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信昌
看電影,是很多小朋友喜愛的活動。觀後感,也是很多作文練習和測試中,常見的作文類型。電影好看,但長長一部電影看了之後,再要寫出一篇漂亮的觀後感,對小學生來說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我們邀請了賣魚橋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張雪悅,來為小獅子們講一講,如何才能寫好觀後感。
地球神奇的一天
今天中午,我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地球神奇的一天》。
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們居住的這顆獨一無二的藍色星球上,世界各個角落一天發生的事情。
每當天邊的第一縷陽光出現,有的動物用鳴叫迎接,有的動物卻蹲在石頭上一動不動,好像在進行一個盛大的儀式。大熊貓早早地起了床,開始了只屬於他的閒暇時光。最好玩的是幾隻棕熊了。他們蹭痒痒的樣子,好像雙手拿著麥克風在跳扭屁股舞,似乎還配上了音樂。
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植物是筍,它一小時長一毫米。
我覺得這部電影又好看又新鮮,我非常喜歡。
張雪悅:賣魚橋小學語文教師,教齡7年,曾獲得拱墅區優秀教師等榮譽。
作文診斷:
這是四年級學生的一篇周記,記錄自己觀看電影《地球神奇的一天》的感受,作文寫得非常簡單。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寫好類似的讀後感、觀後感,是常見的寫作內容,也是基本的要求。四年級的同學,其實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要求更高一點,把作文寫得更加豐富一點。
總體來說,小作者的寫作能力相對弱,但是仍有幾點可取之處:文章開頭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說清楚自己看了一部什麼電影,開頭簡潔明了。另外,在寫作文時候,小作者能初步描繪自己有印象的電影畫面。一部電影耗時較長,寫觀後感,要有選擇地選取自己有感觸的畫面來描寫。這位小作者已經初步有了這方面的意識。
不過,值得改進的地方也不少。
這篇作文實在太單薄,可能與小作者平時的觀察、閱讀、寫作積累不夠有一定關係。要寫好一篇電影觀後感,一定要重點關注「觀」和「感」。
首先是「觀」。「觀」就是看,看了什麼?什麼畫面最有印象?什麼情節最觸動內心?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求作者對畫面描寫要有特點,有層次,並能生動地還原畫面。
例文中的小作者,選擇了日出時各個動物的表現來敘寫,角度還是很不錯的。很可惜,只有寥寥幾筆,不能凸顯電影的內容,也無法向讀者展示自己看到的具體畫面。
建議學生在這裡,可以運用「總—分」結構,以「每當天邊的第一縷陽光出現,動物們紛紛用自己的方式來迎接新一天的到來」來總起,接著進行分述,從動物的叫聲、動作、神態等各個角度,將不同動物迎接新一天的特有方式進行詳細敘述。
其次是「感」。「感」就是談談自己看了電影或者讀了書以後的感受。一篇觀後感,有畫面,有聯想,有思考,作文整體才會飽滿。
感受,是一種主觀體驗,每個人的感受,都非常獨特。建議同學們在寫感受的時候,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描寫。這樣描寫起來,更容易讓讀者明白自己的感受,而且容易有共鳴。
在這篇作文中,小作者的感受只有零星幾個詞語,是否可以再花些筆墨呢?比如,從動物迎接新一天的方式來聯繫自己的生活,寫一寫自己迎接每一天的方式和感受。或者從棕熊蹭痒痒這有趣的一幕帶給自己的快樂入手,描述下自己內心的快樂世界。還可以由小見大,從動物清晨迎接陽光的小畫面,聯想到地球自然萬物在每天24小時的神奇表現,對生命的偉大,表達自己的震驚、喜愛、好奇……
另外,小作者選擇了描寫影片開頭片段的不同動物,其實作文選材還可以從其他角度著手。比如追蹤影片中一種動物,一個人物,把出現過的相關畫面有效聯繫,按照出現順序來寫。水平較好的同學,還可以嘗試把握畫面蘊藏的內在情感,從畫面描寫過渡到情感描寫,以情感為線索寫作文,由表及裡,慢慢深入等。
抓住「觀」和「感」,把看到的畫面,想介紹給大家的畫面和自己由此引發的所思所想,寫清楚寫明白,並且綜合運用好各種修辭手法,就是一篇規規整整的觀後感了。