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醫療的未來,興許是最終實現的便是全球醫療資源的更有效配置。
至於實現路徑,就讓時間給予我們答案吧。
作 者 | 王翔宇
推 薦 | 以太資本(ID:xuetang2014)
來 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究竟什麼是跨境醫療?
所謂跨境醫療,即通過出境的方式,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體的旅遊服務。
(跨境醫療目的地圖譜)
一類,是去醫療資源好、技術服務水平高的地方,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主要以醫療水平發達的歐美國家,以及服務水平到位的日韓為代表。選擇此類醫療服務的用戶,普遍追求醫療資源的優質性,對距離和價格成本敏感度不高。
另一類,則是去藥物、服務價格較低,或是能滿足某些特殊醫療需求的國家,這個則以快速上市仿製藥的印度、新加坡、試管嬰兒可選擇性別的泰國為代表。此類國家一般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使得整個看病買藥的開銷更小。選擇此類醫療服務的目標用戶或趨向於更加低廉的醫療成本,或特殊訴求意願強烈。
由此可見,跨境醫療的受眾不一定都是金光閃閃的高端客戶;不同國家不同的服務特徵,對應的用戶群體自然也具有不同屬性。
跨境醫療的具體服務項目包括醫療護理、疾病治療、康復、修養等醫療服務,甚至部分境外遠程會診也涵蓋在內。
(跨境醫療產業鏈條)
▌模式分析
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醫療旅遊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100億美元上升至30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7.9%,涉及企業更是不計其數。
總體來看,市場上的玩家主要分為如下三大類:
01 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服務平臺
細分該平臺,這其中又可以拆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臺型,自己做跨境醫療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聚合全球醫療行業資源、行業訊息,接入各類服務,完成交易閉環。
另一類是拓展型,自己本身便是網際網路醫療的玩家,有流量資源,導入跨境醫療服務來增加部分的拓展型收入。
(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服務平臺代表企業)
02 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
傳統的跨境醫療服務機構起步較早,數量較多,是該市場最早的一批玩家。有以深服務為主打佔據高端用戶的,也有體量有限依靠差價做純生意的。部分突出的傳統機構不斷優化線下服務的同時,也在搭建線上平臺,只是目前仍以線下服務為主要優勢。
(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代表企業)
03 海外跨境中國辦事處
在整個跨境醫療的大盤子裡,也存在如梅奧醫學中心、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海外醫院中國辦事處。但是,海外醫院中國辦事處囿於本地落地運營的高成本(如「梅奧醫學中心」主要採取了和「盛諾一家」合作的打法),創業公司較難涉足。故而,在此便不展開討論。
在整個跨境醫療過程中,能否根據客戶的身體狀況和實際需求,提供更專業、細緻的服務,將客戶所需的醫療資源對接到位,是跨境醫療服務的核心。因此,跨境醫療是資源導向的服務業。
一如大多數服務業的邏輯,「一分錢一分貨」;不同的收費標準之下,所提供的服務也會對應差異。但是,在整個流程當中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依舊是樹立競爭優勢的題點,用價格吸引部分用戶應是題中之義。故而在該邏輯下,用網際網路手段介入,聚合全球醫療行業資源,並壓低了價格的「春雨國際」也無怪乎能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其在2015到2016年間快速完成三輪融資,迅速成為該領域的一個新標杆。
▌兩種打法
據融資事件披露信息分析,目前早期市場中的初創項目主要有兩種打法:
01 利用高性價比的產品輻射更多用戶
此類項目旨在以更網際網路的手段、更平臺化的形式推進跨境醫療,主要以2015年5月獲得天使投資的「唐仁健康」、 2015年11月獲得天使投資的「麻省醫療國際」、 2016年4月獲得天使投資的「翳安健康」以及2016年5月獲得天使投資、8月快速完成 pre A輪融資的「樂生醫療」等為代表。
其中,「樂生醫療」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社群粉絲的運營,打造專業的樂生備孕營,降低獲客成本,沉澱用戶;「翳安健康」通過每日監控港澳各醫療機構價格,篩選出最優質的合作方;「麻省醫療國際」以「b2b2c」為模式主打遠程會診,增加用戶黏性,降低獲客成本;而「唐仁健康」則通過搭建跨境醫療資訊平臺,提供免費、透明的資訊服務。
02 以服務為主打佔據高端客戶
此類項目或專注於嚴肅醫療,只與海外權威醫院合作提供高端服務,或直達境外高端醫院,籤約海外頂級醫生,再或以健康醫療旅遊為特色;總之,相較「春雨國際」,該模式以服務為亮點,主要以「盛諾一家」、「厚樸方舟」以及「優翔國際」等項目為代表。其中,除「盛諾一家」於2014年在風險投資市場上拿了紅杉資本的1000萬A輪融資之外,其餘各家在融資上均無太大動靜。
▌跨境醫療的創業機會
我作為醫療領域專精FA,對行業的整體判斷結論為:整個跨境醫療市場的規模和增長速度相當可觀,但目標市場和整體市場會存在一定的區別。例如,在細分對應國家、對應醫療服務,以及對應目標消費者的特徵後,又會進一步縮小真實的目標市場。
對行業競爭的判斷結論為:創新的窗口期非常短。對於同一個方向的項目,如果有幾家規模已經做大,而後來者如果沒有明顯的差異化,則不會有太大機會。
如上所述,在跨境醫療前景廣闊但目前競爭激烈的條件下,我結合經手的項目以及對醫療行業在創投市場中的經驗判斷,認為新入局的初創企業在以下三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市場機會:
01 在部分較大且未被佔據的細分市場內有較深積澱的
比如,剛完成A輪融資的「康安途」,其以印度的C肝仿製藥為切口,位列細分市場第一;之後將逐漸擴大,做全球化布局,將各地的客戶導入印度市場。
02 能夠從海量的用戶當中篩選出具有跨境醫療需求的人群
這就需要項目在篩選成本和流量成本上具有優勢。目前來看,流量成本可以通過背靠一些相關領域的大公司獲得較強優勢,而篩選成本尚未找到較好標的。歡迎大家推薦。
03 打造會員制的高端醫療俱樂部
此類項目對標日本的RT/GHC集團。國內的「盛諾一家」和「厚樸方舟」目前都採用訂單制的形式,但部分高淨值客戶有較強私密化、定製化、專屬化的需求,其中或存在差異點可供挖掘。但需要創始人或創始團隊有極強的獲客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關於跨境醫療的未來,借鑑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中提到的預測方式,興許最終實現的便是全球醫療資源的更有效配置。至於實現路徑,就讓時間給予我們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