驅理論,或者說是指導理論呢?萬物皆由原子組成1803年,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萬物皆由原子組成的學說,馬上顛覆了當時人們的世界觀:原來世間的萬物,看似紛繁複雜,實際上本質上卻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由無數的原子組成,而原子之下,再不可分。
  • 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
    量子力學中波和粒子被認為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表現,弦理論認為每一種振動模式都對應著一種粒子,特定弦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粒子的能量和質量,一根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可以形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基本粒子。比如,根據弦理論,粒子被看作是長度為普朗克尺度一維弦,在引入費米子的座標後,科學家提出了超弦理論。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為此,科學家提出了弦理論,不久經過兩次變革,衍生出了如今的M-理論。    為什麼會誕生弦理論?過去兩個世紀的科學家都致力於研究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目前,暴脹場讓我們知道了大爆炸之前的「宇宙黑暗世紀」的模樣,但再追溯到那個「點」,我們就沒有再科學的理論來支持了。於是我們決定到黑洞裡去尋找答案(因為黑洞奇點和我們稱為宇宙開端的極為相似)。
  • 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對此有人提出了駁論:駁論一,在麗娜·豪領導的一批丹麥物理學家與加弗爾大學的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使光速降低了近6億倍——每小時1.6千米,他們通過將雷射注入「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系統」後獲得了這一結果,在這種系統中原子堆幾乎被冷卻到絕對零度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的原子反應是不一樣的,原子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好像粘合成了一個大原子,在最新通訓技術,信號處理,夜視儀乃至電視中將運用到這種效應
  • 弦理論到底在說啥?
    泡利不相容原理告訴我們,兩個相同的費米子是不能處於同樣的狀態的,所以引入一個超空間後,原來的弦理論就變成了超弦理論,於是就可以實現費米子。夏笳:用這樣一套數學的方式來計算費米子,它的自旋、質量與觀測到的電子、夸克是一樣的,這樣就誕生了超弦理論,超弦就是因為引入了超對稱。
  • 弦理論到M理論,你知道弦理論的發展軌跡,和弦理論的科學依據嗎
    畢竟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宇宙大爆炸實實在在的發生過,同時現在的科學家開始有了一系列新的發現,弦理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的開始發展起來,隨著我國科教頻道的一個紀錄片出現,弦理論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年之後芝加哥大學和日本大學的科學家,根據更是將這個方程式進行發展,他們發現粒子可視為具有某特定的空間延伸量,他們形容為一段線或一段弦。通過這些科學家的發現,他們在粒子研究和強交互作用下的研究方面,確實獲得了一些弦理論的蛛絲馬跡,但是之後的幾年弦理論,雖然在科學界出現了很大的論文,以及一些科學方面的著作,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再次取得進展。
  • 弦理論和超弦理論是什麼?它們能解釋宇宙的起源嗎?
    用這個理論解釋真實世界,能行得通嗎?其實,愛因斯坦、卡魯扎以及其他許多科學家當時都在試圖優化這個框架,用它來解釋宇宙的物理,雖然研究都很深入,但是不管用。比如說,用這個理論就無法獲得正確的電子質量。因此,儘管當時許多人都致力於此項研究,但截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這個奇怪但讓人著迷的統一物理定律已經煙消雲散。現在,所有物理學家都在追尋一種新的理論,試圖對物理定律進行統一,這種理論被稱為超弦理論。
  • 在宇宙中,弦理論這種「神奇」的理論能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科學家可以將其中的兩種力--電磁力和弱核力--統一成一個數學理論,以及大統一理論下的強核力。然而,引力頑固地與它們分離,因此物理學家需要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描述自然界中的四種力。用一種方式來描述它不是更好嗎?這是對終極理論的探索。超弦理論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理論。那麼,為什麼物理學家必須通過弦理論來修補標準模型呢?弦理論能告訴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是弦理論的延伸,而超弦理論則發展自弦理論。弦理論與傳統的基本粒子論不同之處在於不把一個基本粒子看成一個點粒子,而認為其是一根一維的弦,顯然這種思維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的宇宙學理論。     弦理論中著名的威尼採亞諾公式可以理解為弦與弦的散射振幅,在此基礎上建立平行宇宙擁有難以想像的開放程度。
  • 最有可能統一所有力的理論:超弦理論 楊振寧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
  • 超弦理論: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宇宙模型
    ,則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超弦理論宇宙模型,提出了11維的宇宙模型觀念。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度空間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了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而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
  • 弦理論:一種欲描述一切現象的理論
    那麼,超弦理論到底是什麼?理論物理專家用下列概念來定義、評論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    ——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單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動激發態;    ——超弦理論第一次將20世紀的兩大基礎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到一個數學上自洽的框架裡;    ——超弦理論有可能解決長期困擾物理學家的難題如黑洞的本質和宇宙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