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傳人時平均1000個病毒顆粒被傳播 即使接觸少量病毒也難逃感染

2020-11-26 騰訊網

自去年末開始流行的新冠肺炎,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700萬人感染。在尋找疫苗和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準確了解病毒、其突變和傳播機制至關重要。最近,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Andreas Bergthaler的研究小組在著名的《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研究,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得益於奧地利高質量的流行病學數據,加上最先進的病毒基因組測序,讓我們對SARS-CoV-2病毒突變行為和傳播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

在維也納醫科大學的密切合作下,3月底啟動了「奧地利SARS-CoV-2突變動態」項目。科學家們正與奧地利衛生和食品安全署(AGES)合作,並與奧地利各地的許多大學和醫院合作,努力更精確地描繪出SARS-CoV-2病毒基因組排序所產生的病毒突變和傳播情況。

在CeMM的主要調查人員Andreas Bergthaler和Christoph Bock的領導下,從奧地利的旅遊小鎮Ischgl和維也納等重要的SARS-CoV-2感染群750個樣本進行了系統發育和流行病學重建,並分析了它們在跨大陸病毒傳播中的作用。這些結果也為SARS-CoV-2病毒的傳播和突變發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突變分析揭示了集群之間的相關性

基於流行病學數據,科學家們利用突變分析重建了一個包含76例病例的SARS-CoV-2聚類,並揭示了兩個流行病學聚類之間的神秘聯繫。項目負責人Andreas Bergthaler說:「這個例子說明了接觸者追蹤和病毒突變分析如何共同為現代大流行控制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柱。」

AGES公共衛生部門的負責人和這項研究的合著者Franz Allerberger對此表示認同:「病毒基因組測序的現代技術支持了流行病學接觸者的追蹤,並對正在發生的流行病提供了高解析度的見解。」

研究人員觀察新突變的發展

該研究的一個特點是分析了一個由八條連續傳播鏈組成的傳播鏈。「傳播鏈從一名從義大利回來的人開始。24天內,SARS-CoV-2病毒通過密閉空間內的公共和社會事件在大維也納地區傳播。」CeMM研究的作者Alexandra Popa和jakb - wendelin Genger說。傳播鏈的精確分解使科學家們能夠密切觀察SARS-CoV-2新突變的發展。

「多虧了出色的流行病學和我們深入的病毒測序數據,我們可以追蹤SARS-CoV-2病毒是如何在一個個體中突變並隨後傳播給其他個體的。」Andreas Bergthaler解釋說。此外,科學家們觀察了31名患者在患病過程中病毒的變異行為。這可能有助於將來評估治療是否會影響病毒的突變特徵。

一次感染中,平均有1000個病毒顆粒被傳播

目前分析的結果還表明,平均有1000個傳染性病毒顆粒從一個感染者傳播到下一個感染者。這些值總體上比其它病毒,如愛滋病毒或諾如病毒,要高得多。Bergthaler補充說:「然而,我們偶爾也會發現,即使感染病毒的人接觸了較少的病毒顆粒,但仍然被感染。我們懷疑,防護措施的應用、傳播途徑或免疫系統等參數可能在這裡起決定性作用。」

這些研究結果提出了新的重要問題和假設。通過諸如口鼻保護、物理距離和適當的室內空氣交換等綜合措施來減少受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可在防止病毒傳播和甚至可能影響疾病進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目前的研究基於2020年春季SARS-CoV-2大流行早期收集的數據,為了解患者體內和傳播事件期間SARS-CoV-2突變的基本動態提供了重要的見解。這些結果支持了旨在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該大流行病的其它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相關焦點

  • 病毒出現新的傳播途徑?繼「人傳人」後,鍾南山發表重要講話
    目前有多個國家出現了新冠疫情反彈情況,日增新冠病例不斷增加。近日,鍾南山院士提出一個新的話題,「環境傳人」。以前所說病毒傳播途徑大多數是「人傳人」,現在又出現了「環境傳人」。對此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進一步尋找規律找到預防的措施。對此有不少人感到疑問,究竟什麼是「環境傳人」?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警惕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一個專題研討會上發言稱,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新冠病毒在家能自測?淡水魚傳播病毒?都是謠言
    放鞭炮能夠消除病毒?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時會出現各種關於新冠肺炎的傳言,這些傳言打著「科學論證」的標籤,看上去還真像那麼回事,但事實是這樣嗎?1、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也能自測?真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沒有家用版自從疫情暴發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疑神疑鬼,總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武漢病毒所等首次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人汗腺細胞
    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多個器官,嚴重情況可能導致多器官的衰竭,在少數COVID-19患者中還出現了皮膚病變的症狀,皮膚可能也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靶器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的皮膚細胞嗜性,以及是否存在皮膚接觸傳播的可能。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這亦是世界首次在冷凍包裝發現活性冠狀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道,這一發現表明,各國應重視通過冷凍供應鏈存在著病毒傳播的風險。不過,該中心補充稱,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需要過於緊張,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 雙語|研究:新冠病毒或藉助大氣汙染物顆粒傳播
    科學家日前在空氣汙染物顆粒上發現了新冠病毒,他們正在研究,這是否能使病毒傳播得更遠,並增加感染人數。這項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目前還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能在汙染顆粒上存活,以及病毒數量是否足以致病。另外兩個研究小組指出,空氣汙染顆粒可能有助於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得更遠。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一個專題研討會上發言稱,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讓「寄生蟲」DI顆粒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對於DI顆粒的誕生,陳純琪用了一個「病毒工廠生產殘次品」的比喻。當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後,細胞就變成了一個病毒工廠,病毒在工廠裡完成RNA的複製以及蛋白質合成裝配,複製生產出一個個完整的病毒顆粒。這些病毒顆粒被製造出來後,釋放出廠再去感染其他細胞。
  • 變異新冠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20年12月30日確認全美第二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天晚些時候,加州聖地牙哥縣政府官員在記者會上說,感染者是當地一名30歲男子,2020年12月27日出現症狀,29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由於這名男子沒有旅行記錄,政府認為聖地牙哥縣可能有感染變異毒株的其他病例。政府官員說,疫情已令聖地牙哥縣醫療系統壓力巨大,民眾應當遵守防疫規定,儘量在家慶祝新年。
  • 身邊人咳嗽會感染新冠病毒嗎?幫你釋疑
    江蘇疾控中心表示,飛沫,是新冠病毒傳播的秘密武器。飛沫多為直徑大於5微米的含水顆粒,它可以通過一米之內的距離進入易感的黏膜。在任何易感的黏膜表面直接著陸,比如嘴唇、眼睛、鼻腔等等。如果一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飛沫飛出並且找到合適的地方著陸,那麼……新冠病毒可能就會被傳染開。
  • 中國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在冷凍三文魚表面可存活7天以上,或成國際傳播源
    但專家稱,三文魚等水產品檢測出新冠病毒,是因為這些水產品被新冠病毒汙染了而不是感染了。不過,消費者心中的顧慮仍未被打消。被新冠病毒汙染過的三文魚是否仍然具傳染性成為公眾最關切的問題之一。最近,中國團隊發表在未經同行評審的生物醫學預印本biorxiv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新鮮冷凍的三文魚表面存活一周以上,這意味著該病毒可能成為國際傳播源。
  • 一種流感藥可阻斷雪貂體內新冠病毒傳播
    MK-4482/EIDD-2801可以口服,並已被證明能在豚鼠模型中預防流感傳播。雪貂是研究新冠病毒的一種很好的模型,因為它們能快速傳播病毒,但臨床症狀又很少,這與人類青壯年感染者的傳播模式很像。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科學家理察·普樂姆珀及其同事,給3個一組、共4組雪貂接種了新冠病毒,讓感染12小時的雪貂每天兩次、每次接受5或15mg/kg的MK-4482/EIDD-2801,或是讓感染36小時的雪貂每次接受15mg/kg的MK-4482/EIDD-2801。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警惕新冠「物傳人」
    僅11月13至15日,三天裡就有8個地方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而11月23日,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11月9日本地確診病例的溯源結果,發現和從北美返回的一個航空集裝器有關。   一時間,「物傳人」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一個被汙染的貨櫃、一隻北美豬頭,或者是一個來自北美地區航空集裝器……這些都成了新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繼美國科羅拉多州2020年12月29日確認出現美國首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後,加州和佛州相繼確認出現變異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三種傳播力增強。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動物傳人傳播鏈,表現為無症狀感染
    據環球時報報導,近日荷蘭病毒學家通過對比病毒在人和動物身上的基因序列發現,他們目前已經證實,今年4月發生在荷蘭水貂養殖場的大範圍新冠疫情的傳播鏈是這樣的:即是人類傳播給水養水貂後再傳播給人類而導致的。 毫無疑問,這項科學調查的意義必將是深遠的,因為它首次證實了新冠病毒存在動物傳人現象。
  • 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尚未明顯變異;歐亞多國感染...
    新冠疫情傳播動力學:武漢傳播:武漢早期發現的病例大多與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有關,隨後,病毒擴散到社區,形成社區傳播;湖北除武漢外其他地區的傳播:在緊鄰武漢的湖北孝感、黃岡、荊州和鄂州等地,傳播流行強度略低於武漢;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區的傳播:截至目前,絕大部分報告病例與湖北武漢有關,其他省份的社區傳播非常有限,大部分為家庭聚集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