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說:每個地方都會流傳一個關於棺材的故事,我們那裡老人常說,棺材越抬越重,是因為死者有未了心願,不想離開。尤其是中年人家有年幼的兒女,無人照料放心不下;或者死的不明不白的人,怨氣太重。十幾年前,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妻子早逝,父母年邁,單身帶倆小孩,有一天在家中修繕房屋時不慎墜落,不久便離世,村裡村民幫忙安葬,由於家中財力有限,棺材是普通木材而制,材質較輕。選定黃道吉日下葬哪天,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棺材剛到村頭,暴雨傾盆而下,眾人艱難前行,越抬越重,一聲巨雷響過,只見眾人像換了人似的,表情呆滯,只見嘴在動卻沒有聲音。村長感覺詭異,以為大家在開玩笑,想上前催大家走快點,可是他越是賣力,離大家越遠,他大聲喊叫卻沒有聲音,村長急得直冒冷汗,好像是從懸崖上往下墜一樣。
就在這時,過來一個身穿蓑衣,頭戴鬥笠的人,舉止頗像一位道士,只聽道士對著棺材說:孩子快走吧,不要糾纏無辜的人了,你的子女大家都會幫你照顧,村長也會為你父母給個低保的。說到這裡村長連忙說答應,說一定給他一個低保。話音剛落,雨竟然變小了,而抬棺材的人好像立馬變了一幫人,邊走還邊聊著天,有說有笑,村長上前發現他們的衣衫竟然只是微微打溼,並不像暴雨過後。
農村下葬棺材為啥越抬越重?其中也有科學無法解釋的玄機。農村老話,道遠無輕擔。農村人下葬的墳塋地的地址一般都是遠離村莊的荒郊野外,路途遙遠,雖然抬棺材的人選都是村裡選拔的壯年勞力,但是再年輕力壯的男人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山路崎嶇難行,體力上受不了自然會感覺棺材越來越沉重。棺材本身的重量也是原因之一。老輩人有些家底殷實的,老了準備的棺材都是上好的實木材質,尺寸厚重的棺木都有六寸左右。這樣算來一副好棺材就有四五百到七八百斤重量,人們抬起來當然會覺得吃力。
有人說抬過一兩次你都不可能搞明白是怎麼回事,像我這種抬過幾十次的是深有體會,我是農民,農村還流行喪失大家幫忙的習慣,本人因為身板好,力氣大,這種活是躲不過的,抬了三十多年,年輕的年老的都遇到過,水泥的,木頭的,玻璃鋼的,我都抬過。玻璃鋼的最輕,水泥的次之,最重的是木頭棺材。
對於身體好的,重一點還是可以承擔的,但是路太遠的話就會吃力,原因不複雜,分量是這麼多,但配合別人抬,就會產生一個相互協調的問題,你必須與整體保持適應的節奏和步伐。自己的調整餘地很小,實際比單獨扛100斤東西要吃力。這還不是最關鍵的,不管是多麼熟練的人綁槓,都不可能把分量均勻地分配給四個角,加上橫擔母的不平整,放在兩根橫擔上的棺材會出現四個著力點不平衡問題。棺材的放在上邊可能一個點懸空,力量會轉向其他三個角,特別是對角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槓壓一角現象。如果綁不好,輕的一角可能只承擔重的一角一半的力量。我所抬過的,什麼情況都遇到過,有一次我趕上不著力的一角,我可以輕鬆用拇指頂起扁擔,承擔的力量不會超過25公斤。前面的人一直叫喊不行太重了,停下來後我換到了重的一角,肩上的壓力至少超過70公斤,沒走幾步我就叫停了,最後調整了一下棺材的位置,才繼續前進。
越抬越累,可不覺得越來越重嗎,抬棺材一般是8人、16人、32人甚至更多,因棺材是很厚重的木頭,本身自重就很重,而且抬上棺材之後,中途是不能休息的,棺材更不能落地,越往後越沒力氣,可能就會覺得越來越重。關於棺材越抬越重,農村有很多說法,最多的就是,死者抱著棺材捨不得走,這時候就會有人喊:「XXX(死者名字),起來走吧!,其他人就要附和,走嘍。抬棺的人大多都比較忌諱,認為不那麼吉利,所以主人家會發給抬棺人,每人一個紅包,紅包數額不大,可能就只是1塊錢,大概意思就是說,告訴死者,這些人是好人,不要怪罪他們。
有次參加抬棺,抬的是一位86歲老奶奶,開始行幾百米的平路,很為輕鬆,當挺力踏上一個坡地時,突感承受千鈞重壓。因本人個頭較高,抬的棺材後部位置,正踩在高地上,頓時一股無形重壓襲上肩頭,人於一瞬間幾乎癱軟下去,俗話說這是遇上「煞」了。還好,我對中學物理即力學平衡,以及數學都理解得較好,這種遭遇,打個比方來說,就是秤砣壓千斤的原理。軟龍式的抬棺,最易出現這種情況,當大多數人的腳步都落在低處,而少數幾個人位置正巧踩在高處,力量就會於瞬間傾注於幾個點上,那必然會越抬越重,特別是一腳正落在高處者,勢必力承千斤,很難承受得住。
當此異常緊急時刻,反應極速,在不到三分之一秒的剎那,趕緊把腳移向低處,縮小腹並微彎腰弓背,氣貫馬步踩牢地面,即刻便解除了重壓危機,肩上也輕鬆得如無一物。因力量流動而平衡,短時將重力發散到了眾人肩上,大家都輕鬆了。說到底,十幾個人用力須均衡,步子協調不亂,互相配合到位,才是至關重要的。切忌遇壓時咬牙強力去硬抗,那樣會犯「煞」,壓得一個人臉色發青而倒下去,只有馬上調整步伐至低位,就什麼事也沒有。由重變輕的訣竅就這麼簡單。心正、方法對頭、膽氣足、不疲勞,就什麼「煞」也沒了,由此亦帶來吉祥平安,福德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